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_第1页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_第2页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_第3页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_第4页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常小勇【摘要】根据对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和企业进行调研的结果,分析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指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瓶颈,提出了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关键词】高职;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产学研合作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产学研合作科研,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内容,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二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内容,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就高职院校而言,侧重的是后者,通过高职教育中的“学”与企业或科研院所的“产”或“研”的过程结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创

2、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等综合素质。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学校发展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订单式教育等;合作的内容主要有:共建实习基地、共建实验室、接收学生实习、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供教师实习岗位等。在企业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高职院校也为企业提供如下的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优先录用毕业生、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等。教育部2006年教高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要求高职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如何贯彻教育部的相关精神,推进高职高专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纵深

3、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一、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我们对部分高职院校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的覆盖范围为沿海和中部地区,同时我们还与20余家企业进行了座谈,发放了调查问卷,着重了解当前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状况,调查的主要内容为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内容、程序,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产学研合作教育受到重视,但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调查发现,所有高职高专院校都开展了形式不同的产学研合作,但以协议形式进行合作比较少,合作的企业数目明显偏少,合作尚处于松散状态。高职院校对产学研合作教育重视不够,企业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缺乏合作热情。2产学研合作虽形式多样,但主要形式单一。产学研合作形式最普遍也是最

4、主要的是学生实习,其次是订单教育,参与其他形式合作的学生数目比较少。高职院校希望通过实习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企业希望通过实习优先录用新员工,未将合作的重点放在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上。3企业希望高职院校解决技术问题,但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能力不强。企业对合作开发科研解决技术问题和为企业进行人员培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对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项目具有很高期望,希望借助高校科研能力解决技术难题,而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相对薄弱,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4组织机构建设未受到重视,缺乏相应的推动机制。有相当多数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在院系层面进行的,缺少学校一级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企业没有专门的机

5、构负责产学研合作教育,多数是由人力资源部门兼职负责或以项目形式开展。5政策激励缺位,合作利益不能得到保证。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激励政策缺位,合作的权利和义务不能得到保证,企业更希望由政府制定专项补助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和加强政策导向,在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中获得直接利益。二、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问题分析高职产学研合作需要合作双方共同努力和热心推动。然而,由于合作主体之间的利益取向导致企业缺乏义务感和迫切感、合作双方拥有资源不对等、合作信息不对称性、组织机构缺失以及政策激励的疲软等,导致了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在合作中容易引发矛盾与冲突,形成了高职产学研合

6、作教育的瓶颈。1合作主体之间的利益取向导致企业缺乏义务感和迫切感。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级技术与技能型人才,其首要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在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希望获得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希望得到企业的支持。企业虽然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责,也强调服务社会,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交换基础之上的经济价值观。在企业看来,只要不破坏市场游戏规则,以最小的成本最大限度获取利润就是根本目标。当与高职院校合作时,企业首先会考虑这种合作是否有利于增加自己的利润,降低自己的成本,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当合作与营利相矛盾的时候,企业就可能拒绝合作。高职学生到企业中实习或

7、实训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行,或者涉及企业生产的机密与知识产权问题,企业不愿意牺牲经济利益与高校进行合作。在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中,没有针对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项目进行的规定,企业没有与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义务感、紧迫感,在合作的过程中热情不高。2合作双方拥有的资源不对等。在高职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拥有的资源不对等。高职院校所掌握的资源是人才培养的资源,主要是师资、教学资源、科研条件等,其突出的资源优势是进行人才培养或培训方面的优势。企业所掌握的资源主要是生产技术与生产设备等,其突出的优势是技术、设备以及熟练的技术工人,及对经济发展、市场变化、技术和技

8、能人才需求最直接和快速变化的反应能力。双方资源有一定互补性,但更多是不对等。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较低,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起点低、科研经费少、设备不足;另一方面是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缺乏主动参与科研活动的意识,满足于教学工作的现状。因此,高职院校在科研方面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弱,无法满足或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其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灵活度不够,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不能直接从事生产为企业创造效益。3合作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信息缺失,双方的沟通渠道不通畅。就企业而言,企业大量的人才需求信息,包括数量和人才规格的

9、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高职院校中,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人才调查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不易得到企业方面有效的配合,也就是说有需求但无法传递;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于企业中实际采用的新技术、新装备不了解,无法在教学中将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高职院校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做一线员工培训等,但这方面的信息企业也不是很了解。4组织机构的缺失。组织机构的缺失不仅体现在高职院校、企业,也体现在政府。目前对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研讨和自由实践阶段,不排除个别高职院校、企业或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从总体上来讲,产学研合作教育组织机构的

