[司法考试]治理结构_第1页
[司法考试]治理结构_第2页
[司法考试]治理结构_第3页
[司法考试]治理结构_第4页
[司法考试]治理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什么是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或称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系统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公司治理机制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系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别离,或称所有与控制的别离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2、,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到鼓励与约束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 例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而且明确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那么和程序。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别离的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代理本钱,使所有者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同时又保证经理层能以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这里所说的“结构应该理解为

3、兼有制度(Institutions)、体系(Systems)和控制机制(Controlmechanism)的含义。现代企业采取了股份制,在股份制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别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经营者不同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比单人业主制企业或合伙制企业要复杂得多。如何处理这种利益关系涉及到企业的效率、业绩,甚至成败。处理这些利益关系需要一套相应的制度,这就形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经济学家谈论公司治理结构时,狭义地讲是指投资者股东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包括公司董事会的职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

4、、机构、制度和文化的安排。它所界定的不仅是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而且包括相关利益集团管理者、员工、客户、供货商、所在社区等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讲公司治理结构时是指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由一系列契约规定。这些契约包括正式契约和非正式契约。正式契约包括政府公布的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法律,如公司法、破产法、劳动法等等,也包括企业自己的正式规定,如公司章程以及各种合同。非正式契约指由文化、社会习惯而形成的行为标准。这些标准没有具体化为成文的合同,从而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但却在实实在在地起作用,如一些企业的终身雇用制或者对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工资不变的成认。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企业为谁效劳目标是什么

5、,由谁控制,风险和利益如何在各个利益集团中分配等一系里根本性问题。 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根据“黑猫白猫论,只要能提高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合理的。 编辑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 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涉及公司成败的两个根本问题。 一是如何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即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别离的情况下,由于股权分散,股东有可能失去控制权,企业被内部人即管理者所控制。这时控制了企业的内部人有可能做出违背股东利益的决策,侵犯了股东的利益。这种情况引起投资者不愿投资或股东“用脚表决的后果,会有损于企业的长期开展。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要从制度上保证所有者股东的控制与利益。

6、 二是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这包括对经理层与其他员工的鼓励,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处理企业各集团的利益关系,又可以防止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编辑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 西方的公司治理结构通常有英美模式、日本欧洲大陆模式等。英美重视个人主义的不同思想,在企业中的组织是以平等的个人契约为根底。股份制度制定了这样一套符合逻辑的形态,即依据契约向作为剩余利益的要求权者并承当经营风险的股东付与一定的企业支配权,使企业在股东的治理下运营,这种模式可称为“股东治理模式。它的特点是公司的目标仅为股东利益效劳,其财务目标是“单一的,即股东利益最大化。 在“股东治理结构模式

7、下,股东作为物质资本的投入者,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它可以通过建立对经营者行为进行鼓励和约束的机制,使其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但是,由于经营者有着不同于所有者的利益主体,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别离的情况下,经营者有控制企业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信息非对称,经营者会通过增加消费性支出来损害所有者利益,至于债权人、企业职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会因不直接参与或控制企业经营和管理,其权益也必然受到一定的侵害,这就为经营者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创造了条件。日本和欧洲大陆尊重人和,在企业的经营中,提倡集体主义,注重劳资的协调,与英美形成鲜明比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并非唯一的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

8、化。企业的本质是系列契约关系的总和,是由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给商组成的契约网,契约本身所内含的各利益主体的平等化和独立化,要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应该是平等、独立的关系,契约网触及的各方称为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效率就是建立在这些利益相关者根底之上。为了实现企业整体效率,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利益,而且要考虑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一个采取不同方式的对经营者的监控体系。具体讲就是,在董事会、监事会当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代表,其目的旨在发挥利益相关者的作用。这种模式可称为共同治理模式。 1999年5月,由29个兴旺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OECD,理事会正式通过了其制定

