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五)常见地貌类型_第1页
微专题(五)常见地貌类型_第2页
微专题(五)常见地貌类型_第3页
微专题(五)常见地貌类型_第4页
微专题(五)常见地貌类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专题(五)常见地貌类型青海湖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会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 域内西北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较 为集中(见图1,黑色区域为水域),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见图2),近年来这些沙丘而积有扩 大趋势。据此完成卜3题,。山地<3沙丘 入河流图1图2L关于青海湖东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的沙源来自河湖沉积物B.沙丘的形成与流水堆枳作用有关C.沙丘东坡缓西坡陡D.沙丘向湖心移动2 .据图推测,影响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自然因素有()西北风湖陆风地壳隆起河流地形A.B.C.

2、69;D.3 .推测近年来青海湖周边地区沙丘面枳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气候干旱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徐霞客游记中曾记录:“路侧有容(枷)深坑一圆,名龙井。下坠五六丈,四闱大径三丈,俱纯石环壁。 坠空缀磴而下,下底甚平,东北裂一门,透门以入,其内水声潺潺,路遂昏黑。践崖扪隙,其下忽深不可测。 久之,光渐启,回见所入处,一石柱细若碧笋”据此完成45题。4 .龙井的形成过程可能是()A.沉积作用地壳凹陷一流水溶蚀B.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一重力崩塌C.流水溶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D.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流水溶蚀5 .该地貌类型对本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光热充足

3、,降水多易引发地质灾害利于地表水存储A.®B.®C.D.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的“红石”景观c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米的山 谷里。研究发现,此类红石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而。据此完成67 题。6 .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B.冰川融化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D.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7 .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A.粤东B.苏南C.川西D.陕北河口 (范围指从潮汐影响下的上界至水下三角洲的末端)可视为径流与潮流相互作用的区域,下图为常

4、见的河口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湖区界 三角洲式河口 三角港式河口乙一潮流界甲河口段 河口区一前缘急承滨8 .关于两种类型河口地区描述正确的是(A.甲河口地区更容易出现咸潮现象B.乙河口更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C.甲河输沙量明显大于乙河D.乙河口受潮流和海浪的冲刷更严重9 .近几年甲河口区“前缘急坡”后退明显的原因可能为()A.中上游地区修建水库B.陆地地壳相对上升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D.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而上升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是我国基 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景观。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1012题。10

5、 .海蚀柱的形成过程可反映出()A.岩石坚硬度不同B.山脉的走向不同C.海水运动方向不同D.岩石新老关系不同11 .“石老人”所在地区的海蚀平台()A.向海一侧形成时间早且坡度较陡B.向岸一侧形成时间早且坡度陡C.基岩层理构造发育明显,常见化石D.发育有适合夏季日光浴的沙滩12.推测未来图示地区海蚀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海蚀崖逐渐向南推移B.海蚀崖所处高程逐渐增大C.海蚀平台逐渐消失D.海蚀崖与海蚀柱距离变小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西台吉乃尔盐湖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原为同一湖泊,后因湖泊退缩分离而独立,其主 要的湖水补给来源于盆地南部昆仑山水系的那棱格勒河,气温和降

6、水的变化是其面积变化的重要因 素。盐湖内蕴含着大量盐类矿物资源,随着盐湖资源开发程度的加大,资源开发行为对盐湖的形态、 大小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尤其在2005年以后,盐湖区的资源开发行为如修建人工盐田、修筑拦水坝 和建设工厂设施等,已成为主导盐湖湖水面积变化的关键因素。图甲示意台吉乃尔盐湖湖区位置,图 乙示意柴达木盆地20002015年的年均气温及年均降水。年均降水猛伊下一一年均温140年均降水髭12(4 广甲乙东、西台吉乃尔盐湖20002015年 湖水面积(kmb数据统计表年份200()200520102015东台吉乃尔 盐湖217.33235.20128.05).00西台吉乃尔 盐湖839

