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与图书馆知识转移_第1页
“场”与图书馆知识转移_第2页
“场”与图书馆知识转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场”与图书馆知识转移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转移;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场;知识场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场和知识场的概念内涵,知识场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知识场内的知识转移效率是较高的。 21世纪,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呈现出重要作用,知识不再成为资本的附庸,而是成为财富创造的第一要素,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生产知识、传播知识、获取知识成为整个知识生产链条上紧紧相扣的环,成为人类发展的生命线。在这条线上,知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最多,自然成本也最大。社会发展追求的是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最优。利用一切有利

2、的条件传播知识,一是可以分摊生产知识的成本,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知识的传播面,因此,知识转移就成为了人们明智的选择。 1 知识转移的定义和方式 知识转移是指要让知识在组织和个人之间流动传播,努力达到人员的流动和知识的共享相一致。作为人类知识库和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在知识转移过程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应该成为知识转移的主体。知识转移可以是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之间的直接转移,也可以是有第三方参与的间接转移。后者更有利于知识的快速高效转移。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力的核心,人们必然把渴求知识、智慧、信息的目光,更加集中地投向图书馆。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其社会作用更为社会所公认。它不再只是社会知识的宝库

3、,更是实行终身教育的大学,是知识创新的摇篮。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的集散地,在有第三方参与的知识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具有的文献资源优势是它进行知识转移坚实的基础,而它所拥有的大批图书馆情报类专业人才,是对文献资源中的知识单元进行提炼,和对其它新型知识资源进行整合的最大优势。 对于图书馆知识转移,人们用多种方式进行研究,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文章。最多的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研究,因为从人类的历史进程来看,本身就是技术的发展史,技术在人类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技术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也有人从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图书馆知识转移,本人结合自己研修班所学,从场与 知识场的角度来说明图书馆知识转

4、移。 2 场(Ba) 2.1 场与知识场 场本来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又叫“相互作用场”,是由力的作用构成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如电场、磁场、引力场等。“场”存在于整个空间,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相关的场来实现的。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受到电磁力的作用,物体在引力场中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一切相互作用都可以归结为相关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简单地说,场是中介所在。图书馆是知识和资源的中心,文献、信息、知识借助图书馆在时空中得以传播,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因此,图书馆是中介性机构,图书馆是一个场。图书馆是知识交流场所,也是一个知识场。 2.2 知识转化模式 知识按属性可以分为“显

5、性的(Explicit)”和“隐性的(Tacit)”两大类。所谓隐性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而显性知识则可以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语言进行传播,又称为可文本化的知识。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提出,在知识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知识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知识转化有四种基本模式潜移默化(Socialization)、外部明示(Externalization)、汇总组合(Combination)和内部升华(Internalization),即著名的SECI模型。 2.3 知识场与知识转移 知识场有四种形式的场存在,“隐性知识”与

6、“显性知识”相互转化中每完成一次螺旋上升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场(Ba)”存在。创始场(Originating Ba实现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对话场(Interacting/Dialoguing Ba实现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系统场(Cyber/Systemizing Ba实现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实践场(Exercising Ba实现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 图书馆知识转移主要是转移显性知识,同时也转移隐性知识。图书馆是一个保存知识和输出知识的场所,图书馆以它所保存的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声像资料及订购的数据库资源和电子资源、网络资源来满足知识受众的需求。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也通

7、过知识场转移给知识受众。 创始场(Originating Ba),是实现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场所,即将个人隐性知识扩散为大家掌握的隐性知识。这种转移方式比较难掌握,因为它主要是在组织员工之间分享隐性知识,而且还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以传递。图书馆员工在长期的工作生涯中,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技能、服务理念等,这些方法、经验、技能等,只有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才能好好地掌握,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把这些知识转移给各个员工或者知识受众,既提高了员工的业务能力,也加深知识受众对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解。 对话场(Interacting/Dialoguing

8、 Ba),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场所,即通过相互交流隐性知识,变个人专有的隐性知识为部门公共的显性知识,由于员工知识结构、人生阅历、理解能力及工作分工的不同,在不同工作岗位、甚至相同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形成了不同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人生感悟,服务理念等等,这时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心得、技能、理想、情操等。通过交流,可以学习到个人专有的垄断性隐性知识或更新自己已有的隐性知识,如:工作经验、判断力、个人的职业道德和人生观、价值观、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技术、决策时的方法等等。在对话场,既实现了隐性知识的转移,也起到了对知识受众的教育功能,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整个图书馆员工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技能。 系统场(C

