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知识点总结知识网络:空间向ft的缆性运算,数ft 稅及其坐标衷示空诃向a与立体几河知识点拨:1、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与平面向量类似,向量加、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 法则以及相关的运算律仍然成立.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共线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都 是平面向量在空间中的推广,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则是向量由二维到三维的推广.2、当a、b为非零向量时.a b=0u a丄b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这是运用空间向4耳3、 公式I量研究线线、线面、 面面垂直的关键,通常可以与向量的运算法则、有关运算律联系来解决 垂直的论证问题.COS C a,b >=是应用空间向量求空间中各种角的基
2、础,用这个公式可以求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但要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与两向量的夹角在取值范围上的区别), 再结合平面的法向量,可以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等.4、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是用来描述空间中直线和平面的相对位置的重要概念,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等通过研究方向向量与法向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有关的计算问题.5、用空间向量判断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1) 线线平行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只需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2) 线线垂直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只需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即(3) 线面平行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主要有: 证明直线的方向向
3、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证明可在平面内找到一个向量与直线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 利用共面向量定理,即证明可在平面内找到两不共线向量来线性表示直线的方向向 量.(4) 线面垂直用向量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主要有: 证明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平行;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5) 面面平行 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即是共线向量); 转化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问题.(6) 面面垂直 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 转化为线面垂直、线线垂直问题.6、运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1)求两异面直线所成角呻片 a bCOS ca, b >=暮厲2,但务必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0的范围是彳寸Ico
4、s日=cos va, b m利用公式同讪,故实质上应有:(2) 求线面角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时,一种方法是先求出直线及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通过数量积求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另一种方法是借助平面的法向量,先求出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的夹角0,即可求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其关系是sin0 = | cos©(3) 求二面角用向量法求二面角也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利用平面角的定义, 在两个面内先求出与 棱垂直的两条直线对应的方向向量, 然后求出这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 由此可求出二面角的 大小;另一种方法是转化为求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它与二面角的大小相等或互补.7、运用空间向量求
5、空间距离空间中的各种距离一般都可以转化为求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的距离.(1) 点与点的距离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因此也就是这两点对应向量的模.(2) 点与面的距离点面距离的求解步骤是: 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求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得要求的点面距离.备考建议:1、空间向量的引入,把平面向量及其运算推广到空间,运用空间向量解决有关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问题, 应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图形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空间想像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2、灵活选择运用向量方法与综合方法,从不同角度解决立体几何问
