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镇海洲村麒麟工业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1页
古镇镇海洲村麒麟工业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2页
古镇镇海洲村麒麟工业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3页
古镇镇海洲村麒麟工业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4页
古镇镇海洲村麒麟工业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镇镇海洲村麒麟工业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简要说明)一、概况11、区域位置12、规划背景13、规划用地现状1二、规划依据、原则及定位11、规划依据12、规划原则1三、用地规划21、规划布局22、工业用地规划24、公共设施规划23、道路交通规划3四、规划指标体系31、规划目的32、用地分类33、地块划分34、块块指标分类35、控制指标3五、市政公用设施规划41、给水工程规划4、污水工程规划4、雨水工程规划5、供电工程规划6、电信工程规划6一、概况1、区域位置古镇镇位于中山市西北部,北纬:22.5度,东经113.2度。东邻小榄镇、南连横榄镇、西面与江门市荷塘镇、外海镇隔江相望、北接顺德区均安镇。距

2、中山市区23公里、离广州市80公里。镇域总面积52.4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古镇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特色灯饰产业为依托的现代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40.3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1.66亿元,第二产业为25.32亿元,第三产业为13.36亿元,三大产业比例为4.0:62.8:33.2。古镇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308元,在广东省居于中上游水平。人口分布:至2006年1月,全镇总人口13.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8万,流动人口6.9万。现状人口主要分布在古镇、海洲、曹步和古镇中心区。由于古镇近年来个体

3、私营经济非常活跃,外来人口增长迅速。本次规划区位于古镇镇海洲村,总用地面积6.9公顷(104.1亩)。2、规划背景随着古镇镇经济的发展,本次规划的片区接近海洲村工业用地组团,地理位置优越,随着环境的改善,为了适应社会建设的发展,该片区也进行工业用地项目的开发,并已经委托设计院进行了修建性详细规划,本次对该片区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补充,并对其地块的各指标按照中山市各有关规定进行控制与指导。3、规划用地现状规划片区现状用地由工业用地、空地、鱼塘河渠等组成。现状土地利用统计表序号用地性质用地性质代码面积(公顷)比例(%)1工业用地2467335.5%2道路用地S0.36665.2%3空地E21.31

4、9019.0%4水域E12.790140.1%5总用地6.943100.00% 二、规划依据、原则及定位1、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12)(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6)(4)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5)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6)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试行)(2004.4)(7)中山市总体规划(调整)(19992010)(8)中山市古镇镇总体规划(20022020)(9)中山市古镇镇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1

5、)国家、省、市有关规划文件的规定2、规划原则(1)集约用地,合理布局,创造优美的新社区。 (2)基础设施与公共配套共行,提高其服务功能。(3)旧工业用地改造与新工业用地建设同步,自主改造和联合经营共进。(4)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并重,交通畅顺与商业繁荣共举。三、用地规划1、规划布局规划片区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配以商业等配套设施,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结构完善的片区。规划土地利用汇总表序号用地性质用地性质代码面积(公顷)比例(%)备注1商业金融用地C20.46766.73%2工业用地M14.262861.40%3道路用地S11.64723.72%3防护绿地E00.28494.10%4水域E10.2

6、834.08%5总计6.943100.00%2、工业用地规划(1)规划原则相对集中布置工业用地,以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规划原则,体现规划的龙头作用,使其能指导和促进工业区发展建设,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2)规划布局规划用地内主要以工业用地为主,东侧大部分用地已经建设完成,西侧的用地将作为近几年发展的储备用地。(3)地块划分和设施配置标准地块划分工业用地地块划分考虑了规划用地的具体情况及面积大小因素,根据用地的天然界线、人工界线、用地功能布局等进行划分。新规划地块划分面积较大,目的是建设规模较大的、设施较完备的、生产环境较好的工业厂区。现状改

7、造部分地块划分面积相对较小,便于灵活开发。(4)建设控制指标一类工业: 最大容积率:2.0;最小绿地率:30;层数:6层;最大建筑密度:40;建筑限高:24米。二类工业: 最大容积率:2.0;最小绿地率:30;层数:6层;最大建筑密度:40;建筑限高:24米。(5)环境设计引导以改造和塑造周边生态环境为前提,充分利用片区内良好的河涌水域等自然景观要素。组织交通并布局各项用地。4、公共设施规划(1)规划原则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服务的指向性与多重性并重的原则功能的全方位覆盖原则(2)规划布局在公共设施规划方面,在工业用地南部,布置部分商业金融设施用地。商业金融设施总用地为0.47公顷,占规划区总

