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商品质量及质量管理_第1页
烟草商品质量及质量管理_第2页
烟草商品质量及质量管理_第3页
烟草商品质量及质量管理_第4页
烟草商品质量及质量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二章 烟草商品质量及质量管理 2C“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C质量管理是各类企业永恒的主题。C质量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 3C 朱兰:“20世纪是生产力世纪,21世纪是质量世纪。”C 杨振宁说;“质量也是一种财富的生产力,80年代日本产品具有很高价值的精神结构,这是日本经济的成功之道”。这个精神结构就是对质量精益求精的精神。C 质量作为一种文化和理念正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4提高质量是企业的社会责任C 传统:“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生命说”仅仅是质量管理的最低要求,只能维持生存而不能发展。而且“生命说”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了企业,忽视了顾客。C 新的观念:“提高质量是企

2、业的社会责任” 把质量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把技术标准、绿色标准和精神标准等相结合,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的最佳。21世纪的新质量观念5 注重过程管理C 传统:质量理论和方法往往侧重于结果,希望在终端处制造质量。C 现在:注重结果转向更多地注重过程,即所谓的过程管理。C 把一切工作都看成是一个过程,管理是通过过程来实现,重视全过程的质量观有利于使每一个过程都实现增值转换,以“产品和服务为中心”发展到注重“企业经营管理一切过程的质量的持续改进。”21世纪的新质量观念6第一节 质量的基本理论 一、质量及商品质量的概念(一)质量 人们对质量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从朦胧的质量意识,到产品符合特性规范,再到

3、适用性、满足消费者需要三个阶段。 质量的概念最初仅用于产品,以后逐渐扩展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以及以上几项的组合。7CISO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 质量是指:“反应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总和。” 8C 实体是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C 实体可以是活动或过程,可以是产品(通用产品类)、服务,可以是活动、工程、组织、体系或人,也可以是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每一个实体都应有清楚的界定和描述。实体概念包括所有事物。 9需要C 需要 一般指顾客需要,也可指社会的需要及第三方(非供应方,也非顾客)的需要。C 明确需要 一般指在合同环境中,特定顾客对实体提出明确的需

4、要,这种需要常以合同契约等方式予以规定,还包括相应法规的约束,如标准化要求、环境保护要求、安全卫生要求等。 10C 隐含需要,是指顾客或社会对实体的期望,或指那些虽然没有通过任何形式给以明确规定,但却是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无须事先申明的需要。C 对隐含需求,供方应当设法加以识别和确定。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这就意味着要对质量要求进行定期评审。为使“需要”可以实际运用,一般应将其转化为质量要求,也即质量标准。 11(二)商品质量的含义 C 广义指商品适合其用途所需的各种特性的综合及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是市场商品质量的反映。C 狭义指产品与其规定标准技术条件的符合程度,它是以国家或

5、国际有关法规、商品标准或合同中的有关规定作为最低技术条件,是商品质量的最低要求和合格的依据。 12C (1)贸易合同中,商品质量是对商品品质特性的具体规定;在购物环境中,隐含着消费者需要的识别标志。C (2)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受相互作用的活动所构成的阶段所影响的,如设计、生产或服务作业以及维修等,因此,对具体产品而言要界定质量领域范围。C (3)“质量”术语,既用来表达在比较意义上的优良程度,又用于定量意义上的技术评价。因此,“质量水平”和“质量度量”是对质量的“定量”意义上的评价。 13C (4)质量是按需要规定准则的特征和特性,即是规定的质量标准。C (5)质量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质量

6、要求需要不定期地修改、规范。C (6)从商品属性看,商品质量含义具有使用的针对性、比较的相对性和标志的可变性。(7)从消费者需求看,商品质量包含内在质量、外在质量、包装质量和市场质量。 14C 商品质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表现在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和消费对象性。 C 商品质量观的运动规律 不同时代、地区、消费对象都会随着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15二、商品质量特性二、商品质量特性 C 指商品各种属性的综合表现,是评价商品质量的本质特性。C 实体的质量特性通常可概括为性能、合用性、可信性,安全性、环境、经济性和美学等方面。通常理解为商品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商品寿命

