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年湖南省株洲市高考模拟化学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分,共42分)1.(3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地沟油”制成“生物柴油”作为内燃机燃料的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B.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酸雨以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通常都与氮的含氧化合物有关D. “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解析:A.将“地沟油”反应改性制成“生物柴油”,可以节省一些化石燃料, 而且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故 A正确;B.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为萃取过程,没有新
2、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 化,故B错误;C.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 “硝酸型酸雨”的形成的 一个重要原因,故 C正确;D.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 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故有利于减少雾霆天气,故 D正确。 答案:B2.(3分)我国有着悠久的“玉文化”,古代精美绝伦的玉器,其工艺之精湛,至今为人们所叹服。据研究,古代是以精选的河砂作为磨料对玉石进行加工的。唐代诗人白居易
3、留下了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名句。下列有关“玉”的说法正确的是()A.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B.玉的硬度比河砂的大C.玉的熔点较高D.玉是金刚砂解析:A.玉有软玉和硬玉两种,软玉和硬玉的成分都是硅酸盐,不是氧化铝,故 A错误;B.河砂的成分是石英,石英成分为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具有较大的硬度,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玉石可以用河砂作磨料进行琢磨,河砂的硬度比玉大,故 B错误;C. “试玉要烧三日满”的意思是检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说明“玉”的熔点较高, 故C正确;D.金刚砂是人工制成的碳化硅,玉的成分是硅酸盐,故 D错误。答案:C3 .(3分)对下列化学用语的理解和描述均正确的是
4、()A.离子方程式H+OH = H2O可表本所有强酸与强碱溶液的反应B.原子结构示意图12C,也可以表示l4CC.比例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也可以表示水分子D.电子式 少” 可以表示羟基,也可以表示氢氧根离子 解析:A、离子方程式 H+OH H2O只能表布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不能表示生成的盐是沉淀的反应,如硫酸和氢氧化钢的反应即不能用此离子方程式来表示,A错误;日12C和l4C的质子数、电子数均相同,其中子数不同,而由于中子数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上不体现,故两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均可以用B正确;AC二氧化碳分子中三个原子是直线结构,而水分子是V型结构,故比例模型只能表示水分子,
5、而不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故 C错误;D羟基不显电性,氧原子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而氢氧根带一个负电荷,氧原子达8电子M稳定结构,故故 J?"是羟基的电子式,而不是氢氧根的电子式,故D错误。答案:B4 .(3分)下列关于反应 4Li+2SOClL4LiCl+S+SO2 T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SOC1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Li是还原剂B.若2mo1SOCb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为8N.(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C.若将该反应设计成电池,则SOC2在正极发生反应D.若将该反应设计成电池,则可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解析:A.Li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SOC12中S元素的化合价
6、降低,作氧化剂,故A错误;日 反应 4Li+2SOC12 4LiC1+S+SO2中,每生成 1mo1 SO2转移 4mo1 电子,贝U 2mo1 SOCI2参力口反应,共转移4 mo1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 8Na,故B错误;C将该反应设计成电池,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SOC2+4e=4C+S+SO,则SOC12在正极发生反应,故C正确;D由于Li和SOC12都易与水反应,电解池应为非水电解质,故D错误。答案:C()实验解释或结论苯酚的浓度小BaSO溶于稀盐酸该卤代燃中含有澳元素该溶液中含有Fe2+5.(3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和所得到的结论都正确的是选实验操作和现象项A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
