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辩证分析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1页
病历辩证分析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2页
病历辩证分析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3页
病历辩证分析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4页
病历辩证分析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题编号 03 一般资料:刘某,男,63岁,已婚,退休,于2005年11月20日就诊。 患者有慢支肺气肿病史20年.近5年,每年冬季易复发,每次发作时喘促气急,端坐呼吸,不能平卧。3天前,喘逆不止,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大汗出,烦躁,遂由家属陪同来就诊。现症见:喘逆不止,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心慌动悸,烦躁不安,汗出如珠,肢冷。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58,P:120次分,R:35 次分,BP:8850mmHg。神志清,面青唇紫,强迫体位,急性病容。端坐呼吸,呼气延长,鼻煽,四肢湿冷,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可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肝颈静脉回流

2、征(),肝大肋下一指,腹部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指凹性水肿。舌淡暗,脉浮。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肺型P波。参考答案03辨病辨证依据: 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喘逆不止,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心慌动悸,烦躁不安等,中医诊断为喘证。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喘逆不止,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心慌动悸,烦躁不安,汗出如珠,肢冷,双下肢水肿,舌质淡暗,脉浮,辨为肺气欲绝,心肾阳虚之正虚喘脱证。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咳喘多年,肺气已虚,渐至肾不纳气故喘逆不止,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肾虚不能蒸化水液则水饮内停,双下肢水肿;水气凌心则心慌动悸,烦躁

3、不安;心肾阳虚欲脱故汗出如珠,肢冷;舌质淡暗、脉浮为心肾阳气欲脱之象。中医病证鉴别:喘证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应与哮病鉴别。喘指气息而言,为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诊断:中医诊断:喘证 正虚喘脱西医诊断:l.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2肺源性心脏病 心功能不全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人参6g 附子6g 黄芪g 炙甘草10g 山茱萸lOg冬虫夏草6g 五味子10g 蛤蚧1条 生龙骨3

4、0 g 生牡蛎30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参考答案03 一般资料:刘某,男,63岁,已婚,退休,于2005年11月日就诊。 主诉:喘逆不止,呼吸困难3天c 现病史:患者于近5年来,每到冬季易发喘促气急,端坐呼吸,不能平卧。3天前,喘逆不止,张口抬肩,大汗,烦躁,喉间有痰,色黄,不易咳出,遂由家属陪同来就诊。现症见:喘逆不止,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山慌动悸,烦躁不安,汗出如珠,肢冷,双下肢水肿。 既往史:慢支肺气肿病史20年,无其他病史及传染病史。 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 其他情况:无特殊记载。 体格检查:T:358,P:120 次分,R:35次分,BP:8850mmHg。 神志清,

5、面青唇紫,形体适中,强迫体位,急性病容。舌淡暗,脉浮。端坐呼吸,呼气延长,鼻煽,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双肺均可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120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颈静脉回流征(),肝大肋下一指,腹部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四肢湿冷,双下肢指凹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肺型P波。 辨病辨证依据: 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喘逆不止,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心慌动悸,烦躁不安等,中医诊断为喘证。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喘逆不止,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心慌动悸,烦

6、躁不安,汗出如珠,肢冷,双下肢水肿,舌质淡暗,脉浮,辨为肺气欲绝,心肾阳虚之正虚喘脱证。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咳喘多年,肺气已虚,渐至肾不纳气故喘逆不止,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肾虚不能蒸化水液则水饮内停,双下肢水肿;水气凌心则心慌动悸,烦躁不安;心肾阳虚欲脱故汗出如珠,肢冷;舌质淡暗、脉浮为心肾阳气欲脱之象。中医病证鉴别:喘证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应与哮病鉴别。喘指气息而言,为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

7、 西医诊断依据: (1)慢支肺气肿病史年。 (2)临床表现:喘逆不止,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心慌动悸,烦躁不安,汗出如珠,肢冷. (3)查体:T:358,P:120 次分,R:35 次分,BP:8850mmHg。面青唇紫,端坐呼吸,鼻煽,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肝颈静脉回流征(),肝大肋下一指腹部无移动性浊音,四肢湿冷,双下肢指凹性水肿。 (4)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肺型P波。西医鉴别诊断:本病需与冠心病鉴别。冠心病有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或心电图表现,若有左心衰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则更有助于鉴别。体检、线心电图,超

