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系学生必读_第1页
建筑工程系学生必读_第2页
建筑工程系学生必读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工程系的学生必读的 03G101-1 及 04G101-3 两本图集的精华! 主编: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的精辟答疑!记得好好阅读哦! 柱问题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03G101-1 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 基础的问题, 图集中没有介绍, 而且, 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 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柱纵筋伸入基础 (承台梁, 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 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 laE 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 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 “锚

2、固长度 ”的要求,是否可以 “直锚 ”而不必进行弯 锚?有的人说可以 “直锚 ”;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 “弯锚 ”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 10d , 而在 03G101-1 图集第39页“梁上柱 LZ 纵筋构造 ”中弯折长度为 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 基础? 同样在 03G101-1 图集第 39 页 “梁上柱 LZ 纵筋构造 ”中,规定 “直锚部分长度 ”不小 于 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 是这样的吗? 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

3、底部, 然后拐一个直角弯。其弯折部分长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 “直锚部分长度 ”,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 第条规定的 “最小直锚长度 ”。是这样的吗?答:所提问题将会在 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3、-4”中得到相应答案。现在简单答复如下: 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特厚基础( 2 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 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 12d ;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

4、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 “坐底 ”。2、我们在施工中经常遇到柱主筋 大变小的问题。试问:当柱子采用电渣压力焊时候有什 么限制条件,例: 25mm 碰焊 14mm 的钢筋的能不能?答:25mm碰焊14mm,直径相差过大受力时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如果施工规范对大小 直径钢筋对焊无限制规定的话,建议直径相差不要超过两级( 25 与 20或 18与 14)。3、柱伸入承台梁或基础梁中, 是否设置箍筋?箍筋如何设置?不需加密? 此箍筋起什么 作用? 这个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明确标示,就没有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没有明确表出, 则施工人员如何执行?现在的情况是各人有各的做法,例如, 有的人设置两根箍

5、筋, 有的人只设置一根箍筋。答: 要设不少于两道箍筋,但不需要加密。箍筋的作用是保持柱纵筋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 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钢筋笼的定位不受扰动。4、柱上端 “非连接区 ”?G101 图集规定,柱的下部,即在楼板梁的上方有一个 “非连接区 ”(是个箍筋加密区) , 纵筋的接头只能在 “非连接区 ”以上部位(也就是柱的中部)进行。然而,图集没有规定在柱 的上部有没有 “非连接区 ”?例如, 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区或者在柱梁的交叉部位允许不允许 纵筋连接?事实上,有的施工人员在上述的柱上部区域进行了钢筋接头。这样,他在柱中部有一个 钢筋接头,在柱上部又有一个钢筋接头,违背了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

6、设置两个或两个以 上接头 ”的规定。(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不过,上述规范的用语是 “不宜 ”,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请教一下上述柱纵筋的接头问题 如何解释?如何执行?其中有什么理论根据? 答: 提问者可能是指 00G101, 03G101-1 中从下层柱的上部到上层柱的下部形成的非连接 区是连续的。规范对此规定是 “不宜 ”,未做强制规定,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规定偏严,对保 证质量有好处。如果难以做到,结构设计师可以对此规定进行变更。规范用语 “不宜 ”,反映 了中国人的辨证思维。 对于执行与否, 结构设计师有抉择权利。 该规定多出于概念设计考虑, 未见其理论根据的文章发表。5

7、、前在 03G101 第 45 页中(非抗震 KZ 箍筋构造非抗震 QZ.LZ 纵向钢筋构造 )中注 7: 当为复合箍筋时, 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 可仅在四根梁端的最高梁底至最低梁 顶范围周边设置矩形封闭箍筋,那么请问陈教授,1、该条能否用于第 36 页(抗震 KZ 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中。或者说用于四级抗震的节点处。 因为我注意到构造规定中非抗震与四级抗震处理基本上一样的。2、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能否用于边(端)柱与梁相交处。答: 1、该条不适用于(抗震 KZ 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抗震结构要求所有复合箍筋要贯通 柱梁节点,而且要按照加密间距设置。2、只有边柱有悬挑梁时

8、才会形成四边有梁的情况,该节点构造要求适用于该情况。6、有的施工单位把柱子的接头只考虑底部的区域满足要求而上部却不考虑, 施工单位 认为是受压的,所以他们认为 他们采取的闪光对焊上部接头 他们就不考虑了?这样做法对 吗? 答: 框架柱是偏压构件,受弯矩、轴向压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其受弯时的反弯点一般在 柱中稍向上的位置, 抗震时柱两端都要加密箍筋以保证实现 “强剪弱弯 ”,因此,连接位置不 考虑避开柱上端是错误的。7、请教陈总, 关于柱根的判断, 如下图所示的判断是否正确?无基础梁的柱根系指基础的 顶面,有基础梁的柱根系指基础梁的顶面, 有地下室的柱根系指地下室基础底板顶面和地下 室顶板的顶面