9、的?公司治理结构原那么?,它是第一个政府间为公司治理结构开发出的国际标准,并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该原那么皆在为各国政府部门制定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和监管制度框架提供参考,也为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公司和参与者提供指导,它代表了OECD成员国对于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共同根底的考虑,其主要内容包括: 1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 2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确保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受到平等的待遇;如果股东的权利受到损害,他们应有时机得到补偿; 3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且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为创造财富和工作时机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而积极地进行合作;

10、4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 5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这些原那么是建立在不同公司治理结构根底之上的,该原那么充分考虑了各个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认识到一个公司的竞争力和最终成功是利益相关者协同作用的结果,是来自不同资源提供者特别是包括职工在内的奉献。 实际上,一个成功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并非仅限于“股东治理或“共同治理,而是吸收了二者的优点,并考虑本公司环境,不断修改优化而成的。当然,这并不否

11、认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上的分类。 来自"%9E%84"公司治理关键在于权力有效制衡俗话说,为人不自在,自在不为人。人在社会上生活,其行为举止总会受到各种约束,尤其像权力,容易腐蚀人,更要受到监督和制衡,这样才能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有人当其权力受到约束和监督时总感到不习惯、不自在、不舒服。而在自然界,这种相互制衡的现象无所不在,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就有启迪。艾菊原产于欧洲,花色金黄,药用价值也极高,于是逐渐被移植到了美国、南美洲和澳洲等地。但人们很快就吃惊地发现,它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威胁极大:艾菊繁殖能力强大,迅速侵吞了大量沃土,假设局势失控,当地其他植物可能会失去生存的时机;另外

12、,艾菊体内含有吡咯烷生物碱,毒杀了当地不少无辜的牲畜。当地人一筹莫展,无奈之下向专家寻求良策。专家的建议虽不可思议,人们还是照做了,很快惊喜地发现,霸道强悍的艾菊重新变得俏丽可爱,它既能温顺地生长于当地,又能跟其他生物和平共处。原来专家的良策是引进艾菊的天敌红蛾和叶甲壳虫。这两种天敌都以艾菊叶子为食,是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冤家。这说明制衡须臾不可少,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既相克又相生,世界才能和谐。该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同样适合于改良和完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核心是权力制衡,虽说经过几年努力,公司治理的制度设计比拟完善,检查催促比拟经常,指示要求也较具体,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关键在于一些领导的思想观

13、念未完全转过来,总希望自己的权力不受约束、监督和牵制,自由裁量权要大,结果权力运行的负作用越来越大,不但个人栽了还危害事业,损害投资者利益。据报载:有一家公司董事会曾作出议案,以公司持有的银行股权作抵押,分为两家公司的银行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提供担保,期限一年,其后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本已否决上述担保议案。但公司董事长却我行我素,不顾法规程序的严肃性,擅自将签署股权质押合同日期提到临时股东大会召开前,使得股权质押手续逃避违规事实且不作信息披露。还有一家公司,股东会已给董事长赋予了一定担保数额的审批权限,但其觉得权力太小,而将较大的担保数额拆整为零,使每笔审批的数额都没超出其权限,以为数众多的合法手

14、续,批出了较大的违规担保数额。这说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衡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 编辑本段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标准股东财产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通过权力的制衡,使三大机关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保证公司顺利运行。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governance,

15、又译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不仅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例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而且明确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那么和程序。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别离的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代理本钱,使所有者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同时又保证经理层能以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 编辑本段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涉及公司成败的两个根本问题。 一是如何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即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别离的情况下,由于股权分散,股东有

16、可能失去控制权,企业被内部人即管理者所控制。这时控制了企业的内部人有可能做出违背股东利益的决策,侵犯了股东的利益。这种情况引起投资者不愿投资或股东“用脚表决的后果,会有损于企业的长期开展。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要从制度上保证所有者股东的控制与利益。 二是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这包括对经理层与其他员工的鼓励,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处理企业各集团的利益关系,又可以防止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 编辑本段西方的公司治理结构通常有英美模式、日本欧洲大陆模式等。英美重视个人主义的不同思想,在企业中的组织是以平等的个人契约为根底。股份制度制定了这样一套符

