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304)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304)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304)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304)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30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全卷共四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1 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称(chèng)职滑稽( j)贮(zhù)蓄销声匿(nì)迹 B玷污 zhn应和(hè )酝酿 niàng果实累累 liC. 编辑(jí)蜕(tuì)变狩(shòu)猎苦心孤诣(zh)D. 模(mú)样分歧(qí)静谧(mì)棱(léng)角分明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葱笼辍泣踉踉

2、跄跄头晕目眩B耸立弥慢莽莽榛榛海枯石滥C绵延头衔随声附和骇人听闻D廖廓憔悴水波鳞鳞更胜一筹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 分)A. 张老师很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 的贡献。B. 登上南山,开县新城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C周笔畅童年照片曝光,其姿势表情让人忍俊不禁。D季羡林先生虽然已经猝然长逝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系列优秀文学作品深深地 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文学常识填空。(2 分)我国现代女诗人冰心的诗歌创作深受印度著名诗人 的影响,诗歌大多篇幅短小,富含哲理。安徒生是 (填国名)著名童话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童话作

3、品。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4 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秉承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理念,在 2012 年“十·一”期间, 将为广大市民倾情献上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盛宴凤鸣巴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历代古琴展。将馆藏古琴珍品向广大市民公开。在这个展览中,摆出了唐、宋、元、明、清历代古琴四十多张,其中多数是第一次公开与市民见面。观众们在展览中不仅不可以看到一千余年来的古琴真品,了解中国古琴悠久的发展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听到古琴家们的现场演奏。十月一日这天,古琴家们还将现场演奏并讲解,让我们感受上古遗音的独特魅力。第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9第搭配不当,应将 改

4、为 。第词语赘余,应删去 。第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6仿照划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使文段前后连贯。(2 分)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来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朵儿; , ; , 。7综合实践活动(7 分)今年,我县为纪念刘伯承元帅诞辰 120 周年,弘扬刘帅精神,将隆重推出“三色旅游”, 为此,学校将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1) 【活动一:这方热土】山清水秀是开县的一大特色,为宣传这一特色,学校准备请你设 计两种切实可行的活动形式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2) 【活动二:走进社区】你被选作“三色旅游”活动的社区宣传员,社区要张贴宣传语,请你从以下两条宣传语中选择你认为较好

5、的一条,并具体说说好在哪里。(3 分)A. 山与水的情怀你与我的帅乡B. 打造旅游文化提升城市品位(3) 【活动三:热爱帅乡】微博是当前网络上流行的一种文体。它能够迅速传播信息,表达感 受,交流思想。为了弘扬刘帅精神,宣传美丽开县,“大渝网”准备举行“三色旅游节”微博征文大赛,请你就这一活动的意义或你对这一活动的打算(建议)写一篇 60 字以内的短文作为微博参赛。 (2 分)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0 分)(一)古诗文积累8.默写填空(8 分,每空 1 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3)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4) ,青山郭

6、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 ) 钱 塘 湖 春 行 中 用 抓 住 早 春 特 点 从 仰 视 角 度 描 写 禽 鸟 的 优 美 诗 句 是“ , 。” , 。(6)次北固山下中富含哲理,告诉我们在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道理的句子是:(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2 分)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

7、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 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9、解释加点的词(4 分)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是知也()其恕乎() 10、翻译句子(4 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

8、2 分)12、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2 分)三、现代文阅读(29 分)(一)阅读皇帝的新装选段,完成 1318 题。(共 11 分)1 “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2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

9、么样子,因为他很有理智,就称职这点说,谁也不及他。”3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4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甲)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5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乙)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6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7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

10、的骗子说。8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丙)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9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10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说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13.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所写的内容。(2 分)14. 分析选段中三处画线语句,说说分别表现了老大臣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3 分) 甲处: 乙处: 丙处: 15. 第

11、 9 段中,骗子在描述布料的“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时,老大臣为什么“注意地听着”?(2 分)16. 老大臣的表现与皇帝对他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4 分)(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823 题。(18 分) 母亲的拐杖李光彪这些年,我出远门最喜欢给母亲买的礼物就是拐杖,竹的、木的、铝合金的,已经有好几根。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子时,便一一拿出来炫耀:“这是我家老儿子坐飞机买回来的”。那些老人就会当着母亲的面,夸我有孝心。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七大八小生了一窝孩子。可惜,在那缺

12、乏营养的年代,只拉扯大猪、鸡、狗般的我们兄弟姊妹六个,其中一个就是我。由于父亲早逝,我们如一群小鸡,在母亲呵护的翅膀下刨食成长。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小尾巴”的我九岁那年,头上的哥哥、姐姐已长大成人,娶的娶、嫁的嫁,女的出了窝,男的也想出巢。分家时,提留给母亲养老的财产是一格老房子,按契约,房子由大哥使用,母亲由大哥赡养。就我没成葫芦没成瓢的,还需要母亲继续喂养,便和大哥、大嫂分开过日子。长子为父的大哥,不仅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还配合母亲供我读书,让我毕业后,如眼下移栽进城市的一棵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后来,出窝离家在城里筑巢的我,也像