7、等。 16认为质量好就是价格昂贵 认为价格太贵,负担不起,这是许多管理层的借口。实际上不同档次的产品都有质量好坏之分。从售价上看,东西贵不一定就是质量好,真正的质量好,应该成本最低,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并非科学。 质量管理的真正含义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永远是最便宜的。要设法用最经济的方式把事情做的符合标准要求。简言之,质量问题就是“合不合要求的问题”。对质量的几个错误认识17 事实上质量并不是抽象的是可以用成本来评价的。 如果没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么花费在与质量有关的事情上的成本将非常可观的。如果能把质量成本由营业额的15%降到2.5%,而且它们主要是用于预防及评估活动上,而不是处理

8、层出不穷的问题上,这是最经济的。 认为质量是抽象的,无法评估或测试18 生产部门认为每天生产那么多东西,当然会有次品出现,“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是不对的。质管部门是用各种方式尽量客观、准确地测试、评估各部门的工作,但他们不是代替其他部门做他们应该做的事。认为质量只是质管部门的事情19三、商品质量认证三、商品质量认证 (一) 质量认证的含义 依据产品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 。20(二) 质量认证的类型C (作用范围和标准级别)C (约束力)C (内容) C (形式) 国家认证 国际认证国际区域性认证强制

9、认证自愿认证 安全认证合格认证 要求认证委托认证双边认证 21(三)质量认证的条件、程序 1、质量认证的基本条件 C (1)商品质量必须符合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C (2)商品质量稳定,生产管理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能正常保持稳定稳定的批量生产。C (3)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符合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及其相关的技术管理文件。C (4)质量认证的基本条件是密切相关的,必须同时具备,才有申请质量认证的资格。 222、质量认证程序 (1)按认证章程规定,提交质量认证申请书及附件。(2)认证机构对申请书及附件进行审查,并派员到企业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全面审查,同时提出审查报告。

10、(3)审查合格后,对商品进行抽样检验,由认证机构认可的检验单位提供商品检验报告。(4)上述各项合格后,为申请企业颁发认证合格证明文件。(5)定期对已取得认证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及商品质量进行复检和抽查。(6)对质量保证体系复查及监督检验的商品不符合要求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撤消认让合格证明文件。 申请审查检验颁证复检和抽查处置23四、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四、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C 产品质量是在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原材料原材料生产制造过程生产制造过程 包装包装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 商品质量商品质量 产地产地 季节季节 部位部位 24影响质量的9M因素C 市场(Markets)C 资金(M

11、oney)C 管理(Management)C 动机(Motivation)C 人(Man)、C 机器和机械化(Machines and Mechanization)、C 现代信息方法(Modern information methods) 、C 材料(Materials)、C 产品规格要求(Mounting product requirement )25第二节 烟草商品质量管理基础一、 烟草商品质量的认识(一)烟叶质量的认识1、烟叶质量概念及其特点 烟草商品质量是指与烟草商品使用价值相关的各种自然属性的综合。 26外观质量外观质量 内在质量(烟气质内在质量(烟气质量)量) / /评吸评吸化学成

12、化学成分分 物理特性物理特性 安全性安全性 27C 烟叶质量是一个综合性和动态性概念,它随时间、地点、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烟叶质量的内容在不断发展、演变和完善。C 最终则表现在消费者(用户)对其接受程度上,即烟叶的可用性。 C 烟制品配方结构、消费者衡量烟制品质量的标准、烟叶的综合利用前景 28C 影响烟叶质量的因素,如品种、栽培措施、调制、分级、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均对烟叶质量产生一定或综合的影响。C 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不同客户(购买者)对烟叶质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29(二)可用性的内涵C 工业上要求的可用性是:能制成优质的、受消费者欢迎的卷烟;并能保持香味稳定;能适应卷烟加工

13、处理,消耗少、出丝率高,成本低;安全性好,符合有关卫生各方面的规定和要求。30(三)烟叶质量评价内容 C 国内对烟叶质量评价为定性描述较多,定量分析较少;对单因素研究较多,对质量风格和质量特征的综合研究及分析较少。对烟叶的综合评价还缺少相应的质量指标、技术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 311、外观质量、外观质量C 与烤烟烟叶内在质量密切相关有部位、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叶片长度和残伤等外观因素。利用烟叶外观性状来评价烟叶质量,评价结果不精确、易波动。目前,外观与其它质量要素之间的规律研究较缺乏。32C我国现行GB263592烤烟烟叶分为42个级别,烟叶质量划分为上、中、下共3