8、声心动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厚为主的征象,可资鉴别。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应详细询问并结合体格检查和有关的心、肺功能检查加以鉴别。诊断:中医诊断:喘证 正虚喘脱西医诊断:l.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2肺源性心脏病 心功能不全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人参6g 附子6g 黄芪g 炙甘草10g 山茱萸lOg冬虫夏草6g 五味子10g 蛤蚧1条 生龙骨30 g 生牡蛎30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调护:避风寒,防外感,慎劳作。 西医治疗原则: (l)控制感染: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2)氧疗.(3)控制心衰:可适当选用利尿药、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扩张药。(4)控制心律

9、失常:一般经过抗感染、吸氧后可消失。(5)抗凝治疗: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防止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6)加强护理工作:心肺功能的监测,翻身、拍背,改善通气。试题编号 04 李某,女,20岁,未婚,于2005年8月12日就诊。 患者于1周前感冒后出现晨起颜面浮肿,自服感冒药(具体用药不详),未系统检查及治疗,近3日症状加重,故来诊。现症见: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乏力,纳差,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偶有咳嗽,尿少色黄。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38,4,P:94 次分,R20次分,BP:12580mmHg,神志清,精神不振。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面色略红,咽部充血,双侧扁桃

10、体度增大,无黄疸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尿常规示:红细胞(),尿蛋白(),颗粒管型(),血常规无异常发现。参考答案04辨病辨证依据: 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表现为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尿少色黄,伴乏力,纳差,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偶有咳嗽,故可诊断为水肿。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表现为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尿少色黄,伴乏力,纳差,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偶有咳嗽,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辨为风水相搏证。 病因病机分析:风邪外袭,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发为水肿;肺失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职,故尿少色黄;卫表失和,故见微恶风寒,风热上攻则见咽喉疼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11、,均为风热在表,水湿内停之象。中医病症鉴别: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病证,应与鼓胀鉴别。本病患者主症为颜面及双下肢浮肿,而无腹部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等鼓胀的特征性表现、故可与鼓胀鉴别。诊断:中医诊断:水肿 风水相搏西医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麻黄 6g 杏仁t0g 生石膏30g 防风12g白术15g 茯苓12g 车前子(单包)g 浮萍12g 泽泻12g 黄芩12g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l50ml,每日2次。参考答案04 一般资料:李某,女,岁,未婚,于2005年8月12日就诊。 主诉:

12、颜面浮肿1周,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于1周前感冒后出现晨起颜面浮肿,自服感冒药(具体用药不详),未系统检查及治疗,因近2日症状加重,故来诊。现症见: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乏力,纳差,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偶有咳嗽,尿少色黄。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 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 其他情况:无特殊情况。 体格检查:T:384,P:94次分,R:次分,BP:125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不振,查体合作。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全身皮肤无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面色略红,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度肿大。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叩清

13、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9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双下肢水肿,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示:红细胞(),尿蛋白(),颗粒管型(),血常规无异常发现。 辨病辨证依据: 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表现为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尿少色黄,伴乏力,纳差,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偶有咳嗽,故可诊断为水肿。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表现为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尿少色黄,伴乏力,纳差,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偶有咳嗽,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辨

14、为风水相搏证。 病因病机分析:风邪外袭,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发为水肿;肺失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职,故尿少色黄;卫表失和,故见微恶风寒,风热上攻则见咽喉疼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均为风热在表,水湿内停之象。中医病症鉴别: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病证,应与鼓胀鉴别。本病患者主症为颜面及双下肢浮肿,而无腹部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等鼓胀的特征性表现、故可与鼓胀鉴别。西医断依据: (1)性上呼吸道感染史。(2)临床症状: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尿少色黄,伴乏力,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偶有咳嗽。(3)体征:

15、面色略红,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度增大。(4)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红细胞(),尿蛋白(),颗粒管型()。西医鉴别诊断:本病需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鉴别。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多早期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剧恶化。重症急性肾小球肾炎早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者与该病相鉴别困难时应及时作肾活检以明确诊断。诊断:中医诊断:水肿 风水相搏西医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麻黄 6g 杏仁t0g 生石膏30g 防风12g白术15g 茯苓12g 车前子(单包)g 浮萍12g 泽泻12g 黄芩12g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l50ml,每日2次。调护:避风寒,慎起居,忌食辛辣。西医治疗原则

16、:(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低盐饮食,明显少尿者尚需限制液体入量。(2) 治疗感染灶:首选青霉素。(3) 对症治疗:可酌情使用常规剂量利尿剂。试题编号 05 孙某,男,30岁,工人,于2003年9月1日就诊。 患者1年前出现排尿困难,有时点滴而出,若劳累及食肥甘辛辣食物则上述症状加重,伴有遗精及性功能减退。辗转治疗效不著,遂来诊。现症见:排尿困难,伴尿道灼热痒痛,时有白色黏液流出,小腹胀满,口干苦、不思饮食,睡眠欠佳。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及药物过敏史。T:364,P:81 次分,R:18 次分,BP:1 1 515 mmHg。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细。实验室检查: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1

17、0个以上高倍视野,卵磷脂小体少量,上皮细胞(),细菌培养有白色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阳性。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嗜烟酒。参考答案05辨证辨病依据: 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排尿困难,伴尿道灼热痒痛,时有白色黏液流出,小腹胀满等,中医诊断为癃闭。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排尿困难,伴尿道灼热痒痛,时有白色黏液流出,小腹胀满,口干苦,不思饮食,睡眠欠佳,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细等,辨为膀胱湿热证。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嗜烟酒辛辣之品,酿湿生热,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故排尿困难,小腹胀满;热灼尿道则尿道灼热痒痛;湿热阻滞中焦,故口干苦,不思饮食;热扰心神则睡眠欠佳;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

18、细为湿热之象。 中医病证鉴别: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应与淋证鉴别。癃闭与淋证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皆有排尿困难,点滴不畅的症状。但癃闭无尿道刺激,每日尿量少于正常,甚或无尿排出,而淋证则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每日排尿量正常。诊断: 中医诊断:癃闭 膀胱湿热 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方药:八正散加减 黄柏12g 山栀12g 大黄9g 滑石(包)g 瞿麦15g 扁蓄15g 茯苓12g 泽泻12g 车前子包)g服法:水煎服,日l剂,每次l50ml,每日2次。参考答案05一般资料:孙某,男,30岁,工人,于2003年9月1日就

19、诊。 主诉:排尿困难1年。现病史:患者1年前出现排尿困难,有时点滴而出,若劳累及食肥甘辛辣食物则上述症状扛重,伴有遗精及性功能减退。辗转治疗效不著,遂来诊。现症见:排尿困难,伴尿道灼热痒痛,:了有白色黏液流出,小腹胀满,口干苦,不思饮食,睡眠欠佳。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其他情况:平素喜食肥甘,嗜烟酒。体格检查:T:364,P:81 次分,R:18次分,BP:11575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利,查体合作。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细。全身皮肤无黄染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叩清音,

20、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81 1k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 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10个以乡高倍视野,卵磷脂小体少量,上皮细胞(),细菌培养有白色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阳性。 辨证辨病依据: 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排尿困难,伴尿道灼热痒痛,时有白色黏液流出,小腹胀满等,中医诊断为癃闭。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排尿困难,伴尿道灼热痒痛,时有白色黏液流出,小腹胀满,口干苦,不思饮食,睡眠欠佳,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细等,辨为膀胱湿热证

21、。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嗜烟酒辛辣之品,酿湿生热,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故排尿困难,小腹胀满;热灼尿道则尿道灼热痒痛;湿热阻滞中焦,故口干苦,不思饮食;热扰心神则睡眠欠佳;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细为湿热之象。 中医病证鉴别: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应与淋证鉴别。癃闭与淋证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皆有排尿困难,点滴不畅的症状。但癃闭无尿道刺激,每日尿量少于正常,甚或无尿排出,而淋证则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每日排尿量正常。 西医诊断依据:(1)青年男性,排尿困难1年,伴尿道灼热痒痛,时有白色黏液流出,小腹胀满。(2)实验室检查:前

