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课程评估方案_第1页
苏州科技大学课程评估方案_第2页
苏州科技大学课程评估方案_第3页
苏州科技大学课程评估方案_第4页
苏州科技大学课程评估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州科技大学课程评估方案本方案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 高20071 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 高 20072 号)的精神以及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2010,本科),在总结 2009 年以来我校两次课程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对苏州科技学院课程评估方案(试行) 进 行修改而成。一、课程评估目的课程评估是校内教学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根本目的是规范课程管理, 促进课程建设 与改革,有效提高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课程评估原则1、坚持目标、过程、条件综合考虑的原则;2、坚持教、

2、学、管综合考虑的原则;3、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定量为主的原则;4、坚持导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兼顾的原则。三、课程评估对象评估对象为所有面向全日制本科生开设的课程。课程评估分为校级课程评估和学院课程评估。 校级课程评估对象原则上为必修课程。 其 它课程由学院自行组织评估。四、校级课程评估的组织实施1、课程评估工作由评估建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2、课程评估每两年组织一次,在秋季学期进行。评估课程通过学校指定和学院自主申报来 确定。学校指定是指课程建设后需要以课程评估结题的课程和学校认为重要课程。 评估过程 包含申报、自评、专家考察评估、形成评估结论四阶段组成。主要程序如下:(1)评建办确认当年

3、学校指定的评估课程;学院向评建办申报当年拟参评课程;评建办初 审后公布当年所有指定和自主申报参评课程名单。(2)学院按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对当年参评课程组织自评,形成自评报告,提交评建办。(3)评建办根据自评情况组织专家考察评估。专家组通过查看材料、听课、座谈交流等方 式对自评结果核查、质疑。学院提供相关的课程建设材料。(4)专家组形成课程评估的得分和等级建议。学校教学委员会对课程评估结果进行审定。 评估结论以校文形式公布。五、课程评估内容1、评估内容由评估指标体系反映。评估指标体系由评估指标(一级、二级) 、主要观测点、 等级标准及权重系数等部分组成。评估指标包含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

4、学方法 与手段、教学效果、教学管理等课程建设项目。主要观测点按照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设计。 对主要观测点按等级评定。2、课程评估指标体系:(1)评估指标体系共有 6 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28个主要观测点。设有“课程特色” 专项评价项目。(2)评估指标体系只给出 A、C两级标准,介于 A、C之间为 B 级,达不到 C级为 D。(3)综合评分采用百分制记分, 6 个一级指标综合评分满分为 100 分。特色项目满分为 10 分。(4)综合评分计算: Mii 。其中 Ni为主要观测点分值, Ki 为评价等级系数。 A、B、C、D的系数分别为 1.0 、0.8 、0.6 、0.3 。六、课程评估结

5、论与作用1、课程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优秀:综合评估分 90 分,且特色分6 分; 良好:综合评估分 80 分; 合格:综合评估分 60 分; 不合格:综合评估分 60 分。2、参加课程评估的数量及评估等级纳入当年度学院教学工作考核内容。3、参加课程评估且结论达良好及以上的方可申报校级精品课程。七、课程评估有效期课程评估有效期为 6 年。附一:苏州科技大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附二:苏州科技大学课程评估等级标准2附一:苏州科技大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分值1.教学队伍(22 分)1-1 课程负责人( 3 分 )1-1-1 课程负责人履职情况、教学 科研水

6、平31-2队伍结构( 7分)1-2-1 队伍结构21-2-2 主讲教师队伍31-2-3 青年教师培养21-3教学研究与改革( 9 分)1-3-1 教研教改项目申报与立项31-3-2 教改成果与教学成果41-3-3 科研促进教学21-4师德师风( 3 分)1-4-1 团队合作、教书育人32.教学内容(20 分)2-1课程内容( 10分)2-1-1 课程内容设计的合理性、科 学性、先进性62-1-2课程实验内容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42-2教学内容组织( 10 分)2-2-1 教学内容的安排62-2-2 实践教学内容43.教学条件(15 分)3-1教材及相关资料( 5 分)3-1-1 教材及