14、个等级类别。现行GB89661988白肋烟烟叶分为12个级。香料烟商品标准按B型香料烟(Basma)和S型香料烟(Samsun)区分,GB5991.12000香料烟国家标准分为10个等级。33p 成熟度 衡量烟叶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分为未熟叶、欠熟叶、适熟叶、过熟叶;p 部位 在烟叶分级中,部位是第一因素,烤烟通常分成上部、(上二棚)、中部、(下二棚)、下部;p 颜色 烤烟的最佳颜色为橘黄和金黄;白肋烟和香料烟以咖啡色为好;黄花烟要求呈绿或黄绿;3435p 光泽 指烟叶表面的亮度,主要是挥发油和树脂类物质;p 身份 反映烟叶厚度和组织密度的指标,分为薄、稍薄、中等、稍厚、厚5个档次;p 油分

15、叶片内含有的一种柔润的胶体物质(芳香油和树脂),反映在烟叶外观上有增加油润度和丰满度的感觉。362 2、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指标、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指标 C 烟叶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约3000个化合物成分。C 不同时期、不同资料来源的优质烟叶化学成分指标要求不一。C 烟叶中的化学成分只能一定范围内与卷烟的评吸效果相关。C 我国卷烟配方设计主要采用的是凭技术人员的经验与人工评吸相结合的方法,有的也采用引入卷烟化学配方方法。371 1)非含氮化合物(主要为碳水化合物)非含氮化合物(主要为碳水化合物)p 单糖 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是决定品质的良好成分;p 双糖 主要是麦芽糖和蔗糖,对品质关系不大

16、;p 淀粉 在新鲜的烟叶中含量较多,调制时分解为单糖,烘烤后淀粉含量很少,影响燃烧性;p 纤维素 约占干重12-13%,含量高的烟叶,组织粗糙,容易破碎,吸湿性较强;38p 果胶质 不属于碳水化合物,对烟叶的弹性和吸湿性起一定的作用;p 有机酸 碳水化合物的中间产物,对烟叶品质没有大的影响;p 芳香油、树脂及蜡 形成烟叶芳香气味的因素之一;p 多酚类 发生氧化反应,使烟叶的颜色加深,燃烧时能发出一定的香气。392 2)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p 蛋白质 含量一般为8-10%,含量过多,燃烧时发出难闻的气味,而且燃烧性不良,吸味苦涩、辛辣;过少时,不够丰满充实,劲头不足;p 氨基酸 少量氨基酸可

17、以增加烟叶的吃味强度,但含量过高,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辛辣味,降低品质;p 植物碱 主要是烟碱;p 色素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40 烟叶燃烧时各种有机物质随高温燃烧而分解挥发或随水分蒸发而逸失外,余下的灰分中如:Ca、K、Mg、S、P、Cl、Mn等都属于矿物质,它们在烟草生育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在干烟中的含量多少,对烟叶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影响燃烧性和烟灰颜色。 3 3)矿物质)矿物质41 烟叶化学成分要有适宜的含量,一般优质烟叶的总糖含量要求达到18-22%,还原糖16-18%,还原糖与总糖的比值应0.9,总氮含量1.5-3.5%,烟碱1.5-3.5%,蛋白质8-10%,钾2%以上,氯1%以

18、下。4 4)评定烟叶品质的化学成分指标)评定烟叶品质的化学成分指标42 糖蛋比(总糖蛋白质),又称施木克值。反映吃味优劣与酸碱协调程度。一般22.5为宜,超过2.5时代表烟叶的品质就不准确,超过3时,就不能应用。 糖碱比(总糖烟碱)反映劲头与醇和性,以10左右为宜,比值小于5时,刺激性大,并有苦味,比值超过15时,烟味虽醇和,但生理强度不足。还原糖/烟碱8-12。43 氮碱比(总氮烟碱)与香气有关,以1左右为宜。总氮含量高的烟叶,会产生一种强烈辛辣烟气,而总氮含量低的烟叶则平淡无味。 焦油烟碱比(焦油烟碱)与安全性有关,以615为宜。 钾氯比 4-10为宜,氯离子含量高影响燃烧性,钾的含量以高