8、用地的6.73%。(3)建设控制指标按照中山市规划技术管理规范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因为规划用地相对独立,均为拟开发用地,故在规划设计中相应提高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4)环境设计引导片区的公共建筑总体风格应形式与功能性质相吻合,体现现代生活社区的风貌。3、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原则1) 以古镇镇干道网骨架为依托,使全区路网与镇域路网结构相协调。2) 遵从生态性的总体规划构思,路网的规划维护生态走廊的连续性。3) 充分利用现有路网,减小拆迁等工程量。 路网结构本区按照详细规划方案进行人流与车流的组织,结合原有道路,形成密度合适、结构合理的道路网结构。四、规划指标体系1、规划目的城市规划的实

9、施是通过规划管理与控制而逐步实现的,详细规划管理的依据,是通过控规系列的控制指标和图则来规定每块用地的开发强度,景观建设要求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等,以利于引导规划和实施建设按照相应的控制指标进行。 2、用地分类(1)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对用地进行细分到中类和小类,并定性、定范围控制。(2)规划地块内确定的用地性质单一,并做兼容性规定,使管理与控制有一定的弹性。3、地块划分为方便管理,对本片区地块按照从左到右、从上至下的顺序划分,地块编号本身无特别涵义,只是控制地块的一个代码。4、块块指标分类为方便规划管理,采用指令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两种概念。指令性指标包括用地性

10、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主要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和建筑后退红线等。引导性指标指城市设计对建筑的体量方面的要求和对特定地区建筑的控制指标。5、控制指标控制指标的确定以体现规划的意图和目标为原则,科学地控制与引导本居住片区的开发建设,本片区主要控制指标如下:(1)用地性质用地性质为地块的主导使用性质,其确定以规划的功能要求为依据。(可参考地块编码图)用地性质不含兼容土地使用性质,兼容土地性质可查土地使用适建性范围表。用地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划分。(2)地块面积各地块划分以用地使用功能及有利于开发建设为原则,以道路及用地性质划分,一般以道路中线及用地边线划分。

11、用地净面积不包括城市15米及15米以上道路。用地面积为计算容积率及建筑密度的依据,反映可建用地面积。单位公顷,精确到0.01。(可参考地块编码图)(3)容积率 容积率为规划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地块用地净面积之比,本指标体系提出容积率指标上限。本次规划各大类用地的容积率控制为:以上所述几项指标见以下的地块编码图五、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1)、 规划依据:中山市古镇镇总体规划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86(1997年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1997年版)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1999年版)城市用水分类标准 CJ/T3070-1999(2)、

12、给水现状根据城镇总体规划中供水规划的布局,古镇自来水总厂供水范围为古镇片区和曹步片区,现状实际供水能力可达到12万吨/日,古镇第二水厂供水范围为海洲片区,由于原供水能力较小,现经改建,供水能力已由原来2万吨/日提升到了4万吨/日,两水厂总供水能力达16万吨/日。本区的给水水源来自古镇第二水厂。(3)、 规划用水指标及规划需水量规划用水指标:规划用水总量:预测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0.1085万m3/d。 附表:不同性质用地的单位用水量指标及用水量生活给水管网规划用地用 地 名 称面 积( ha )用水量指标(m3/ha.d)用 水 量(m3/d)代号M工业用地4.2628200250900S道路

13、、广场用地1.647202540G绿地0.28495205C商业用地0.46765012040E水域0.283未预见水量1015%100合 计6.941085系统布局:管网采用生活-消防统一系统; 管网沿规划道路布置并形成环状管网;最不利点水压不低于28m水柱; 室外消防给水按2次火灾计,延续时间为2-3小时,一次灭火用水量按30L/s考虑, 其它有关消防问题应依据现行有关消防法规执行。管网布置详见给水工程规划图。工程措施:1) 市政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有消防给水任务的管道最小管径不应小于200mm;2) 市政给水管预留口间距采用200240m,预留口管径一般采用150200mm;3)

