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对交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_第1页
互联网时代对交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_第2页
互联网时代对交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_第3页
互联网时代对交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_第4页
互联网时代对交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互联网时代对交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影响研究引言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着力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夯实网络发展基础,营造安全网路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并将“互联网+”高效物流和“互联网+”便捷交通作为其中两项重点行动。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互联网蓬勃发展,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用户规模和普及率,并且培育形成了丰富的互联网应用产品和技术力量,为我国各行业融合互联网,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

2、力和生产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项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奠定了技术、资源条件。事实上,从2014年以来,淘宝、微信、滴滴打车等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新业态已经在改变着社会经济的运行。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交通运输服务已延展到客运、货运、铁路、停车、维修、公交、出租汽车、航空等交通行业,热门手机APP达60余个,累计下载量超过50亿人次。交通运输作为人类社交活动、商品交易的支撑,不仅对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而且存在与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紧密互动关系。纵观交通发展史,每次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带来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交通运输方式的进步又支撑起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同时,也注意在交通行业的发展变

3、革过程中,每一次新的交通运输方式出现,都会伴随传统模式与新型模式之间的冲突、转变,运输的需求和供给双方都需有一个逐渐的转变和相互适应过程。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步,给人们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带来巨大影响。互联网时代正在影响着交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运输服务经营和供给模式,并且对政府的交通监管和服务提出新的要求。我国互联网与世界同步发展,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北京市作为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高地,互联网发展规模和普及率历来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北京市的交通运输行业规模

4、、市场容量也处于全国首位,互联网与交通行业的融合发展在北京尤为强烈。为了正确认识、适应和引导互联网与交通行业的融合,切实做好“互联网+”高效物流和“互联网+”便捷交通,服务中央领导、国际机构和北京市民的出行,服务北京市产业经济发展,我们系统地调查了互联网时代下交通运输服务的技术和环境变化,总结了移动互联网在交通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对人们出行和政府管理的影响,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交通发展的趋势和对政府服务的需求,提出了北京市未来面向互联网时代的交通行业管理的对策想法。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蓬勃发展1. 互联网普及率快速提升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建成了基于TCP/IP技术的主干网NSFNET

5、,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产生。1994年4月20日,连接着数百台主机的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链接,标志着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从此,中国互联网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0%-60%之间,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其中,北京市互联网的发展规模和普及率均处国内领先水平。截至2014年,北京市共有互联网民1593万人,普及率75.3%,是全国普及率最高的地区。图1 北京市网民数和互联网普及率移动互联网是在高速通信、智能终端下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4G通信、智能手机、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

6、入巨大的能量,在全球形成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相对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摆脱了固定端接入的空间和物理束缚,正在地成为随身随时随地的无所不在网络,其发展速度更快捷、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入。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我国的手机网民规模已达5.9亿,占全部网民的88.9%,发展速度是传统互联网的3倍。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更加迅猛和广泛。以微信(一款社交APP)为例,上线5年时间,日登录用户数达到5.7亿人,遍及200多个国家级地区,我国一线城市覆盖率达到93%。再比如刚刚结束的2015年11月11日,淘宝天猫一天的成交额达到912亿,相当于全国13亿人,每人消费70元。淘宝等互联网电商的活

7、动,也带动了实体经济的变化。在11月11日当天,各大超市和商场也竞相推出各种优惠活动。移动互联网正在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2. 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互联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互联网带来了庞大的活跃用户群体,形成“大用户”;大用户产生海量、相互关联的“大数据”;云计算使得“大数据”的生产、计算、应用变得可行、可见,形成互联网时代的“大系统”。很多以往无法实现、难以想象的工作,在互联网时代变得轻而易举。如百度通过用户定位,能够快速、相对准确地获得全国人口的流动情况。 “春运迁徙图”清晰地展现了春运期间全国人口的迁移、流动。2015年除夕一夜之间,通过微信红包的定位功能,完成

8、了一次全球华人网民的大普查。图2 微信红包用户热点地图移动互联网在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的同时,也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条件,尤其是大数据和云计算。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统计,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增长50%,每两年翻一番。互联网一天之中产生的全部数据可以刻满1.68亿张DVD。仅北京市6万余辆出租车,一天就会产生数亿条卫星定位数据。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数据规模将进一步增加。事实上,人们的每次出行活动、每一个物品的空间移动都将被数据化记录下来。大数据就是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巨量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