22、列腺液检查:白细胞10个以上高倍视野,卵磷脂小体少量,上皮细胞(),细菌培养有白色葡萄菌生长,凝固酶阳性。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油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多见于老年人,多见尿频,P排尿困难,合并感染可有尿急,尿痛,镜下血尿,直肠指诊示前列腺体积增大,中央沟变浅,表面光滑,质韧或中等硬度,B超可见形态,结构,大小的变化。而本病多见于青状年,虽有排尿困难,但有不尽之感,并伴有性功能的减退,前列腺液检查有助于确诊。二者不难鉴别。 诊断: 中医诊断:癃闭 膀胱湿热 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方药:八正散加减 黄柏12g 山栀12g 大黄9g 滑石(包)g 瞿麦15g

23、 扁蓄15g 茯苓12g 泽泻12g 车前子包)g 服法:水煎服,日l剂,每次l50ml,每日2次。 调护:忌食辛辣,谨防劳累,调畅情志。 西医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忌酒、咖啡及酸辣食物;作前列腺按摩,每周1次,有规律的性生活;理疗和热水坐浴。 (2)药物治疗:可选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 试题编号 06 张某,男,35岁,干部,2003年12月8日就诊。患者6天前由于受凉引起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等,T:38,1,自服感冒清热冲剂、自加黑感冒片等症状有所缓解,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逐渐消失。但今晨起咳嗽,咳痰,胸骨后灼痛,时感喘息,故来院就诊。现症见:咳嗽

24、频作,吐少量白黏痰,胸痛,咽喉干痛,时感喘息,食欲差,二便调。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l3,P:88 次分,R:21 次分,BP:12680mmHg,急性病容,咽部略红,双扁桃体无肿大。心率88 次分,律齐,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哕音。舌苔薄白,脉浮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76 x 10L,N:51,L:49。尿常规正常。胸片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参考答案06辨病辨证依据: 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咳嗽频作,吐少量白黏痰,胸痛,咽喉干痛等,中医诊断为咳嗽。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咳嗽频作,吐少量白黏痰,胸痛,咽喉干痛,时感喘息,舌苔薄白,脉浮紧等,辨为

25、风寒燥邪袭肺证。 病因病机分析:时下正值秋末冬初,秋燥犹存,风寒渐盛,风寒燥邪袭肺,肺失宣降,故咳嗽频作,时感喘息;燥邪灼津为痰,则吐少量白黏痰;燥邪伤肺则胸痛,咽喉干痛;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燥邪袭表之象。 中医病证鉴别:咳嗽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咳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应与感冒鉴别。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导致的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本病以咳嗽、咳痰为主,又有胸痛、喘息,虽几天前曾患感冒但外感症状多已消失,故诊断为咳嗽而不诊断为感冒。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 风寒燥邪袭肺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治法:

26、疏风散寒,润肺止咳方药:止嗽散加减 桔梗9g 紫苑9g 百部6g 荆芥6g 前胡6g 杏仁3g 陈皮6g 生甘草6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置50ml,日服2次。参考答案06 一般资料:张某,男,35岁,干部,2003年12月8日就诊。 主诉:咳嗽、咳痰1天。 现病史:患者6天前由于受凉引起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等,T:381,自服感冒清热冲剂、白加黑感冒片等症状有所缓解,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逐渐消失。但今晨起咳嗽,咳痰,胸骨后灼痛,时感喘息,故来院就诊。现症见:咳嗽频作,吐少量白黏痰,胸痛,咽喉干痛,时感喘息,食欲差,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

27、史。 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 其他情况:未到过疫区,近期未接触过发热病人,未接触家禽及其他宠物。体格检查:T:37,3,P:88次分,R:21次分,BP:12680mmHg。 神志清楚,急性病容。舌苔薄白,脉浮紧。全身皮肤无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医痛。咽部略红,双扁桃体无肿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88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叩鼓音,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四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血WBC:76×tOZt,N:51,