10、缺失严重影响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展。政府机构中对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管理尚处于真空状态,仅有教育主管部门无法促成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顺利进行,也无法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平台,为高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项目合作提供便利。高职院校在管理体制上还未来得及真正转变,一是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许多学校没有设立产学研合作的对口协调性机构,相关工作还处于混乱状态;二是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企业方面的产学研合作也主要是由人事部门兼职承担,没有专人负责产学研合作教育,并且无意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类似的合作。组织机构的缺失使目前的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未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5政策激励的疲软。虽然高职产学

11、研合作教育受到了政府的重视,但政府并没有出台具体政策来鼓励高职与企业联手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直到目前,高职产学研合作主要是由高职院校积极推动的,企业往往依仗某些暂时性优势观望等待,热情不高。企业对高职院校在技术难题的解决方面更信赖更高层次的技术力量;另一方面,人才选择的市场化,产业部门更依赖从市场上获得所需技术和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激励很有必要,主要是对企业的政策激励,调动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积极性,这对于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起步和初始发展阶段相当重要。在高职院校内部,政策激励机制同样不健全。目前高校在人事制度和利益分配等方面都没有针对产学研合作的明确政策和激励措施,无法充分调动人员的

12、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学研合作开展。三、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良性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1转变思想观念,确定正确的角色定位。推动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政府三方转变观念,对各自承担的角色进行明确定位,明确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教育是公益性的事业,从产品属性上看,教育既不是纯粹的私人产品,也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而是同时具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特征的准公共产品。因此单凭市场机制无法达到教育领域中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十分需要政府的协调和支持。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实训资源,人才培养的成本较高。政府在对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方面,

13、需对高职教育投人更多的实训资源,如建立实训室、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源投入高职教育等。高职院校在合作中也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将注意力放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更新课程内容,围绕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人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利用好企业提供的便利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主动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开展灵活多样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企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用人单位。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就是明天企业的员工,企业有义务支持学校的发展,不能将与高职院校的合作简单地与利益挂钩。在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得到足够多的企业资源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

14、养,则企业必定在产学研合作中单方面付出更多。因此,如果认为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双赢是在双方合作中自然实现的,那么这是不全面的。仅仅是校企双方的合作无法完全实现平等互利和双赢。这是由目前高职院校的总体水平和状况所决定的,当然不排除部分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能力比较强。2政府应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动。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推动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一是在法律和政策上明确企业有义务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这是企业作为最终用人单位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所应担负的义务。对于支持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企业应实行税收优惠或专项补助政

15、策,对于能够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而不提供的应实行税收调节,对于企业在接收学生实习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应进行扣除,对于企业用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费用应纳入企业经营成本进行税收减免或抵冲税收,也就是说国家应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增加经费投入,支付一定的机会成本。应加强企业员工培训经费使用的管理,并引导企业将这部门资源转向高职院校,密切双方关系和合作基础。二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推动需要建立一套完整且高效的机制,机制的核心是需要依托一定的机构来实现。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除教育主管部门外,劳动、工商和产业部门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扶持行业协会以了解到企业的需求信息,包括技术需求和人才培训需求信息,企业也可以了解到高

16、职高专院校所提供信息,包括相关专业的实验设备、师资和毕业生等信息。双方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相互寻找合作伙伴。三是对产学研合作教育过程中学校、学生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立法规范,保护三方的利益不受到侵害。产学研合作教育过程中存在成果归属、产学问题、权益分配、亏损责任、违约责任等,仅仅依靠双方协商是不现实的。参与各方面应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学生在企业中发生的人身安全、费用支付等重大问题进行明文规定。3建立高职院校内的组织机构。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要切实将产学研合作教育放到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对外联络,为学校寻找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对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跟踪式服务,

17、及时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障碍,推动合作项目顺利展开。为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高效进行,高校还应建立起一套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机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在人、财、物等方面对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倾斜。鼓励教师主动和企业进行联系,积极参与到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去,了解最新产业发展情况,增强服务企业技术能力,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对于教师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获得并成功完成的科研项目应进行科研政策倾斜,并在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已经或将要建立的学校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应加强运行管理,确保企业在学校相关决策中发挥作用。参考文献1秦旭,陈士俊产学合作的系统分析及运行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