19、为好,可以改进燃烧性。4445C 张崇范提出“清香型中棵烟”的糖碱比在1015,烟碱含量约2,总糖约25。C 刘好宝和李锐提出了混合型香吃味料、烤烟型香味料、优质填充料相应的质量指标。部分代替进口烟叶原料国际型优质烟质量指标的总糖为1824%,还原糖1622%,还原糖/总糖约为90%;烟碱1.53.5%,总氮1.53.0%,糖碱比812,碱氮比1,钾离子2.03.5%,氯离子0.30.8%,钾氯比4,石油醚提取物7%。46C 美国对烤烟烟叶质量的要求主要是氮、糖和烟碱等3种。烤烟从烟株底部到顶部,要求烟碱平均含量为2.53%、底部叶1.5%、中部叶3.0%、顶部叶4.5%,还原糖1618%,还

20、原糖与烟碱之比为68,淀粉2%以下,总氮含量应低于烟碱含量。47C巴西烤烟烟叶平均烟碱含量为顶部3.4%、上二棚3.8%,腰叶3.2%,下二棚2.1%,脚叶1.8%。而我国卷烟产品以烤烟型为主,化学成分要求淀粉含量一般为5%,还原糖1620%,烟碱平均22.5%,有些大集团公司提出平均1.82.2%,糖碱814。 483 3、物理性状、物理性状 C 物理性状常用指标为叶片形状、叶片密度(单位面积重量)、弹性、填充性、吸湿性、燃烧性(阴燃时间要求达到2s以上)。 491)燃烧性 烟支的燃烧性包括阴燃性和灰色。阴燃性(阴燃值)指无明火燃烧的烟叶,继续阴燃持火的能力。持火力极短或基本上无持火能力者被

21、认为是熄火烟,是不合格品,一般阴燃值在2秒以上者,烟叶不熄火,2秒以下则出现熄灭。 50 阴燃性包括:燃烧速度,完全性,均匀性和阴燃持火能力。 灰色:指烟叶及烟制品燃烧后剩余烟灰的颜色,灰色有白、灰白、灰黑、黑。白色者最好,灰白次之,两者燃烧性均强。黑色最差,燃烧性不好,阴燃值小于1秒。烟灰还要求聚集性好,不过早散落或飞散为佳。512)吸湿性(平衡含水量) 烟叶属于毛细管多孔体的胶体物质,其组织很像一种胶质海绵体,这种组织状态的烟叶具有从大气中吸收水分和向大气中散发水分的特性,称为烟叶的吸湿性。吸湿性与外界环境条件,烟叶质量和部位有关。523)填充性 又称填充能力,系指单位重量的烟丝在标准压力

22、下所占的体积,通常用cm3/g。质量好的烟叶填充能力较小,质量差的烟叶填充能力大。534)弹性 烟叶在一定的湿润条件下具有的能够拉伸并复原的程度称弹性。质量愈好,油分愈好者,弹性愈强,反之则愈弱。545)单位面积重量 平衡水分后单位面积烟叶的重量。一般用g/m2或g/cm2。叶片愈厚,密度大者,单位面积重量大,反之则小。6)含梗率 指烟叶里烟梗占有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554 4、评吸质量、评吸质量 C 评吸质量包括光泽、香气、谐调、杂气、刺激性、余味。烟叶内在评吸质量是鉴定烟叶质量的最终判定依据。但评吸质量鉴定难以对烟叶收购交接时大批量烟叶作出快速的评价,同时,受个体影响大,易波动。 56香

23、气类型香气类型香气质香气质香气量香气量杂气杂气劲头(生理强度)劲头(生理强度)刺激性刺激性余味余味吃味浓度吃味浓度香气香气吸味吸味内在质量内在质量571)香气 香气是给人以一种愉快与舒适的气相物质在鼻腔里的生理反应。由香气类型、香气质、香气量三个方面组成。 香气类型 习惯地把香气类型分为:清香型(云南烟叶),浓香型(河南烟叶)和中间型(贵州、山东的烟叶)。 58 香气质:香气质是指香气本身质量的好坏。质量好的香气芳香宜人,令人乐于感受,香气质好。 香气量:指烟气中香气占有量的多少,好的香气,愈充足者愈好。 杂气:烟支燃烧时,烟气里除产生香气外,还伴随有各种不良的气味,这些不良的气味称为杂气。5

