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复习提纲_第1页
免疫学复习提纲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免疫学复习提纲 一. 名词解释: 1. 抗原决定簇(表位)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不是整个抗原分子,而是位于抗原物质表面, 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一些特殊化学基团, 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或 能被淋巴细胞抗原受体识别,这些基团即为抗原决定簇。 2. 抗原 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应答产物, 如 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3. 半抗原 本身无免疫原性, 但能和已经产生出的抗体相反应的抗原, 即只 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4. 超抗原 某些抗原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即可激活机体 520%的 T 细胞克隆, 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少量分子可使大

2、量 T 细胞活化的高效能抗原称为超抗原) 5. 外毒素 是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 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对机体有害 的毒性物质。 6. 类毒素 指一些经变性或经化学修饰而失去原有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 性的毒素 7. 免疫球蛋白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8. 抗体 是一种由浆细胞 (效应 B 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 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 Y 形蛋白质 9. 单克隆抗体 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某一特定抗原 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10. 多克隆抗体 传统上通过接种动物所获得的免疫血清或抗血清是由多株 B 细 胞及其子代在多种抗原表位刺激下所

3、产生的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1. 细胞因子 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诱导后合成并分泌的一类生 物活性分子。 12. 补体 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 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不耐热、 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13. 白细胞分化抗原 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时, 于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 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一类细胞表面分子。 14.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能引起较强移植排斥反应的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抗原 15. 抗原提呈 指抗原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 加工后以免疫性肽的形式呈现于提 呈细胞表面,最终被免疫活性细胞识别的过程。 16. 免疫耐受 动物机体在一定情况下对某些抗原表现的特异性

4、免疫无应答的 活性状态。 17. 免疫逃避 为了在宿主体内生存, 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逃避机体 免疫的能力,包括潜伏感染、抗原变异、干扰宿主细胞抗原加工 和提呈、干扰宿主细胞因子的功能和调控细胞凋亡等。 18. 淋巴细胞归巢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 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 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19. 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在血液、 淋巴液、 免疫器官以及相关淋巴组织之间的反 复循环。 二. 简答题 1. 简述骨髓的主要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 2)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2. 简述胸腺微环境的组成及

5、其作用 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 细胞外基质和局部活性物质 (如激 素、细胞因子)等构成。 在胸腺细胞分化、 增殖及选择性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着重 要作用。诱导和促进胸腺细胞的分化、发育,参与胸腺细胞在胸 腺内的移动和成熟。 3. 简述抗原的主要类型及分类依据。 (1)按诱导免疫应答的性能分类 胸腺依赖性抗原:含有 T 细胞表位、需要 T 细胞参与才能诱导 免疫应答的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只含 B 细胞表位、可直接激活 B 细胞的抗 原 超抗原:少量分子可使大量 T 细胞活化的高效能抗原 (2)按与宿主亲缘 异种抗原(病原微生物、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抗毒素、异嗜性 抗原) 同种异性抗原

6、:同种间不同个体的特异性抗原 自身抗原:能诱导宿主发生自身免疫应答的物质 4. 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区别。 抗原的基本特性是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指能够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 指能与由抗原刺激所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 生特异性反应。 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 本身无免疫原性, 但能和已经产生出的抗体相反应的抗原, 即只 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5. 简述的功能区及其功能。 分子的 H 链和 L 链可通过链内二硫键折叠成若干球形功能区。 在功能区中氨基酸序列有高度同源性。 功能:( 1)和

7、是与抗原结合的部位,其中()是 V 区中与抗原决 定簇互补结合的部位。分子上具有抗原结合位点。 (2)和上具有部分同种异型的遗传标记。 (3)2: 具有补体结合点,能活化补体的经典活化途径 (4)3:的 3 可与某些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3 具有补体 结合位点。的 2 和 3 的功能区与结合肥大细胞和嗜碱性 粒细胞有关。 的功能 : 1. 特异性结合抗原 最显著的生物学特点是能够特异性地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如 细菌、病毒、寄生虫、某些药物或侵入机体的其他异物。 2. 活化补体 、1、2 和 3 可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当抗体与相应抗原结 合后,的 2 和的 3 暴露出结合 C 的补体结合点, 开