6、题.3、在解决立体几何中有关平行、垂直、夹角、距离等问题时,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它的特点是用代数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无需进行繁、 难的几何作图和推理论证,起着从抽象到具体、化难为易的作用.因此,应熟练掌握平面法向量的求法和用法.4、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第一讲空间向量及运算一、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1、空间向量的定义在空间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空间向量.注意空间向量和数量的区别.数量是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量.2、空间向量的表示方法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一样, 也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用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I4小,用有向线段的方
7、向表示向量的方向.若向量I4a则向量a可以记为AB,其模长为a对应的有向线段的起点是 A,终点是B,3、零向量I4长度为零的向量称为零向量,记为0 .零向量的方向不确定,是任意的.由于零向量的 这一特殊性,在解题中一定要看清题目中所指向量是“零向量”还是“非零向量”.4、单位向量模长为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单位向量是一种常用的、重要的空间向量,在以后的学 习中还要经常用到.5、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空间向量叫做相等向量.若向量II44a与向量b相等,记为II44a=b.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以用空间中的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6、相反向量长
8、度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叫做相反向量.II44a的相反向量记为一a二、共面向量1、定义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2、共面向量定理x、y,若两个向量a、b不共线,则向量 P与向量a、b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使得 P = x; + yb。3、空间平面的表达式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MABT I T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 x、y使MP = xMA + yMB或对空间任一定点 0,OP = xOA+yOB +zOM (其中x + y+ z=1)这几个式子是m,a,b,p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三、空间向量基本定理1、定理II44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I44P,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如
9、果三个向量y、Z,使 P = xa +yb +zC2、注意以下问题(1) 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量都可以作为空间向量的一个基底.I4(2) 由于0可视为与任意一个非零向量共线,与任意两个非零向量共面,所以,三个I4向量不共面,就隐含着它们都不是0。(3)一个基底是指一个向量组,一个基向量是指基底中的某一个向量,两者是相关联 的不同概念.III444由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知,若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所有空间向量所组成的呻呻 呻 4 呻<<<集合就是5|P二xa+yb+zc,x,y, zp R,这个集合可看做是由向量a、b、c生成的,所 b C4以我们把 a'b
10、39;c称为空间的一个基底。a、量都可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3、向量的坐标表示(1) 单位正交基底如果空间的一个基底的三个基向量互相垂直,底,常用i' j, 表示.(2) 空间直角坐标系b、c叫做基向量,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且长都为1,则这个基底叫做单位正交基d;4 T在空间选定一点 O和一个单位正交基底j'k以点0为原点,分别以i、j、k的方轴、Z轴,它们都叫坐标轴.则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j、k都叫坐标向量.向为正方向建立三条数轴:x轴、yI4系0 xyz,点0叫原点,向量i、(3)空间向量的坐标给定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向量44片4a,且设i、j、k为坐标向量,存在唯一有序
11、数组(x,4y, z)使 aj标,记为 a=(X,y,z)。4 弓 彳i=xi + yj +zk,有序数组(x, y, z)叫做a在空间直角坐标系 O xyz中的坐对坐标系中任一点 A,对应一个向量oA,则oA= a = xF+ yl + zk。在单位正交基底44Ti、j、k中与向量OA对应的有序实数组(x,y,z),叫做点 A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为A (x, y, z).四、空间向量的运算1、空间向量的加法三角形法则(注意首尾相连) 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 a144结合律(a + b)+ c-、平行四边形法则,I +b =b +aI4aF4b +)c2、空间向量的减法及几何作法几何作
