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谨防食物中毒_第1页
13谨防食物中毒_第2页
13谨防食物中毒_第3页
13谨防食物中毒_第4页
13谨防食物中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谨防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多因食入受污染的家畜肉、内脏、鱼、蛋及牛羊奶引起。 潜伏期624小时,可有持续高热,大便为黄绿色水便,有时可带有脓血,伴有便意频繁。 从发病到痊愈一般需13周,个别重症病人因感染蔓延可死于败血症、化脓性肠穿孔或感染性休克等。细菌性食物中毒 2、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一般因吃污染后剩饭、剩菜引起,也可因吃鱼、肉、蛋引起。来势凶猛,多在食后3小时内发病。吐比泻重,呕吐物中可见黄绿色胆汁,不发烧或仅有低热。由于病初频繁的呕吐有助于毒物的排出,多数患儿恢复较快,经适当治疗一天内即可恢复。细菌性食物中毒 3、嗜盐菌食物中毒:多因吃海鱼、海蛰、

2、海蛤及用盐浸的食物引起。 潜伏期818小时,一般先有上腹部或脐周阵发性绞痛,随后腹泻、呕吐,发热38度左右,大便常为洗肉水样或脓血便。细菌性食物中毒 4、肉毒杆菌食物中毒:肉毒杆菌存在于土壤、鱼、家禽的肠内及其粪便内,如果食入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鱼、肉类、水果、谷类、海产品和罐头等食品均可引起中毒。 肉毒杆菌中毒是由肉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所造成,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患儿头痛头晕、吞咽困难,因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困难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胃肠道症状多不明显,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病情凶险,恢复慢,常需数月之久,而且病死率高,如中毒早期使用抗肉毒免疫血清则预后良好。细菌性食物

3、中毒 5、大肠杆菌类条件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和副大肠杆菌是人体的寄生菌,一般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因患有其它疾病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严重营养不良等情况下,这类细菌才大量繁殖引起中毒症状,因此又叫条件致病菌。 一般中毒的潜伏期为412小时,一般中毒症状轻,大便呈水样,可有特殊的腥臭味,很少发热。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只要防止脱水,不用抗生素也能自愈。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化学性食物中毒 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

4、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化学性食物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俗称“工业用盐”。摄入亚硝酸盐0.2-0.5克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克可导致死亡。 发病急,中毒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 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快等。化学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1.严禁食品贮存场所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 2.不随便使用来源

5、不明的食品或容器。 3.蔬菜加工前要用清水浸泡5-10分钟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一般要洗三遍,温水效果更好。 4.水果宜洗净后削皮食用。 5.手接触化学物后要彻底洗手。化学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6.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或碱面食用。 7.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8.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厨房、食品加工间和仓库要经常上锁,防止坏人投毒。常见有毒动植物常见有毒动植物 (1)河豚鱼 河豚鱼肉鲜美,但是多种河豚的内脏均含有一种能致人死命的神经性毒素河豚毒素。其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不足1毫克

6、就能致人死命。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鳃和皮肤。这种毒素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 为了预防误食河豚中毒,需要学会认识和鉴别这种鱼。河豚鱼体形长、圆,头比较方、扁,鱼体光滑无鳞,可有美丽的斑纹,或呈黑黄色;鳃小不明显;肚腹为黄白色,背腹有小白刺。发现后应该按照卫生部规定禁止食用。常见有毒动植物 (2)毒蕈 毒蕈又称毒蘑菇,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在我国目前已鉴定的蕈类中,可食用蕈近300种,有毒蕈类约有100种,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毒蕈中毒事件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多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以家庭散发为主,有时在一个地区连续发生多起,常常是由于