9、。答:对。地下室内的柱归入 " 基础结构 ",箍筋宜全高加密 .8、再次请教陈总,关于上图中左边有地下室的情况时,底层柱是否指的是-2 层和首层?没有地下室的情况,底层柱是否指的是基础或基础梁顶面至首层顶板上皮?此时的柱净高(Hn)是否指的是从基础或基础梁顶面至首层顶板梁下皮标高?答: 1、任何一侧有地下室即按有地下室考虑。2、有基础拉梁,拉梁以下为 “基础结构 ”。3、仅有基础,自然从 “基础顶面 ”。9、一层是 22 的,第二层是 18的,第三层是 25 的,这样的柱筋能不能用对焊呢? 答:对焊钢筋直径最好相差不大 (一档 ).这样的配筋有显明的随意性 ,宜将第二层钢筋

10、调成直 径 22 的 ,然后于直径 25 的焊接10、该比如说柱顶一边梁顶标高 10 米,另一边梁顶标高 11 米,且都为顶层,柱内钢筋怎 样锚固呢?是不是每边的钢筋按自己这边的梁锚固呢? 答:柱钢筋设置到最高点 .较低标高的梁钢筋锚入柱内 ,较高标高的梁与柱的连接按框架顶层 端节点构造 .11 、请问陈教授:偏心圆柱与框架梁平外边时,由于梁外侧受力筋靠近柱与梁的切点,所 以锚入柱内水平段很短,实际施工时应以何种倍数锚固? 答:在近 "切点 "位置应采用 (对称 )搭接方式而非锚固方式 .12、请问陈教授 :在 G101,P43 页中边柱结顶筋在采用 (一 )类型进行锚固时

11、 ,当直锚长度已达 到 1.5la 时是否还要进行弯锚 ?如果要进行弯锚 ,平直长度应为多少 ?弯上部钢筋是否要弯至梁 底?在 P44页中,中柱结顶钢筋在直锚长度已达到要求是否需伸至梁顶?答: 1、无论何种情况均应伸至柱顶。2、边柱外侧柱筋至少到顶部再弯钩12d。13、关于03101-1图集“ P3页的图2”的讨论。这里又发生一个问题:1、“连接位置上移至柱上端 ”以后,如果在 “下一楼层 ”现浇时把柱插筋留到这么高的位置, 则施工会很不方便。2、但如果按“ P36页左三图”那样,在本层柱根 “ 50咗右”的地方设置柱插筋,则在顶板梁以下 “500左右”的地方又发生一个钢筋接头 这就造成 “一

12、个楼层内的一根柱纵筋出现两个接头 ”的问题(一般来说,一根钢筋是不允许出现两个接头的) 请教青来教授,是 不是应该这样做?答:移至上端主要为了节约钢筋 .如果太高不容易控制其稳定 ,可达中部亦可 .无论如何应避免 连接两次 .14、柱子的焊接的部位一定要箍筋加密吗?绑扎的部位是不是一定要箍筋加密呢? 答:不需要 .绑扎部位应加密 ,图集上有明确规定 .15、当柱子下部钢筋与上部钢筋直径不相同时,施工中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时如何做到柱子钢筋中心对齐?或者有什么其他的办法? 答:可在较细直径的钢筋上加外径与较粗钢筋直径相同的铅丝套环.但应注意两根钢筋直径相差最好不大于一档 .16、在 03g101

13、第 9页中, 有“当为抗震设计时, 确定箍筋肢数时要满足对柱纵筋 隔一拉一 ' 以及箍筋骨肢距的要求 ”是什么意思呢?答:即设置的箍筋至少隔一根柱纵筋拉住一根柱纵筋,不可以隔两根柱纵筋才拉住一根柱纵筋.17、我们是施工单位,遇到较真的监理,我们也没有办法了,所以要请教陈教授:在框架 柱子中: 一般的箍筋的四个角都是圆的, 这就造成了在实际绑扎中它们就不可能到角, 比方 就,现在有一 500*500 的柱子,保护层是 25,箍筋是 B10 的,所以我应做成 470*470 的箍 筋了,但是由于箍筋的四角是圆的,在实际绑扎中箍筋就不得到位, 在量角到角之间的距离时, 只有 440 长或者更