7、澳水、振荡,无白色沉淀B 向N*SQ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Ba(NQ)2溶液,出现白 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溶解C 向10%NaOH§液中滴加1mL某卤代烧,微热, 然后向其中,加几滴 AgNO溶液,产生浅黄色沉淀D 向某溶液中滴加几滴黄色K3Fe(CN) 6(铁氧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A.AB.BC.CD.D解析:A.加少量浓澳水,生成少量三澳苯酚可溶于苯酚,则无白色沉淀,结论不合理,故A错误;B.亚硫酸钢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银,则白色沉淀加盐酸时沉淀不溶解,解释不合理,故 B错误;C.卤代燃水解后检验卤素离子应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没有加硝酸不能检验,故C错误
8、;2+D.亚铁离子与 K3Fe(CN) 6结合生成蓝色沉淀,可知该溶液中含有Fe ,故D正确。答案:D6.(3分)菇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下列关于菇类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B.aC.b和b和c能与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NaOH溶液反应D.a、b、c均能发生加成反应解析:A.a中不含苯环,则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只有B.a、c中含甲基、亚甲基、次甲基均为四面体构型,则 于同一平面上,故 B错误;C.b中-OHI苯环不直接相连,不具有酸性,不能与b属于,故A错误;a和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NaOHK应,故C错误;D.a含碳碳双键,b含苯环,c含-CH
9、O均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正确。答案:D7.(3分)常温下,向10mL0.1mol/L的某酸(HA)溶液中逐滴加入 0.1mol/L的氨水,所得溶液的pH及导电能力与加入氨水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203040 火员制JmLA.HA为弱酸B.b点对应溶液pH=7,此时HA溶液与氨水恰好完全反应C.c点对应的溶液存在 c(OH) =c(H+)+c(HA)D.a、b、c三点中,b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解析:A.滴定开始时0.1mol/L的某酸(HA)溶液的pH> 1,则说明HA为弱酸,故 A正确;B.b点HA与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恰好反应生成NHA
10、,故B正确;C.c点时的溶液氨水过量,溶液中溶质为NHA和NH?H2O,无法得出c(OH) =c(H+)+c(HA) , C错误;D.a点溶液中存在 HA会抑制水的电离,c点溶液存在NH?H2O,也会抑制水的电离,b点HA 和NH?HO恰好反应,故b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 D正确。答案:C8.(3分)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c(H+)/c(OH )=10 10 的溶液中:K+、Fe2+、Cl、SO28 .含有大量Al3+的溶液中:Na+、NH+、CO2、ClC.某无色溶液中:Na> HCO、Cu2+、SQ2D.水电离出来的 c(H+)=10 13mol/
11、L 的溶液中:NH+、K+、NO、SiO32解析:A.由信息可知c(H+) >c(OH ),溶液显酸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B.CO32, Al3+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共存,故 B错误;C.Cu2+为蓝色,与无色不符,故C错误;D.水电离出来的 c(H+)=10 13mol/L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SiO32 ,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NH+,故D错误。答案:A9 .(3分)菲斯科(FiskerInc.) 公司宣布正在开发的固态锂电他能量密度是现有电池的2.5倍,续航里程可达 500英里(约804公里),最快充电时间可以分钟计,钻酸锂 (LiCoO。电
12、 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M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 (碳作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 一种能传导Li +的高分子材料。隔膜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他的总反应式为:Li xC6+Li 1 xCoO- Q+LiCoQB.M为电池的正极C.放电时,N为负极,电极发生氧化反应D.充电时,M为阳极,电极发生氧化反应解析:A.上述分析可知电池总反应为:LixC6+Li 1-xCoO- Q+LiCoO2,故A正确;B.M极做原电池负极,故 B错误;C.放电时,N为正极,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故 C错误;D.充电时,M为阴极,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故 D错误。答案:A10 .(3分)下列说