7、误采毒蘑菇食用而中毒。 为了预防毒蕈中毒,不要轻易品尝不认识的蘑菇,必须请教有实践经验者分辨清楚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方可食用。如果不慎误食了有毒蘑菇,应及时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有效措施,并及时求医诊治。 “蘑菇杀手”之“毒蝇伞”(图1):这种蘑菇以能毒杀苍蝇得名,为典型的毒菇,有一个大的白色菌褶、白色斑点,通常是深红色的菇类,是最为人熟悉的蕈类。 “蘑菇杀手”之“大青褶伞”(图2):白色,体型硕大,呈半球形或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幼时表皮暗褐色或浅褐色,逐渐裂为鳞片,顶部鳞片大而厚,呈褐紫色,边缘渐少或脱落,菌盖部菌肉白色或带浅粉红色,松软。多生长于野外,在家中花盆里、食用菌腐殖土

8、中也能生长。有剧毒,2012年曾放倒江山5位七尺大汉。 “蘑菇杀手”之“白毒鹅膏菌”(图3):白色,开伞后近平展,表面光滑,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最近毒倒温州一家6口的野蘑菇就是它。 “蘑菇杀手”之“网孢牛肝菌”(图4):菌盖有细绒毛,紫红、枣红至土红色,菌盖表面下菌肉带玫瑰红色,受伤处变蓝色,扁半球形,后期稍平展,湿润时黏。含有神经精神毒素,可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导致瞳孔缩小。 “蘑菇杀手”之“黄臭菇”:菌盖直径710cm,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往往中部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质脆,具腥臭味,麻辣苦。菌柄较粗壮,圆柱形。有毒,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精神错乱

9、、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等。 “蘑菇杀手”之“半卵形斑褶菇”:半卵形斑褶菇,又称“致幻蘑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蘑菇杀手”之“大鹿花菌”: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蘑菇杀手”之“赭红拟口蘑”: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误食此菌后,往往会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常见有毒动植物 (3)含氰苷类植物 氰苷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特别是木薯的块根、苦杏仁、苦桃仁等果仁中含量比较高。这种化合物可水解产生剧毒的氰氢酸,对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预防此类中毒措施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不生吃各种苦味果仁和木薯,也不

10、能食用炒过的。若食用上述果仁,必须用清水充分浸泡,再敞锅蒸煮,使氢氰酸挥发掉。食用木薯前必须将木薯去皮,加水浸泡3天以上,再敞锅蒸煮,熟后再置清水中浸泡40小时。常见有毒动植物 (4)未成熟和发芽马铃薯 马铃薯又称土豆或洋山芋,是我国居民经常食用的一种薯类食物。马铃薯中含有一种毒性成分龙葵素,可引起溶血,并对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但是成熟的马铃薯含龙葵素很少,每100g仅含5mg10mg毒素。未成熟或发芽的马铃薯含这种毒素则明显增多,每100g可达30mg60mg,甚至高达400mg以上,所以大量食用未成熟或发芽马铃薯可引起急性中毒。常见有毒动植物 预防马铃薯中毒的措施主要是避免食用未

11、成熟(青紫皮)以及发芽的马铃薯。发芽马铃薯引起中毒的龙葵素可溶于水,遇醋酸易分解,高热、煮熟亦能解除其毒性。少量发芽马铃薯应深挖去发芽部分,并浸泡半小时以上,弃去浸泡水,再加水煮透,倒去汤汁才可食用。另外,在煮马铃薯时可加些米醋,促使其毒素分解。常见有毒动植物 (5)鲜黄花菜 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经肠道吸收后可在体内转变成有毒的二秋水仙碱,引起食物中毒。秋水仙碱可溶解于水,因而通过水焯、泡煮等会减少其在蔬菜中的含量,减少对人体的毒性。所以,食用鲜黄花菜前用水浸泡或用开水浸烫后弃水炒煮食用。常见有毒动植物 (6)未熟的四季豆 四季豆又称为菜豆、豆角、梅豆角等,是人们普遍食用的一种蔬菜。生的四季豆中含皂甙和血球凝集素,对人体消化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并对红细胞有溶解或凝集作用。如果烹调时加热不彻底,其中的毒素未被破坏,食用后就会引起中毒。 避免四季豆中毒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在烹调时把全部四季豆充分加热、彻底炒熟,使其外观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就可以破坏其中含有的皂甙和血球凝集素。常见有毒动植物 (7)有毒贝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