9、造新价值、提升新能量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交通运输的供需双方将首次打破信息交互、匹配的障碍,实现供给能力和服务需求的最佳组合;交通管理者将摆脱对交通庞大系统探测、感知的瓶颈,快速准确地了解城市交通运行状况,精细地探察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演变过程、趋势,监督各运输系统的运营实施情况和效率,实现高效率的监督监管。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基于路网巡游的出租车建立的交通指数系统,即是上述大数据特点的典型应用,初步解决了困扰政府部门定量、快速了解道路网络运行状态和治理效果的难题。此外,通过大数据的网络化、关联性特征,将解决行政管辖范围、业务领域等方面的隔阂,实现围绕交通出行者、运输工具和

10、货物的一体化、多维度管理分析,帮助政府部门更加全面地考虑政策措施的影响对象,各利益相关方的影响,精细化地进行管理决策、行业监督。比如,在分析交通拥堵的同时,考虑对环境、对社会经济、对不同收入人群的影响等。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具有强大计算能力,按需提供技术、存储服务的新计算业态。云计算实现了计算能力的极大提升,为大数据的应用,大系统的形成具备稳定计算环境。正是阿里云计算平台的强大计算能力,支撑实现了淘宝天猫一日912亿成交额的“大系统”。据阿里云公布信息,阿里云大数据处理平台可以实现每日1万亿消息的实时处理,100TB数据排序计算只需377秒,创造世界纪录。在2015年11月11日,阿里云平台

11、实现来在数亿级用户同步抢单情况下,系统无故障、快速运行,每秒订单14万、支付8.59万,均是以往不可想象的记录。在云计算能力的支撑下,交通行业庞大数据的处理、监管和服务的快速反映需求能够有效实现。铁路部门的12306订票系统,春运高峰期往往难以承担庞大乘客群体抢票的巨大访问压力,在移植到阿里云之后,系统能够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购票、查询服务。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云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交通流信息采集分析、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诱导服务、交通指挥调度和智能车辆管控的功能。另一方面,云计算实现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和使用,降低了全社会计算系统建设和应用成本,使得高新技术应用、大数据应用不再局限于大型

12、机构和团体。依托云计算平台,创业者可以快速地创新交通服务APP,便利地进行数据分享和应用,提供多种多样的交通信息服务。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新业态,将为交通行业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运输服务提供全新的技术、数据条件,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业务流程优化,提高交通行业管理和服务能力,为交通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变革奠定基础。二、移动互联网对交通运输产生现实影响1. 交通领域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新热点由于交通领域的低技术门槛、广泛连接等特点,交通领域是继零售行业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第二个热点领域,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得到前所未有的青睐。2010-2014年间,交通领域出现数百个应用

13、APP,涉及长途出行、长途货运、城市货运、停车、导航、租车、合乘、车辆保养、打车等多个行业。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成为出租车行业的热点;携程、去哪儿、12308等已经实现了航空、铁路的网上便捷购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成为出行者导航的首选;菜鸟物流走出了物流互联网化的一步;滴滴巴士正在冲击个性化公共出行服务的市场;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城市内停车、车辆维修等行业正在蓄势待发。据不完全统计 统计结果参照百度手机助手、91助手iphone版、91助手安卓版、豌豆荚等热门手机应用下载网站的综合下载量排名情况,计算得出热门手机应用的分布规律。,截至2015年上半年,地图、长途出行(票务、酒店等)、导航、打车、

14、游记分享、公交类手机应用APP的累计下载量均已达到数亿次以上。图3 交通热门手机应用分布北京市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互联网+”交通科技创新的主要战场。统计结果表明,全国互联网创新企业中,半数以上均将总部设在北京,同时也将北京定位为互联网应用的重点推广区域。互联网对北京市城市交通出行、交通运输系统运行和交通行业监管的影响不容小觑。2. 互联网改变出行结构和重构出行需求(1)购物餐饮等出行或被“上门”服务和快递交通替代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的急速发展,改变了城市居民的购物方式,通过网络购物成为年轻人日常购物的常态。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数据,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40亿件,