13、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B.已知常温下 KpMg(OH)2=1.8 X10 11,则Mg(OH>在pH=12的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约为1.044 X 10 6gC.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D.用酚醛树脂制成的塑料可反复加热熔融加工解析:A.旧键断裂吸收能量, 新键生成释放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 A正确;B.pH=12 的 NaOH 溶 液 中 c(OH )=0.01mol/L ,由 KspMg(OH)2=1.8 X 10 11 可知,c(Mg2+)= KSpMg(OH
14、) 2 =1.8* 107mol/L,则其溶解度近似为c2(OH - )S=c(Mg2+)2Mg(0H)210=1.044 X 10 6g,故 B 正确;太阳光可以源源不断的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C.风能和水能,生物质能是通过太阳光的照射和水的循环来形成的, 从自然界得到,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 源,故C正确;D.酚醛树脂具有热固性,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 不能反复加热熔融加工,故D错误。答案:D11 .(3分)已知反应:2SQ(g) ?2SQ(g)+O2(g) AHI>0,某温度 下,将2mol SO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SO的平衡转化和(a)
15、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由图甲推断,B点SO的平衡浓度为0.3mol?L由图甲推断,A点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1.25X10-3图达平衡后,压缩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可以用图乙表示相同压强、不同温度下 SO的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丙图所示。A. B. C. D.解析:三氧化硫起始浓度为2m也=0.2mol/L ,由甲图可知B点SQ的转化率为0.15,所以10L c(SO3)=0.15 x 0.2mol/L=0.03mol/L ,故二氧化硫的平衡浓度为0.03mol/L ,故错误;A点0.10MPa, SO的平衡转化率20%某温度 下,将2mol SO3置于1
16、0L密闭容器中,起始量(mol/L) 变化量(mol/L) 平衡量(mol/L)0.02 X 0.04 K=0.1622SO0.20.040.1600.040.043(g) ?2SO(g)+O2(g) 00.020.02=1.25 X 103,故正确;2SQ(g) ?2SQ(g)+O 2(g)反应气体体积增大, 压缩容器容积,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 大,增大程度不同平衡逆向进行,图象符合,故正确;2SQ(g) ?2SQ(g)+O2(g) AHI> 0,反应为吸热反应, 升温平衡正向进行,图象中先拐先平温度高,Ti>T2,温度越高三氧化硫转化率越小,和升温平衡正向进行不符合,故错
17、误;故正确。答案:B12 .(3分)四种短周期元素 W 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本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的氢化物分子之间都能形成氢键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Y> ZC.W X、Y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D.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N或O, X为Na, 丫为P或S, Z为Cl ,A.W为N或Q M O的非金属性较强,形成氢化物分子间含氢键,故 A正确;B.Y与Z处于同同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为Z
18、>Y,故B错误;C.W X、Y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若为NaSO,水解导致溶液显碱性,故 C错误;D.W为O时,与钠形成的化合物过氧化钠中含离子键、共价键,故D错误。答案:A13 .(3分)室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相应的气体至溶液pH=7(通入气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可忽略),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向 0.10 mol?L1NH,HCOB液中通 CO:c(NH4+)=c(HCO3)+c(CO32 )B.向 0.10 mol?L1NaHSO溶液中通 NH:c(Na+) >c(NH4+)>c(SO32 )C.向 0.10 mol?L1Na2SO溶液中通 SO:
19、c(Na+)=2c(SO 32)+c(HSO3 )+c(H2SO)D.向 0.10 mol?L1CH3COON溶液中通 HCl: c(Na+) >c(CH3COOH尸c(Cl)解析:室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相应的气体至溶液pH=7,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c(H+)=c(OH),A.向0.10 mol?L 1 NH4HC。溶液中通CO,溶液为中性:c(H+)=c(OH ),根据核电荷数可知: c(NH+)=c(HCO3 )+2c(CO32 ),故 A 错误;B.溶液中钠离子与 S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1 : 1,而俊根离子与部分亚硫酸根结合,故c(Na+)>c(NH;),由物料守恒可知,
20、c(Na+)=c(SO32 )+c(HSO3 )+c(H 2SO),溶液呈中性,由电荷守恒可得:c(Na+)+c(NH4+)=2c(SO32 )+c(HSO3 ),联立可得:c(NH4+)+c(H 2sO)=c(SO 32 ),则 c(SO32)>c(NH4+),故 B错误;C.向0.10mol?L 1N&SQ溶液通入 SO,发生N&SO+SO+HO=2NaHSQ至溶液pH=7,反应后溶 液中溶质为的 NaHSQ N&SO,则 c(Na+) v 2c(SO32 )+c(HSO3 )+c(H 2SO),故 C错误;D.向 0.10mol?L 1CHCOON籀液中通入
21、 HCl,至溶液 pH=7, c(H+)=c(OH ) , HCl 不足,反应 后溶液中溶质为 NaCl、醋酸和醋酸钠,由电荷守恒可知, c(Na+)=c(CH3COO)+c(Cl ),由物 料守恒可知,c(Na+)=c(CH3COOH)+c(CHCOO),贝U c(Na+) > c(CH3COOH)=c(Cl ),故 D正确。 答案:D14.(3分)常温下,用0.1mol/L的NaOH滴定相同浓度的一元弱酸HA20mL滴定过程中4-,_一,、,滴定用量 一溶液的pH随滴定分数(滴定分数=乂曰)的变化曲线如图所不(忽略中和热效应),下 总滴TE用量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H!1.0X 擒震
22、分数gA.HA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 c(HA)/c(A-)的值减少B.当滴定分数为1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C.当滴定分数大于1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一定是c(Na+) >c(A ) >c(OH ) >c(H+)D.当滴定分数为x时,HA的电离常数为Kha=(10 7x)/(1 - x)解析:A.加水促进HA的电离,n(HA)减小、n(A)增大,则c(HA减小,故A正确; c(A- )B.当滴定分数为1时,恰好生成NaA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小于或大于1时均抑制水的电离,则当滴定分数为1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 B正确;C.当滴定分数大于1时,溶质为NaA HA可能酸的
23、电离大于盐的水解,则可能存在c(A )>c(Na+) >c(H+) >c(OH ),故 C错误;D.滴定分数为 x时,溶液的 pH=7 ,则 c(H+)=107 , c(A )=0.1x ,则c(H + )c(A - ) 0.1x x 1-7 xX107 皿 “K=-=,故 D 正确。c(HA) 0.1-0.1x1-x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5小题,共58分)15.(9分)“钢是虎,倒是翼,钢含钮犹如虎添翼”,钮是“现代工业的味精”。钮对稀酸是稳定的,但室温下能溶解于浓确酸中生成VQ+。(1)请写出金属钮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金属钮与浓硝酸反应成VO+,
24、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V+6H+5NO=VO+5NOT +3H2O0答案:V+6H+5NO =VO+5NOT +3H2O(2)灼烧NHVO时可生成钮的氧化物 V2Q,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灼烧NH4VO时可生成钮的氧化物 V2Q,钮的化合价不变,所以 NHVO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则产物中有氨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HVO=V2Q+2NHf +H2OO答案:2NH4VO-V2Q+2NHT +H2O(3)V 2。是较强的氧化剂。它能与佛腾的浓盐酸作用产生氯气,其中锂元素被还原为蓝色的VO+,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V2Q是较强的氧化剂。它能与佛腾的浓盐酸作用产
25、生氯气,其中锂元素被还原为蓝色的VO+, V元素由+5价降低为+4价,氯离子由-1价升高到0价,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V2O5+6H+2Cl2VO+Cl 2 T +3H2O。答案:V2Q+6H+2Cl2VC2+Cl 2 f +3H2O(4)VzQ是两性氧化物,与强碱反应生成钮酸盐(阴离子为VO3),溶于强酸生成含钮氧离子(VQ+)的盐。请写出 V2Q分别与烧碱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 、。 解析:V2Q是两性氧化物,与强碱反应生成钮酸盐(阴离子为VO3),溶于强酸生成含锂氧离 子(VO2+)的盐,所以V2Q分别与烧碱溶液生成盐的金属阳离子是钠离子、酸根离子为VO3,所以盐的化学式为
26、NaVQ,而溶于稀硫酸生成含钮氧离子 (VO2+)的盐,所以阳离子是 VO+, 酸根是硫酸根,所以盐的化学式为:(VO2)2SO; V2Q是两性氧化物,与强碱反应生成钮酸盐(阴离子为VO3 )答案:NaVQ; (VO2) 2SO(5)工业上用接触法制硫酸时要用到VO在氧化SO的过程中,450c时发生V2Q与VO之间的转化:V2Q+SO= - 2VQ+SO、4VO+O 2VQ,说明 V2Q在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是 。解析:V2O+SO2VQ+SO;4VQ+O 2V2O5,由X 2+得:2SO+Q=2SO,由反应方程式 为可知:SO是催化剂,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答案:催化作用16.(1