17、合逻辑的形态,即依据契约向作为剩余利益的要求权者并承当经营风险的股东付与一定的企业支配权,使企业在股东的治理下运营,这种模式可称为“股东治理模式。它的特点是公司的目标仅为股东利益效劳,其财务目标是“单一的,即股东利益最大化。 在“股东治理结构模式下,股东作为物质资本的投入者,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它可以通过建立对经营者行为进行鼓励和约束的机制,使其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但是,由于经营者有着不同于所有者的利益主体,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别离的情况下,经营者有控制企业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信息非对称,经营者会通过增加消费性支出来损害所有者利益,至于债权人、企业职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会因不直接

18、参与或控制企业经营和管理,其权益也必然受到一定的侵害,这就为经营者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创造了条件。日本和欧洲大陆尊重人和,在企业的经营中,提倡集体主义,注重劳资的协调,与英美形成鲜明比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并非唯一的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本质是系列契约关系的总和,是由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给商组成的契约网,契约本身所内含的各利益主体的平等化和独立化,要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应该是平等、独立的关系,契约网触及的各方称为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效率就是建立在这些利益相关者根底之上。为了实现企业整体效率,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利益,而且要考虑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一个采

19、取不同方式的对经营者的监控体系。具体讲就是,在董事会、监事会当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代表,其目的旨在发挥利益相关者的作用。这种模式可称为共同治理模式。 1999年5月,由29个兴旺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OECD,理事会正式通过了其制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原那么?,它是第一个政府间为公司治理结构开发出的国际标准,并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该原那么皆在为各国政府部门制定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和监管制度框架提供参考,也为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公司和参与者提供指导,它代表了OECD成员国对于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共同根底的考虑,其主要内容包括: 1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 2公司治理结

20、构框架应当确保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受到平等的待遇;如果股东的权利受到损害,他们应有时机得到补偿; 3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且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为创造财富和工作时机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而积极地进行合作; 4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 5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这些原那么是建立在不同公司治理结构根底之上的,该原那么充分考虑了各个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认识

21、到一个公司的竞争力和最终成功是利益相关者协同作用的结果,是来自不同资源提供者特别是包括职工在内的奉献。 实际上,一个成功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并非仅限于“股东治理或“共同治理,而是吸收了二者的优点,并考虑本公司环境,不断修改优化而成的。当然,这并不否认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上的分类。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编辑本段       Yintl鹰腾咨询提供专业的集团管控内含公司治理咨询效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和存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种类繁多,持有不同种类股票的股东对公司治理结构有不同的影响。目前在深、沪两市上市公司发行

22、的全部股票中,既有A股也有B股,而A股中又包括国家法人股、社会法人股、职工股和社会公众股,B股中那么包含了外资法人股、外资股、境内社会法人股、境内个人股。因此存在着众多与公司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主体。这些主体持有公司的股票,就是公司的所有者,就应有权参与公司治理以实现自身的投资目的,但不同利益主体各自的投资利益不尽相同,难免发生利益冲突,这就使得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由于涉及面的广泛而变得更加复杂。 2.股权结构以国家股和法人股等非流通股为主,尤以国家股比重最大,股权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或由国家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投资新建而来,加之?证券法?中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其国有净资

23、产的折股比例不得低于65%的规定,使得新公司的股权结构中表现出国有股一股独大。而国家关于国家股和法人股不允许上市流通的规定,更从制度上确保了国有股的绝对优势地位。由此市场上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即持有流通股的广阔股东承当着由公司的经营业绩好坏引起股价波动的市场风险,却很难作为股东行使到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而持有国家股、法人股的股东独揽公司大权却不必承当股票市场的风险。这显然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 3.上市公司举债比例小,债权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的债务多来自借款和应付款,债权筹资的比重低。由前文所知,广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债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债权人借助债务协议同样也可以对董事会实施一定

