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品质检验_第1页
种子品质检验_第2页
种子品质检验_第3页
种子品质检验_第4页
种子品质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苗圃规划设计书姓名:汤永成学号:1101012班级:11林业二班指导老师:肖亚琼、蒋厚琼日 期:2013 年 9 月 7 日前 言种子品质检验又称种子品质鉴定。通过种子播种品质的检验,才能判断各批种子的等级标准及实用价值,根据种子质量确定适宜的播种量。在种子收购、贮藏、调运前进行检查,能够科学地组织种子生产,防止劣质种子向其它地区传播,避免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种子检验工作,是种子经营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实现种子标准化的技术保证。种子品质检验,应从被检验的种子中取出有代表性的样品,通过对样品的检验来评定种子的质量。目 录前 言11抽样程序51.1取样方法51.2分样方

2、法51.2.1四分法51.2.2分样器法51.3样品的封装寄送和保存62种子净度的测定62.1提取测定样品62.2区分各种成份62.2.1纯净种子62.2.2其它植物种子62.2.3夹杂物62.3称重62.4检验样品误差62.5计算测定结果62.6确定种批净度62.7净度分析记录表72.8误差分析73种子千粒重的测定73.1种子重量的测定方法73.2种子千粒重测定记录表83.3小结84含水量测定84.1称样品盒重(V)84.2提取测定样品84.3称样品湿重(W)84.4烘干84.5称样品干重(U)84.6计算测定结果84.7含水量测定记录表94.8小结95发芽率测定95.1提取测定样品95.2

3、样品预处理95.2.1消毒95.2.2浸种95.3置床95.4观察记载与管理95.4.1定持续时间95.4.2管理95.4.3观察和记载105.4.4区分未发芽种子105.5计算测定结果105.6发芽测定记录表1105.7发芽测定结果表2115.8小结116生活力测定116.1测定样品提取116.2浸种取胚116.3溶液的配制116.4染色126.5观察记录126.6结果计算126.7种子生活力测定记录表126.8小结127优良度测定127.1定方法137.1.1提取测定样品137.1.2浸种处理137.1.3鉴定131)解剖法132)挤压法137.2计算测定结果137.3确定种子优良度137

4、.4重新测定137.5种子优良度测定记录表1147.6种子优良度测定记录表2147.7小结148 种子样品质量检验证书151抽样程序:一个种子批初次样品混合样品送检样品测定样品检验证书及评定病虫害生活力含水量发芽率优良度千粒重测定样品净度测定测定样品1.1取样方法 取样器法和徒手法按照一批种子的总容器件数,计算应取样品的容器数。按林木种子检验规程的规定,5袋以下,每袋都抽取,抽取初次样品的总数不得少于5个;6-30袋,每3袋至少抽取1袋,总数不得少于5袋;31-400袋,每5袋至少抽取1袋,总数不得少于10袋;根据对混合样品的数量规定,首先应判断从每件容器中抽取多少初次样品,如同一批种子,分装

5、的容器大小不等,则应从较大的容器中抽取较多的初次样品。例如从装100kg的容器中抽取的初次样品应为装50kg容器的2倍。 同一容器中的种子,应从上、中、下等不同的部位抽取样品。散装或装在大型容器中的种子,可在堆顶的中心和四角(距边缘要有一定距离)设5个取样点,每点按上、中、下3层取样。1.2分样方法 通常用四分法或分样器法从混合样品中按照规定的重量分取送检样品和净度测定样品。1.2.1四分法 在光滑的桌子上铺上大的纸,将种子倒在纸上。用分样板从相对应的两侧将种子拨到中间,再从另外两侧将种子拨到中间,重复3-4次,使种子充分混合。然后将种子整成正方形,大粒种子厚度不超过10cm,中粒种子厚度不超

6、过5cm,小粒种子厚度不超过3cm。用分样板沿对角线将种子分为四个等份,将对角2份装入容器备用,另2份再用前述方法和要求进行混合和分样,直到剩下的2份种子略多于测定样品所需数量为止。1.2.2分样器法 适用于种粒较小、流动性大的种子。将送检样品倒入分样器,分成重量大致相等的2份,拿其中的一份再次分样,直到剩下的一份种子略多于测定样品所需数量为止。分样时若2份种重量相差超过平均重量的5%,应调整分样器。注意在正式分样前,应将种子在分样器中先混合23次,使样品均匀。1.3样品的封装寄送和保存 1)送检样品一般可用布袋、木箱等容器进行包装。供含水量测定用的送检样品,要装在防潮容器内加以密封。调制时种