27、2分)四氯化锡常益下是无色液体,在空气中极易水解,熔点- 36C,佛点114C,金 属锡的熔点为231c.分液漏斗中放浓盐酸,仪器 a中放MnO,二者用于制氯气,用熔融的 金属锡跟干燥的氯气直接作用制取无水四氯化锡(此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请回答下列各问题。(1)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 、,仪器b的作用是。解析:仪器a为蒸储烧瓶,仪器 b为冷凝管,冷凝管起导气、并冷凝四氯化锡蒸气的作用。答案:蒸播烧瓶冷凝管;导气并冷凝(2)图中装置F与装置G之间连接干燥管的目的是 。解析:装置F与装置G之间连接干燥管的目的是吸收水气,防止G中的水蒸气进入仪器 F中使四氯化锡水解。答案:防止G中的水蒸气进入仪
28、器 F中(3)装置D中Sn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G的作用是 。加执解析:锡在加热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2Cl, SnCl4,装置G中NaOH溶液吸收含有氯气的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加执答案:Sn+2cl2"2 SnCl4;吸收未反应的氯气(4)装置B中的试剂是 ;装置C的作用是。解析:装置B中盛装饱和食盐水, 为了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而装置C中浓硫酸是为了干燥氯气。答案:饱和食盐水干燥(5)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时,即可熄灭装置 D处的酒精灯。解析:当装置D中锡完全熔化后,就可停止加热答案:锡融化(6)已知四氯化锡遇水强烈水解,产物之一是固态二氧化锡,请写
29、出四氯化锡水解的化学方程式解析:四氯化锡遇水强烈水解,由水解原理可知,应生成Sn(OH)4、HCl,产物之一是固态二氧化锡,说明Sn(OH)4分解生成SnO与H2O,故四氯化锡水解生成 SnQ、HCl,反应方程式为: SnCl4+2H2O=SnOMHCl。答案:SnCl4+2H2O=SnO+4HCl17.(11分)以含钻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o、Fe、SiO2)为原料,制取氧化钻的流程如图1。JL X黄钠联肌滤液(1)溶解: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其目的是 。解析:洗液与滤液合并,可提高洗涤和滤液中钻的利用率。答案:提高钻等元素的利用率(2)氧化: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NaC
30、1O,其作用是 。解析: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 NaCQ,将Fe2+ 氧化成Fe3+,其离子方程式 6Fe2+6H+CQ匕6Fe3+Cl +3H2。答案:将Fe2+氧化成Fe3+ 除铁:加入适量的NaCO调节酸度,生成黄钠铁矶NaFe 6(SO4) 4(OH)12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生成硫酸铁与碳酸钠发生双水解得到黄钠铁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Fe2(SC4) 3+6H2O+6NaCO=N&Fe6(SO4)4(OH)12 J +5 Na2SC+6CCT。答案:3Fe2(SC4) 3+6H2C+6 Nc2CQ=Nc2Fe6(SC4) 4(OH)12 J +5 Na 2SQ
31、+6CCT(4)沉淀:生成沉淀碱式碳酸钻 (CoCQ3)2?3Co(QH)2,沉淀需洗涤,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的操作是。解析:向漏斗中加入蒸储水至浸没沉淀,静置使滤液流出。重复操作23次,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取最后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洗净,否则没有洗净。答案:取最后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洗净, 否则没有洗净(5)溶解:Co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所示。向碱式碳酸钻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边加热边搅拌至完全溶解后,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 。解析:C0CI2的溶解度曲线可知,随温度的升高,C0CI2的溶解度增大
32、,所以趁热过滤,防止温度降低氯化钻析出。答案:防止因温度降低而析出C0CI2晶体(6)灼烧:准确称取所得CoGQ固体2.205g ,在空气中灼烧得到钻的一种氧化物1.205g,写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解析:C0C2Q的质量为2.205g ,物质的量-2.205g=0.015mol , Co元素质量为 0.885g , 147g/mol钻氧化物质量为 1.205g ,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为1.205g - 0.885g=0.32g,则氧化物中 Co原子与O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0.015mol :0.32g/3: 4,故Co氧化物为CoO。16g/mol答案:CG3O418.(13分)碳和氮的化合物在