24、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会最终反映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在国外,由于债权筹资有本钱低、债权人不能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决策和年终利润分配等优点,深受广阔上市公司的欢送。而在我国,情况却缺恰恰相反,尽管?证券法?中对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条件要比申请配股的条件宽松得多,可申请发行债券的公司仍寥寥无几。归结其原因,国家股占绝对控股地位的现状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上市公司即使给出了10配10这样高的配股比率,流通股的比重仍然与国家股和法人股相差甚远,加之流通股的股东多数是中小散户投资者,持股分散,所以配股根本无法撼动国家的控股地位。我国股东似乎完全可以忍受上市公司多年不分派股利的行为使得股票筹资本钱甚至小于债券筹

25、资的同期本钱,上市公司当然会青睐于前者。 4.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绝大多数,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导致权力失衡。董事从股东中选举产生,而持股数又代表着所持的选票数,因此控股股东通过推举代表其利益的董事参加董事会的方式掌控着董事会。我国多数上市公司中国家股占控股地位,自然代表国家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优势,而代表法人股、社会公众股的董事虽然人数众多处于票数上的劣势,这就使得董事会的投票决策机制形同虚设,出现了公司治理上的“无效区。董事会通过聘任符合自己利益的公司经理阶层,到达层层控制公司的目的。目前我国多数国有企业的董事、经理还是由控股股东委派而来,其代表股东行使的权利过大,甚至出现了不少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

26、情况,总经理取代了董事会的局部职权,将董事会架空,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评价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内部控制人,使得公司治理中的 约束机制和鼓励机制完全丧失效力,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也损害了大股东自身的利益。从股权结构谈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一、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产生的历史和逻辑来看,它和股权结构有着渊源关系。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局部,股权结构如何将决定公司控制权的分布,决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性质,即决定着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对于不同类型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国内外都有很多研究。兴旺市场经济中公司运作的历史说明,公司股权集中

27、度与公司治理有效性之间关系的曲线是倒U形的,股权过分分散或过度集中都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如果股权过分分散,股东数量过多导致单个股东作用有限,股东行使权利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容易导致所有股东都怀着“搭便车的心理。另一方面,如果一股独大,控股股东擅权独断,高层经理人员唯大股东之命是从,小股东因为份额过小而无视权能的行使,必要的时候,一般采取“用脚投票机制,从而使大股东失去来自其他股东的有力约束和制衡,也可以迫使经营者与之合谋共同损害小股东的利益。所以,股权结构的安排,影响法人治理机制的运行。国内方面,不少学者的实证研究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与上市公司本身的股权结构存在密切

28、关系。孙永祥(1999)根据研究者对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运作治理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具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比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更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马连福(2004)研究了股权结构的适度性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认为风险本钱与股权集中度关系的平面描述是过原点的一条曲线,斜率为正;而治理本钱与股权集中度的关系那么是凸向原点的一条曲线,风险本钱与治理本钱曲线直线的交点也是两者之和的最小点,此处所对应的股权集中度也就是他所称的“适度的股权结构。二、我国现行的股权结构及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截至2004年12月,我国境内上市公司A、B

29、股上市公司总家数为1377家,总股本为7149.43亿股,其中流通股2577.19亿股,占总股本的36.05%;非流通股共有4542.91,占总股本的63.54%。在非流通股中,国家股有3344.20亿股,占总股本的46.78%,法人股有827.62亿股,占总股本的11.58%。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我国现行的股权结构上市公司中,国有股还占据着绝对控股地位,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一直存在。众所周知,中国的上市公司,最初都是由原国有企业脱胎而来的。为了满足股份设立的有关法规条文的要求,上市公司设置了名义上的多元法人股权结构,而实际上是国有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同时国家有明确规定要保证国家股和国有法

30、人股的控股地位,由此做出了国有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的制度安排。这样的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控制下的股权结构虽然保证了国有股的控制地位,但是,也表达了政府对股市的垄断,同时也造成了中国股市的二元结构。而这种情况明显有悖于市场经济的根本原那么,决定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根底的不合理。首先,国有大股东凭借其绝对控股的优势,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表现出“超强控制,从而削弱其他中小股东的权利。国有大股东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全面实施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内部制衡机制失灵,由此导致公司治理的效率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其次,从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关系来看,上市公司实际上是在国有股权代理人控制下。由于