24、9p青杂气 青黄烟和带青色的烟叶具有的一种杂气;p生杂气 未经存放发酵的烟叶具有的生烟气息;p木质气 多存在下部叶中,因纤维素较多,燃烧后产生一种似 烧木头的气味;p枯焦气 枯焦(黑槽),病斑烟叶燃烧时所带的类似仪器烧焦的气息;p土腥气 土怪气,由于栽培环境关系而具有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气息;p松脂气 类似松脂的气息;p地方性杂气 某些地区烟叶所带有的特殊不良的气息。杂气的种类杂气的种类60 劲头:又称生理强度,即燃吸者对烟气的综合感受。反映为“过瘾”或“不过瘾”,“劲大”或“劲小”。劲头与烟碱(尼古丁)含量成正比关系。 刺激性:是指燃吸时烟气对鼻腔、喉部、口腔的剌激反射状态。刺激性主要与挥发碱

25、类等含氮化合物有关。 2 2)吸味)吸味61 吃味浓度:吸烟时感觉到的烟气浓淡程度,与烟叶内总组分物之间协调,平衡程度有关。 余味:指吸烟过程中烟气微粒沉降在舌与口腔中的一种爽快与否的感觉。余味的好坏直接影响吸烟者的精神愉快状态。余味有纯净舒适,不舒适,稍苦烫,以及甜、苦酸、辣、烫区别,以纯净舒适略带甜者为好,不舒适及苦涩者为差。62卷烟感官质量评判标准(卷烟感官质量评判标准(20052005年,国家标准)年,国家标准)分数段光泽香气谐调杂气刺激性余味指标最高分值指标最高分值指标最高分值指标最高分值指标最高分值指标最高分值光泽油润5香气丰满、细腻32谐调6无杂气12无刺激20纯净、舒适25光泽

26、较油润4香气充足、稍粗糙28较谐调5微有杂气10略有刺激17较净、较舒适22光泽较暗淡3香气淡薄、较粗糙24尚谐调4略有杂气8较有刺激15尚净、尚舒适2063项目光泽香气谐调杂气刺激性余味合计 样品编号牌别54332282465412108201715252220评吸者 年 月 日卷烟感官质量检验原始记录卷烟感官质量检验原始记录64A.1 香味 flavour 令人感到愉快舒适的气息和味觉的总称,是人们嗅觉和味觉的综合感受。A.2 油润 oily 烟丝光泽鲜明,有油性而发亮。A.3 香气 aroma 卷烟烟气本身所固有的烟草特具的芳香。A.4 丰满 abundant and full body

27、 香气丰富而饱满。A.5 细腻 smooth 烟气粒子细微而润滑。评吸术语评吸术语65A.6 充足 richness 香气的量多而又无所欠缺,但不是丰满的。A.7 粗糙 harshness 烟气的特点而言,在感觉上产生一种颗粒状的、毛毛的、不太舒适的感觉。A.8 谐调 harmony 香气和谐一致,感觉不出其中某一单体的特性。如加香、加料与烟香调和,叶组配方调和。A.9 杂气 offensive taste 不具有卷烟本质气味的,轻微的和明显的不良气息。如青草气、生杂气、木质气、枯焦气、松脂气、花粉气、地方性杂气及呛人的气息等。66A.10 刺激性 irritancy 烟气对感官上造成的轻微和

28、明显的不适感受。如对鼻腔、口腔、喉部的冲刺,毛棘火燎等。A.11 余味 after taste 烟气从鼻腔、口腔呼出后,遗留下来的味觉感受。包括舒适程度、干净程度和干燥感。A.12 纯净 purity and cleanness 口腔内各部位纯正不杂而洁净。A.13 干净 cleanness 口腔内各部位干干净净,毫无残留而言。A.14 异味 off-odor 不具有卷烟本质气味的明显的怪味(外加香例外),致使卷烟失去吸用价值。A.15 霉变 moldy 不具有卷烟本质气味的明显的霉味,失去吸用价值。675 5、安全性、安全性 C 安全性指标:如焦油、农残含量、杂物、异味、有害成分。C 烟叶中