14、少 (实际上会 更少一些) 这就造成了四角的保护层不够的情况了, 但是中中间的几根主筋是没问题的。 所 以请问,在这种情况我该如何做呢,是增大箍筋呢?(现在箍筋的保护层只有 15,再大可能不合适了)还是有别的办法,我虽然认为没有 事,但是有些监理是不行的,遇到这种情况,我该如何解释呢? 答:这个问题取决于箍筋内表面的弯折半径.如果弯折半径与柱纵筋截面半径相同,所有柱纵筋即可 "各就各位 ",但实际做不到 .这么小的弯折半径会造成箍筋开裂,所以柱四角纵筋总比中部筋的位置向内一些 .18、 我在现场看到柱子直径22变 25时搭接方法和 101 完全不同:现场搭接是以顶板为基 准

15、面,上柱(25)纵筋往下伸一个 La,下柱(22)纵筋往上伸一个 La,然后绑扎。不知这样行不行?据说施工中基本上都是这样处理的答:应按照 03G101-3 做,否则上柱在内力最大的柱根部配筋严重不足。 上柱配筋比下柱大是为了满足上柱受力需要,施工习惯源于不清楚柱子实际所受内力。19、柱筋电渣压力焊的接头部位箍筋需要加密么?怎么计算加密范围? 答:搭接长度范围箍筋加密的目的是增大混凝土对钢筋的粘接强度,焊接是一个 “点”, 不是一个“长度范围”,加密不起什么作用。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 54-55 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 15d 的弯锚部

16、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 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 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 个垂直层面来布置。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 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 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 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 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 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 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 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 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 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 开一段距离。这

17、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 答:应按第一种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 54页注 6实行。2、关于 03G101 图集第 54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 15d 和直锚长 度不小于 0.4laE 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 laE 也不要紧。 ”答: laE 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 “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 以满足,

18、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 laE 的错误方法。3、 对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 96G101图集的 原 位标注”中有“第 4 条”:“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 梁上部贯通筋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 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 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 ”然而在后面两本图集中,这一条不 见了,但“图 ”依然存在中间一跨的上部跨中进行原位标注的实例。再以 03G101 图集的“图 ”为例,在 KL3、 KL4、 KL5 的中间跨,也都采用了 “上部 跨中注写”的方法,可见这种方法还是

19、很适用的。 建议在03G101图集中,肯定96G101 图集“原位标注”中的“第 4条”。答:应该在 03G101 修版时还原该条规定。4、 03G101-1图集第24页 注:2、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为la 或 laE ”。现在的问题是:当抗扭钢筋伸入端支座时,若支座宽度(柱宽度)太小,不满足 直锚时,是否进行弯锚? 如果进行弯锚,“弯折长度”如何取定?我想到两种办法:( 1 )弯折长度 =laE - 直锚部分长度 (这可能不合适)(2)弯折长度 为 多少倍的d ”(不会是 “ 15d吧?) 答:应当勘误。应改为“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 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 纵筋”

20、。5、框架梁钢筋锚固在边支座 0.45LAE+弯钩15D ,可否减少弯钩长度增加直锚长度来替代? 答:不允许这样处理。详细情况请看 “答梁问题( 2) ”。6、(1) 03G101-1 图集第19页 剪力墙梁表 LL2 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 ”为负数。如: 第 3 层的 LL2 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 ”为-1.200 , 即该梁的梁顶面标高比第 3 层楼面标高还 要低 1.2m ,也就是说,整个梁的物理位置都在 “第 3 层 ”的下一层(即第 2 层上)。既然如 此,干脆把该梁定义在 “第 2 层”算了(此时梁顶标高为正数) ,何必把它定义在 “第 3 层”呢?(2) 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同一表

21、格的 LL3 梁上,该梁的 “梁顶相对标高高差 ”为 0 (表格中 为“空白”),这意味着该梁顶标高与 “第 3 层”的楼面标高一样,即该梁整个在三层的楼面以 下,应该是属于 “第 2 层”的。(3) 在“洞口标注 ”上也有 “负标高 ”的问题。同一页的 “图 上”, LL3 的 YD1 洞口标高 为 -0.700(3 层),该洞 D=200 ,也就是说整个圆洞都在 “3层”的下一层( 2层)上,既然如 此,何必在 “第 3 层 ”上进行标注呢?以上提出这些 “负标高 ”问题,主要影响到 “分层做工程预算 ”。因为在分层预算时,是以本 楼层楼面标高到上一层楼面标高之间,作为工程量计算的范围。因

22、此,上述的(1)、 (2)、(3)都不是 “第 3 层”的工程量计算对象。不少预算员都对上述的 “负标高 ”难以理解。所以,我认 为,上述 (1)、(3)的 “负标高 ”可以放到下一楼层以 “正标高 ”进行标注。上述意见妥否?或许有些道理没考虑到?特此请教。 答:这个问题看似不大,实际并非小问题。建筑设计需要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协同工作,但在“层的 ”定义上,建筑与结构恰好差了一层。建筑所指的 “某 ”层,实际是结构计算模型的 “某减一 ”层。例如:一座 45 层的楼房,建筑从 第 37 层起收缩平面形成塔楼, 此时,结构分析时其结构转换层是第 36 层而不是第 37 层(关 于这一点要引起结构师