31、国有资产的非己性,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东资产管理公司能否真正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关切及关切的程度到底如何很难得知,也就是说国有股的产权代表存在缺位现象形式上讲是存在的。国有股的产权代表缺位,使得国有股在产权上表现为“超弱控制,在公司治理内部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难以落实,将直接影响到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再次,“内部人控制情况下,很容易造成集体的合谋寻租,直接侵蚀国有资产。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绝大多数为不可流通的国家股、法人股控股。国家的绝对控股,一方面是政府在管理层的任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不存在完全的经理市场来鼓励约束经理层。约束机制的失效为集体合谋寻租提供了便利。  

32、0; 三、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通过以上分析,我国目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尤其是上市公司“一股独大且不流通的状况,已成为我国公司法人治理中的突出弊端。人们普遍认为减持国有股,不仅有利于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步伐,而且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对资本市场的标准开展和有效监督、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见解无疑是极有价值的。但是,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依据正确的公司治理理念和资本市场的内在规律来完善股权结构,以实现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治理。(1)国有股的有序退出对国家不需要保持控股地位的公司,通过破产、转让、收购兼并等多种途径转让国

33、有股权,引入其他股权,使国有股从控股地位上退出。政府方面,重新进行职能定位,摒弃用行政手段管理企业的惯性思维,切实承当起宏观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职能,尽量减少公司治理中的行政干预,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坚决不管,企业的事情让企业自己办。(2)妥善解决国家股的流通问题妥善解决国家股的流通问题,也是优化我国股权结构的重要方面。我国国有绝对控股股权的不流通而造成的股权分裂问题已比拟严重,并且如今我国已经进入WTO的后过渡期,包括金融业在内的九个部门将对外资开放,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必将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这使得股份全流通更加紧迫。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流通权的定价问题。到目前为

34、止,对于流通权的定价已有韩志国、刘纪鹏、张卫星等多种方案。我们已有前两次国有股减持主要因价格问题而以失败告终的教训,根据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实际国情研究适当的流通全定价方法,以上各种定价方案有待进一步考证。(3)引入机构投资者,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近年来,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研究的推进、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的挑战,公司治理结构的各种模式出现了趋同的趋势,其中表现之一就是机构投资者发挥着日益积极的作用。在组织控制型治理模式中,由于竞争的加剧,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正趋于松散,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共同基金的开展,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育,日益呈现出许多市场导向型模式的特征;市场导向型治理模式中,机构

35、投资者和公司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出现了多样化的“关系投资。并且,养老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数额越来越大,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通过“用脚投票来表达对管理层的不满,而是不断加强与管理层的接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目前,我国处于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法人治理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大力引入机构投资者,不仅可以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而且使其在公司治理中积极发挥他们应有的治理功能。(4)加强职工参与,在企业中推行内部职工持股在我国,职工参与管理不仅表达了社会主义主人翁的特点,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广阔职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发挥企业内部职工的监督作用。在企业中推行内部职工持股,把劳动者的产权引入公

36、司法人治理结构中,有效发挥职工股应有的鼓励和约束作用,进一步加强治理结构的制衡机制。诚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经营绩效,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也不仅仅局限于以上谈到的几点,还需要其他外部、内部机制的完善,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促进经理人市场的形成等多个方面的努力。对公司财务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考摘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标准上市公司行为、促进企业改革开展和建立良性金融资本市场的迫切要求,而建立健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提高公司财务决策效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对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认识开始,论述了财务治理结构在公司治

37、理结构中的地位,并对建立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的财务治理结构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财务治理结构 财权配置 资本结构 鼓励约束 一对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认识 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内含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于企业财权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可以说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和重要组成局部。财务治理结构可理解为:是以财权为根本纽带,以融资结构为根底,在股东为中心的共同治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鼓励与约束机制,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决策科学化的一套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结构是财务治理发挥效力的依据,只有解决好财务治理结构的相关问题,才能切实地提高财务治理乃至公司治理的效率。 二财务治

