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海洋污染-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与法律对策_第1页
环境-管理海洋污染-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与法律对策_第2页
环境-管理海洋污染-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与法律对策_第3页
环境-管理海洋污染-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与法律对策_第4页
环境-管理海洋污染-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与法律对策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与法律对策一、海洋环境污染理论海洋环境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 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 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 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 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从不同的角度讲, 环境污染有不同的含义: (1)从环境学角度来说, 海洋环境污染指人类直接或间 接将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 ( 包括港湾 ),以致对生物资源产生有害影响,危害 人类健康,妨碍海上活动 (包括捕鱼活动 ),损害海水使用质量和减少舒适性等的 环境污染。(2)从环境地理学来说, 海洋环境污染指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 入海洋中,破坏海洋

2、生态系统,引起海水质量下降的现象。 ( 3)从从环境保护法 角度来说,海洋环境污染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而引起的海洋生态环境破 坏和环境质量下降的状态。 由于人为原因引起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 相关责任人 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海洋环境污染特点:(1)影响范围广。海水自身具有净化污染物的功能,但 如果污染物含量超过其净化的饱和度, 就会由于海洋中因季风等地理原因而形成 的洋流的作用,将其中的污染物逐渐扩散,而全球海洋是相互连通的一个整体 , 一个海域污染了 ,往往会扩散到周边,污染点扩大成污染面,最后形成污染区域 或污染带,甚至有的后期效应还会波及全球。 (2 )持续性强,危害大。海洋是地

3、球上地势最低的区域 ,不可能像大气和江河那样 , 通过一次暴雨或一个汛期 ,使污 染物转移或消除 ;一旦污染物进入海洋后 ,很难再转移出去 , 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 的物质在海洋中越积越多 , 往往通过生物的浓缩作用和食物链传递 ,对人类造成 潜在威胁。(3)治理难度大,时间长。海洋污染有很长的积累过程 , 不易及时发 现 , 一旦形成污染,需要长期治理才能消除影响,且治理费用大 , 造成的危害会 影响到各方面 , 特别是对人体产生的毒害 , 更是难以彻底清除干净。二、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分析据 2009 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称, 2009 年,我国海域未达到清洁 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 146

4、980 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 7.3 。严重污染海域主 要分布在渤海湾、辽东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 域。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 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局部海域沉积物受到 重金属和石油类污染。 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较上年有较大增长。 73.7 的 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 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海洋垃 圾数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全年发现赤潮 68 次,累计面积约 14100 平方公里。当前,污染和损害我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陆源污染物: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 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 水和生活污水约 60 亿吨。在

5、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 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 占总量的 50 ;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次之,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我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 10 多万艘,每年进入我国 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 1979 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 380 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 我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 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 10 多万吨石油入海。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 ,任意倾倒废物。如 大连香炉

6、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和其他废物堆 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 这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 局 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我国沿海各种类型的污染源主要有 200 多处,渤、黄海沿岸有 100 多处, 东、南海沿岸 100 处左右。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重要污染物,有石油烃、重 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1)石油污染: 中国沿海油污染比较严重, 石油是各种污染物中入海量最大 的一种。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危害极大, 油在水面容易形成薄膜, 阻止海气 交换,使海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故油污染能引起大面

7、积的缺氧现象。油膜、油块 能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使其窒息死亡;能使卵化的幼鱼畸形,导致鱼、贝蓄积 某些致癌物质。我国沿海油污染面积约 12 万平方千米。相对而言,渤海和东海 油污染比较严重,分别占石油排放入海量的 34和 33 ;南海占 19;黄海 最少,占 14 。(2)重金属污染:主要指汞、镉、铅污染等。我国沿海汞的主要污染源有60 多处,尤以长江、珠江、鸭绿江、五里河等,为汞的主要污染。汞以排放入 东海的量最大,其次南海和黄海,渤海最少。但汞的平均浓度以东海最高,渤海 次之,南海最低。我国沿海铅的主要污染源有 80 多处。以流入南海的排污量最 大,约占总量的 60 ;东海和渤海次之;黄海

8、最少。铅的入海途径也主要靠河 流携带( 3)有机物污染:主要有机物污染源在我国沿海有 150 多处。每年入海的 有机物多达 700 多万吨。其中,流入东海的约占 50 ,其余一半分别流入渤、 黄、南海。总之,石油是中国近海最主要的污染物,东海近岸和渤海是油污染的 两个严重区。三、针对我国环境污染的法律对策(一)环境保护法专业角度,1、不断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水平,运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和技术 ,对海洋环境 进行监管 ,及时发现违规行为 ,保护海洋环境 ,。2、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为主,治理为辅。3、制定和完善专门性的海洋环境质量标准。4、加大对污染海洋环境的相关责任人和有关企业的处罚力度,结合民

9、事责 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方面完善海洋污染责任的认定与归结。(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方面,建立健全海洋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海洋法律体系方面, 自 1978 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 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 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一系列海洋和涉海法规 ,国务院及国 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除此之外,国家有关机关还 应当制定专门性海洋环境污染处罚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 形成一套完善的海洋环 境保护法律体系。海洋管理体制方面, 根据现行法规 ,海洋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由国家海洋局、 国家环保总局、 交通部、

10、农业部、 海军等 5 个部门以及沿海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 施。各部门根据分工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实施监督管理。 各个部门间的分工表面 上看是独立的 ,但实际上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叠。执法部门应在加强自 身建设的同时 ,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系 ,做到“协防、协查、协管” ,努力把法制工 作落到实处 ,始终做到“执法必严” ,保证实现“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三)环境法实践学科环境法医学的发展近年来,作为环境法实践学科的环境法医学悄然兴起, 但是环境法医学作为 打击环保犯罪、 维护相关法人合法权益与执行环境污染监察工作的重要利器, 在 我国大学里却尚未设立相关专业,人们对这一学科的认知度也很低。

11、“环境法医学”概念是于 1990 年被提出来的,它的产生源于对环境和法律 两方面问题的考虑。 1989 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海峡发生美国历史上最 大的一次的油轮溢油事故“ EXXON VALDEZ ”,是直接促成“环境法医学” 产生的因素,这次油轮溢油事故泄漏原油超过 1100 万加仑,对海洋环境造成了 十分严重的污染。在 1990 年前后,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人们对 环境的关注也达到了空前热切的程度。 对于各种频发的突发性污染事故, 寻求科 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和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成为环境学家们肩上的重任。 尤其当 环境保护被纳入法律的范畴, 就急需一套系统、 标准的程序,

12、 为环境方面的法律 诉讼提供科学证据。 而且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环境法医学都以溢油鉴定和溯源 研 究为主。而今,环境法医学及相关技术在环境污染事件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污染 事件的应急处理中, 环境法医学充分显示了其强大功能。 我国经过不断研究, 在 环境法医学方面也有了一些成就。据最早在国内率先研究环境法医学的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高 振会介绍, 1986 年,我国就完成了一整套海面溢油鉴别系统的研究, 1997 年海面溢油鉴别系统规范 作为国家行业标准予以颁布实施。 其中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针对渤海石油勘探开发和溢油事故发生状况,积极开展油指纹鉴 别的研究工作,还建立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油指纹鉴别体系,并有效应用到实际 污染事件处理中。同时,还建立起了一套先进的溢油鉴别和损害评估技术体系, 为提高溢油鉴定能力,为海洋行政执法管理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