12、法:在平面内任取一点指向a的终点的向量,这就是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T 彳 T 彳4 44O,作OA =a,OB =b,贝u BA = a b,即从b的终点3、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1)定义I4实数k与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为呻扎a44当k >0时,几a与a同向;当注意:4几a,它的模与方向规定如下:,4、寸A < 0时,几a与a异向;当k = 0时.几a=04关于实数与空间向量的积 几a的理解:我们可以把 a的模扩大(当I4< 1时),同时,我们可以不改变向量 a的方向(当扎>0时),也可以改变向以缩小(I4量a的方向(当几<0时)。>1时),也可II注意实数与
13、向量的积的特殊情况,当几=0时,Aa=0 ;当几H0,若a = 0时,I有 ka = 0。 注意实数与向量可以求积,但是不能进行加减运算.比如II几+a,几-a无法运算。(2)实数与空间向量的积满足的运算律设入、卩是实数,则有几(4a )=(汕戶(结合律)dra k +J/aA(第一分配律)爲+bihb(第二分配律)实数与向量的积也叫数乘向量.4、共线向量(1)共线向量定义若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II4 4a/b。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II44叫做平行向量。若 a与b是共线向量,则记为注意:零向量和空间任一向量是共线向量.(2)共线向量定理III4444对空间任意两
14、个向量a、b ( b丰0 ),III4 44a/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入使a =(3)空间直线的向量表示式如果直线I是经过已知点 A在直线I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I4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 a的直线,那么对任一点IIt,满足等式oP=oA + ta,其中向量a叫做直线I的0,点P方向向量.注意:若在I上取AB = a,则有&OA) = (1-t)OA+tOB0t0A+tAt0t0A+t(0t0A)=(it)0A+t0BtJOPJOA+iOB当 2时,2若P分AB所成比为0?=丄亦丄0B入,贝U1+a1+几上式可解决三点 P、A、B共线问题的表示或判定.2',点P为AB的中点,这是
15、中点公式的向量表达式.5、空间直角坐标系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三条坐标轴两两互相垂直,轴的方向通常这样选择:从z轴的正方向看,x轴正半轴沿逆时针方向转90°能与y轴的正半轴重合。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那么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 角坐标系。一般情况下,建立的坐标系都是右手直角坐标系.在平面上画空间直角坐标系0 xyz时,一般使/ xOy=135 °,/ yOz=90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广,是空间向量模长公式的推广, 如果知道儿何体上任意两点的坐标.我们就可直接套用.设 R(Xi,yi,Z
16、i),P2(X2, y2,Z2),则PP2=(x2 X1)* ( y2-y1)* (z2-Z1)特别地,P1 (x,y,z)到原点的距离 QP aJx +y +z6、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TT T TTTa b 斗 a |,| b | cos c a, b >T T其中<a,b A为a与b的夹角,范围是0, n ,注意数量积的性质和运算律。1. 性质若a、b是非零向量,e是与b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0是a与e的夹角,则TT TT Te £ = a -e =1 a I cosQtt t t若 a 与 b 同向,贝 u a”b =|a| |b| ;若a与b反向,则T T T T
17、a= | a | |b| ;TT T2 f T特别地:a 'a Ha| 或|a|=Va£a、b的夹角,贝y cos8(4)若0为a 'bT T| a n b |(5)|7孑国a|b|2.运算律(1)结合律T T T T(Aa)=j<(a 七)(2)交换律T T T Ta= b -a(3)分配律不满足消去律和结合律即:T T T TT TTa (b + c) =a “b + a 9证明:/ E、 M、TT TT T TTTTTTTa£=bcha=c ,(a 七)c不一定等于 a(b 'c)【典型例题】例1.已知P是平面四边形 ABCD所在平面外一
18、点,连结 PA、PB、PC、PD,点E、F、 G、H分别为 PAB、 PBC > PCD、A PDA的重心。求证: E、F、G、H四点共面。分别延长 PE、PF、PG、PH交对边于 M、N、Q、RF、G、H分别是所在三角形的重心N、Q、R为所在边的中点,顺次连结 MNQR所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且有T 2TT 2TT 2TT 2 pe=3 pm,pf=3pn,pg=3pq,phspr MNQR为平行四边形,则T T T 2 T 2 TEG =PG-PE =±PQ-PM33=-MQ32 T T 2 T_= -(MN +MR) =-(PN-PM) +-(PR-PM)3 32 3T
19、3T2 3= H-PF-PE)+H-3 223 2T T=EF+EH由共面向量定理得 E、F、3T 3TPH-PE)2G、H四点共面。例2.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是CA的中点,M是CD'的中点,T T T T T TABCD -A'BCD'中,AB=a,AD = b,AA = c ,PN是C'D'的中点,点Q是CA'上的点,且 CQ: QA'=4 : 1,T T T用基底 a,b,c表示以下向量:TT(1)AP ; ( 2)AM ;解:连结AC、AD'TAQ。TT(3) an ; ( 4)T 1 T TAP =(AC +AA