8、始活化补体。 3. 结合受体 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 由于构型的改变, 其段可与具有相应受 体的细胞结合。 ( 1)介导 I 型变态反应: ( 2)调理吞噬作用 4. 通过胎盘 是唯一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转移给胎儿的 6. 简述免疫球蛋白常用的两种酶解方式及水解片段。 (1)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水解的部位是在铰链区的 H 链间二硫键近 N 端侧, 可将裂解为 2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段 ()和 1个可结晶段()。 段由一条完整的 L 链和一条 1/2 H 链组成。 一个片段为单价, 可 与抗原结合但不发生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 段由连接 H 链二硫键和近羧基端两条约 1/2 的 H 链组成。

9、在异 种间免疫所具有抗原性主要存在于段 (2)胃蛋白酶水解片段: 胃蛋白酶水解的部位在铰链区的 H 链链间二硫键近 C 端侧,水 解后可获得 1个 F( )2 2片段和一些小片段。 F( )2 2是由 2 个及铰链区组成,具有双价抗体活性,与抗原结合 可发生凝集和沉淀反应。 由于 F( )2片段保留了结合相应抗原的 生物学活性, 又避免了段抗原性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因而被广泛 用作生物制品。 由于缺少中部分, 因此不具备固定补体以及与细 胞膜表面受体结合的功能。 不具有任何生物学活性。 7. 简述4和8的基本功能。 4:与类分子结合,介导粘附和信号转导,受体 8:与I类分子结合介导细胞间粘附作

10、用,参与信号转导 8. 简述人体内I、H类分子的分布、结构 I分布:分布于体内各组织的有核细胞表面, 织红细胞。 结构:两条分离的多肽链以非共价结合的形式连接形成异二聚体 一条是由基因编码的 a链,另一条是非基因编码的 B链 II分布:主要表达在某些免疫细胞表面 包括血小板和网 CY !曬嵐区 结构:两条分离的多肽链以非共价结合的形式连接形成异二聚体两条链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 9. 简述T细胞的亚群及分类依据 双肽链构成不同:aT细胞和丫花细胞 是否表达4或8: 4细胞和8细胞 免疫效应功能:辅助性 T细胞、抑制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 胞、迟发型超敏反应T细胞 活化状态不同:初始 T细胞、效

11、应T细胞、记忆性T细胞 10.简述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主要特点 T T 细胞表位 B B 细胞表位 表位受体 表位大小 812812 个氨基酸 5 51515 个氨基酸 表位类型 线性表位 构象表位 表位位置 在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天然抗原分子表面 分子 需 不需 说明 须由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加工处 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分子结合, 然 后才能被识别 不经加工处理即可直接被 B B 细胞 识别 11. 简述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及其特点 生物学活性: 参与调控细胞分化和发育 介导天然免疫 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 影响免疫应答类型及其效应 参与炎症反应 与免疫性疾病,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相关 特点: 细

12、胞因子具有多源性,合成具有自限性,以自分泌、旁分泌和内 分泌的形式发挥作用,生物学效应的复杂性:包括高效性、多效 性、重叠性、双向性、网络性、协同性、拮抗性, 12. 简述干扰素的主要种类及其功能。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活性,而且具有抑制细胞分裂、调节 免疫应答等作用。 I型干扰素:广谱抗病毒作用 型干扰素由结合在受体复合物的单个Y基因组成:除具有抗病毒 功能外,还具有比较广泛的抗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型包括三个Y基因产物 13. 简述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与移植排斥反应有关,在提呈抗原肽形成T细胞对抗原核分子的 双重识别、激活T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14. 比较初次免疫应

13、答和再次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规律。 -(1)初次免疫应菩:挤原出次剌激机钛所弓I发的冏答.机体初次接触适剌轨 需7-1朕出现血清特点: 潜伏期较1息峋1至数周.国达平舍期所需的时间安产生的挤体的滴度低、堆持的时间短且多为亲和力较低的 IgM. (2)再次免疫应答:再次遭遇曲詞折原刺蝕 记忆性淋巴细帼可迅速,高效、特异地产生的应答初次应答后数 日至数年 机休再次接触相同Ag浙出弗瞅体应答,属特异性回忆应答口特点:潜伏曬 佗一3天 ( Ab产生 快 IgG为主,亲和力高.产星高.飾时间氐 15. 简述抗原提呈细胞的类型及作用。 一、带有I类分子的抗原提呈细胞 作用:作为靶细胞将内源性抗原提呈给 二、