15、居世界首位,同比增长52%,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亿件。快递交通已经是城市交通运输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快递业务量的增长而持续增加。2014年下半年开始,基于互联网O2O的“上门经济”迅速发展。所谓“上门经济”即指用户通过网络预约服务,企业将货物或者服务人员送到指定地点提供服务的新经济形态。“上门经济”在城市餐饮、日常生活服务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比如送餐应用(饿了吗、百度外卖、到家等)、上门美甲、上门洗车(呱呱洗车)、上门汽修(卡拉丁、e保养)、上门推拿、上门美容等。电商和“上门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尤其是购物、餐饮和日常生活服务)发展了巨大的改变。1)出行方向由“从家(工

16、作地)到商场去”变为“送货上门”,出行主体由消费者变为服务者(或快递员)。城市道路中快递运输、物流运输比重增加。2)减少了部分购物、购票等出行,个体的分散出行变成快递企业、送餐服务商的集约化出行,优化了出行空间和时间分布。(2)高舒适度的私人机动化出行需求被释放,大量占用道路交通资源 移动互联网的泛在链接,实现交通出行需求和供给双方通过信息平台的“零距离”对接,出行者可以根据自身喜好、消费能力,更加宽泛地选择出行方式;由于出行者个体最优的选择倾向,人们普遍希望获得舒适、便捷的个人机动化出行,如自驾车、乘坐出租车、专车或快车等。这些出行方式对城市交通资源的占用远远大于舒适度较差的公共交通、绿色交

17、通。资本逐利特性决定其会不计后果地迎合、鼓励消费者,甚至占据弱势群体(非其用户)的交通资源。在城市交通资源占用经济杠杆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城市交通资源的分配发生偏离。小样本抽样调研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北京市使用过互联网叫车服务(含顺风车、快车、专车,不含出租车)的人数达700余万人,占总人口的30%以上;注册司机总数达126万人,占总登记驾驶员人数的13%;由于采用专车、快车或顺风车,简单推算每天小汽车出行量增加了9.2%,占用了大量的城市道路交通资源。互联网在对交通行业快速渗透的同时,正在引发交通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再分配。(3)基于预约或信息导航的有计划出行比重增加互联网时代为人们的出行提

18、供了大量的出行信息服务产品,如出行前提前预订旅行机票和酒店(如携程、去哪儿等),出行中实时路径导航(高德导航、百度地图等)或公交到站信息(百度公交、车来了等),以及智能化停车服务(停车宝、易停等)。截至2015年上半年,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29亿,较2014年底增长730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3.3%。高德导航用户量达到3亿人,滴滴出行注册乘客达到2.5亿人,车来了日活跃用户超过200万人。出行之前查看路况、提前安排出行路径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人们出行的基本步骤之一。随着互联网出行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出行行为的计划性将更强并逐渐成为常态,出行的时空分布结构将

19、得到优化。3. 互联网改变交通运输服务的供给方式(1)“需求”驱动“供给”,运输服务形式日趋多样化传统运输服务模式由于难以获得准确的出行需求,很容易造成供给与需求的脱节,导致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度。借助互联网便捷的沟通方式,交通供需关系更为透明,交通运输更能够适应需求,围绕“需求”提供差异化、多方式的供给服务。比如在租车出行领域就细分为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汽车租赁分为长期租赁、短时租赁、随租随还等多种形式。借助互联网的泛在链接能力,交通供给提供模式不断创新,提高了城市交通供给资源的使用效率。例如,“众包拼车”使相同线路乘客合乘出行,在不增加机动车出行量的前提下提供更多机动化出行机会。“互联网

20、+”P2P停车,使车主将自己的车位空闲时间段开放出来,从而提高了车位利用率。(2)私人交通开始参与专业运输服务借助互联网的第三方信息平台,大量私人交通参与到专业运输服务中。比如私家车参与载客运输服务、企业班车或者租赁大巴参与公共交通乘客运输等。一方面,由于存量运营车辆有限,非专业运营车辆的参与交通运输服务,确实扩大了交通供给能力,部分解决了现存的交通供给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非专业运营车辆的服务人员缺乏专业训练,配套的监管和审核体系尚不健全或执行不严,存在大量的交通安全隐患、社会纠纷隐患。由于目前尚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基于私人交通的运营行为很难监管界定,难以进行规模控制、价格监管,增加了行业的