20、9;)1"2T T(AB+AD+ AA'-( a + b+ c)TAM(AC+AD)=1一2T T T iTTiT(AB + 2AD +AA')=丄 a + b +丄 c2 2TAN(AC+AD')TAQ(4)1 T T TT TJ(AB+AD+AA') +(AD+AA')21 T T T= -(AB+2AD +2AA')T T T 4 T T=AC+CQ =AC+g(AA'-AC)1 T 1 T=AB+ AD + AA' 51 T=a551 T+ - b554T+ c5点评:本例是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推论的应用.此推论意
21、在用分解定理确定点的位置, 它对于以后用向量方法解几何问题很有用,选定空间不共面的三个向量作基向量.并用它们表示出指定的向量,是用向量解决几何问题的一项基本功.例3.已知空间四边形 OABC中,/ AOB= / BOC= / AOC,且OA=OB=OC。 M、N分别 是OA、BC的中点,G是MN的中点。求证: OG丄BC。证明:连结 ON,设/ AOB= / BOC= / AOC= 0T T又设OA = a ,T T OB = b ,T TT T TOC = c,则 I a 冃 b 冃 c I。T 1 T T 又 OG 弓0M+ON)T=丄丄 OA+二(OB + OC)2 2 21 T T T
22、 =一(a + b + c)4T T 1 T T T T TOG Be =( a + b + c)(c - b) 41Tttttt-2tt=(a-ca -b + b ”c一b +c - b - c) 4T 2 T 2 T 2 T 2a |2 coseI a |2 COS0 I a I2 +1 a I2) =0 OG 丄 BC例4.已知空间三点A (0, 2, 3), B (- 2, 1, 6), C (1 , - 1, 5)。T T求以AB和A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面积;(2)解:T _ TT TT若1 a=J3,且a分别与AB、AC垂直,求向量a的坐标。(1)由题中条件可知TAB(-2,-1,
23、3 ,AC (1,-3,)T T cos c AB, ACT TAB AC-2+3+6 1>=T T714 X 714 2IabiiaciT T sin <AB , AC>=一2T T.以AB、A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面积:T TT TZoLSHAB I (AC I sin vAB ,AC >=14x =7J3 2T(2)设a (X, y, Z)由题意得jX2 +y2 +z2 =3 -2x -y + 3z =0 Jx -3y + 2z =0x =1X = 1L、Iy =1 或 4 y = -1 解得lz日L-1a (1,1,1)或 a =( -1,-1,-1)第二讲直线的
24、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及其应用一、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其应用(或共线)的向量,显然一条直线的1、直线的方向向量 直线的方向向量就是指和这条直线所对应向量平行 方向向量可以有无数个.2、直线方向向量的应用 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确定空间中的直线和平面.4 T 4(1)若有直线I,点A是直线l上一点,向量a是I的方向向量,在直线l上取A6=a , 则对于直线I上任意一点P, 一定存在实数t,使得AtAB,这样,点A和向量a不仅可以确定I的位置,还可具体表示出 I上的任意点.0,(2)空间中平面a的位置可以由a上两条相交直线确定,若设这两条直线交于点II44它们的方向向量分别是 a和b , P为平面a
25、上任意一点,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存在有序实数对(X, y),使得0P = xa + yb,这样,点o与方向向量a、b不仅可以确定平面 a的位置,还可以具体表示出 a上的任意点.二、平面的法向量1、所谓平面的法向量,就是指所在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也 有无数个,它们是共线向量.2、在空间中,给定一个点A和一个向量 a,那么以向量a为法向量且经过点 A的平面是唯一确定的.三、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在确定直线、平面位置关系中的应用I1 丄 I2UU1 丄 U2 .4 H,丄3 uV1 丄 V2 .1 1I丄a U44u/v4 H,则有 a / 3 =V1 /V2 , aI
26、II444V,则有 1 a H U 丄 V , I1、 若两直线11、12的方向向量分别是Ul、U2 ,则有I1/I2UU1/U2,HI2、 若两平面a、3的法向量分别是V1、VI4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是U,平面的法向量是 四、平面法向量的求法若要求出一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坐标,一般要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般步骤如下:41、设出平面的法向量为n =(X, y, z)2、找出(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的坐标屮7a = (a,b,G),b = (a2,b2,C2)3、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关于 x,y, z的方程组4、解方程组,取其中一个解,即得法向量五、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中的