28、L:49。尿常规正常。胸片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 辨病辨证依据: 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咳嗽频作,吐少量白黏痰,胸痛,咽喉干痛等,中医诊断为咳嗽。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咳嗽频作,吐少量白黏痰,胸痛,咽喉干痛,时感喘息,舌苔薄白,脉浮紧等,辨为风寒燥邪袭肺证。 病因病机分析:时下正值秋末冬初,秋燥犹存,风寒渐盛,风寒燥邪袭肺,肺失宣降,故咳嗽频作,时感喘息;燥邪灼津为痰,则吐少量白黏痰;燥邪伤肺则胸痛,咽喉干痛;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燥邪袭表之象。 中医病证鉴别:咳嗽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咳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应与感冒鉴别。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

29、卫表导致的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本病以咳嗽、咳痰为主,又有胸痛、喘息,虽几天前曾患感冒但外感症状多已消失,故诊断为咳嗽而不诊断为感冒。 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频作,吐少量白黏痰,胸痛,咽喉干痛,时感喘息。 2查体:急性病容,咽部略红,双扁桃体无肿大。心率88 YR分,律齐,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哕音。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7,6×10L,N:51,L:49。尿常规正常。胸片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西医鉴别诊断:本病需与大叶性肺炎鉴别。二者均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但急性支气管炎以刺激性咳嗽、咳痰为特点,或有喘

30、息、发热,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可增高,肺部X线片正常或肺纹理增粗;大叶性肺炎典型症状为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咯铁锈样痰,查体可见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局部叩浊音,语颤增强,可闻管状呼吸音及湿哕音,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升高,肺部X线片呈大片均匀致密阴影,呈叶、段分布。 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 风寒燥邪袭肺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治法:疏风散寒,润肺止咳 方药:止嗽散加减 桔梗9g 紫苑9g 百部6g 荆芥6g 前胡6g 杏仁3g 陈皮6g 生甘草6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置50ml,日服2次。 调护:避风寒,防外感。西医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注意保暖,卧床休

31、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祛痰药:可选用急支糖浆或必嗽平。(3)解痉平喘药:可选氨茶碱、舒喘灵等。(4)氧疗:如有呼吸困难可吸氧。(5)如合并细菌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试题编号 07 刘某,女,41岁,已婚,干部,于2005年1月8日就诊。 患者2天前在外就餐食油腻后出现右胁阵发性疼痛,并放射至右肩背部,伴恶心、呕吐,曾服用“维生素B6”、“越鞠保和丸”,无明显好转,遂前来就诊。现症见:右胁肋疼痛,伴后背疼痛,口苦咽干,恶心,纳呆,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患者既往体健,无肝炎及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平素喜食辛辣厚味。T:37.3,P:80 次分,R:18 次分,BP:12580mmHg,神志清

32、,精神不振,墨菲征(),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血常规WBC:12,0×10,中性15,淋巴23。B超示:胆囊壁增厚。肝功能正常参考答案07辨病辨证依据: 中医辨病依据:患者表现为右胁肋疼痛,伴后背疼痛,口苦咽干,恶心,纳呆等,故可诊断为胁痛。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右胁肋疼痛,伴后背疼痛,口苦咽干,恶心,纳呆,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等,辨为肝胆湿热证。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长期食用辛辣厚味之品,酿湿生热,湿热郁于肝胆、失于疏泄气阻络痹,故右胁痛连背;胆汁上泛于口,故口苦;湿热中阻,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运化失调、纳呆

33、:热邪伤津,故小便黄赤;湿热阻滞大肠,故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为肝胆湿热之象。 中医病证鉴别: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应与悬饮鉴别。悬饮病位主要在肺,本病患者有进食油腻食物的诱因,且无咳嗽、咳痰、患侧肋间饱满等悬饮症状,故可与悬饮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胁痛 肝胆湿热 西医诊断:急性胆囊炎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 龙胆草6g 栀子12g 黄芩12g 通草12g 泽泻15g郁金12g 茵陈15g 金钱草15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150ml,每日2次。参考答案07 一般资料:刘某,女,41岁,已婚,干部,于2005年1月8日就诊。 主诉:

34、右胁发作性疼痛3天。 现病史:3天前在外就餐食油腻后出现右胁阵发性疼痛,并放射至右肩背部,伴恶心、呕吐,曾服用“维生素B6”、“越鞠保和丸”,无明显好转,遂前来就诊。现症见:右胁肋疼痛,伴后背疼痛,口苦咽干,恶心,纳呆,小便黄赤,大便不爽。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及结核病史。 过敏史:未发现。 其他情况:无特殊情况。 体格检查:T:37,3,P:80 W分,R:1S1X分,BP:125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合作,自动体位。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

35、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心前区无隆起,叩诊心界不大,心率80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墨菲征(),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120×10,中性75,淋巴23。肝功能正常。B超示:胆囊壁增厚。 辨病辨证依据: 中医辨病依据:患者表现为右胁肋疼痛,伴后背疼痛,口苦咽干,恶心,纳呆等,故可诊断为胁痛。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右胁肋疼痛,伴后背疼痛,口苦咽干,恶心,纳呆,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等,辨为肝胆湿热证。 病因

36、病机分析:患者长期食用辛辣厚味之品,酿湿生热,湿热郁于肝胆、失于疏泄气阻络痹,故右胁痛连背;胆汁上泛于口,故口苦;湿热中阻,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运化失调、纳呆:热邪伤津,故小便黄赤;湿热阻滞大肠,故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为肝胆湿热之象。 中医病证鉴别: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应与悬饮鉴别。悬饮病位主要在肺,本病患者有进食油腻食物的诱因,且无咳嗽、咳痰、患侧肋间饱满等悬饮症状,故可与悬饮鉴别。西医诊断依据: (1)右胁发作性疼痛2天,且与进食油腻食物有关。 (2)查体:墨菲征()。 (3)实验室检查:血WBC:120×10,中性75,淋巴23。肝功能正

37、常。B超示:胆囊壁增厚。西医鉴别诊断:急性胆囊炎易误诊为高位急性阑尾炎。前者的疼痛在右上腹部,而后者在腰部或右下腹上方,且急性胆囊炎在肋缘下可触及胀大的胆囊,并有胆囊触痛证,可与阑尾炎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胁痛 肝胆湿热 西医诊断:急性胆囊炎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 龙胆草6g 栀子12g 黄芩12g 通草12g 泽泻15g郁金12g 茵陈15g 金钱草15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150ml,每日2次。 调护:调畅情志,忌辛辣油腻。 西医治疗原则: (1)饮食治疗:禁食,静脉补液及胃肠减压。 (2)控制感染:可选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3)解痉镇痛:可肌注阿托

38、品。试题编号08 张某,女性,58岁,已婚,干部,于2006年6月29日就诊。 患者于3周前,因感冒后而咳嗽,音哑,痰多而黏,不易咳出,痰色黄稠,每到夜间咳嗽加重,伴口干渴,头痛,汗出,恶风。曾在当地社区医院治疗,静脉予抗生素(药名不详),治疗3天”“不见缓解,为进一步治疗而来院。现症见:咳嗽,咳痰,痰黏难咳,痰多黄稠,每到夜间咳嗽加重,伴口干渴,音哑,头痛,汗出,恶风。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对青霉有过敏史。查体:T:378,P:80次分,R:21次分,BP:15090mmHg。神清,形体肥胖,声音嘶哑,口唇干燥,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哕音

39、。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0×10,中性80,淋巴20,血沉5mm小时,胸部线片示:肺纹理增粗。心电图正常。参考答案08辨病辨证依据: 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声音嘶哑,痰黏难咳,痰多黄稠,于夜间加重等,可诊断为咳嗽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声音嘶哑,痰黏难咳,痰多黄稠,于夜间加重,伴口干渴,头痛,汗出,恶风,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辨为风热犯肺证。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3周前患感冒,风热之邪未尽解,循经人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声音嘶哑;热邪灼津为痰则咳痰,痰黏难咳,痰多黄稠;风热之邪未尽入里,卫表失和故汗出,恶风,风热上扰则头痛;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为风热犯