13、哥哥、姐姐一样,结婚成家。于是,六十多岁的母亲,为了却最后一个心愿,也“农转非”,进城来帮我带孩子。女儿上完幼儿园读小学后,母亲常冷叨热念:“树长万丈,叶落归根,我该回去了。” 听说母亲要走,在母亲手掌心里长大的女儿不同意,母亲只好留下来,继续帮我们买菜、煮饭、照顾孩子。可从农村来的母亲,不会向城里的老人们一样,无事时,去唱歌、跳舞、练太极拳,活动量越来越小,身体不断发胖,经常头晕心慌,我带她去医院检查,才知患了高血压。医生再三嘱咐,不仅要天天吃药,更要防止跌倒。意外的事还是发生了。那天清晨,早起的母亲跟往常一样,为我们煮好早点,和上学的女儿一起出门买菜去了。在菜市场弯着腰,蹲着选菜、买菜的母

14、亲站起来时,眼前突发一阵黑晕风,天旋地转,身体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等我赶到,已不醒人事。在救护车的鸣叫声中,母亲第一次住进了医院。接下来的日子,我虽然每天都去几次医院,看望母亲,但日夜陪护神志不清的母亲,帮母亲翻身、擦洗、按摩、端尿、端屎,给母亲喂水、喂药、喂饭的事,几乎全由任劳任怨的大哥包揽。直到住了二十多天,渐渐恢复的母亲像个孩子会咿呀学语,能下床挪步时,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我把母亲送回老家。此时的母亲已经半身不遂,生活起居,仍然需要大哥服侍。近几年来,在大哥的惜心照料下,母亲已经能扶着床头、墙壁挪移,还能自己拄着拐杖摇摇晃晃走动了。可我每次回老家,吃饭时,行走不便的母亲却不愿上桌,自愧不

15、如地说: “我嘴歪眼徐、没牙没齿的,羞死呢!”几经大哥和我劝说,母亲才被扶上桌。只见大哥拿来一块大嫂缝制的围嘴(巾),套挂在母亲胸前,又拿来调羹,教小孩子一样,给母亲舀饭、 拈菜。一顿饭吃完,由于手和嘴不听母亲指挥,胸前漏了很多汤水,地上洒落了很多饭菜, 引来鸡、猫、狗争斗抢吃。饭后,我帮母亲剪完手指甲、脚趾甲,用盐水给母亲泡洗脚时, 才发现母亲的脚有些浮肿,皮肤长满麻子斑,不灵活的左脚和右脚相比,已经细了很多。(选自散文百家2012 年第五期)7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拐杖”指的是什么?(2 分)母亲要解手,我过去扶母亲,母亲总是拒绝,偏要大哥扶。只见大哥走过来,弯下腰, 把肩膀喂进母亲的胳膊

16、腋下,慢慢撑起母亲,搀扶着走向茅厕。此刻,我终于明白,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18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那 根拐杖。()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子时,便一一拿出来炫耀。19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 分)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20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大哥的性格特征。(4 分)21文章结尾说: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离不开“拐杖”,你能说说自己的“拐杖”吗?(4 分)

17、四、作文 (30 分)22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班级等。(1)芊芊芦苇,触动了哲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请以“ ,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目,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2)(1)倾听大自然的声响,你可以感悟到世间大美;倾听亲友的呼唤,你可以感受到浓浓亲情;倾听琅琅书声,你可以感受求学的快乐;倾听高雅音乐,你可以提升灵魂的高度; 倾听历史的回声,你可以反思现实的得失

18、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文章。参考答案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1 分)1D(2 分)2C(2 分)3D(2 分)(2 分)泰戈尔 丹麦(4 分)(1)“展示”(2)“摆出”改为“展出”(3)“不”(4)“讲解并演奏。”6(2 分)示例: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颗岩缝里的松子,竟能经霜历雪长成战士般傲立峰端的劲松。(注意句式和修辞的运用。)7(7 分)(1)示例: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2 分)(2)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共 3 分,只答 A 或 B,不说明理由的不得分。) 示例:A 较好。感情真挚,抒情自然,宣传语中直接点明了开县山水城市的

19、特点,激发了全县人民共建帅乡的热情。B 较好。明确指出了“三色旅游”活动的目的与意义,主旨明确,语言精练,很好的起到了宣传帅乡的作用。(3) 符合活动主题,比较全面、简短、响亮,即可得分。示例:“三色旅游”活动期间将会有不少外地客人来开县,也会有许多新闻媒体加以宣传报道,他们对于提高开县知名度、美誉度具有积极作用。市民素质也会因荣誉感、责任感的激发而得到提高。因此,开展好“三色旅游”活动可外树形象,内强素质。(2 分)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0 分)(一)古诗文积累(10 分,每空 l 分)8.默写填空(8 分,每空 1 分)(1)似曾相识燕归来。(2)问渠那得清如许;(3)惊起一滩鸥鹭;(4

20、)绿树村边合(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文言文阅读(12 分)9(4 分)学过的知识、旧知识。听从、采纳。此、这。大概、也许。10(4 分)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11(2 分)“朋”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所以“不亦乐乎”。12(2 分)答案不唯一,只要能结合原句谈学习即可。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谈的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与“思”二者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必然,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三、现代文阅读(29 分)(一)阅读皇帝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