9、yber/Systemizing Ba),将零散、孤立的显性知识整合、升华为系统化的显性知识的场所,即通过对显性知识的学习与共享,将原本零散的显性知识连结为系统化的显性知识。知识受众通过学习各类资源,把学习到的片面的、零碎的知识进行总结,形成了对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方面总体的认识,形成了系统化个人的知识。图书馆有其工作流程,各个部门工作范围不同,工作内容也不同,同时工作方法自然不同。把各个部门的显性知识统一收集起来,总结后可以形成对图书馆工作流程知识记忆。同时,图书馆知识转移,大部分是在系统场把自己丰富的知识资源转移出去的,简单地理解可以说通过流通部的借借还还,期刊部的现刊、过刊阅览,情报部的查

10、新、情报检索、全文提供、文献传递等等服务,图书馆实现了知识向大众的转移。另一部分的知识是数据库资源,它通过图书馆网站,实现了知识的转移。 实践场(Exercising Ba),将显性知识变为个人隐性知识的场所,即个人通过对显性知识的学习、吸收和实践,以观摩或实际演练等方式不断的练习,能应用实际生活上或模拟的显性知识,并持续将这些知识内化,使显性知识转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如通过对图书馆馆内大量文献的学习,可以提高员工的理论素养和文化修养水平,通过对专业技术的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知识受众通过对图书馆各类资源的学习,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把这些知识消化吸收为自己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质以至

11、业务水平。实践场是自主学习文化知识、实现自我修养、提高文明素质的重要场所。 2.4 场补充说明 场本身不是一个物理实体,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研究场与知识转移问题,只是想丰富知识转移问题的思路,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以期求得异曲同工之妙,把知识转移课题做好。同时,这四个场(“创始场(Originating Ba)、对话场(Interacting/Dialoguing Ba)、系统场(Cyber/Systemizing Ba)、实践场(Exercising Ba)”)在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转换时还存在一种状况,即中间态知识(intermediate knowledge),在SEC

12、I的任何一种转换模式中,在知识转换过程中的某一个时间(或某一个时间段),都存在一个中间态,或者说存在一个转换临界点。转换过程中一旦越过临界点,则某一转换过程基本成功,如果不能越过临界点,则知识转换不能成功,可能又回到转换的起点,则相对应的知识转移也就不能成功。 场分为四个部分,知识转换并不是孤立进行、严格按照SECI模式来转换的,在某一个时间内(或某一个时间段),在整个场内,它既有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或者有显性到隐性的知识转换,或者显性到显性的知识转换,或者隐性到隐性的知识转换,同时也可能有四种状态同时在转换,所以可以说在知识场内知识的转换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这种理论上知识转移的效率

13、是最高的,我们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 参考文献: 1 原小玲.图书馆知识转移探讨J.晋图学刊,2005,(5). 2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场分为四个部分,知识转换并不是孤立进行、严格按照SECI模式来转换的,在某一个时间内(或某一个时间段),在整个场内,它既有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或者有显性到隐性的知识转换,或者显性到显性的知识转换,或者隐性到隐性的知识转换,同时也可能有四种状态同时在转换,所以可以说在知识场内知识的转换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这种理论上知识转移的效率是最高的,我们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 参考文献: 1 原小玲.图书馆知识转移探

14、讨J.晋图学刊,2005,(5). 2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场分为四个部分,知识转换并不是孤立进行、严格按照SECI模式来转换的,在某一个时间内(或某一个时间段),在整个场内,它既有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或者有显性到隐性的知识转换,或者显性到显性的知识转换,或者隐性到隐性的知识转换,同时也可能有四种状态同时在转换,所以可以说在知识场内知识的转换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这种理论上知识转移的效率是最高的,我们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 参考文献: 1 原小玲.图书馆知识转移探讨J.晋图学刊,2005,(5). 2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场分为四个部分,知识转换并不是孤立进行、严格按照SECI模式来转换的,在某一个时间内(或某一个时间段),在整个场内,它既有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或者有显性到隐性的知识转换,或者显性到显性的知识转换,或者隐性到隐性的知识转换,同时也可能有四种状态同时在转换,所以可以说在知识场内知识的转换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这种理论上知识转移的效率是最高的,我们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 参考文献: 1 原小玲.图书馆知识转移探讨J.晋图学刊,2005,(5). 2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场分为四个部分,知识转换并不是孤立进行、严格按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