21、低价恶性竞争、交通资源的无序扩大化占用等新问题。(3)运输服务企业趋于规模化发展互联网使企业内部构成日趋扁平化。管理者和“员工”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了更直接的“连接”,不再需要复杂的中间层级,“员工”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加盟。此外,企业运营标准化服务模式,使运营不受地域限制,可以简单复制,快速推广、形成规模化,再借助规模化降低成本。以滴滴打车为例,不到3年的时间,注册用户人数达到4500万人,加入平台的车辆数达到百万级,接近形成行业垄断地位。图4 打车软件注册人数与增长速度货运行业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实现货运车辆在同一平台下的汇聚,集中监管和运营调度,部分解决了我国长期困扰货运行业的“散、小、乱”

22、难题。但是,目前由互联网推动的运输服务规模化,其根源是互联网资本为追求轰动效应的快速扩张,缺乏稳健、有效的筛选和考核机制,平台与员工的约束非常脆弱,更没有形成共同的价值目标。例如,在PP租车、宝驾租车等互联网租车平台,车主和租客只需通过平台的会员认证即可进行交易。交通运输服务的规模化尚不够稳定。(4)交通行业劳动力需求发生改变 “互联网+”交通产生的新增交通运输服务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专职与兼职。保守估计,在不加干预的情况下,北京的互联网叫车平台需要增加至少2.4万辆运营车辆,可以创造约3.7万个就业岗位(包含专职司机和相关服务人员等)。同时,互联网“众包”模式(如顺风车),还为百姓提供

23、了兼职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互联网+”需要就业人员具备基本的互联网操作能力,对传统行业从业人员的从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使一部分年龄较大、接收互联网较慢的从业者陷入困境。(5)基础设施逐渐实现物联化道路、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互联网交通的基础资源和实现条件,已经开始从传统的数字化向与互联网技术、低成本感知技术融合转变,逐渐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物联网。比如,北京市在下凹桥区部署积水检测器,在高速公路边坡部署塌方检测设施,实时并网络化感知道路基础设施的健康状况。重庆两江大桥建立了基于云平台的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和桥隧群运营安全管理系统。前者具备信息查看、预警、定期出具桥梁结构状况评估报告等功能

24、,用户可在任意网络良好的场所通过多种智能终端访问。后者可在云端收集桥隧群中各设备运行状态、养护情况、路段交通流信息等资料,为桥隧群管理者和道路使用者提供交通信息,还可在云端进行紧急救援的统一管理。 另一方面,基于RFID的车辆电子标签、基于道路桥梁感知的高清地图等高精度、网络化的交通基础设施物联网建设工作已经开始推进。在未来,出行者、管理者将能够通过网络实时了解每一个交通基础设施的状态,实现网络化的管理和应用。4. 互联网引导交通行业监管内容和方式转变(1)大数据提高行业管理与决策的效率和能力互联网时代为政府的行业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更加丰富、精准的数据资源和强大的计算能力。互联网时代,政府管理部

25、门能够在智能化系统的辅助下,实现对庞大复杂、动态变化的交通系统定量化监测和分析,实现“看得见、算得出、管得着”,极大地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幅度。例如,北京市交通指数计算系统,即利用在道路上行驶出租汽车的定位数据,实现对1600平方公里城市道路的实时、动态掌握,并计算输出数字化反映道路拥堵水平的交通指数,辅助管理者快速了解城市交通运行状态的变化。贵州省搭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综合云平台,将全省5.33万家客货运企业、62.7万名营运驾驶人,1755家公路客运、旅游客运、校车和危险品运输重点企业和3.52万台重点监管车辆,以及4341家租赁企业和3.53万台租赁车辆信息纳入监管视线。还建立重点驾驶人征

26、信系统。截至2015年10月8日,已有371名因交通违法记满12分、酒驾、超员20%以上、超速50%以上而进入“黑名单”库的重点车辆驾驶人被企业解聘,最大限度避免了不符合要求的驾驶人进入重点车辆驾驶人领域。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使用,对政府管理和决策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工作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互联网交通对政府监管方式和范围提出新要求互联网与交通行业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服务业态。传统的政府监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1)互联网交通的共享经济下,私人交通参与运输运营服务。私人交通的运营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更加分散,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很难实现集中化、连续的政府行业资格认证和运输过程监管、考核。