40、肺,肺有痰热之证。 中医病证鉴别: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病证,应与喘证鉴别。喘证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风热犯肺西医诊断:1.肺炎2原发性高血压病1级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10g 菊花10g 薄荷10g 连翘10g 前胡10g 牛蒡子6g 杏仁10g 桔梗10g 浙贝母10g 枇杷叶l0g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每次200ml。调护:避风寒,忌辛辣。参考答案08 张某,女性,58岁,已婚,干部,于2006年6月29日

41、就诊。 、 主诉:咳嗽、咳痰3周。 现病史:患者于3周前,因感冒诱发咳嗽,音哑,痰黏难咳,痰多黄稠,每到夜间咳嗽加重,伴口干渴,头痛,汗出,恶风。曾在当地社区医院就诊,经用抗生素(药名不详)3天,不见缓解,故来就诊。现症见:咳嗽,咳痰,痰黏难咳,痰多黄稠,每到夜间咳嗽加重,伴口干渴,音哑,头痛,汗出,恶风。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但用药不规律,无传染病史及糖尿病史。 过敏史:对青霉素过敏。 其他情况:无特殊记载。 体格检查:T:378,P:80 次分,R:21次分,BP:15090mmHg。 神清,形体肥胖,声音嘶哑,口唇干燥。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

42、。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粗糙,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哕音;心前区无隆起,叩诊心界不大,心率80 YK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四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0×10,中性80,淋巴,血沉5mm小时,胸部X线片示 肺纹理增粗。心电图正常。 辨病辨证依据: 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声音嘶哑,痰黏难咳,痰多黄稠,于夜间加重等,可诊断为咳嗽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声音嘶哑,痰黏难咳,痰

43、多黄稠,于夜间加重,伴口干渴,头痛,汗出,恶风,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辨为风热犯肺证。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3周前患感冒,风热之邪未尽解,循经人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声音嘶哑;热邪灼津为痰则咳痰,痰黏难咳,痰多黄稠;风热之邪未尽入里,卫表失和故汗出,恶风,风热上扰则头痛;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为风热犯肺,肺有痰热之证。 中医病证鉴别: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病证,应与喘证鉴别。喘证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 西医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咳嗽,咳痰,痰黏难咳,痰多黄稠,于夜间加重,口

44、干渴,头痛等。 (2)体征:T:378,BP:15090mmHg,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哕音。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0×10,中性80,淋巴20。胸部片示肺纹理增粗。 (4)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 西医鉴别诊断:首先必须把肺炎与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区别开来。呼吸道感染虽有咳嗽、咳痰和发热等症状,但各有其特点,上下呼吸道感染无肺实质浸润,胸部X线检可鉴别。其次需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 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风热犯肺西医诊断:1.肺炎2原发性高血压病1级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10g 菊花10g 薄荷10g 连翘10g 前胡10g

45、 牛蒡子6g 杏仁10g 桔梗10g 浙贝母10g 枇杷叶l0g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每次200ml。调护:避风寒,忌辛辣。西医治疗原则: 肺炎治疗原则:(1)卧床休息,进易消化食物,可给祛痰药物。(2)抗菌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其次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高血压治疗原则:(1)非药物治疗: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人,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运动。(2)降压药物治疗: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和目标值至少14090mmHg。本病可单独使用利尿剂、一受体阻滞剂、ARB或COB。ACEI类最好不用。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 试题编号

46、 09 张某,男,39岁,已婚,工人,于2006年1月10日就诊。 患者2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头晕、头重,休息后缓解,不伴头痛、呕吐,当时血压165100mmHg,服“尼群地平”、“天麻丸”后缓解,其间反复发作,未作系统检查及治疗。6天前患者劳累后又出现头晕、头重,恶心、乏力、食欲不振,遂来诊。现症见:为晕,头重如蒙恶心、纳呆,伴视物模糊。既往体健,无传染病更及药物过敏史。患者平素喜食肥甘。T:362,P:81 次分,R 20次分,BP:170105mmHg。神志清,体态偏胖,心界不大,心率81次分,律齐,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头颅CT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参考答案09辨病辨证依据: 中医辨病依