7、翅不易脱落的种子,须用硬质容器盛装,以免因种翅脱落加大夹杂物的比重。2)每个送检样品必须分别包装,填写2份标签,注明树种、种子采收登记表编号和送检申请表的编号等,一份放在包装内,另一份挂在外面。3)提取送检样品后,应尽快送往种子检验站,不得延误。4)种子检验单位收到送检样品后,要进行登记,并及时检验。一时不能检验的样品,须存放在适宜的场所,避免样品的品质发生变化。检验后,送检样品仍需存放在适宜的场所保存4个月,以备复验。2种子净度的测定净度是指被检验的某一树种种子中纯净种子的重量占供检样品总重量的百分比。2.1提取测定样品 用四分法或分样器从送检样品中分取2份全样品或2份半样品,并将所抽取的样

8、品称重。样品的重量按附录三表1的规定分取。称量精确度应达表3-2(种苗实训指导书p8)的要求。2.2区分各种成份 将测定样品倒在玻璃板上,把纯净种子、其它植物种子和夹杂物分开。2.2.1纯净种子 完整、未受伤害、发育正常的种子;发育不完全的种子和不能识别出的空粒;虽已破口或发芽,但仍具发芽能力的种子;带翅种子中,种翅不易脱落的指带翅的种子,种翅易脱落的指去翅的种子;壳斗科种子中,壳斗不易脱落的指带壳斗的种子,壳斗易脱落的指去壳斗的种子;有1粒种的复粒种子。2.2.2其它植物种子 异类种子2.2.3夹杂物 叶片、鳞片、苞片、果皮、种翅、种子碎片、土块、石砾、昆虫和其它杂质。2.3称重 分别称纯净

9、种子、其它植物种子和夹杂物的重量,填入净度分析记录表.2.4检验样品误差 纯净种子、其它植物种子和夹杂物之和与样品重之间的差值应不大于5%,否则应重做。2.5计算测定结果 分别计算两个重复种子的净度,计算公式如下: 净度(%)=×100%2.6确定种批净度 检查2份样品净度之间的差异是否超过容许差距(见表34种苗实训指导书p10)。若在容许差距范围内,检验的平均净度即为种批净度。若超过容许差距,则进行补充检验分析,并进行误差分析。2.7净度分析记录表编号:5树种:云南松测定地点:实验室测定方法:四分法组数试样重(g)纯净重(g)其他种重(g)杂物重(g)总重(g)净度(%)12017

10、.40.422.542085.2220.117.930.471.6320.0389.5实际差距:0.03容许差距:0.76平均净度:87.4本次测定:有效(v) 无效() 测定人:第六组 测定日期:2013年4月25日2.8误差分析:样品重量在10.099.99之间,其容许差距为0.76,实际差距为0.03,符合标准。3种子千粒重的测定 种子的重量以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计,故又称千粒重,一般以g为单位。千粒重能说明种子大小,饱满程度。同一树种的不同批种子,千粒重数值大,说明种子大而饱满,内部贮藏营养物质多,空粒少。用千粒重大的种子播种,发芽率高,苗木质量好。3.1种子重量的测定方法 有全量

11、法和重复计数法。全量法即以净度测定后的所有纯净种作为样品,用数粒器或人工计数,并换算为1000粒种子的重量。全量法一般用于纯净种子粒数少于1000粒的样品。实训方法:1) 四分法测定样品的提取2) 点数和称重(注意精度)3) 计算千粒重4) 分析(C0.04)平均重量、标准差、变异系数,公式为: S ×1003.2种子千粒重测定记录表编号:1树种:云南松测试地点:实验室环境条件:室温重复12345678X(g)1.441.461.571.501.581.431.521.42标准差(s)0.0585平均重量1.494变异系数C3.9%千粒重10x119.5本次测定:有效(v) 无效()

12、 测定人:第六组 测定日期:2013年5月3.3小结:在这次实验中,第一次的实验结果种子的变异系数超过了0.06(0.04)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有两组数值与其余四组数值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因为个别组员由于生活习惯,人为挑选大粒种子数取而造成的,所以我们在数种时应准确而随机的挑选。4含水量测定 种子含水量是指种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占种子重量的百分率。(烘干法)4.1称样品盒重(V) 分别称2个预先烘干过的样品盒的重量,精度要求达3位小数。将数据填入含水量测定记录表。4.2提取测定样品 用四分法或分样器法从含水量送检样品中分取测定样品,放入样品盒。样品取2个重复,重量一般取315g。取样操作时,应将