27、私人交通运输工具的资产私有化与交通运输服务的市场化并存,增加了行业安全监管、运营执法的实施难度。2)由于互联网平台的跨行业综合发展特征,“互联网+”交通企业多为跨界经营企业。对这些企业的监管已经超过了交通运输行业本身的监管范畴,对于其资金构成和资金流动方式、其提供的服务对交通行业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税收标准都难易量化,更难以由交通运输部门一家施行监管。“互联网+”交通运输服务的监管问题已经不再单纯是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问题,需要包括金融、计算机、互联网等各个行业的协同配合,实施监督和管理。(3)互联网快速发展需要行业监管快速应变互联网技术每2年更新一次,互联网交通的创新速度快、变化多。政府交通

28、行业监管模式和技术能力需要与之相适应,具备快速变化、灵活实施的特点,还不能模糊政府监管的本质和底线。如何快速适应、应对已经成为政府行业监管的一个重要难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互联网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共有129项,涉及网络内容管理、域名管理、安全管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但2010年以来,我国颁布的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增长趋势放缓(如图4所示)。在“互联网+交通”方面,目前仍无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这一方面为“互联网+”在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约束条件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埋下了培育交通运输服务行业垄断的隐患。图4 互联网监管法律法规数量发展趋势(4)互联网信息传播要求政府具备更强的甄

29、别和引导能力互联网使用便捷性日益增加、移动互联网设备逐渐普及,民众能够通过网络更加广泛地参与交通信息收集和扩散,通过“众包”模式辅助政府行业监管,即能够拓展政府信息收集的成本,也有利于推动决策的实施、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四川省建立高速公路路网级路面管理系统,普通公路用户在互联网上发布路面状况地理信息,能够在全网络进行数据共享。网民对问题的关注也是对政府的一种催促,使“不作为”、“慢作为”在舆论压力下减少或消失。互联网在快速传播有用信息的同时,也会引发虚假信息的快速传播。例如,全国范围内将征拥堵费,用标号越高的汽油越省油等,经证实均属谣言。这些谣言的传播均一定程度的影响着百姓出行的安全,

30、造成百姓对法制法规的误解,降低政府决策的公信力,阻碍政府树立正面的网络形象。政府可能被“网络民意”绑架,决策背离真实民意。网络的虚拟环境一方面为网络民意的表达提供了自由空间,其自身缺陷也带来了诸如无法完全代表真实民意、信息失真和政府被动决策等问题。利用网络民意完善政府决策时,仍需科学把握网络民意和真实民意之间的关系,引导网络民意的健康良性发展,增加政府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从杂乱的信息洪流找出有用信息,辅助科学决策。三、 互联网时代交通发展趋势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将进一步引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发展,成为新时代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

31、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交通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出行需求、运载工具、交通服务模式和行业监管模式等方面形成新的发展趋势。(1) 出行舒适度和计划性的需求将增强互联网将进一步打破空间距离对人们工作、社交、购物等方面的障碍,使得人们出行需求的弹性增大。尤其是购物、就餐等容易实现上门服务的出行。在选择余地增大的前提下,人们对于出行服务舒适度的要求相应增高。与其在道路上拥堵,不如选择坐等上门服务。路径导航、网上购票、网上值机、远程预订停车位等互联网交通服务的普及,将进一步优化人们出行活动安排的计划性、组织性;以快递、上门服务等服务商为主体的集约化出行,为交通时空分布的优化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有

32、组织的物流运输将成为道路交通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2)集约化的公共交通仍将是城市交通的主体城市交通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集约化、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在未来仍将是城市交通的主体。基于个人小汽车的、大量占用交通资源的个体机动化交通只能占补充地位,政府需要对其在发展规模、税收等方面进行约束。公共交通将与互联网相结合,更加注重服务类型的多元化和服务内容的精细化,通过差异化、多样式的服务形式,合理发挥运力资源,满足不同出行者对时间性、便捷性、经济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同时兼顾个性化出行。(3)车路协同和无人驾驶将深刻改变城市交通运行和资源使用车路协同是物联网在交通系统的典型应用。车路协同全方位实施车车、车

