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功夫茶文化研究_第1页
潮汕功夫茶文化研究_第2页
潮汕功夫茶文化研究_第3页
潮汕功夫茶文化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潮汕功夫茶文化研究 标签: , 2008-07-26 10:12 我要写论文的 满意答案 好评率: 56%功夫茶介绍】 所谓功夫茶, 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 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 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 ,在广东的潮州府 (今潮汕地区 )及 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 , 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 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 , 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 , 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 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 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

2、潮汕人, 也仍然保持着品功夫 茶这个风俗。可以说 , 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功夫茶以浓度高着称, 初喝似嫌其苦, 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功夫茶采 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 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 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 20 次左右。凤凰 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 荣获桂冠。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锅为细白泥所制, 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如红柿般大,

3、乃潮州泥制陶壶, 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功夫茶茶艺】 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 ,捅茶,装茶,烫杯, 热罐(壶), 高冲, 低斟, 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 ,淋顶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 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 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 第一冲杯 , 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 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 ,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 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 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 , 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 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

4、完, 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 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 , 色须均匀相 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 , 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 , 先敬首席 , 然后左右佳宾 , 自己最末。2008-07-24 12:22 的感言: 谢谢! 满意答案 好评率: 86%三、冲泡程式 功夫茶之冲法,有一套十分繁琐的程序。按过程,是治器、纳茶、候汤、冲茶、 刮沫、淋罐、烫杯、酾茶等。治器包括:生火、掏火、煽炉、洁器、候水、淋杯六个动作。 “候水”、 “淋杯” 就是等砂铫中的水飕飕作响一阵子之后,声音突然变小时 ( 那就是“鱼眼水”将 成了) ,即将

5、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然后,开始纳茶:打开茶 叶,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将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 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 容易塞住壶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茶色均匀, 茶味逐渐发挥。纳茶需适量, 每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就足够了。 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 味带苦涩,且好茶叶多是嫩芽卷,如果用开水泡过之后舒展开来,就变得很大, 连水也冲不进去。但太少则泡不出味道来。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 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

6、,谓 之百寿沸;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这个时候,正好 提铫冲茶。揭开茶壶盖,将滚汤沿壶口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否则谓之冲破 “茶胆”,使茶味苦涩。冲时提壶要高。谓“低酾”。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 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 而茶素中的单宁则来不及挥发, 这茶就没什么苦涩了。 冲水一定要满, 使茶叶浮起,然后提壶盖, 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 然后盖好壶盖, 再以开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迫 使茶香迅速挥发;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分全干,即是茶热;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 目的是使杯子也热, 不要让热腾腾的茶冲在冷冰冰的杯子

7、 上,影响香味。酾茶有四字诀:低、快、匀、尽。酾茶切不可高,高慢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不尊敬;“快”,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保持热度;“匀”,是保持各个 茶盅均匀承茶,这叫做“关公巡城,”,不可酾了一杯才酾另一杯,只有这样, 才能使几杯茶的颜色均匀, 以示对座中客人一样尊重; “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 在壶中。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才不会苦涩。茶冲出来后, 一般是冲茶者自己不先喝, 请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 如果盘中有 三个盅, 那么先拿哪一盅也大有讲究。 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一盅, 最后的人才 拿中间一盅。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 在两旁茶盅未有人端走之前, 就先拿了中间一 盅,

8、不但会被认为对主人的不敬,也是对在座其他人的不尊重。同时,你喝了一 盅之后,一般还要让在座的人每人喝过一盅,才喝第二轮。如果喝茶的过程,来 了尊贵的客人,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历史悠久, 中国茶文化盛行于唐朝, 而潮汕功夫茶则盛行于宋朝, 贵族茶就是源 于潮汕功夫茶, 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品茶早已成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有潮 汕人的地方就会有功夫茶的影子! 潮汕人爱饮工夫茶, 可以说是达到“嗜茶成性” 的程度古人说的天光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而潮汕某些“老茶客”, 却 把古人列为末位的茶,破格地晋升为第一位,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饮工夫茶。 他们不怕俗话说的“早晨空腹茶, 劫贼入人