13、含水量送检样品在容器内充分混合,并尽量减少测定样品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以防失水。种粒大的种子(1kg种子少于5000粒)和种皮坚硬的种子要切开或打碎,充分混合后,才取测定样品。4.3称样品湿重(W) 分别称2个装有样品的样品盒的重量,精度要求达3位小数。4.4烘干 将装有样品的容器置于烘箱中,打开盖子搭在盒旁,升温至105±2后烘4 h。如果测定样品的含水量高于17%,可采用二次烘干法。即将要测定的样品放入70的烘箱内,预烘25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重。再以105±2进行二次烘干,测得其含水量。4.5称样品干重(U) 种子烘干后迅速盖好样品盒盖,并将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14、3045 min,然后分别称重,精度要求达3位小数。4.6计算测定结果 计算两个重复的含水量,计算到1位小数。计算公式如下: 含水量(%)=×100%若两个重复的差距不超过0.5%,则平均含水量为种批的含水量。如超过须重做。4.7含水量测定记录表容器号12容器重16.67717.424容器及样品原重26.47927.434烘干恒重1027.165测定样品原重0.45310水分重4.60.269含水量4.62.8平均3.7实际差距1.04容许差距1.41本次测定:有效(v) 无效() 测定人:第六组 测定日期:2012年11月16号4.8小结:通过实验,我们能基本掌握程度种子含水量的操

15、作技术和计算方法。5发芽率测定发芽率是种子播种品质中最重要的指标,可以用来确定播种量和一个种批的等级价值。5.1提取测定样品 将净度测定后的纯净种子铺在光滑的桌上,充分混合后用四分法分为4份,每份中随机抽取25粒组成100粒,共取4个100粒,即4个重复。5.2样品预处理 种子消毒和催芽。5.2.1消毒 可用.的高锰酸钾溶液浸小时消毒。取出用清水冲洗数次。5.2.2浸种 一般用45的温水浸种24 h。5.3置床 所用器皿和材料须事先洗净,并用烘干法或煮沸法、消毒液浸泡等方法消毒。操作前应洗净双手并消毒。纸床 先在培养皿或专用发芽皿底盘上铺一层脱脂棉,然后放一张大小适宜的滤纸,加入蒸馏水浸湿。在

16、每个发芽床上整齐安放粒种子,种子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霉菌蔓延感染。贴上小标签,写明样品号、姓名、置床日期。置床后将发芽床放在培养箱、专用发芽箱中,或放在其它适当的地方。5.4观察记载与管理 5.4.1定持续时间 发芽测定时间自置床之日算起.5.4.2管理 测定期间经常检查样品及光照、水分、通气和温度条件。另外,轻微发霉的种粒用清水洗净后放回原发芽床,发霉种子较多时要及时更换发芽床。5.4.3观察和记载 发芽测定期间要定期观察记载,间隔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但初次计数和末次计数必须填写发芽测定记录表。观察后,拣出正常幼苗、严重腐坏的幼苗和腐坏的种子,并填写发芽测定记录表。呈现其它

17、缺陷的不正常幼苗保留到末次计数。5.4.4区分未发芽种子 测定结束后,分别将各次重复的未发芽粒逐一切开,进行分类统计,并将结果填写发芽测定记录表。 5.5计算测定结果 发芽率(%)×100 绝对发芽率(%)×100 发芽势(%)×100 平均发芽率(%)×1005.6发芽测定记录表1树种:藏柏树种处理方法:观察记录法置床日期2012.5.9编号1号记录期月5月日9-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发芽数与组号10211721221441203449543322345.7发芽测定结果表2组号测试天数发芽势%发芽率%未发芽粒发霉换垫日

18、期平均发芽势%平均发芽率%平均绝对发芽率%平均发芽速度异状腐坏新鲜空粒硬粒涩粒其他计1207.028.00465300072无803746.914.62209.046.00250200054无803746.913.9本次测定:有效(v) 无效() 测定人:第六组 测定日期:2013年5月5.8小结1)在做种子发芽测定实验过程中,要细细心认真,且还要坚持要有持续的精神。2)要掌握、理解相关计算公式,才能快速准确的进行数据处理计算等。3)相关操作的一些标准,数据的有效性也应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使实验圆满成功。6生活力测定种子生活力是用染色法测得的种子潜在的发芽能力。当需要迅速判断种子的品质,对休

19、眠期长和难于进行发芽试验或是因条件限制不能进行发芽试验,可采用染色法来检定种子。6.1测定样品提取从测定后的纯净种子中随机数取100粒种子(两份)一份备用,以松属树种为例。6.2浸种取胚切开种皮和胚乳,取出种胚放入有清水的玻璃器皿中,以免胚干燥,取胚时记下空粒、烂粒及没有明显生活力的种粒数。6.3溶液的配制碘碘化钾染色液是每100ml水中先放碘化钾1.3g,溶解后再加0.3g结晶碘配成。6.4染色将胚放入碘碘化钾溶液中2030min后取出,就可以根据活种胚遇碘变成黑色的反应来判断种子有无生活力,胚2/3以上染成黑色即为有生活力的种子。6.5观察记录根据染色部位和面积,逐粒判断种子的生活粒,通过

