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石油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_第1页
日本石油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_第2页
日本石油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_第3页
日本石油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_第4页
日本石油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日本石油市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 一、日本石油状况概述 (一)日本成品油市场基本情况 2011年,日本国内成品油销售量为 2.4亿吨。全国有石油精炼企业 19家,其中,12家为专业 精炼企业,7家为精炼与销售一体化企业。全国有成品油批发企业 11家,其中,前3家的市场份 额为53%,市场集中度较高。至U 2012年6月底,全国有加油站 51294座(1994年最多时为60421 座),平均单站加油量4680吨;其中,使用批发商品牌的有 4.1万座,占加油站总数的 80%,品牌 集中度可见一斑。日本的加油站普遍提供便利店、汽车维修保养等服务,这些服务逐步成为加油 站的主要利润源。日本流

2、动加油点从 1977年的5000个左右逐步减少到 2010年的1900个左右 倒 2011年已经全部取缔。从 1998年起,日本开始发展自助式加油站,到 2011年3月底发展到2522 座,约占加油站总数的 5%。日本人认为,与欧美国家比日本的自助式加油站比例偏低,以后还要 加快发展。 2011年日本成品油批发企业销售份额构成 售额构成+ 脸业 7一一 成訪油 沁由 新日本石抽 2L J 22. S 出光 16. 3 2 11, 4 叭能源 9,5 10, 6 昭和壳牌 10. 6 “ 7, 6 S. B 埃索 2 6, S 末燃迺用 3, 6 4, S 九州石油 2, 3 1.9 E IGU

3、N4S .S 2. 4 M石油 2 2, 4 资料来源:日本经济产业省 (二)主要特点 1石油资源极度匾乏 日本受国土地形的限制,是一个能源极度贫乏的国家,只有日本海沿岸几个为数不多的油田 (石油产量仅占日本全国石油需求量的 0.2%),日本几乎是个石油纯进口国。 2石油资源依赖程度高,来源集中 日本作为仅次于美国、我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石油资源依赖程度相当高,一次能 源消费中石油所占的比例达 48.7%。此外,日本石油进口来源还相当集中, 89.4%来自中东地区。 其中,沙特阿拉伯(26.2% )、阿联酋(25.0% )、伊朗(15.0%)、卡塔尔(9.0%)和科威特(7.40%)5

4、 个国家合计占了 82.6%(2004年)。 3石油战略储备丰富 197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 石油储备法 , 决定实施以国家储备为主的石油储备战略, 规定政府 系统的 石油公团”必须承担起国家石油储备的责任。 1978年开始实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政策,在 全国建设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2003年,国家储备达到92天用量(4844万千升),石油公司储备 为77天用量(4005万千升),共计169天的储备量(图I)。 朋i UX年石油储浙比例 (三)2008 2010上半年日本石油相关数据 2008 2009 2010年9月 探明储量 602万吨 700万吨 一 消费量 221.9百万吨 197.6

5、百万吨 一 产量 94.4万吨 76.5万吨 一 库存量 1263.756万立方米 1305万立方米 1336.3246万立方米 进口量(原油) 2.418亿千升 176.5百万吨 1775.8万千升 (油品) 30百万吨 35.3百万吨 110万桶 出口量(原油) 一 一 一 (油品) 15.5百万吨 16百万吨 14.4万千升 (三)日本石油工业发展趋势 21世纪初世界石油工业面临的四大挑战:全球竞争化的挑战,环境与发展的挑战,石油资源 配置的挑战,盈利空间减少的挑战。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世界第三大尤油气消费国,世界第四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1 节能降耗,合

6、理利用现有资源 世界石油石化业界都在千方百计地降低石油化工生产的单耗、能耗,少投入多产出。降低生 产过程单耗、能耗的本身就有利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国际上炼油和乙烯装置的能耗在不断 降低。一些节省能耗的新产品和新工艺也相继问世。目前正在积极探索采用的生产高效廉价乙烯 的新工艺,如石脑油催化裂解,可降低裂解温度大幅度地节省能耗,日本正将该项技术作为 “21世 纪化学工艺技术开发计划 ”的研究项目,有一批大公司联合参与开发。 2 重视环保投资,推行环境友好工艺技术 在炼油工业方面,日本加快了油品升级换代和生产清洁燃料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目前已经 成熟和正在开发的工艺技术有生产清洁汽油的加氢精制技

7、术、生产清洁柴油的加氢精制技术、生 产清洁航煤的临氢脱硫醇技术、生产清洁汽油的固体酸烷基化技术等;另外还开发和利用生物技 术生产清洁油品。到目前为止,已经和正在进行的技术开发工作包括生物脱硫、生物脱氮、生物 脱重金属、生物减粘、生物制氢等。再如,新开发的污油分散剂将是 21 世纪一种创新技术,可解 决原油采收、管输和储存设施的老大难问题,已在美孚、埃克森、雪弗龙等大石油公司的管输公 司中使用。此外,天然气合成石油技术为生产清洁汽油、柴油提供了十分喜人的前景。合成油最 重要的优点是不含硫、氮、重金属杂质和芳烃等非理想组分,属于清洁燃料,完全符合现代发动 机的严格要求。用天然气合成石油的技术已进入