47、据:根据患者头晕,头重如蒙,恶心,乏力,食欲不振,伴视物模糊等临床表现,可诊断为眩晕。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头晕,头重如蒙,恶心,乏力,食欲不振,视物模糊,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辨为痰湿中阻证。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复因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头晕,头重如蒙;痰浊中阻,脾阳不振,则恶心,食欲不振;苔白腻,脉滑,均为痰湿中阻之象。 中医病证鉴别:眩晕是情志不遂、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引起的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应与中风鉴别。本病患者以头晕、头重如蒙为主,并未仆倒且无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等中风表现,故可与中风鉴别

48、。诊断: 中医诊断:眩晕 痰湿中阻西医诊断:高血压病2级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15g 陈皮12g 白术15g 苡仁20g 天麻15g茯苓12g 竹茹12g 郁金12g 大枣6g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150ml,每日2次。参考答案09一般资料:张某,男,39岁,已婚,工人,于2006年1月10日就诊。主诉:反复发作头晕、头重3年,复发6天。 现病史:患者3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头晕、头重,休息后缓解,不伴头痛、呕吐,当时血压165100mmHg,服“尼群地平”、“天麻丸”后缓解,其间反复发作,未作系统检查及治疗。6天前患者劳累后又出现头晕、头重,恶心,乏力,食欲

49、不振,伴视物模糊。现症见:头晕,头重如蒙,恶心、纳呆,伴视物模糊。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史。 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 其他情况:无特殊情况。 体格检查:T:362,P:81次分,R:20次分,BP:170105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体态偏胖,神清语利,查体合作。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81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叩

50、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四肢无水肿,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 头颅CT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 辨病辨证依据: 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头晕,头重如蒙,恶心,乏力,食欲不振,伴视物模糊等临床表现,可诊断为眩晕。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头晕,头重如蒙,恶心,乏力,食欲不振,视物模糊,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辨为痰湿中阻证。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复因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头晕,头重如蒙;痰浊中阻,脾阳不振,则恶心,食欲不振;苔白腻,脉滑,均为痰湿中阻之象。 中医病证鉴别:

51、眩晕是情志不遂、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引起的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应与中风鉴别。本病患者以头晕、头重如蒙为主,并未仆倒且无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等中风表现,故可与中风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头晕、头重3年,复发6天,由劳累诱发。 (2)查体:体态偏胖,血压170105mmHg,心率81次分,律齐。 (3)实验室检查:头颅CT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 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肾脏疾病和嗜铬细胞瘤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相鉴别。此病人无泌尿系统病征或肾功能损害;无内分泌、代谢功能障碍病征;腹部和腰背部未闻及血管杂音,故可排除肾脏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52、,血压升高多伴有心动过速、剧烈头痛、呕吐,历时数分或数天,一般降压药物治疗无效,发作间歇血压可正常,超声、CT、磁共振可以确诊,亦不难鉴别。 诊断: 中医诊断:眩晕 痰湿中阻西医诊断:高血压病2级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15g 陈皮12g 白术15g 苡仁20g 天麻15g茯苓12g 竹茹12g 郁金12g 大枣6g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150ml,每日2次。调护:调畅情志,忌生冷油腻。西医治疗原则: (1)非药物治疗: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人,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人,限制饮酒,增加运动。 (2)降压药物治疗: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14090mmHg。本病可采用两种降压药联合的治疗方案,如利尿剂与一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与ACEI或ARB;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与一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与ACEI或ARB。试题编号10 李某,女,岁,学生,于2001年7月21日就诊。 患者咽中似有物梗阻3周,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无痰,不咳,饮食无碍。曾于某医院查喉镜,未发现异物,仅见咽喉部轻度红肿,以抗炎药物治疗无显效,故来诊。患者诉因感情受阻后发病。现症见:咽中似有物梗阻,咽之不下,咳之不出,神情抑郁,胸部闷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