14、带有 类分子的抗原提呈细胞 作用:提呈外源性抗原,免疫调节,介导炎症,参与细胞分化和 发育等 ( 1)专业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B 淋巴细胞) (2)非专业的抗原提呈细胞(皮肤的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 细胞、胸腺上皮细胞、 脑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 甲状腺上皮细胞、 胰腺B细胞) 16. 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 一、机体方面 ( 1)动物的种属、品系和遗传性 免疫耐受的形成和遗传因素有关,由于种属和品系的不同 在耐受的发生上有所差异。 (2)免疫系统的发育程度与状态 一般认为在免疫功能上发育越不成熟,越容易诱导耐受。 二、抗原因素 ( 1)抗原的性质 小分子非聚合型抗原易于诱发

15、耐受性 ( 2)抗原的剂量 大多数抗原在高剂量时能诱导免疫耐受,低剂量也能引起 免疫耐受,而中等剂量时,则可以引起免疫反应。 (3) 抗原进入的途径 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诱导耐受的难易程度不同,静 脉注射最容易诱导免疫耐受。 (4) 载体的性质 同一抗原决定簇与不同蛋白质载体偶联后诱导新生动物耐 受的机制不同。 三问答题 1.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MBL途艳 抗麻抗体(IRG】 - I/B或lgM)复合物 8H菌*内侖素酵啡 呂潍、記聚林*凝虑 的IgA和IgG4等 的N徽妊半乳糊或 甘爲希 起始分子 a MBL 莽号成分 口、GR C2、C3、 C3. E、D 罰襟、 氐I等因不

16、MBL. N1A5P、C4. C2, C3 抗怵勢与 无需 无需 Ca2 +、Mg2 + Mg2+ Ca2 + C 转化鶴 C4b2a C3bBb C4b2a C5转化海 C4b2a3b C3bBb3b C4b2a3b 生物学作用仪特点 庙黑百!UK或恢凰期) 左挥作用,或给与抵 染机体. 在悠柬早期或初次感 染发挥柞:用; 存在正 反馈股犬坏* 從感樂早期或对未绝 传心体发柞抗博证效 阳对经典逢禅和弹 捋途桎具有愛更促进 作用. 2. 补体系统具有生物学作用。 (1)溶菌、溶细胞作用 补体系统激活后形成的攻膜复合体()可以溶解一些微生 物、红细胞和有核细胞,这种补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是机

17、 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之一。 补体不仅可以作用于病 原体,还能溶解自身凋亡细胞、 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以及异体的组 织细胞等。 (2)调理作用 补体裂解产物 (C3b、C4b 等)与细胞或其他颗粒性物质结合, 可促进吞噬细胞对其吞噬,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 (3)加速清除免疫复合物 抗原 -抗体在体内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以沉积在组织中, 通 过活化补体可造成周围组织损伤。 补体成分参与清除免疫复合物, 保持机体自身稳定。 (4)免疫调节功能 补体对机体免疫应答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与多种 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 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 胞效应,参与免疫记忆等作用 (5)介质

18、作用 补体活化产生的活性片段具有炎症介质的作用。 (6)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 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补体的作用下,可以增强抗体 对病毒的中和作用。 3. 试述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活性。 的基帛结构是由囚条对称的多肚锥构城的单傑. Ig单体包播两条相同的分子章较大的車惟卿两条拥同的分子竜较小的轻链*取骸问及电、轻链何冇二磕僭 相连,K琳对齐形威对祢结构 1的U 1_饶陌隔110个氮基酸幔嚥即由链內二应僦连搔幷经卩-祈叠阳感一T能行使特定功施的球形单位, 称为吨的功能区或称结购域. 生辆学话性 、特并性结合抗惊 二澈活补休 三 r 袒过与細胞Fc哽林詰合发抨生糊收应 四、 选择性倍越 五、 其育免疫原性 4. 比较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规律。 (1初次免疫应答:抗瞩出次栗圃机体所引雄的应窑机体妣接純匿hAgSU激”需丁10天出现血SAB.特点: 潜伏朋啞氏 鸵M至数同.至业平台期胪需的时间怅.产主的抗体的滴度低,维特的时T礙且梦为扁口力电加的 I泌 再次免疫应答:再次遗遇带同Pt原刺 记1N铺巴亚胞可迅匱高致特碗产的竝答初次应答后,数 日皐数年.机体再决接触相同切所出现的抗体应答,属特异性回忆应亂特点:潜伏期対(2-3天)r帥产生 快.ig为主 亲和力融 产 E高”堆詩时间长* 5阐述花粉过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