8、工业化阶段。在石化工业方面,抓紧研究开发不 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废水、废气、废渣生成量少,最终实现 “零排放 ”的新一代环境友好工艺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已开展研究并取得进展,可望在新世纪首批实现工业应用的环保工艺技术将主要是 不用光气、硫酸、磷酸、氢氟酸、盐酸、三氯化铝等有毒有害原材料生产石化产品的技术。如不 用光气法生产聚碳酸(PC)、甲苯二异氰酸酯(TPI)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用离子交换树脂 催化剂替代盐酸生产双酚 A,或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替代硫酸生产仲丁醇;用氟化氧化硅 /氧化 铝催化剂替代氢氰酸生产直链烷基苯;改变原料路线,不以丙酮和氢氰酸为原料 ,改用异丁烯为原 料,

9、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的新工艺;生产可降解(包括生物降解、光降解和光 -生物降解) 塑料制品如光解塑料薄膜(农用膜)和完全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新技术。 3 技术创新将推动石油石化业进一步升级换代 当前石油石化业界在寻求新世纪进一步升级换代、再上新台阶,求得迅速发展中,加大技术 创新力度已成各石油石化公司主要推行的战略之一。新世纪的技术创新已不仅仅是开发新产品和 降低制造成本,而是向依靠新思路新技术、探索新途径,不断满足未来挑战需求的方向发展。它 是一个从新思路新技术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的 创造、流通和应用的过程。展望 21 世纪,不同类型学科间的

10、界限将趋于缩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将实现有机的交融。高新技术将加快向石化工业的渗透和结合,这一发展趋势对石油石化工业 技术的发展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4 一批新技术已展现勃勃生机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它们向世界石油石化工业的不断渗透,推动了世界石油石化工业的升级换 代。目前已涌现出一批未来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最有代表性的新技术领域有上游勘探开发新 技术、天然气利用新技术、烷烃活化技术、实用生物新技术、催化剂新技术、选择合成、纳米技 术、高分子新技术、复合化技术、组合化学技术等高新技术,以及相关的化学工程、反应工程、 分离工程新技术和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等。 5 推出全新的技术创新战略 面临着新世纪

11、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外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人才战略上都出现 了战略调整趋势,当前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 “知识管理 ”。该方面的进展将为信息管理的 智能化和决策科学化提供全新的途径和可能。科学理论、现代技术、社会科学的系统融合,知识 经济与知识管理的实现与发展,最终将把石油石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石化产业的管理提高到一 个更高的层次。 二、成品油管理体制比较 (一)管理体制 日本是石油消费国,原油主要依赖进口,对成品油市场采取逐步开放战略,通过立法以及设 立分销商经营资质等手段,对成品油流通实施比较严格的监管,有效地保护了国内石油工业 ,保证 了石油供应安全,成品油市场竞争有序。

12、日本成品油流通的管理部门是经济产业省,炼油企业、进出口企业、批发企业、加油站都要 得到经济产业省注册批准才能经营,只能销售符合政府规定质量标准的成品油,违规经营将被注 销经营资格且一定年限内不得申请经营成品油业务。加油站建设要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危险品管 理有关规定等法律法规,一站一证。 日本对石油行业上下游分开立法,上游领域主要适用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法 ,规定石油天 然气资源开采的批准程序等。下游领域主要适用石油业法 ,规范石油炼制、进口和销售等业务。 (二)日本开放成品油市场的主要做法 日本于1955年加入GATT, 1995年转入 WTO。1996年4月以前,日本一直实施作为石油 业法的特

13、别法规而存在的特定石油制品进口暂定措施法 ,对进口成品油实行注册制,规定成 品油进口商必须具备替代生产能力(即当进口中断时能在国内生产同类油品) 、储备能力(即当市 场供应紧张时能用国内设施储备的同类油品保证市场供应) 、质量调整能力(即有能力将进口油品 的质量调制成符合国内质量标准要求的油品) 。 符合这三项条件的企业实际上只有国内较大的炼油 企业和炼油销售企业。通过该法的实施,日本油品进口商的数量很少,国内市场被几家大型炼油 企业所控制。与此同时,对成品油零售商实行注册管理,要求必须获得批发商签发的供应保证书 才能经营,从而保证国内炼油企业的产品占领市场。 1996年,为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与

14、国际市场接 轨,日本政府废除了特定石油制品进口暂定措施法 ,取消了零售商必须获得批发商签发的供应 保证书的制度,对成品油进口商实行资格审查制度,限制规定有所放宽,但保留了储备能力和质 量保证两项条件,有效地防止了国外成品油的大量涌入,合理保护了国内成品油市场。日本通产 省于1996年4月和1998年10月先后两次提高了进口成品油的质量标准,世界上多数炼油企业在 短期内都难以达到该标准要求。 日本开放成品油市场的主要步骤 19 閃年 啟松技术改進的审批 1989 4- 取诸汽 M 生产配额,同时取消没有瘁存控制 1990 年 取消加油站 SitMX 1991 年 取诸蕊憎装置建设规定 询 92