33、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无人驾驶汽车也可以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中央电脑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实现车辆无人操作情况下的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颠覆性的技术革命。结合车路协同技术,无人驾驶技术能够更精确的感知周围环境,优化车辆控制算法,提高无人驾驶车辆的行驶安全性、便捷性,合理配置驾驶路径等。目前,美国谷歌(google)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完成超过150万公

34、里的真实道路行驶(美国加州、城市街道、复杂路况,7辆车)。美国内华达州、加利福尼亚州等四个州已经立法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行驶。英国开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并为此修订了道路交通规则。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将逐渐实现产业化、民用化,成为全新的城市交通出行、客运和货运工具。无人驾驶汽车由电脑自动控制,车辆机动性能大幅提高,从而解决人工驾驶反映时间带来的道路通行能力瓶颈;无人驾驶配以车路协同,将推动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信号控制、道路设计、平面和立体交叉口设计、停车场地布局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无人驾驶汽车不需要人工操作,不存在工作时长、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制约,车辆可

35、以长时间、高负荷、有组织地使用,改变交通行业劳动力需求。(4)未来交通监管模式将日趋数字化和“跨界”化在互联网时代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的交通监管模式将会呈现新的发展趋势。首先,交通监管手段日趋数字化。随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交通物联网(车联网)技术成本的降低和相关应用的快速普及,未来的城市交通监管工作也必将进入数字化时代。紧随时代步伐,应用互联网传播手段,基于交通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数字化交通监管是未来城市交通监管的重要趋势。第二,交通监管内容更加丰富。互联网时代对城市交通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监管需兼顾传统行业和创新型行业,统筹公益保障性行业和市场化行业,公平分配城市基础设施资

36、源,监督行业运行安全和交通大数据安全,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维持交通行业的稳定发展,培育创新环境和保障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交通监管的侧重点向保障公益性出行倾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百姓已经愿意多花一点钱享受精细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这部分服务完全可以通过商业化的市场手段进行。政府需要更注重对公益性出行的保障,维护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公平分配,保障弱势群体的出行需求。第四,“跨界”监管成为常态。随着“互联网+”交通的发展,未来必将有越来越多的跨界经营企业进入交通运输行业。对这些企业的监管常常超过交通运输行业本身的监管范畴,其监管需要包括金融、计算机、互联网等各个行业的协同配合,实施跨

37、界监督和管理。四、互联网时代交通发展对策互联网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将推动交通行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交通行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是交通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惠民服务的重要支撑。互联网在交通行业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目前也存在对认识不清楚、思想不统一、能力跟不上、规制不健全等问题,亟待加以解决。为加快互联网与交通行业的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主动适应和引领互联网时代交通发展,提出如下“五项原则、七项工程”。1. 推进“互联网+”交通发展的五项原则(1) 坚持公共交通在道路资源使用中的优先地位交通运输的本质是城市交通出行、客货运输的最大化、最优化。社

38、会公众对交通资源占用的公平性和基本出行服务的充分满足,是政府行业管理的首要职责。在互联网交通发展过程中,需要正确区分城市居民的基本出行需求和部分群体的特殊需求。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有限,供给不可能“无限制的”满足需求。在此前提下,区分市场增幅服务和城市公共服务,并通过税收杠杆、特许经营,调控不同交通方式、运营模式对资源占用的均衡。原则上,在交通资源分配中,应首先考虑公共交通,其次是部分人群的特殊需求。(2) 明确企业在运输服务中的责任主体地位重视对企业的责任要求,强化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出行安全、规范运营的主体意识和责任。在此基础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事中

39、事后监督考核,加大减政放权力度,通过法制建设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主动应用互联网,将互联网技术和模式引入到行业监管中,拓展行业监管思路和渠道,扩大行业监管范围、维护行业公平竞争、提高行业监管效率。(3) 重视互联网在交通服务中的再生产作用鼓励、引导运输服务企业应用互联网,充分发挥北京市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向交通运输服务生产领域拓展,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加速提升交通行业发展水平,增强行业服务能力。转变传统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供给增长模式,通过互联网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引导交通需求合理分布,引导发展差异化、错位互补的多种交通服务模式,强化不同服务模式的配合和联运,通过增加服务规模和质量实现交通供给能力的增长。(4) 重视对交通服务行业创新的扶持和引导扩大交通行业基础数据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