27、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一) 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主要是指: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1、线线平行IIII4444设直线i1、I2的方向向量分别是 a、b,则要证明I1/12,只需证明 a/b,即44a=kb (" R)2、线面平行_44(1)设直线I的方向向量是a,平面a的法向量是n,则要证明l/a,只需证明a丄n ,4 4即 a n = 0.(2)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直线(平面外)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 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也可以在平面内找一个向量与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即可.(3)根据共面向量定
28、理可知,如果一个向量和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是共面向量,那么 这个向量与这两个不共线向量确定的平面必定平行,因此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 只要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能够用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线性表示即可.3、面面平行线线平(1)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要证明面面平行,只要转化为相应的线面平行、 行即可.I4u/II44(2)若能求出平面a、3的法向量U、V,则要证明a / B,只需证明(二) 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主要是指: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1、线线垂直4 4即 a ”b = 0I4设直线11、12的方向向量分别是 a、b,则要证明112,只需证明a丄b ,2
29、、线面垂直II44(1)设直线I的方向向量是a,平面a的法向量是u,则要证I丄a,只需证明a/ u(2)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3、面面垂直(1) 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证相应的线面垂直、线线垂直.(2) 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六、用向量方法求空间的角(一)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定义:设a、b是两条异面直线,过空间任一点 0作直线a/a,b/b,则a/与b/所夹的锐角或直角叫做 a与b所成的角.4 JI 0 <8 < 2、范围:两异面直线所成角0的取值范围是2cosQ =1 cos® 1=3、向量求法:设直线a、b的方
30、向向量为a、b ,其夹角为W ,则有4、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以通过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来求得,但两者不 完全相等,当两方向向量的夹角是钝角时,应取其补角作为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指直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c 兀0<0 <-2、范围:直线和平面所成角0的取值范围是2II443、向量求法:设直线 I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的法向量为 U,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0 ,au或 cosT = sin Wj jsin 9 斗 cos® |=早什a与u的夹角为W,则有a 'lu面角1、二面角的取值范围:&
31、#176;,兀2、二面角的向量求法(1)若AB、CD分别是二面角 -1 - P的两个面内与棱I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r T的大小就是向量 AB与CD的夹角(如图(a)所示).4 H-4 H(2)设n1、n2是二面角O -| -P的两个角a、3的法向量,则向量n1与n2的夹角(或b )所示).七、用向量的方法求空间的距离(一)点面距离的求法如图(a)所示,BO丄平面AB是平面a的任一条斜线段,a ,垂足为0,则点B到平面a的距离就是线段 BO的长度.若詞总cos/ ABO=则在 Rt BOA中,其补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如图(cos N ABO =T TBA BO cosNABOBOI
32、4。如果令平面a的法向量为n,考虑到法向量的方向,可以得到B点到平面a的距离为Ca)因此要求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分以下几步完成:1、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由于4n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 距离.=门0可以视为平面的单位法向量,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实质就是平面的单位法向量与从该点出发的斜线段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即 另外,等积法也是点到面距离的常用求法.(二)线面距、面面距均可转化为点面距离用求点面距的方法进行求解。(三)两异面直线距离的求法I4AB的方向向量,CD4n如图(b)所示,设i
33、i、12是两条异面直线,n是ii与i2的公垂线段d =又C、D分别是li、l2上的任意两点,贝yll与l2的距离是【典型例题】例1.设a、b分别是直线ii、i2的方向向量,根据下列条件判断ii与i2的位置关系。a= (2, 3, 1) , b= ( 6, 9 , 3);TTa=( 5,0,2),b =( 0,4, 0);TTa= ( 2 , 1, 4) , b= (6 , 3 ,解:TT(1 ). a (2,3,1) , b = ( 6,9, 3)-1bTT3, a/ b , I1/I2T(5, 0,2),b=( 0, 4, a "b =0 ,T T a 丄 b , ii丄 i2T(