7、50.65118.31指出2000-2015年东台吉乃尔盐湖湖水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雅丹是干旱地区特有的风水复合侵蚀地貌,一般出现在沙漠、戈壁之中,而在台吉乃尔湖区的鸦湖附 近却形成了独特的水上雅丹地貌.下图示意水上雅丹地貌景观°按照下表示意,将该地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补充完整°所处阶段主要影响 因素主要形成过程古湖演化外力作用 气候变化该时期.这里是一片占湖.气候相对温暧,不断接受碎屑物质的沉机形成r 一套湖相和湖泊三 角洲前缘相的碎屑沉积族础雅丹 发育内外力作用气候变化雅丹形成外力作川 气候变化湖盆不断收缩趋于干涸,占湖中沉积物广泛暴露于地表,在流水侵蚀和强劲东

8、亚季风的作用 下,上覆岩层不断被侵蚀而形成雅丹地貌水上雅丹 形成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西兰东南部(图甲)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乙),最大的直径逾两米,重达数吨,散 布于海滩中部。据研究,圆石与珍珠的形成原因异曲同工,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闱绕着核心物质 (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至少需要400万 年的时间形成,要覆盖1050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 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田甲四乙推测摩拉基圆石形成后出现在海滩的地质过程。(2)说明圆石龟甲状花纹的形

9、成机理。有人认为摩拉基圆石奇景终将彻底消失,请从自然地理方面为其提供依据。微专题(五)常见地貌类型1-3.1.A 2.C 3.B解析第1题,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当地盛行西北风,受风力作用影响 沙丘向东南方向移动,沙丘迎风坡(西北坡)较缓,背风坡(东南坡)较陡。青海湖东岸沙丘的沙源主 要来自当地河湖的沉积物。第2题,青海湖西岸沙丘位于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其沙源主要来白 三角洲的河流沉积物;受大通山的阻挡,西北风的影响微弱,但湖陆风的影响较大;青海湖是地壳 断裂下陷积水而成的构造湖。第3题,青海湖周边地区过度放牧,草原植被遭到破坏,沙丘面积不 断扩大。气候干旱属于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青海

10、湖为咸水湖,沿湖地区土壤盐碱含量较高,不 适宜发展耕作业,青海湖湖水也不宜作为生产生活用水,因而不存在过度开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等问题。4-5.4.B 5.B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龙井为喀斯特地貌里的天坑,其形成过程是沉积岩在地 壳抬升作用下,地势升高,受流水溶蚀形成地下溶洞,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龙井,故形成过程 可能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重力崩塌。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对区域 的影响为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易引发地质灾害。该地光热充足、降水多是受纬度位置和季风的 影响,与地貌无关。该地貌多溶洞和暗河,地表水易渗漏,不利于地表水存储。67.6.B 7.C解析第6题,图示红石景

11、观的“新鲜”石头重点指出石头的“新”,图片石头形状棱角 清晰,即形成时间较晚,A、C、D三项所指示的外力作用发生过程较漫长,形成时代较久远,在其 作用下形成的石头往往比较浑圆,故不符合题意;冰川融化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是该地区近几年 形成的自然景观,符合题意。第7题,粤东地处亚热带,山区海拔较低,无冰川活动;苏南地区多冲 积平原;陕北地区为黄土高原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显著,与题意不符合;川西地区为青藏高原东部 边缘区,属于横断山区,海拔较高,冰川活动频繁,在高山谷地多发育为低温潮湿的环境。89.8.D 9.A解析第8题,从题干可知,河口地区是径流和潮流相互作用的区域,在径流势力比 潮流势力强的河口

12、,会导致泥沙大量堆积,则形成三角洲式河口;在河流势力比潮流势力弱时,会导 致海水强烈冲刷河口地区,形成三角港式河口。甲、乙两河口都有可能出现咸潮现象,但乙河口 为三角港式河口,则乙河口地区潮流势力更强,更易出现海水倒灌,形成咸潮;甲河口径流势力比潮 流势力强,泥沙更容易堆积,形成三角洲;试题能反映出河口地区径流与潮流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无 法判断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乙河口为三角港式河口,受海水的冲刷更严重。第9题,近几年甲河口 区“前缘急坡”后退明显,说明河口地区泥沙沉积减少,海水侵蚀速度大于河流沉积速度,中上游修 建水库会导致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库区沉积,而入海泥沙减少;流域内植被破坏会导致河流含沙

