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力资源管理术语(汇总)HR常用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 数)X100%4.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水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
2、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R天数-当月休息R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二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二被选屮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二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1、录用
3、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叫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HR常用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 数)X100%4.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水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
4、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R天数-当月休息R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
5、估:二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二被选屮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二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HR常用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
6、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 数)X100%4.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水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
7、、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R天数-当月休息R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二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二被选屮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二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
8、、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HR常用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 数)X100%4.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水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
9、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R天数-当月休息R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二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二被选屮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二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
10、本招募成本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HR常用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 数)X100%4. 异动率
11、=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水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R天数-当月休息R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
12、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二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二被选屮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二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
13、员/间接人员HR常用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 数)X100%4.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水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
14、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R天数-当月休息R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二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二被选屮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二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
15、/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HR常用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 数)X100%4.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水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16、/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R天数-当月休息R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二应聘
17、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二被选屮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二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HR常用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
18、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 数)X100%4.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水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
19、作天数 =当月自然R天数-当月休息R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二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二被选屮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二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
20、=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HR常用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 数)X100%4.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水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
21、-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R天数-当月休息R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二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二被选屮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二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
22、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HR常用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 数)X100%4. 异动率=异动人数
23、/在职总人数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水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R天数-当月休息R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
24、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二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二被选屮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二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
25、员HR常用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 数)X100%4.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水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
26、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R天数-当月休息R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二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二被选屮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二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
27、*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HR常用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 数)X100%4.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水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
28、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R天数-当月休息R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二应聘人数/招募
29、期间的费用二被选屮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二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HR常用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
30、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 数)X100%4.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水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
31、当月自然R天数-当月休息R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二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二被选屮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二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
32、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HR常用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 数)X100%4.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水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
33、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R天数-当月休息R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二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二被选屮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二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选拔成
34、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HR常用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 数)X100%4.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
35、数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水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R天数-当月休息R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
36、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二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二被选屮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二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HR常用
37、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 数)X100%4.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水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
38、月固定工资/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R天数-当月休息R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二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二被选屮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二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39、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HR常用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 数)X100%4.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水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
40、临时增补人数)7.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R天数-当月休息R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二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41、二被选屮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二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HR常用公式的汇总:1. 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汽车美容师行业新闻动态关注试题及答案
- 知识点分解的汽车维修工考试题及答案
- 六年级语文社交能力提升练习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计算机基础考试资格要求试题及答案
- 小学生如何有效利用课堂资源备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普宁公司招聘流程
- 小自考竞争优势建立试题及答案
-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考题及答案
- 二手车评估师专业知识储备试题及答案
- 新家庭教育故事分享
- 五年级劳动课件收纳
- 政策评估的理论、模型与方法
- (正式版)YBT 6328-2024 冶金工业建构筑物安全运维技术规范
- 《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课件-11书画的装裱品式
- 2022年袋鼠数学竞赛真题一二年级组含答案
- 市场营销策划(本)-形考任务一(第一 ~ 四章)-国开(CQ)-参考资料
- 精神病学(中南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人民版四年级下册劳动教案全册2024
- 2023年《房屋建筑学》考试复习题库大全(含答案)
- 寄生虫科普讲座课件
- 四新技术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