34、3)v a =T(2, 1, 4,), b = (6, 3, 3)a与b不共线,也不垂直 |1与12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异面T T例2.设U、V分别是平面a、3的法向量,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3的位置关系:(1)U =(1,1,2)v= (3 ,2 ,2 );TT(2)U =(0 ,3 , 0)V=(0,5 ,0)TT(3)U =(2 ,3 ,4)v = (4 ,2 ,1)。TT1解:(1)/ U=(1 ,一1 ,2) , v=(3 ,2 , 2TT)_1TTU “V =0(0, 3, 0),V= (0,- 5, 0)T 3TU =V5T T/. U/ vT(2,- 3, 4), v = (4,
35、- 2, 1)T TU与V既不共线、也不垂直, a与3相交点评:应熟练掌握利用向量共线、垂直的条件。例 3.已知点 A (3, 0, 0), B (0, 4, 0) 向量。,C( 0,0,5),求平面 ABC的一个单位法解:由于 A (3, 0, 0), B (0, 4, 0),(-3, 0, 5)C( 0,0, 5),TTAB = ( 3, 4, 0), AC =T设平面ABC的法向量为 n (x, y, z)T TT T则有 n ”AB =0且 n AC =0J-3x +4y =0即 V3x+5z=0 取 z=1,得 X_5"3 ,_54T 5,5,1I;于是n = (3 4),
36、又,7769n 平面a的单位法向量是1512 )7769 7769 7769T?例4.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是 a = (1, 2, 2),平面a的法向量是n = (- 1 , 3 , 0),试 求直线I与平面a所成角的余弦值。分析:如图所示,直线I与平面a所成的角就是直线I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即/ ABO,而在 Rt ABO中,/ ABO= 2兀/ BAO,又/ BAO可以看作是直线l与平面aBAO就与直线的垂线所成的锐角,这样/了联系,故可借助向量的运算求出/BAO ,I的方向向量a与平面a的法向量n的夹角建立 从而求出/ ABO,得到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T解:/ a =(1, 2,
37、2,T),n=( i, 3, 0).|孑=3,amcos < a, n >=|7| 'M若设直线l与平面a所成的角是0贝y有 cos9 =sin ca, n Att 寸10cos <a, n >=6tt726sin <a, n >=6cos。=运姮因此6 ,即直线I与平面a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6 。例5.如图(a)所示,在正方体ABCD -AiBiCiDi中,M、N分别是C1C、BiCi的中点。求证:(i)MN/平面 AiBD ;(2)平面 AiBD 平面 BiDiC。(1)证法一:如图(b)所示,以x轴、y11,则可求得M (0, 1 , 2 )轴、
38、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2 , 1,1,), D (0, 0, 0), A1(1, 0, 1), B (1,T 丄,于是 MN =( 2 ,0,12 )。设平面A1BD的法向量是Tn (x, y, z)T TT T<贝y n da r =0且 n ”DB =0,得X +y =0取x=1,得Tz = 1n =( 1,1, 1)0,12 )( 1, 1,1) =0,TMN MN/ 平面 AjBDTMN证法二:T T 1 T=C 1 N C 1 M = C1 B 12-亠心-(DA -DQ)- da2 2 2T T. MN/ DA1. MN / 平面 A1BDT证法三: M
39、N1 TGn-c7m rD1A1 T T 1 T T= 2(DB+BA) -2(D1A1+A1D)1 T 1 T 1 T 1 T=一 DB+-BA - D1A-A1D2 22 2DB+-DAi2+(BA-DA)TDB+ -DAi+-Bd2_1"2TDAj +0TDBTT T即MN可用DAi与DB线性表示,故T T TMN与DAi、DB是共面向量T MN/ 平面 AiBD,即 MN/ 平面 AiBD。T(2)证明:由(i)求得平面AiBD的法向量为n = (i, i, i)T同理可求平面 BiDiC的法向量 m= (i, i, - 1)T Tm/ n平面 AiBD/平面 BiDiC例6
40、.如图,在正方体ABCD -AiBiCiDi中,0为AC与BD的交点,G为CCi的中点。求证:AiO丄平面GBD。T T T证明:=b ,AiA = c,则T T T T=0, b ” c =0, a - ci T T T i T +-2TAiO =AiA+AO =AiA+丄(AB +AD) = c +丄(a + b ) 而22T T T T TBD =AD -AB = b aT T T qTTqTqTT qTOG =OC + CG =-(AB+AD) +丄 CCr =-(a + b)- c2222T T T 1 T 1 T T TAOBD =( C +- a+ - b),(b - a)2 2
41、T T T 4 T T T T= c(b-a)+丄(a + b)(b-a) 2-"C ; + - ( -)21 2 2 匕(I b | -|a | )=0T T 同理 A-0 QG =0 A1O 丄 BD A1O 丄 OG又 BD "OG =0- A1O 丄面 GBD。如图(a)所示,在四棱锥 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 PD=DC , E是PC的中点。B例7.( 2004年天津)棱PD丄底面ABCD ,(1) 证明:PA/平面EDB ;(2) 求EB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1)证明:如图(b)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为坐标原点Cb)设DC=a,连结A
42、C, AC交BD于G,连结EG依题意得 A (a, 0, 0), P ( 0, 0, a), E ( 0,底面ABCD是正方形 G是此正方形的中心a故点G的坐标为(2 ,0)TPA = ( a, 0, a),T EG =0,a"2 )T TPA =2EG ,这表明 PA/EG而EG U平面EDB ,且PA学平面EDB PA/平面 EDB(2)解:依题意得B (a , a ,0),C (0, a,如图(b)取DC的中点F ( 0,0),连结EF、BFT FE= (0,T FB =(a,a2 , 0),TDC = (0 , a , 0)T TFE FB=0, FE OC=0 FE丄 FB , FE丄 DC。TF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