13、量 增加,河口地区泥沙沉积量增加,会使“前缘急坡”向海洋扩展;地壳运动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 平面上升,都是极其缓慢的过程,不会导致近几年“前缘急坡”的明显后退。1012.10. A ll.A I2.C解析第10题,图中显示,原有剥蚀台地上的岩石在长期海蚀作用下,抗 海蚀作用差的岩石被侵蚀,形成海蚀平台,而致密坚硬的岩石保存下来,从而形成海蚀柱,因此海蚀 柱的形成过程可反映出岩石坚硬度不同,A正确;山脉的走向不同、海水运动方向不同、岩石新 老关系不同,对海蚀柱形成没有直接关系。第11题,平台地貌晌海一侧形成时间早、坡度陡,向 岸一侧形成时间晚;材料信息表明,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由

14、此判断,该处岩石应为 喷出岩,而化石存于沉积岩中;适合夏季日光浴的沙滩属于海积地貌,而该处主要是侵蚀海岸。第 12题,由于海水不断侵蚀,海蚀平台将因侵蚀而逐渐消失;海蚀崖不断后退,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 海蚀崖逐渐向北推移,与海蚀柱的距离增大;风化、风力和流水侵蚀、岩石的崩塌,使海蚀崖所处 高程逐渐变小。13 .答案(1)20002005年盐湖湖水面积扩张缓慢,20052015年盐湖湖水面积显著减少至干涸。 20002005年,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再加上年均温上升导致冰川融水增加使入湖水量增加;2005 2015年,年均温总体上升,蒸发加剧,再加上盐田开采、人工建筑拦水坝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 湖

15、水量减少。(2)由于青藏高原隆起,古湖相沉积岩层受到构造挤压,形成西北向褶皱;气候持续变干,古 湖逐渐萎缩,在一些隆起地区开始发育古雅丹气候转向温暖湿润,山地降水及冰川融水增多, 使注入台吉乃尔湖的水增多,再加上人工建拦水坝,导致河水在鸦湖地区滞留,形成水上雅丹 解析第题,读材料可知,20002015年东台吉乃尔盐湖湖水面积变化的特点是:20002005年 盐湖湖水面积扩张缓慢;20052015年盐湖湖水面积显著减少至干涸。20002015年东台吉乃 尔盐湖湖水面积变化的原因:读图乙可知,20002005年,山地降水增多,年均气温上升,导致冰川 融水增加,使入湖水量增加,所以20002005年

16、盐湖湖水面积扩张缓慢。读材料可知,2005 2015年,年均温总体上升,蒸发加剧;而旦,在2005年以后,盐湖区的资源开发行为如修建人工盐田、 修筑拦水坝和建设工厂设施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湖水量减少,湖水面积显著减少至干涸。第 (2)题,该地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可以分四个阶段来分析:第一阶段,远古地质时期,这里是一 片古湖,气候温暖,湖床接受碎屑物质沉积,形成古湖相沉积岩层。第二阶段(分析内外力作用和 气候变化),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古湖相沉积岩层受到构造挤压,形成西北向的褶皱;青藏高原隆 起后,阻挡水汽,气候持续变干,古湖逐渐萎缩,在一些隆起地区开始发育成古雅丹。第三阶段,随 着气候不断变干,湖盆不断收缩干枯,古湖相沉积岩层出露于地表,不断被侵蚀,形成雅丹地貌。第 四阶段(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随后,气候转向温暖湿润,山地降水及冰川融水增多,使注入台 吉乃尔湖的水增多,再加上人工建拦水坝,导致河水在鸦湖地区滞留,从而形成水上雅丹。14 .答案(1)圆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来地壳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终圆石上覆物质被侵蚀而出露。(2)圆石长期暴露于水面之上,易热胀冷缩或脱水收缩,导致圆石表面产生裂隙,这些裂隙乂逐 渐被其他物质填充。(3)圆石遭受风化、侵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