29、主要有害物质有烟碱、稠环芳香烃、亚硝胺、一氧化氮、一氧化碳、氢氰酸、TSNA、苯并吡、丙烯醛、肼类、挥发性亚硝胺及铅、汞、锑、镉、镍等重金属化合物。C 对种植环节提出了减少农药,化肥、重金属含量的要求。C 德国、意大利、美国、西班牙等对烟草农药残留量最高限量指标早已实行。C 我国近年来提出并进行了“无公害烟叶”生产技术研究。681)烟叶的毒性 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外界,主要是农药残毒和霉菌污染,二是重金属砷、铅、汞和镉等,三是烟叶本身所含的有害物质,如烟碱、焦油、醛、酮、醇类的亚硝基化合物等。69 农业方面:通过一系列最优化的合理栽培措施,来改善卷烟的燃烧性,因为焦油主要来自不完全燃烧,从而提高

30、安全性;培育低焦油烟草品种;大田期慎用大粪及含氯的化肥,因为氯会使烟叶熄火;发展晒晾烟,为混合型卷烟提供原料;施用低毒少量的农药,减少烟叶中农药残毒。2)提高卷烟安全性的途径70 工业方面:在卷烟上增加过滤嘴;增加卷烟孔隙度,改善燃烧性;在卷烟盘纸上打孔;发展膨胀烟丝;发展烟叶薄片;卷制混合型卷烟。71C 在生产实践中,它还包含农业生产的田间质量、烘烤质量、等级质量,购销环节的收购质量、加工质量、调拨质量,工业生产的原烟质量、配方要求和安全性。72(四)烟叶质量的特性及其控制因素1、质量的稳定性、质量的稳定性C 没有稳定的质量,在卷烟配方中就无法使用。C 稳定的烟叶质量来源于稳定的生产环境和稳

31、定成熟的生产技术。C 烟叶质量的稳定性包括区域质量的稳定和年际间质量的稳定。C 影响烟叶质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环境的变化、技术标准的一致性和烟叶收购等级标准的稳定性。 732、质量的一致性、质量的一致性C 烟叶质量的一致性是指批量烟叶质量的均衡性。它与烟叶质量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联系。质量的稳定性是烟叶质量一致性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烟叶内在质量的稳定性就没有批量烟叶质量的一致性。C 烟叶质量的一致性括两个方面:一是批量内烟叶要保持质量一致;二是年际间烟叶要保持质量一致。C 影响烟叶质量一致性的主要环节是收购过程和加工过程。 743 3、质量的特色性、质量的特色性 C 特色和差异是烟叶品牌形成的基

32、础C 烟叶质量的特色是卷烟配方对烟叶的特殊要求C 不同特色质量的烟叶在配方中有不同的作用,突出特色和保持特色是烟叶生产的重要任务。 751)香气特色)香气特色 C 以云南、贵州、四川为主要分布区域的“清香”型烟叶,以黄淮烟区为主要分布区域的“浓香”型烟叶,也有介于二者之中的“中间”香型的烟叶,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同一地区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栽培技术的变化,也会出现香气特色的变化,如浓中透轻型、浓偏轻型等等。 762 2)吃味特色)吃味特色 C 烟气饱满程度的感受,烟气甜度、酸碱度的感受,烟气醇和和辛辣的感受,不同质量的烟叶对人体产生的舒适程度的感受有很大差别 。773 3)地方性杂气)地方性杂

33、气 C 适宜地区生产的优质烟叶,由于实现了烟与自然的和谐,地方性杂气就没有明显表现,但在有些烟区受某种因素影响会表现一定的杂气,出现这些杂气往往需要在卷烟配方时进行工艺处理,使其对烟气舒适度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784 4)燃烧性特色)燃烧性特色 C 但由于受土壤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不同的烟叶其燃烧性有不同的表现,主要包括燃烧速度、燃烧的完全程度、燃烧后烟灰的颜色、燃烧后灰分的聚散程度等等。 795 5)颜色和油分特色)颜色和油分特色 C 颜色深浅、鲜亮程度和油润外观表现,受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与烟叶部位、成熟程度的影响,烟叶的外观表现有很大差异 。804、质量的优良性、质量的优良性C 烟叶