38、理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 公司治理是一种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安排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来解决代理问题及经营者选择问题,而代理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公司相关成员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如何协调和解决好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是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从公司治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来看,可将公司治理分为:财务治理、生产治理、人事治理、市场治理等几个方面,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财务治理以企业财权为核心和纽带,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鼓励和约束。财权是关于企业财务方面的一组权能,包括收益权

39、、投资权、筹资权、财务预测权、财务决策权等。而这些权能如何配置正是财务治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且财务治理的财权配置最终从两个方面影响公司治理:首先是形成一种财务鼓励与约束机制,从制度上影响;其次是形成特定的财务结构或资本结构,从结构上影响。 三建立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 一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 一般说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构成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财务治理结构就是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责利界区,以形成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制衡关系,最终确保财务制度的有效运行。简言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功能就是配置权、责、

40、利。在这三个要素中,财权的配置是前提,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建立的根底是公司财权的配置。在公司的权利结构中,财权是一种最根本、最主要的权利,因为公司的各种经营活动最终都会通过资金和资产的相互交换或转变加以完成并在财权上有所表达。因此,以财权配置为核心建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说是抓住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的“纲。这种治理思想的优点有:1可以加强控制的广泛性和渗透性。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财权的涉及面最为广泛,大到重要投资、小到日常收支都受其影响。因此,以财权配置为中心构建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提高公司财务治理中的控制力和控制范围,减少失控区域。2可以有效地防止代理人的败德行为的发生。代理人败德行为的主要

41、目的是谋取私人利益,这种利益集中表达在财务利益上。而以财权配置为中心建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通过财权的恰当配置和约束机制的设立,堵塞资金漏洞,防止利益流失,从而有效抑制代理人的时机主义行为。3反映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本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实质是有关公司财权安排和利益分配问题,这种财权安排和利益分配的合理与否是公司财务绩效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从总体上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一个有关财权的合约安排,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 二资本结构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根底 资本结构是指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只有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才能协调好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有效的财务治理结构

42、。可以说资本结构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上下,股东和债权人如何在企业治理中发挥作用,是研究资本结构在企业财务治理中作用的关键。因此说,资本结构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根底。三分层财务决策机制的建立是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 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关系,他们之间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就是依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理人员分工协作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具体内容如下表: 财务决策层次 财务治理主体 财务决策内容 所有者财务 所有者,股东大会 经营者财务 董事长,总经理 财务经理财务

43、 财务经理,财务人员 决定经营方针与投资方案选举董事批准企业财务预决算决议公司清算、分立、合并 具体财务战略合理的组织有效的控制批准预算动态协调聘任或解聘财务经理 拟定各种方案具体日常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报告实施财务预测 此外,还需专设监事会,对董事会、总经理、财务经理的活动进行监督。监督权不只是配给监事会,另外还包括委托关系链中上层对下层的监督权,这些监督权的分布是:股东会对董事会的监督权,董事会对财务经理的监督权等,即对某一财务决策层人员来说,既要接受上一层级的监督,又要接受监事会的专门监督。 四鼓励约束机制建设是财务治理结构实现的重要前提 现代企业理论研究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结合体。由于

44、股东、董事、经理各方各自拥有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了他们各自之间存在着信息非对称性和利益不一致性,于是就产生了经理人员运用其信息优势进行“偷懒和谋取私利的“时机主义行为,出现“欺诈和“偷窃现象。因此,经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所签定的合约必然是一份不完全合约,不完全合约必然会影响企业各种资源配置的效率。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起鼓励与约束相匹配的机制,这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 首先,建立相应的财务鼓励机制,促进经理人员的经营决策与公司长期开展利益相一致。按照现代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的结果,通过实行对“剩余索取权的合理分配可以建立相应的财务鼓励机制,具体实施措施如经理人

