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完美版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完美版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完美版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完美版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完美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篇设计人:houzhe nya ng 侯华峰三河三中学习目标1、熟知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2、辨识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3、鉴赏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自学指导通过自学了解以下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诗人运用了比喻修辞,“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 诗人以 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 出临 汉塞”,象振翮北飞的 归雁”一样进入 胡天”。古 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 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 抑郁

2、。使至塞上(注) (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春夜喜雨诗人运用了拟人修辞,将春雨拟人化,尤其是“知” 字的运用,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写出了夜雨 的神奇,作者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

3、含蓄。诗人运用了借代修辞,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红瘦 一句,诗人用 绿”和 红”两种颜色分别代 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诗人运用了夸张修辞,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 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 情,表

4、现得淋漓尽致。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登高(注)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运用了对偶修辞, 无边落木”对 不尽长江”使诗 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 萧萧”的落叶声对 滚滚”的水 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 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召B康节(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5、山村咏怀诗人运用了排比修辞,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八九十枝花。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 映阶碧草自春色, 三顾频烦天下计, 出师未捷身先死,锦官城外柏森森。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运用了设问修辞,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 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 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 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 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夸张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迭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项羽败亡是历史之必然。9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诗人运用了用典修辞,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 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 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

7、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课前检测 这些常用修辞手法你都记住了吗?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以下诗句中分别运用了那种修辞手法?(分别在括号内写出自“学指导”中每种修辞所对应的序号)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设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比喻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注)(拟人)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江上看山(宋苏轼)(拟人夸张 )(对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设问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拟人 )10、隐语(谐音)、双

8、关拓展提高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往往采用隐语、双关 的修辞手法。晴”与 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 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11、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 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秦时明月汉时关。12、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 由此而思及“华年”。王维使至塞上作品鉴赏737年(开元二十五年

9、),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

10、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 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 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 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

11、向塞外, 景况迥然不同。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 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 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 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 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 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 景者,

12、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 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 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 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 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 雄浑

13、,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 “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 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 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 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 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 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 四十一回香菱学诗里说:“大漠孤烟

14、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 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杜甫的登高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 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 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 之中,

15、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 ,写出风、天、 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 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 ,传达出秋的神韵。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 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 。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 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民时, 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 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 后无来学,微有说者

16、,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 律第一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品赏析:唐敬宗宝历二年( 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 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 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 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 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 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

17、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 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 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 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 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 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 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

18、故,既暗示 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 丰富。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 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 到惆怅,去卩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 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 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 但其思想境界

19、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 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 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 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 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 优秀之作。唐代诗人王之涣

20、的凉州词赏析: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 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 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 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 的离愁。古

21、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 横吹曲有折杨柳枝 ,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 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 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 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 ,并不是没有怨, 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刺之

22、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 “此诗言恩泽 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 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 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 ,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 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 它又有何用? 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作品赏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 ,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 , 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

23、三国 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O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 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 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 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有情有致。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一只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 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 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 起怀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现了这只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 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这一场决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重大 战斗,英雄云集,何等壮伟。 “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 抒怀作了铺垫。全诗最精彩的,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是议论。“认前朝” , 本来可以写对这场战争的回顾,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缅怀,不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