33、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回答下列问题:(1)三氯化氮(NC%)是一种黄色、油状、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挥发性有毒液体,其原子均满足8e结构。写出其电子式 。氯碱工业生产时,由于食盐水中通常含有少量NHCL,而在阴极区与生成的氯气反应产生少量三氯化氮,该反应的化学力程式为。解析:三氯化氮(NCl 3)其原子均满足8e结构,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氯化俊和氯气反应生成三氯化氮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Cl+3Cl 2=NCb+4HCl。 SCI :N!CIS答案: “NH 4cl+3Cl 2=NCl3+4HCl(2) 一定条件下,不同物质的量的CO与不同体积的1.0mol/LNaOH溶液充分反
34、应放出的热量如下表所示:反应序号CQ的物质的NaOH溶液的放出的热量量/mol体积/L/kJ10.50.75A21.02.00b该条彳下CO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 NHCO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解析: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则有:0.5CO2(g)+0.75NaOH(aq) 0.25Na2CG(aq)+0.25NaHCO3(aq)+0.25H 2O(aq) AH=- AkJ/mol , CO(g)+2NaOH(aq) Na2CO(aq)+H 2O(aq) H2= bkJ/mol , 该条彳下CO与NaOH§液反应生成 NaHCOW化学方程式为:CO(g)+NaOH(aq尸NaHCO(
35、aq), 该反应可由X 4-得到,根据盖斯定律,该反应的始变为H=4A H - Hb= - (4A -b)kJ/mol。答案:CO(g)+NaOH(aq尸NaHCQ(aq) H=- (4A b)kJ/mol利用CO可以将NO转化为无害的 电其反应为:2NO(g)+2CO(g)?Nb(g)+2CO2(g),向容积 均为IL的甲、乙、丙三个恒温(反应温度分别为300C、TC、300C )容器中分别加入相同 量NO和CO测得各容器中n(CO)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t/min04080120160n(CO)(甲容器)/mol2.001.501.100.800.80n(CO)(乙容器)/mo
36、l2.001.451.001.001.00n(CO)( WW器)/mol1.000.800.650.530.45甲容器中,040min内用NO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O)=该反应的 H 0(填或“V”)丙容器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解析:甲容器中,040min内NO专化的物质的量为 n(NO)=2.00mol - 1.50mol=0.50mol ,?n0.50mol反应时间为 t=40min ,则用NO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O)= = 一1L?t40min=0.0125mol/( L?min),对比甲容器和乙容器,相同时间内乙容器转化的NO的量更多,表明乙容器的化学反应速率更快,则乙容器温度更高,温度升高,最终平衡时产物的量减少,Hv 0,反应为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有助于逆反应进行,因此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42NO(g)+C(s) ?N2(g)+CO2(g),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守恒的反应,即整个反应过程体系压强不变,压强变化不对化学平衡产生影响,丙容器相当于对甲容器减压,不改变化学平衡,则二者转2-0.8化率相等,即 “丙="甲=X100%=60%2答案:0.0125mol/( L?min) < 60%(4)常温下,在(NH4)2C2Q溶液中,反应NH+C2Q2+HC?NH?H2O+H(2Cf的平衡常数 K=。(已 知常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油轮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建设计划与方案
- 2025年秋季幼儿园课程创新计划
- 2025-2030中国水分散性聚合物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医保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监管试题
- 预期启动对知觉专家化加工影响的脑电研究
- 观看视角下透纳绘画的现代价值研究
- 家居行业年会活动方案及流程
- 2025年厨师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试卷:宴会菜单设计与实施试题
- 2025年滑雪教练职业资格考试模拟试卷:中级教练技能测评题
- 专家授课合同协议
- 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培训
- 艾滋病宣传员知识培训
- 防化的相关知识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武汉四调)
- 青少年科技创新知识讲座
- 2025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风电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 植物地理学课件 苔原(最终版)学习资料
- 2025年小学科学教材教法考试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