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复习题精编版_第1页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复习题精编版_第2页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复习题精编版_第3页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复习题精编版_第4页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复习题精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资料推荐1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 知道位移速度公式,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它一些扩展公式。3、牢牢把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灵活运用各种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学教材】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是 _o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有 _ 、_o3、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之差为_o4、 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 _o某段过程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等于 _ ,两者的大小关系是 _o(假设初末速度均已知为 Vo、Vt)5、 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1T 秒末、

2、2T 秒末、3T 秒末速度之比为_;前 1T 秒、前 2T 秒、前 3T 秒位移之比 _ ;第 1T 秒、第 2T 秒、第 3T 秒位移之比 _;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重点难点】v2-vo2=2ax 的应用证茁V-V。由atta2a 2 a2a【典型例题 1】某飞机起飞的速度是 50m/s,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是4m/s?,求飞机从静止到起飞成功需要跑道最小长度为多少?_ , 2解析:由题意可知:Vo=Om/s 最大加速度 a=4m/s V=50m/s 设跑道长度为 x,贝 U2 2根据公式 V-Vo2=2ax 得x=vV02a代入数值得:跑道的最小长度x-50bm=312

3、.5m2汉4【反馈练习 1】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 5m/s2,所需的起飞速度为 50m/s,跑道长 100m。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的发动机从 舰上起飞?为了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母舰装有弹射装置。对于该型 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具有多大的初速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始末速度的平均值。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经初位置时的速度为V。,经末位置时的速度为 Vt,对所研究的Vt=v+atn a =Vt代入x =vt +at2得x =vt+扌Vt上上V0t2=V0?Vtt又根据

4、平均速度段时间x而言可得v= 产【典型例题 2】一辆正在匀加速行驶的汽车在 5s 内先后经过路旁两个相距 50m 的电线杆。它经过第 2 根的速度为 15m/s,求它经过第 1 根电线杆的速度及行驶的加速度。解:方法一,基本公式设物体经过第 1 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w,加速度为 a,由匀变速直1线运动的规律可得:根据 V?=V+at得 15 =V1+5a根据 x=V1t +? at2得1、v -Vo可知:当加速度 a 最大时,跑道长度最小。最新资料推荐2二式联立,可解得 V1=5m/s, a=2m/s1 2方法二,平均速度疔F15-5 “牛.0 一-a -= 2mis由 . 可得:1【反馈练习

5、 2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地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 从甲地匀加速直线运动到乙地,经过乙的速度为60km/h,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到丙地,到丙地时的速度为 120km/h,求汽车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2= V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经初位置时的速度为 V。,经末位置时的速度为 Vt,把从初位置 到末位置 所用时间分成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设中间时刻 C 点的瞬耳+v0时速度 Vt,如% _片=耳_叱= 陀=50=50=5v+2ax52即 VtV。Vt又因为-V0VtV二2可得:2

6、图所示最新资料推荐3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典型例题 3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V0=2.0m/s,它在第 3 秒内通过的位移为 4.5m,则它的加速度为多少?【反馈练习 3 一辆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历时 5so已知小车前 3s 内的位移是 7.2m,后 3s 内的位移为 16.8m,试求小车的加速度。X解析:第 3 秒位移 4.5m,则根据 v =4 5得: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V=415 m/s=4.5m/s根据公式 Vt2=V有V2.5=4.5m/s贝qaVtVt4.5-22.5=1m/s2最新资料推荐(3) 匀变速直线

7、运动中,某段位移中点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Vo和末速度Vt平方和一半的平方2【典型例题 4】如图所示,物体以 4m/s 的速度自斜面底端C,到达斜面最高点 B。已知 VA:Vc=4:3,从 C 到 B 点历时(3- _ 2 )(1)到达斜面最高点的速度;(2)斜面的长度解析:由已知可知,VA:VC=4:3二 Vc=3m/s2 2 2 2 2 2I VA+VB=2vc= 4+VB=2X3S=Sc=7m【反馈练习 4】有一物体做初初速为零,加速度为 10m/s3运动,当运动到 2m 处和 4m 处的瞬 时速度分别是V和 V2,则 Vi: V2等于 BA. 1: 1 B . 1:.2C . 1: 2 D

8、 . 1: 3VC 点为 AB 中点, vc=根,即Vs/2、.V:Vt2/2。(如图)已知: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经初位置时的速度为、位置间中点 C 的瞬时速度为勺求:2Vo,经末位置时的速度为 Vt,初末vt-v. -2a 它2= 2a 2 J2Av-s/22 2VoVtVB=2 m/s 由 SBc=-八d 十面长度A 点滑上光滑斜面,注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Vt/2VVx/2途经斜面中点最新资料推荐如图所示,物体由 A 运动到 C, B 为 AC 的中点,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经2时间物体 运动到B 点左侧,Vt/2 Vx/2;若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则经 2

9、 时间物体运动到 B 点右侧,Vt/2VVx/2,故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Vt/2VVx/2ABCiII(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任意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个恒量, S=at2最新资料推荐061S=S=vot+2 at S=S-SI=SII-Sii=at推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意两个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SnSN=(M-N)at2【典型例题 5】一物体正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 is 内和第 3s 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2m 和 4m 求:(1)第 2 秒末的速度 V2( 2)3s 内的平均速度?解析:(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意两个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2 2 2