14、输配水管道一般沿道路东、南侧布置,道路宽度大于24米可采用双侧布置,管道覆土厚度0.50.7米;4) 给水管道与其它管线交叉要求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要求控制;供水水质及供水普及率: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供水普及率100%。、污水工程规划(1)、 规划原则 以“中山市总体规划”及“古镇镇总体规划”为前提,根据排水制度、排放分区、规划建设用地布局、地形及排水现状的历史沿革,受纳水体位置等情况,综合考虑布置管网。新开发地块区按雨污分流制规划,旧镇区及自然村可改建成分流制区域,原则上按截流式合流制考虑,远期改造为分流制;近期地块开发按分流制建

15、设,合流制过渡运行,待建成污水处理厂后改为分流制运行。污水管网布置原则上以重力流为主;截流系统布置考虑现状情况,工程造价以及水体保护等因素;污水提升站位置结合用地布局、地质情况、管线埋深、河涌位置综合考虑。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及广东省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一级标准;无毒工业废水必须达到广东省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三级标准,才能汇入污水管网最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厂建成前工业废水外排必须达到广东省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一级标准;有毒工业废水应进行单独处理才能排出。(2)、 污水量标

16、准及污水总量 污水量标准按平均日给水量标准的85%计;旧区及自然村污水截流倍数按:n0=1;预测本区规划范围平均日污水总量为:0.087万m3/d。(3)、 污水管网:管网布置根据河涌分布和地形特点,考虑到建成区情况及总体规划用地情况布置.为使管道埋深不至过大,减少投资,污水管道控制埋深不超过6.0米,规划污水管管径为D400,管网布置详见污水规划图。(4)、 污水处理厂根据中山市古镇镇总体规划要求,该居住区污水考虑排至古镇镇规划污水处理厂,以便发挥大型污水处理厂的综合管理效益。 、雨水工程规划 (1)、 排水体制根据中山市古镇镇总体规划要求,新开发地块区按雨污分流制规划,旧镇区及自然村可改建

17、成分流制区域原则上按截流式合流制考虑,远期改造为分流制。(2)、 规划布置原则自流加抽排的排放方式;分散式,多出口排放;结合现状,统一规划;排水渠计算宽度小于现状宽度时,以保持现状宽度为原则;(3)、 规划标准及暴雨强度公式依据“中山市总体规划”,结合“暴雨洪水对中山市建设影响及减灾对策研究”。根据规划区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象特点等因素确定设计重现期标准为:居住区及一般工业园:1年,主要干道、重要地区等:23年,排水干渠:510年,暴雨强度公式:q=2082.730/(t+6.20)0.6663 (p=1a), q=2086.300/(t+5.36)0.6335 (p=2a), q=21

18、04.621/(t+4.96)0.6180 (p=3a),q=2139.484/(t+4.53)0.6015 (p=5a),q=2202.044/(t+4.05)0.5832 (p=10a),(4)、 管网布置按照多出口,就近排放的原则,考虑到地形和规划道路标高,沿规划道路布置管道;雨水就近排入本规划区河涌。考虑到地形和规划道路标高,沿规划道路布置管道;管道竖向覆土一般不小于0.7米,水力坡降按i=0.0010.03考虑,规划管径为D400600。管网布置详见雨水规划图。(5)、河渠计算公式计算采用中国公路科学研究所经验公式: Q=C*Sp*F n(m3/s) Q:排洪量 (m3/s)。 C:

19、系数:据地貌确定:C=0.35-0.4。 Sp:雨力(mm/s)。 F:汇水面积(km2)。 n:面积系数。校核按中山市暴雨强度公式 q=2276.874/(t+3.66)0.5683(L/s.hm2)。详见雨水工程规划图、供电工程规划(1)、负荷预测根据规划用地性质,采用单位建筑面积密度法预测本规划区用电负荷,用电指标及负荷预测结果详见附表,并取该片区同时系数为0.8,预测本规划区用电负荷为0.23万kW。(2)、电网规划在规划区南侧有10KV架空线通过。10kV配电线路近期采用架空,距建筑物最小距离控制为5米,远期随着市政路网及电缆沟的完善,逐步采用电缆沟内敷设,电缆沟沿道路东南侧人行道上布置,并全部贯通以便环网供电方式的形成和负荷的调配。10kV线路供电半径不大于1.5公里。0.38kV低压配电线路由区内10kV配电所用电缆引出,0.38kV低压配电网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结线,0.38kV线路供电半径为250300米。(3)、道路照明道路照明的照度应达到国家规范所规定的标准,交通主干道的平均照度为2025LX;次干道平均照度为1520LX。道路照明应优先选用发光效率高、功率损耗低、使用寿命长的灯具,一般应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