7、相关资料建设53-2实践性教学条件( 4 分)3-2-1 实践性教学条件的数量、质 量及使用效果43-3网络教学环境( 6 分)3-3-1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及其使用64.教学方法与 手段 (16 分)4-1教学设计( 8分)4-1-1 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44-1-2 教学评价设计44-2 教学方法( 4 分)4-2-1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效果44-3教学手段( 4分)4-3-1 信息技术应用45.教学效果(12 分)5-1 教学督导评价( 3 分)5-1-1 教学督导听课评价35-2同行评价( 3分)5-2-1 同行听课评价35-3学生评价( 3分)5-3-1 学生评教情况35-4课程教学质

8、量( 3 分)5-4-1 专家对佐证材料的评价36.教学管理(15 分)6-1日常教学管理( 7 分)6-1-1 教学规范、制度的执行情况36-1-2 教学文件、资料留存情况46-2质量监控( 3 分)6-2-1 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执行情况36-3教研活动( 2 分)6-3-1 教研活动开展情况26-4教学辅助环节( 3 分)6-4-1 作业批改、辅导答疑情况3课程特色教学特色( 10 分)专家评价104一级 指标二级 指标主要 观测点分值 (Ni)评价等级标准评 价 等 级( Ki)ABCDA 级C 级1.00.80.60.31 教学 队伍 注 1 (22分)1-1 课程负 责人注 2(3 分

9、 )1-1-1 课程负责人31、具有高级职称,师德好;2、评估当年担任该门课程教学任务; 3、认真履行课程负责人职责; 4、学术造诣高, 教学能力强, 教学有 特色。1、具有讲师职称,师德良好;2、近三年担任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3、履行课程负责人职责;4、有一定学术水平,教学能力较强。1-2 队伍结 构(7分)1-2-1 队伍结构2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基本合理。1-2-2 主讲教师队 伍31、主讲教师均具有岗位资格; 注 32、主讲教师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 65%;3、主讲教师中副教授以上比例 45%。1、主讲教师均具有岗位资格;2、主讲教师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 5

10、5%3、主讲教师中副教授以上比例 40%。1-2-3 青年教师培 养2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 实际效果。青年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并能执行。1-3 教学研 究与改 革(9分)1-3-1 教研教改项 目申报、立 项31、积极申报教研教改项目;2、近五年有省部级及以上与本课程相 关的教研教改项目。1、积极申报教研教改项目;2、近五年有校级与本课程相关的教研 教改项目。1-3-2 教改成果与 教学成果41、近五年公开发表了较高质量的与本 课程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 注 4 2、获多项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 优 秀教师等教师类、教学类奖项。近五年公开发表了与本课程相关的教 学研究论文或获得校级及以

11、上教学成 果奖、优秀教师等教师类、 教学类奖项。1-3-3 科研促进教 学2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科研促进教学成效显著。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科研促进教学有成 效。1-4 师德师 风 ( 3 分)1-4-1 团队合作、 教书育人31、已形成教学团队,团队凝聚力强, 团结协作好;2、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职责, 严谨治学, 从严执教,教书育人;3、遵守教学纪律,无教学事故。1、已形成教学团队,并以团队方式运 作;2、教师履行岗位职责,从严执教,教 书育人;3、近三年无教学事故。2 教学 内容 (20 分)2-1 课程内 容 (10 分 )2-1-1 课程内容 设计的合理 性、科学性、 先进性61、有科学的、

12、 切实可行的、 符合人才 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的教学大纲, 并适时修订;2、课程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正确 处理基础性与前沿性、经典与现 代、理论与实践、先行与后续关系。1、有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的 教学大纲,并适时修订; 2、课程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2-1-2 课程实验内 容设计的合 理性、科学 性、先进性 注 541、实验内容 (含独立设置实验课) 的 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 理得当;2、综合性、 设计性实验内容满足教学 大纲要求。 注 61、实验课程内容(含独立设置的实验 课)设计合理。2、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2-2 教学内 容组织 (10 分 )2-2-1 教学内