10、SM-SN=(M-N)at=S3-S1=(3-1)at =4-2 a=1m/s因为 S1= 2m 所以 乂.5=也=也=2m/s又因为 a=1m/s2,所以 vo=1.5m/s,则 V2=3.5m/st11s【反馈练习 5】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相邻的两个 1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 1.2m 和 3.2m,求物体的加速度a 和相邻的两个 1s 内的初、末速度 V1、V2、V3。V1=0.2m/sV2=2.2 m/sV3=4.2 m/s(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时间 t 等分11s 内、2s 内、3s 内、. ns 内物体的位移之比 S:S2:S3::Sn=1:4:9: :n

11、22第 1s 内、第 2s 内、第 3s 内、第 ns 内的位移之比 S:S 呼 1:3:5:(2n-1)3第 2s 末、第 2s 末、第 3s 末、 、第 ns 末的即时速度之比 V1:v2:v3::vn=1:2:3: :n4第 1m、第 2m、第 3m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 :2 -1:(. 32):.看图可以帮助理解。也可以利用公式证明。匀变速直线运动:S =SSII=S2-SiSIII=S3-S2SI=S-Si=Vo(2t)+1a(2t)2-(v123ot+q at )=vot+2atSII=S-S2=Vo(3t)+1a(3t)2-vo(2t)- 1 a(2t25)=vot+2 at(

12、2)同理知 V3=4.5m/s,所以 i -=2m/s。最新资料推荐7【典型例题 6】观察者站在列车第一节车厢前端一侧的地面上,列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 运动,测得第一节车厢通过他用了 5 秒,列车全部通过他用了 20 秒,则列车一共有几节车厢?(车厢等长且不计车厢间距)解析:方法一: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方法二、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为1: 3: 5:(2n-1),20 内共有 4 个 5 秒,则连续四个 5 秒的位移之比为 1: 3: 5: 7,则有 7+5+3+1=16 个单位车厢长度。方法三:一节车厢长度S =vot1at2=1a25,20 秒内总长度

13、s2= vot - at- a400,有2 2 22S1【反馈练习 6】完全相同的三个木块,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入,子弹穿透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设子弹在木块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透三木块所 用的时间之比是 _ ;如果木块厚度不同,子弹穿透三木块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三木块的厚度之比是 _(子弹在三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样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同步测评【基础巩固】1.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行驶540 米,则它在最初 10 秒行 驶的距离是(D )A. 90 米 B . 45 米 C . 30 米 D . 15 米2.

14、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距离为 L时,速度为 V,当它的速度是 v/2 时,它 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C )A. L/ 2 B .2L/2 C . L/4 D . 3L/4 3.用 I 宁的式子求平均速度,适用的范围是(D)A .适用任何直线运动;B .适用任何变速运动C.只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 D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4. 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车头通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时的速度为 V2,贝 U 火车的中点通过该路标的速度为A、丁B C、1【5. 一个物体沿着斜面从静止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头2s 内的位移为 3m 则它在第四个 2s 内的位移是(B )A、14mB

15、、21m CC 24m D 48m6.如图所示,光滑斜面 AE 被均分成四段,一物体由 A 点静止释放,则(B )(3 -2:(n- n-1 )节车厢的时间为 to=5 秒,则 n 节总时间为t=1Xto+(2-1) to+ (-2 ) to=20 得 n=161:( 2 -1):V1,车尾通过该路标最新资料推荐8物体到达各点速度之比 VB:VC:VD:VE=1:2:, 3: 2(2)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 tE=2tB= . 2 tc=2t ,3物体从 A 到 E 的平均速度等于VB通过每一段时,其速度增量均相等A.只有(2)B.C.s7.物体沿某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通过的

16、路程为 s,它在2处的速度为”;,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一 贝 L 和一的关系是(ABC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f 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 -8.关于公式v2V:=2ax,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 )A.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B .此公式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C .此公式只适用于位移 x 为正值的情况D .此公式不可能出现 a、x 同时为负值的情况9.某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若第 1 s 末的速度为 0. 1 m/s,则第 3 s 末的速度为_3m/s_ ,前三秒内的位移为 _4.5m/s_,

17、第三秒内的位移为_2.5m/s_ 。10. 初速度为零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2:1 的连续时间内所通过的位移之比为_9:4:1_,它在 1:2:5 的连续三段位移上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_1: J2 :恋5_.11. 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光滑斜面底端a 点上滑,最高可滑至 b 点,c 是 ab 的中点,如右图所示,已知物块从 a 至 c 需要的时间为 t。,问它从 c 经 b 再回到 c,需要的时间是多少?(、2 +1) to12. 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 图中前几个点模糊, 因此从 A 点开始每打 5 个点取 1 个计 数点,则小车通过 D 点时速度是0.19 m/s,小车运动

18、的加速度是6.24 m/s2。(打 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 50Hz)77.75单位:cmDM)b*7 JB3.07*- 12,3827,03最新资料推荐913.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一个 4 秒内的位移为 24 米,在第二个 4 秒内的位移是 60 米,求:(1)此物体的加速度。 物体在第四个 4 秒内的位移。最新资料推荐10所以不能靠自身发动机起飞2 2Vt- Vos二2aVo =;V:- 2as =39m/s(1)9/4m/s2(2)132m【能力提升】14. 一列火车由静止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观察者站在这列火车第一节车 厢的前端,经过 2s,第一节车厢全部通过观察者所在位置;全部车厢从他身边通过历时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