34、质量的综合表现,不同特色的烟叶有不同的质量特征或质量特色。C 不同质量特色的烟叶没有优劣之分,即我们不能说云南特色的烟叶优于河南特色的烟叶,也不能说优于贵州、四川、福建的烟叶,只能说他的特色不同。C 但在同一类型或同一特色的烟叶就有优劣之分,这种优劣表现主要是受栽培技术、管理水平和商品质量的影响。 81影响烟叶质量特色的因素 特殊的生产环境特殊的生产环境 特殊的自然环境是形成烟叶特色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烟叶质量特色的重要因素。特殊的调制方法特殊的调制方法 不同的调制方法生产的烟叶有明显的特色差异 特殊的生产技术特殊的生产技术 特殊的生产技术影响烟叶的生长和发育,影响烟叶的外观表现、化学成分和吸

35、食质量。 82C 质量趋同和特色弱化是目前烟叶生产的突出问题。突出和保持烟叶质量的特色性,就必须在“特殊”上下功夫。 83烟叶质量的形成及控制因素 烟叶的田间质量形成烟叶的田间质量形成v 主要影响烟叶叶片的生长发育、叶片内含物的积累转变和储藏,影响烤后烟叶的颜色、厚度、油分、成熟度,影响烟叶的化学成分和吸食特点。烟叶的调制质量形成烟叶的调制质量形成v 采取调整调制时间及温、湿度等办法控制烟叶生物化学变化,并及时固定下来,使烟叶的外观、化学成分达到最佳表现。烟叶的收购质量形成烟叶的收购质量形成 v 收购等级的稳定一致、均匀度,影响烟叶的商品质量和客户质量,是烟叶质量形成的重要时期。84C 烟叶的

36、加工和储藏质量形成烟叶的加工和储藏质量形成 C 烟叶在初加工和储藏过程中仍会发生质量变化,加工中通过挑拣整理,质量进一步纯化,提高烟叶质量的一致性、均匀性、稳定性。在储藏过程中烟叶质量进一步醇化,改善内在质量,同时在加工、储藏过程中,不良条件的影响,霉变、变质、虫蛀等现象的发生都对质量产生影响。 85烟叶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烟叶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 环境控制生产控制收购控制加工控制86(五)优质烟叶类型的划分(五)优质烟叶类型的划分C 国外大多数国家是根据卷烟工业需要将其分为“主料型”和“填充料型”两大类。C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根据烟叶的香气类型划分为三类:即清香型、中间香型、浓香型。C 刘好

37、宝、李 锐(1995)认为优质烟叶划分混合型香吃味料烟叶、烤烟型香味料烟叶、优质填充料烟叶三个类型较为适宜。 8788(六)烟叶质量评价进展 郑州烟草研究院提出从以下5个方面评价烤烟质量:C 外观质量:烟叶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份、色度、长度、残伤。C 化学成份:烟碱、还原糖、氧化钾、淀粉、石油醚提取物。C 物理性状:叶片形状、叶片密度(单位面积重量)、弹性、填充性、吸湿性、燃烧性。C 评吸质量:香气、杂气、劲头、刺激性、烟气浓度、余味。C 安全性:焦油、农残含量、杂物、异味。这些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具体。89烟叶原料体系烟叶原料体系C 2003年上海卷烟厂构建了上海卷烟工业烟叶

38、原料体系。烟叶系统包括类型、产地、数量、质量4个子系统,烟叶服务系统包括决策指挥系统、生产技术推广系统、物资供应系统、烟叶收购系统、烟叶加工储运系统5个子系统。提出了基地、定点采购和临时采购共3种卷烟工业原料体系运作方式和目标控制、产地控制、技术控制、经济控制共4种控制方式。 90二、质量管理的理论 C 从经典的TQM到目前已在推行的ISO9000;从传统的符合性质量观到已在迅速发展的用户满意理念及其发展经营战略,从产品质量管理到服务质量管理,从单纯的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方法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91(一)质量管理的概念 1、质量管理的定义 “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