23、的注意,搞错的情况并不少见) 。建筑设计的某层平面图, 是从该层窗户位置向俯视的水平剖面图。 例如: 建筑学专业有首层 建筑平面布置图,而结构专业通常为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亦为俯视图) ,且结构意义上属 于第一层的梁 (与第一层的柱刚接形成第一层框架且承受二层平面荷载的梁) 在基础平面(俯 视)图上是看不到的,实际设计时也不在该图上表达。搞建筑设计,建筑学专业是 “龙头 ”,结构师有必要在 “层的 ”定义上与建筑师保持一致,以使 建筑师与结构师对话方便。 因此,某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应当与该层的建筑平面布置图相一致。 在层的定义上与建筑学专业保持一致后, 结构所说的某层梁, 就是指承受该层平面荷载

24、的梁 (站在该层上,这些梁普遍在 “脚下 ”而非在 “头顶之上 ”)。为将结构平面的 “参照系 ”确定下来, 03G101-1 对 “结构层楼面标高 ”做出了明确规定(详见 第 条),并对 “梁顶面标高高差 ”也做出明确规定 (详见第 条三款和第 条六款)。 以上规定已经受了全国十几万项工程实践的检验, 结构设计与施工未发生普遍性问题, 但对 施工预算员则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任何一种技术都不是完美的 (哲学意义上的美都是带 有缺陷的美) ,这也许正是 “平法”的缺陷之一。7、在 03G101 第 29 页中第 条中 " 当梁的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 ,不伸入支座的梁 下部纵筋截

25、断点距支座边的距离 ,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为0.1ln(ln 为本跨梁的净跨值 )".可是在 00G101 中第 23 页 ,却规定的统一取为 0.05ln(ln 为本跨梁的净跨值 ),请问陈总这两个 取值一哪个为准 ,是 03G101 修改了以前的数据 ?还是印刷上的错误 ?答:以 03G101-1 为准。应当注意,结构设计师在采用该措施时,一定要细致地分析。 钢筋的截断点无论定在何位置, 都是一个 “参照点 ”。结构设计师要从该参照点往跨内推算出: 1、该点距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 ”位置再加上 “适宜的锚固长度 ”的 距离; 2、该点距抵抗弯矩图上 “充

26、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 ”位置再加上 “适宜的长度 ”的距离。 两个距离推出后取较长者, 并以此决定截断几根钢筋。 因此, 截断点位置距离支座边缘的多 少,均不会影响梁的安全度。00G101 提出该项措施,处于以下考虑: 1、当梁的正弯矩配筋较多时,例如配置两排甚至三 排正弯矩钢筋,没有必要全部锚入支座;2、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内的钢筋“安排 ”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之一就是把不必要的钢筋也锚入节点,十分拥挤, 严重影响节点的刚度; 3、 把不需要锚入节点的钢筋在节点外截断, 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由以上思路出发, 似乎只 要将不需要的钢筋从节点外断开就可以达到目的,于是确定了截断点距支座边缘

27、1/20 净跨 值。但经过进一步的分析, 在 0.05ln 位置截断一部分钢筋, 距离支座很近, 可能会影响伸入 支座的钢筋的受剪销栓作用,如果距离大约一个梁的高度,即 1/10 净跨值,对受剪销栓作 用的影响就很小了。应该说, 03G101-1 的规定在概念上更趋于合理。 当然,究竟截断几根钢筋,既要符合规范要求,又要满足受力要求。现在的问题是,规范对 此并未 “直接 ”做出明确的规定。应该理解的是,规范不会去 “包打天下 ”,也不可能做到 “包 打天下 ”,结构方方面面问题的处理, 还要依据结构基本理论、 概念设计和经验。 前面所述 “不 需要该钢筋的截面 ”位置再加上 “适宜的锚固长度 ”和 “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适宜的长度 ”就需要结构设计师细致地分析而后决定。8、在 03G101-1 中,楼层框架梁纵筋构造分一二级结构抗震等级和三四级结构抗震等级两 种构造, 我对照半天, 硬是没看出一二级和三四级结构抗震等级构造有什么区别, 请陈总指 教。若是没区别,何不合并?像屋面框架梁一样。答:二者的确没有区别,可能会在下一次修版时合并。03G101-1 修编初稿和中稿的一、二级抗震等级与三、四级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是将35页右上角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