45、员持有大量公司股票,对经理人员实施股票期权等长期鼓励方式,从而鼓励经理人员不断努力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市场价值越大,其自身价值也就越大。当然,鼓励机制离不开一个完善有效的财务资本市场,而其作用的发挥那么有赖于财务治理结构乃至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其次,建立相应的财务约束机制可以减少经理人员的“偷懒和“时机主义行为。财务经理人员的制度约束主要包括: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包括透明公开的经理人市场,信息披露透明真实的资本市场,有约束力惩罚措施的接管市场,公平竞争的产品市场等,用以加强对财务经理人员的约束,控制“内部人控制和防止经理层财务行为的短期化等。通过监事会加强内部审计,切实加强企业的财务

46、监督。培养财务经理人员的责任观,强化对财务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2006年,有关部门将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公司法?,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进程。    一是积极推进国有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通过标准改制,加快实现整体上市,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    二是扩大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完善董事会试点范围。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股份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探索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新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董事会,设立相关的委员会。选聘高素质人员担任外部董事,完善人才储藏,提

47、高董事会履行职责的能力,推进董事会标准运作。明确经理执行层职责和机制,实行经理负责制。加强监事会监督,切实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层之间有效制衡的机制。    三是加快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积极推进39家重点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认真研究难点问题,抓紧完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同时,标准行使国有股东的权利,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四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国资委提供标准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治理结构,是横亘在国企改革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之一。在多年探索的根底上,从20

48、05年开始,国务院国资委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这些举措能否帮助国有企业走出治理结构的困境呢?对此持疑心和否认态度者不乏其人,其中甚至包括不少治理结构问题的专家。这些人认为,在维持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产权结构的情况下,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标准的治理结构;由于缺乏真正对国有资产承当责任的人格化主体,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形式,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都会因缺少原动力而流于形式。用张维迎教授的话来说,标准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无异于“在白马身上画道道造斑马。持此观点的还有国有企业改革的资深专家陈清泰等人。然而,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制定者们相信,建立标准、有效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并非天方夜谭。新加坡淡马锡公司作为一家

49、全资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和经营业绩上获得的成功,更坚决了改革者的信念。当前,质疑派和探索派各执己见,而对话处于相当不充分的状态。改革举措究竟能否获得成功亟待研究。治理结构体系的一般要素要理解国企治理结构改革的举措,首先必须了解治理结构体系的一般内容。尽管对于治理结构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但关于治理结构体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国内专家们并未形成统一认识。综合各家之言,我们将治理结构的构成要素分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要素和企业外部治理结构要素。其中,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要素主要包括:1.控股股东治理结构。建立控股股东的治理结构,目的主要在于标准大股东的行为,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针对控股股东的治理结构一般包

50、括:保证公司的独立性的制度、标准公司关联交易制度等。2.董事会治理结构。董事会治理结构的目的在于标准董事会的行为,使其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董事会治理结构的内容一般包括:董事会成员的遴选制度、董事会组织结构、董事会工作流程和董事鼓励约束制度等。3.经理层治理结构。其目的在于标准经理人行为,使其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从事经营管理的出发点。经理人治理结构的内容一般包括:经理层任免、经理人考核和监督、经理人奖惩等方面的制度。企业治理结构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1.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通过接管业绩较差的企业,并撤换经营班子,即“恶意收购来进行治理;或者通过沽空经营较差的企业的股票,即“用脚投票

51、来实现治理。2.产品市场的消费者。消费者通过自己的购置选择影响企业和经理人的业绩,从而实现治理。3.媒体和证券监管机构。两者分别通过舆论和制定与执行监管制度,进行治理。必须看到的是,尽管我们将治理结构体系分解为以上要素。但事实上,上述要素彼此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不是各自独立的。这表达在:1.外部治理结构要素,对内部治理结构要素具有重要影响。例如:投资者的治理对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的治理具有正向影响;2.内部治理中董事会治理对经理人治理具有正向影响;3.控股股东的治理对董事会治理和经理班子治理往往具有反向影响。针对国企治理结构的主要改革举措国资委正在实施的举措范围极广,涉及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

52、构的几乎各个方面。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主要针对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无论媒体和公众对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意图有多少不同的揣测,我们都可以合理地相信,改革者此举的意图在于从两个方面促进治理结构的改善:第一,通过提高流通股的比例,强化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对对企业的治理,进而改善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的治理;第二,强化舆论和监管机构对企业的治理。2.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并使国有股能够在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之间流动。改革者的意图,显然是制造一种类似一般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力量,对国有企业进行治理。3.董事会改革。董事会改革的内容,涉及在董事会治理的各个方面。目前较为明朗的是董事会构成方面-

