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论文_第1页
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论文_第2页
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论文_第3页
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论文_第4页
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财政学课程论文题 目: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姓名:学号:系(院):专业:班级:任课教师:课程论文评分标准及总评课 程 论 文 评 分 标 准 及得 分项目子项目得分一、选题(15 分)1、符合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0分)2、难度、份量适当(5分)二、能力(30 分)1、查阅文献、综合归纳资料和综合运用知 识的能力(10分)2、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运用能力 (15 分)3、创新意识、创新思想(5分)三、基本规范(10 分)语言文字;撰写格式(10分)四、论文质(45 分)1、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构严谨合理 (20 分)2、文字通顺,具有观点提炼及综合概括 (20 分)3、具有一定理

2、论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 (5分)总分:评 阅 意 见评阅人: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摘要:“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而增加农民收入乂 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进入21世纪以来,政府的确采取了大量的政策调整和改 革措施,朝着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向不断的努力。勿庸讳言的是,虽然有局部缓 解,但从总体上看,“三农”问题并没有出现根本好转的势头。因此,千方百计增 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关键字:农民增收,现状,因素,财政政策一、我国农民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要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的多,城 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2010年农村居

3、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为2476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32%; 2002年至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仅3. 8%,而同期城镇 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实际增长则达到8. 6%,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44% ;2010年与2009年相比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4. 8%,而同期城镇 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增长13. 4%,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35. 8%。由此可见, 农民不仅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市民,而且其年平均增长率也远远低于市民。如果这 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而无良性转变,那么农民的收入水平不仅永远赶不上市民, 而且还会进一步被远远抛在后

4、面。此种局面,难道不值得人们认真思考、深入探 索么?农民过低的消费市场份额,表明由于农产品产销市场不畅,农产品价格 明显偏低,急需调整国家财政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二、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一)、由于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比较高,纵观 近年来中美加三国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油菜籽五种农产品生产成本看,我国 只有稻谷生产成本低于美国,其他4种无论是否包括土地使用成本,均高于美国 和加拿大。(二)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农业加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少,严重 制约了农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能力。(三)农业融资能力差,资金流入少。(1)国家对农业资金支持水平低。据 世贸组织资料,

5、我国农业生产者补贴等值和国内综合支持量(AMS)均为负数。 (2)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缺乏向农村的“输血”机制。(3)农户新增投资中, 用于农业的比重也明显偏低,表现出强烈的非农化倾向。(4)通过财政和银行系 统,大量资金由农村流入城市。仅2008年就达2361亿元。(四)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高速发展经济、高速发展工业等城市产业而忽视 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经济战略和相应的经济政策,是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政策 性根源。其具体表现主要是:全面大力发展工业及为工业服务的的交通、建筑、 采矿等等经济部门,而相对地轻视农业部门;国家充分提供面向城市、市民的公 共产品,保障职工、市民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养老

6、等等方面的需要,而极少 向农村、农民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使得农民基本上只能自力更生;长期以来, 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从农民手中提取了大量的纯收入,用于支 持城市和,业建设;从信贷资金上来看,本来缺乏资金的农村却存在着资金流出, 而资金富裕的城市却存在着资金流入:在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情况下,国家却 依然坚持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等,无异于雪上加霜。三、现在我国出现的三农问题:我国理论界把农村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概括为所谓的“三农”问题,即农 业、农民和农村问题。那么,“三农”出现了一些什么问题呢?(-)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足,支农支出比重逐年下降。公共物品供给 也严重不足,在中国实现工

7、业化的过程中,农村是贡献最大的区域,农业是贡献 最大的产业,农民是贡献最大的群体。中国“三农”积累受到盘剥。而对“三农” 的反哺却很小,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受到严重的影响。 据测算,目前我国农业的综合支持量只有2%,而许多发达国家对本国的农业支持 水平很高。1978年我国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3. 4%, 2000 年则降为7. 75%。(二)农业的发展面临市场的巨大风险,大综农产品的卖难普遍发生,由此 而引起农业结构调整和品质更新等一系列问题;(三)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农民直接受益的支出减少。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用于人员供养及行政开支部分大体维持在60%,

8、教育支出 和农业科技支出较少。国家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很 少。在财政农业建设性资金中,用于大中型水利建设比重较大,农民直接可以受 益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较小,况且水利,生态建设的受益对象不仅仅局 限于农业,财政用于这些方面的投资一直全部统计在农业投入中,在一定程度上 夸大了政府农业投资规模,并且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多采用有偿的方式,增加了还 款的负担。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民素质提高滞后于科技发展速度,严重影响了 现代农业对劳动力的需要,制约了农民向城市和非农业的转移。一个国家农业支持水平与支持力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 关系,尤其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对通过

9、财政预算支持农业规模的影响程度更大, 但是,从农业支持来源或承担者来说,可能是纳税人,也可能是消费者。因此, 除了财政预算途径支持农业外,还可以通过价格支持由消费者承担的方式对农业 的支持,即实施农业补贴。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低并下降,投入结构不合理,农业 生产条件改善的投资不足,财政补贴方式不当,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的基础,影响了农民的增收速度。四、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财政政策:(-)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力度长期以来,我国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支出力度不够大。农村公共品尤其要 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提供。现阶段,如果政府完全履行其提供公共物品的服务职 能,必将有效化解城乡间的不平衡性

10、,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使农民把 更多的资源用于结构调整,改善家庭经营条件,提高自身收入。(二)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向,对农村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统筹考 虑,整体谋划,系统节约,综合开发,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 境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财政部门,可以把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作为新时 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点,制定专门措施加以推进。一是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加强与大专院校联系,引进高科技产品项目,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其增值。 二是积极推行资源节约型农业。如推广节水灌溉、再生利用、深度利用等,提高 农村各种资源使用效率。

11、三是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如立体种植、生态 链循环。四是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沼气等,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 染,使有限农业自然资源能够永续利用,其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三)支持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提高劳动生产率。针对耕地资源减少现状,要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用较少田地创造出成倍的效 益。一方面要大力推广科技,及时改良品种,提高单产;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种 植习惯,推广特种种植,提高用地利用效率。如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高效益田转移。 推广塑料大棚种植,大力发展药材、花卉、果蔬等经济作物。一户若有一亩高效 益田,可抵几亩甚

12、至十儿亩粮食作物收益。作为财政部门,可以建立现代农业基 金,对推广新型农业科技、改良品和I、特种种植进行扶持,促其形成规模,形成 一个地方产业,帮助农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四)支持整合各方支农投入,促进制约农村发展难点问题的解决。一是要统一规划,整合各部门单位财力,集中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瓶劲” 问题(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切实改变以往各自为政,资金使用上的“撒 胡椒粉”现象。二是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两个反哺”要求,不断加 大“三农”的投入。三是认真落实农业“绿箱”政策,保护农业稳定增长。四是 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经济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放 开经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出台激励性政策,开展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资农 村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弥补支农投入的不足。(五)支持建立农民社会保障,促进农村富余劳力向城市转移。围绕减少农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一目标,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为农民 有序流动创造必要的保障条件。一是在农村要逐步建立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