13、容的 安排61、理论联系实际, 融知识传授、 能力 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2、课内课外结合好, 有效开展相关作 业、实习、社会调查及其他实践活 动3、教学大纲、 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相 一致。1、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能力培养;2、注重课内课外结合,能开展相关实 习、社会调查及其他实践活动;3、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基 本一致。2-2-2 实践教学内 容 注 741、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 足人才培养要求;2、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 显著成效。1、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满足人才 培养要求;2、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14、力方面有成 效。3 教学 条件 (15 分)3-1 教材及 相关资 料(5分)3-1-1 教材及相关 资料建设51、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教材或自 编适用性强的教材,学生满意 注 8;2、有完整的、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 (含 参考书、实践环节指导书、 习题集、 案例、学生必读书目等) ,为学生 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开展 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使用率 高;3、有实验的课程, 实验教材 (指导书) 配套齐全,充分满足教学需要。1、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同行公认的优秀 教材,学生满意;2、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文献资料或资 料清单,并能使用;3、有实验的课程, 实验教材 (指导书) 配套较齐全,基本满足教学

15、需要。3-2 实践性 教学条 件(4 分 )3-2-1 实践性教学 条件的数 量、质量及 使用效果41、实践性教学条件充分满足教学要 求;2、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 100%;3、能进行开放式教学, 效果明显 (理 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做实 验)。1、实践性教学条件基本满足教学内容 要求;2、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 90%;2、实践性教学环境能够对学生和教师 开放,有效果。3-3 网络教 学环境 (6 分 )3-3-1 网络教学资 源及其应用61、建有教学资源丰富、 节点和栏目齐 全、运行良好的课程网站 (网页); 2、课程网上资源能有效共享, 点击率 较高,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

16、作用。1、建有课程网站 (网页),主要栏目内 容完整;2、尝试使用了网络教学资源为教学服 务。4 教学 方法 与手段4-1 教学设 计(8分)4-1-1 教学理念与 教学设计41、重视探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协 作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 育理念;2、能够根据课程目标、 内容和学生特 点,进行有效、高效的教学设计。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征, 进行教 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16分)4-1-2 教学评价 设计41、积极进行考核方法改革, 并根据课 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取恰当的考 核方式, 能客观地评价、 检查学生 的学习质量与效果;2、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 解决问 题能力

17、的考察, 考核试题命题质量 高。1、尝试考核方法改革,考核方式能客 观的评价与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与 效果;2、考核试题命题质量符合要求。4-2 教学方 法( 4 分)4-2-1 多种教学方 法的使用及 其效果41、积极实施教学方法改革;2、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 生学习能力发展。1、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2、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4-3 教学手 段( 4 分)4-3-1 信息技术 应用41、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 段,师生互动好;2、多媒体课件质量高, 课堂教学效果 好,在课件评比中获奖。1、有效使用现代

18、教育技术手段,顺利 完成教学任务;2、能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件 符合要求。5 教学 效果 (12分)5-1 教学督 导评价 (3分)5-1-1 教学督导听 课评价3主讲教师的督导听课评分均值90分。主讲教师的督导听课评分均值 80分。5-2 同行评 价(3分)5-2-1 同行听课评 价3主讲教师的同行听课评分均值90分。主讲教师的同行听课评分均值 80分。5-3 学生评 价(3分)5-3-1 学生评教情 况31、教学团队在学生中有良好声誉;2、主讲教师的学生评价得分 90分, 且没有低于 85 分者。1、学生对教学团队没有不良反映;2、主讲教师学生评价得分 85分,且 没有低于 75 分

19、者。5-4 课程教 学质量 (3分)5-4-1 专家对佐证 材料的评价3有反映课程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例证和材料。有反映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例证和 材料。106 教学 管理 (15分)6-1 日常教 学管理 (7 分)6-1-1 教学规范、 教学制度的 执行情况31、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2、课程建设计划完整可行。1、能执行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2、有课程建设计划。6-1-2 教学文件、 资料的归档 留存情况4教学进度表、教案样本、教学手册、 试卷、教学小结表等教学文件完 备,质量高,归档留存情况好。教学进度表、 教案样本、 教学手册、 试 卷、教学小结表等教学文件完备, 及时归档留存。6-2 质量监 控(3 分)6-2-1 教学质量监 控制度的执 行情况3院系制定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制度完善、健全,执行情况好。有院系制定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 价制度,能够执行。6-3 教研活 动(2 分)6-3-1 教研活动开 展情况2每两周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