53、建立外部董事即除董事之外不在企业内部担任其他职务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多数的董事会;在董事会的鼓励、董事会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方面的举措,那么正在探索之中。董事会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董事会治理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控股股东治理结构和经理人治理结构做出相应的改变。例如:董事会要切实发挥作用,就要求党委、国资委在国有企业经理人的任免权、考核权等方面向董事会做出让度。由于董事会的中心地位,董事会改革也受到改革者的特别重视。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甚至将此举称为“国资委成立以来最大的新闻。4.境外上市。与股权分置改革一样,境外上市包含着强化资本市场投资者对企业的治理,以及媒体和证券机构对企业的治理的

54、意图。5.股权、期权鼓励制度。此举的目的是强化经理人治理。综上所述,国资委完善治理结构的举措,涉及了内部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治理、经理人治理,以及外部治理结构中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媒体和证券监管机构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国资委已经“内外兼修,全面启动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探索之旅。改革成效前瞻以下运用实证方法,对各项改革举措对于提高治理质量的作用进行前瞻。分析中,我们以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作为衡量治理质量的标准:如果某项举措导致经营业绩提高,那么我们认为此项举措为提高了治理质量;反之,那么认为此项举措降低了治理质量。由于各项改革举措尚在实施过程中,目前尚无法得到一手数据,因此,实证数据主要来自国有企业改革以

55、往的实践。股权分置能否提高治理质量?改革者希望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强化资本市场投资者对企业的治理。该项举措是否有助于提高治理结构的质量呢?从理论上讲,不同的股权结构对治理结构会产生不同影响:当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时,控股股东对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时,市场投资者参与治理的效果较好;董事会治理和经理班子治理一般也比拟到位。但是,当公司股权高度集中时,会出现大股东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严重侵犯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即控股股东治理容易出现问题。当公司股权高度分散时,每个股东在决策时的作用都不大,所有者对经营者容易失控,从而使股东的利益受损。也就是说,市场投资者参与治理的效果较差,董事会治理和经理人治理也较为薄弱。

56、但此时不会出现控股股东治理方面的问题。当股权适度集中时,即有一个控股大股东、同时又有假设干持有较多股权的参股股东时,大股东有足够的动力对董事会和经理班子进行监管。这意味着市场投资者参与治理的效果较好,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的治理也较好。同时,其他股东也会对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进行制衡。因此,对控股股东的治理也较为到位。上述理论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撑。例如:Glassan和Rhoades通过对银行控股公司中的领先银行的样本的研究发现,所有权集中度与利润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Hill和Snell通过对?财富?500强公司中的122家样本的研究发现,所有权集中和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股权集

57、中并不必然导致治理质量的提高和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股权集中度要有助于治理质量和经营业绩的提高,还需要其它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它就难以发挥作用,甚至会发生反作用。在我国的国有控股公司,就发生了此类情况。一项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经营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以下两个结论:1国有单位控股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经营业绩呈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那么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正相关。2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前十位股东持股比例和经营业绩明显正相关,而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却是负相关关系。股权分置改革将很有可能导致国有控股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下降,以及前十位股东持股

58、比例的下降。根据前面的调查数据,这将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也意味着治理结构将得到一定的优化。但是,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和由此导致的股权结构的变化,并不必然导致企业治理质量的提高和经营业绩的提升。如果仍然保持国有控股,且其他股东十分分散;或者股权结构整体十分分散,根据前面的实证数据,就都不太可能导致治理质量的提高。如果建立了一种非国有股股东控股,且股权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那么虽然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的治理效果都能得到改善,但大股东治理很可能难以获得较好的效果。这就极有可能导致类似科龙和健力宝公司所出现的那种情况。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判断,股权分置改革将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它能否发挥更大的作用,将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整体环境状况。以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