39、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活动。”92 由企业最高领导人正式颁布的总体质量宗旨和质量目标,主要阐明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产品应达到的质量水平及与用户的关系等,是企业总方针的一个组成部分。 2、质量方针/政策的定义 93(二) 质量体系 为实施质量管理建立的组织机构、制定的工作职责、规定的工作程序、实施的工作过程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等一系列实施质量管理的措施和程序 。942、质量体系内容 监视一个过程并排除在质量环(质量螺旋)的各相关的阶段导致不满意的原因,保持某一产品或服务质量达到满足需要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确信某一产品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

40、的质量要求所必须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部活动。以顾客需要为宗旨,连续评价设计或规范的适合性的诸因素,验证和审核生产、安装和检验工作管理手段和提供信任 95(3)质量体系结构 质量职责质量职责和职权结构和职权结构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 资源资源人员结构人员结构 工作程序工作程序 质量体系要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活动进行恰当而连续的控制,必须重视并采取预防性措施,制定、颁发质量体系各项活动的程序,并贯彻实施。 96C 具体内容包括组织机构、质量责任和权限(包括领导、各组织机构及从事质量活动人员的质量责任和权限)、工作程序(包括产品质量的开发、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目标作出的规定)、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

41、、质量计划、质量记录)、质量体系审核(包括审核计划、审核范围)等。C 质量体系贯穿于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 97(三)质量环 98(四)质量管理的发展 主要理论有 W爱得华戴明(WEdwards Deming)的“十四要点”; 约瑟夫M朱兰(Joseph MJuran)基本学说; 哥斯比的“十四点真言”; 费根鲍姆的全面质量管理观点; 石川馨的“全公司范围质量管理”(Company wide Quality Control,CWQC)。 99质量管理的发展 从质量管理的产生至今,经历了约一个世纪。质量管理是伴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差不多每隔20年,在解决质量管理工作

42、方面就会发生重大的变革。 20世纪初的质量检验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统计质量管理, 20世纪到五十年代以后的全面质量管理,100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TQC)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对产品、产品实现过程、员工意识、企业文化的改善,不断满足顾客需求,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和长期发展。全面质量管理20 世纪60 年代起源于美国,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推行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得到了进一步深化,逐渐由早期的TQC( Total Quality Control

43、)深化为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其含义远远超出了狭义的质量管理范畴。 101C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方法一直在更新。C有关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国内外普遍认为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021、质量检验(Quality Inspect ) 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F.W.Taylor)根据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张企业内部专业分工,实现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开,一部分人专门负责设计、计划,另一部分人负责执行。 103C 1924年,贝尔电话研究所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了控制生产过程进行产品缺陷预防的做法

44、,即“3”图法控制图。C 1929年道奇(H.F.Dodge)和罗米格(H.G.Romig)提出 “抽样检查表”;瓦尔德(A.Wald)提出逐次抽检(序贯抽检)方法。C 但到了20年代末30处年代初,由于经济危机,商品滞销,产品积压,生产力下降,致使这种方法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一直到30年代末40年代初,绝大多数企业仍采用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法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法。 1042、统计质量控制(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SQC) 统计质量控制是用管理统计的方法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 。105C “二战”的需要,军需品面临严重问题(武器质量、被服质量、药品等)

45、,美国政府开始推广用统计质量控制方法,用数理统计方法制定了战时质量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指南数据分析用的控制图方法生产中的质量管理用控制图成功地解决了武器等军需品的质量问题,使美国的军工生产在数量上、质量上和经济上都占世界领先地位。C 由于采用了统计质量控制方法,给这些军工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战后,其它企业也竞相仿效。质量的统计控制方法成为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106C 统计质量统计强调对生产制造过程的预防性控制,使质量管理由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突出质量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后检验相结合的工序管理,成为进行生产过程控制强有力的工具。C 但由于统计质量管理过分强调统计方法,忽视组织管理和生产者能动性,致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好象就是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管理是少数数学家和学者的事情”。影响质量管理方法的普及,限制了它的发展。 1073、全面质量管理C 进入20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