15、年 取消廉讷加工暦瀛 19 光年$月 废止 術定石油制品进。靈定措燧法 1996 年 4 月 频布汽油及其它燃料油质量控制法 H 光年月 取消在特定区域限制新建加油站的规定 1 沏年 允许咸品油自由进口 卩 9界年 12月 零售商注册制度继续使用,胆不要求其获得扌峨商签发的供应证书 &年 4 月 取滴自助加油站的禁智,到対“年 3 月底已有 2522 座自助加油站 三、成品油价格体制比较 欧洲和日本对成品油消费采取了高税收和高油价策略,其成品油税后零售价格和税率(汽油 税率在45.8%-61.7%之间)明显高于中国(汽油税率 32.7%);加拿大成品油价格稍高于中国,但 其成品油税率与

16、中国相当或稍低;美国成品油税率(汽油税率 13.2%)明显低于中国,在税前价格 高于中国的情况下,成品油税后零售价格(汽油 5.4元/升)却低于中国。 (一)中国成品油价税情况 我国成品油税包括增值税(税率 17%),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税等,同时对进 口成品油征收关税,2011年2月20日价格计算,汽柴油总税率分别为 32.7%和 28.2%。 1、 增值税成品油17% 2、 消费税 (1) 汽油(包括车用汽油、航空汽油和启动汽油) 无铅汽油 1.00元/升 含铅汽油 1.40元/升 用自产汽油生产的乙醇汽油,按照生产乙醇汽油耗用的汽油数量申报缴纳消费税。 (2) 柴油(包括轻柴

17、油、重柴油、农用柴油和军用柴油) 0.80元/升 3、 城市维护建设税 一般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按照适用税率计算应纳 税额,分别与上述三种税收同时缴纳。生产企业出口货物以税务机关批准免征、抵扣的增值税, 也应当计征城市建设税。 地区 税率(% 市区 7 县城、建制镇 5 其他地区 1 4、 教育费附加 缴纳单位包括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缴纳农村教育费附加者 和缴纳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者除外)。 一般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为计征依据,附加率为 3% 5、 关税 汽油、柴油进口关税的最惠国税率分别为 5呀口 6%

18、此处不考虑进口关税。 表1中国成品油价税情况(升价,元/ 升) 税前升 价 税收 税后价格 税率 消费税 增值税 城市维护建 设税 教育费附加 总税收 汽油1.00元/ 升 柴油0.80元/ 升 17% 7% 3% 序号 : 说明 (+ )* (+广 (+) * + + / 汽油 4.31 1 0.90 0.13 0.06 2.09 6.40 32.7% 柴油 4.99 0.8 0.98 0.12 0.05 1.96 6.96 28.2% 表2中国成品油价税情况(吨价,元/吨) 税前吨 价 税收 税后价格 税率 消费税 增值税 城市维护建 设税 教育费附加 总税收 汽油1.00元/ 升 柴油0

19、.80元/ 升 17% 7% 3% 序号: 1 : 说明 (+ )* (+广 (+广 +3+ + + / 汽油 5982 1388 1253 185 79 2905 8887 32.7% 柴油 5873 940.8 1158 147 63 2309 8182 28.2% 说明: 1、 税后价格为发改委2011年2月20日执行的最高零售价格,取各地价格算术平均而得。 2、 不 含 税 价 格 ( 税 前 价 格 ) 根 据 发 改 委 2 0 1 1年2月2 0日 执 行 的 最 高 零 售 价 格 倒 推 而 来 。 3、中国汽油 (升价) 含税价: =(不含税价 +1) *1.187+0.1

20、 (吨价) 含税价: =(不含税价 +1*1388) *1.187+138.8 4、中国柴油 (升价) 含税价: =(不含税价 +0.8 ) *1.187+0.08 (吨价) 含税价: =(不含税价 +1176*0.8 ) *1.187+94.08 (二)与国外成品油价税比较 表3和表4中进行比较的价格均为成品油零售价格。国外由 2011年1月美元价格转换而来, 人民币汇率按照2011年1月平均中间价(100美元兑换660.27人民币)计算。中国为 2011年2 月20日执行的最高零售价格。 表3国内外汽油价税比较(升价,元/升) 税前价 税收 税后价 税率 法国 5.32 7.38 12.70 58.1% 德国 5.08 7.78 12.87 60.5% 意大利 5.69 7.06 12.74 55.4% 西班牙 5.53 5.55 11.07 50.1% 英国 4.96 7.97 12.92 61.7% 日本 5.88 4.98 10.86 45.8% 加拿大 5.18 2.41 7.59 31.8% 美国 4.69 0.71 5.40 13.2% 中国 4.37 2.03 6.40 31.7% 说明: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为 9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