9、家”, 而持之以恒,处之泰然。另外, 潮汕人把茶叶叫”茶米” , 一种解释就是 :潮州人嗜茶若命 ,茶与米不可分 .茶这 犹米,故曰"茶米" 。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勉强 ,可是却描出 "嗜茶若命"者的形象,也 颇为有趣。由此可见潮汕人对茶的情有独钟。潮汕地方特色浓厚。独特的韵味地方戏曲而功夫茶却最负盛名, 蜚声四海,被尊称为“中 “潮汕功夫茶,堪称中国茶道代表”。潮剧的古朴典雅的潮汕音乐, 成为乡情乡谊的重要载体, 牵动着海内外潮人的情思; 以清淡巧雅驰名于世的潮 州小食香飘四海,令人回味无穷; 国茶道”。潮藉大文学家秦牧称和、思四个特点。精:指的是茶具的精

10、美; 洁:潮汕功夫茶整体上有: 精、洁、 指的是茶叶、茶具的洁净;和:和爱本一家,家人一起品茶聊天更能体现家人的 和睦,培养感情;思:品茶可以提神,消解疲劳,启发人的思维。日本茶道里包含了日本宗潮汕功夫茶自然不同日本的茶道, 潮汕功夫茶一开始就是一种民间习俗, 民百姓就可享用的, 而日本开始时茶纯粹是一种奢侈品, 只有大人物才能品尝得 到,后来才慢慢地世俗化, 是一种文化下移 日本的茶是在中国唐朝时由遣唐使 传去的,直到十六世纪才盛行,虽然晚于潮汕功夫茶, 但日本茶道却无独辟蹊跷, 具有日本浓厚的民族特色, 由唐风茶礼变为倭风茶汤, 教、哲学、伦理、美学,这也是这个学生可怕之处他写了形式的魅力

11、 渗透进宗教、哲学等地蒋子龙在日本时当过日本的“今日庵”的座上客,书,在此书中,他建议潮汕功夫茶能在理伦上总结一番, 些理伦,得出一套完整的潮汕茶道,弥补潮汕茶道理伦上存在的缺陷。朋友,在潮汕喝上功夫茶绝非是一件难事。 你若到潮汕为客, 可要记住一定 要品尝一下潮汕这一美食, 才不枉你到潮汕一趟呵! 这几年在潮汕还开了不少茶 馆呢!未进茶馆, 走到门口你就能闻到一种古朴古香的味道, 扑面而来的是一种 曲典雅的风味。喝茶可以补虚扶正、益气润肺、提神益志、养颜回春。这绝不是“黄婆卖瓜, 自卖自夸”,也不是因为“月是故乡明”。1660年,英国人的茶叶广告上就有“这刺激品,能驱疲倦,除恶梦,使肢 体轻

12、健,精神饱满,尤能克服睡眠,好学者可以彻夜攻读不倦。身体肥胖或食肉 过多者,饮茶尤宜。 ”但这个广告上还漏掉了一个最重要的好处, 就是喝茶能够 长寿。唐宣宗时 , 有一个僧人活到了 130岁。唐宣宗曾前往拜访 ,问僧人服什么药 得以如此长寿。僧人回答说 : “从来不知药味 ,只是偏好喝茶。 ”唐宣宗遂令随行 大臣赐给僧人名茶 50 斤。品茶不仅是品茶, 还可以用茶的文化底蕴为自己添一抹神韵, 用茶的清香之 气冲淡生活的烦恼,松弛绷紧的神经,充实自己的情感。苏辙有诗:“闽中茶品 天下事,倾身事茶不知劳。”这可见茶的功效。对酒当歌,对茶恣情。因此,朋友相聚,知己相逢,不妨一同品茶。当然,还要品味融

13、入茶中的文 化、风俗,果真如此,品茶才算有了情调。朋友,品一品潮汕功夫茶说不定你还 能品味出另一番味道, 品味出自己对于茶道的见解, 提出来, 把你宝贵的意见奉 献给潮汕,也好让潮汕的茶道更完美。冲泡流程用茶则从茶藏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鉴赏。 沸水浇壶身,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将茶叶用茶匙拨入茶壶,装差的顺序是先细再粗后梗。 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 迅速例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拥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一、鉴赏香茗:二、孟臣淋霖:三、乌龙入宫:四、悬壶高冲:五、春风拂面:六、熏洗仙颜:七、若琛出浴: 飞花观舞。用高冲法再次向壶里注满沸水。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八、玉液回壶:九、游山玩水: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的关羽,目的是使杯中的茶浓度一致,且 低斟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茶水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 壶茶汤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