20、鉴定将种子评为有生活力和无生活力两类。6.6结果计算生活力(%)×100%6.7种子生活力测定记录表编号:1树种:华山松测试地点:实验室环境条件:室温重复测定种子粒数种子解剖结果进行染色粒数染色结果平均生活力%测定方法腐烂粒涩粒病虫害粒空粒无生活力有生活力粒数%粒数%110015006793544%4456%50%碘-碘化钾法210011000894955%4044.9%平均10013003844249.5%4250%本次测定:有效(v) 无效() 测定人:第六组 测定日期:2013年9月11日6.8小结通过本次实验进一步了解了种子的生活力测定的意义,同时也掌握了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方法

21、。7优良度测定 优良度是指优良种子数与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比。此法是通过直接观察,从种子的形态、色泽、气味、硬度等来判断种子的质量,简单易行,可迅速得出结果。在生产上主要适用于种子采集、收购等工作现场。发芽测定结束时对未发芽粒的补充鉴定及休眠期长而又不能用染色法测定的种子也可应用。7.1定方法7.1.1提取测定样品 将净度测定后的纯净种子中随机取4组测定样品。7.1.2浸种处理 种皮较坚硬难于解剖的种子,或用挤压法鉴定的小粒种子需进行浸种。7.1.3鉴定 1)解剖法 将种子纵向剖开,仔细观察种胚、胚乳和子叶的大小、色泽、气味以及健康状况等区分优良种子及劣质种子。各重复优良粒、空粒、腐坏粒、病虫粒

22、等记入优良度测定记录表中。2)挤压法(压油法) 适用于含油质多的种子和小粒种子的检验。 松类树种的种子含有油质,可将种子放在两张白纸间,用瓶子滚压,使种粒破碎。凡油点明显者为好种子,油点不明显或无油点的为空粒或劣种。桦木、泡桐等小粒种子,可将种子用水煮10min,取出后放在两块玻璃片中间挤压,能压出颜色正常种仁的为好种子,无种仁或种仁为黑色等不正常颜色的为劣质种子。7.2计算测定结果 根据记录的资料,分别4个重复计算优良种子的百分率。 优良度(%)×1007.3确定种子优良度 检查各重复间的差异是否为随机误差,若各重复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距没有超过容许差距范围,则平均数为种批优良度。

23、若各重复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距超过容许差距范围,必须重新测定。7.4重新测定 各重复间的差距超过容许差距时,应按原用方法重新测定。若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测定结果之差不超过容许差距,则以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数作为测定结果填报。若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测定结果之差超过容许差距,应按原用方法进行第三次测定。以三次测定中相互一致的两次结果的平均数作为测定结果填报。7.5种子优良度测定记录表1编号:1树种:油茶测试地点:实验室环境条件:室温重复测定种子粒数观察结果优良度%优良粒腐烂粒空粒涩粒病虫粒良粒1118170156621829.662120260193014458.33388140104711634.0948

24、76093582940.23平均103.2515.75013.2544.5326.7540.58实际差距3.33测定方法四分法和解剖法容许差距3.657.6种子优良度测定记录表2编号:2树种:云南松测试地点:实验室环境条件:室温重复测定种子粒数观察结果优良度%优良粒腐烂粒空粒涩粒病虫粒良粒150120211001344.6426080251201538.333549021701748.1545810023901644.83平均579.75022.59.5015.2543.99实际差距2.15测定方法四分法和解剖法容许差距3.65本次测定:有效(v) 无效() 测定人:第六组 测定日期:2012

25、年11月9日7.7小结: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掌握的度不够,边看书边操作,效率不高,特别是取样品时取的太多用时也太多,经过老师的指导测定云南松时便取代表性的几粒种子,取4份进行测定,方便快捷。8 种子样品质量检验证书 编号 据送检人陈述树种中名 树种学名 产地 种批编号种批重(kg)容器件数抽样日期送检样品号送检人 肖老师 和 蒋老师 单位地址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邮政编号 650000 正式报告样品编号样品封缄样品重(g)样品收到日期检验结束日期2012年4月2013年9月净度测定发芽测定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优良度(%)病虫害感染度(%)%天数%纯净种子(即净度)夹杂物其他种子正常幼苗(即发芽率)不正常幼苗新鲜粒硬粒死亡粒123456789101112131487.410.44.4520370119.542.2分级依据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