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的具体创作_第1页
人物形象的具体创作_第2页
人物形象的具体创作_第3页
人物形象的具体创作_第4页
人物形象的具体创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浅 谈谈创作创作人物形象演讲人:胡静南张北齐 千百年来,艺术家们通过无数优秀的作品表达了人类的丰富情感,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艺术大师的作品吧。齐白石张大千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男,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1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

2、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齐白石画虾的故事齐白石画虾的故事 大名鼎鼎的齐白石早已是家喻户晓了,但一提起他,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画的活灵活现的虾。灵动而呈半透明质感的虾在水中嬉戏,或急或缓,时聚时散,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情态各异,着实惹人喜爱。然而白石老人取得这样前无古人的成就却是来之不易,据说他画虾先后竟历经八十六年,真是千锤百炼才打造了“白石虾”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中多草虾,幼年的白石常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儿时欢乐的情景也成了他每每题画的素材,如“儿时乐

3、事老堪夸,何若阿芝絮钓虾”。 白石画虾开始学八大,板桥等人,因时代关系那些古人画虾并不成熟,所以白石的虾只是略似的阶段。为了画好虾,他在案头的水盂里养了长臂青虾,这样就可以经常观察虾的形态并写生,能更好的了解虾的结构和动态。这时他的虾画得很象,依样画葫芦,但墨色缺少变化,眼睛也象真虾一样画成小黑点只是像归像,却没有虾的动感和半透明的质感,刻划不出虾的神,仅仅逼真罢了。 再以后,他在观察虾的过程中,将虾的进退,游的急缓,甚至斗殴,跳跃等等情态统统收于笔端。更于笔墨变化上增加变化,使虾体有了透明感。他在画虾的头胸部时先用小勺舀清水滴在蘸了淡墨的笔腹上,使之有了硬壳般的感觉。通过观察,强调腹部第三节

4、的拱起,很好地表现了虾体的曲直,弹跳的姿势,因虾的跳跃全靠腹部,这样虾就画得更生动了。他又将虾钳的前端一节画粗,笔力得以体现。最令人叫绝的是他在虾的头胸部的淡墨未干之际加上一笔浓墨,立刻增加了透明感,也使中国画的笔墨味道更浓了。虾的眼睛也由原来的小黑点儿变成横点儿,这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虾的神情而加以夸张的。但是运用的恰如其分,大家见了并不以为怪。深谙艺术规律的白石老人将躯体透明的白虾和长臂青虾结合起来,创造了“白石虾”,其实这种水墨虾在自然界并不存在,但是在符合虾的共性的前提下白石鬼斧神工地将他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的理念演绎的巧妙致极。 七十岁以后白石老人画虾已基本定型,但仍在不停的改进,使

5、其趋于完美,八十岁以后他的虾画的已是炉火纯青。活灵活现的虾配上芦苇,水草,慈姑,奇石,翠鸟等等,更以刚劲古拙的书法题上自作的诗句,加上充满力感的印章,成就了千百幅给我们高雅艺术享受的珍贵作品,极大的激发了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张大千 (1899年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yu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1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位老翁送一只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

6、。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张大千泼墨画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的三阶段:40岁前“以古人为师”,40岁至60岁之间以自然为师,60岁后以心为师。早年遍临古代大师名迹,从石涛、八大山人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诸家乃至敦煌壁画,所画作品造型比较准确,但其中缺少一些意境,这应是他的缺点。6

7、0岁后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受西方现代绘画抽象表现主义的启发,独创泼彩画法。你知道哪些绘画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 素描:指用单色或简单的颜色的工具描绘对象的轮廓、体积、结构、空间、光线、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的绘画方法。素描来自西方,隶属于欧洲绘画。 一幅好的艺术作

8、品,除了要有目的性以外,还必须具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只有在学习中自觉地按照这些原理去做,抓住基本法则,才能较快地掌握造型的规律和方法。 1、观察方法 2、整体观念:柯罗曾经说“我从来不急于画细节,我首先注意一幅画的大体和特征.” 3、立体观念 4、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作者的感受和艺术素养,取决于作者的精神表现,即内心世界的表达。作者的感受越深,在感情上越是能鲜明地感受到对象精神的美和形象的美,就越能进行有效的艺术概括。如作画开始,先观察研究,画面是强还是弱、色调是明快还是深沉等等,在感受对象的基础上,分析主次关系,前后虚实关系,这样由表象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把握,画面上的

9、形象就具有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绘画训练是技术训练,同时也是艺术训练,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作画实践中,描绘活动同时也是表现活动,是作画人眼中、脑中、手下的同一件事情。素描实践只讲技术不讲艺术,只能说是训练画匠。造型艺术不讲艺术规律和艺术表现,就无所谓艺术教育,更谈不上艺术创造了。 自古以来,有成就的画家,始终把整体关系放在首位,在整体关系基本正确的前提下,再求局部的精致变化。画局部,看整体,反复交替,互相促进。如果局部破坏了整体,画面就会出现混乱,然而仅有大关系,没有局部的深入刻画,整体便是空洞的。整体的充实,足由局部精致表现来反映的,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为了达到局部与局部之间,

10、以及局部与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准备,首先要从确定大关系人手,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步骤, 从大至小,由简人繁地逐步深入,同时要注意画面各局部之间的进展,始终保持相应的关系,才能进行有效的比较检验和调整。 艺术表现要付诸于形式,成为视觉感受的具体形象。画面构图的主次虚实处理,用笔的抑扬顿挫,和谐的韵律节奏等等构成了形式美。在学习中,各种形式美因素也是从观察、感受物象中升华出来并运用于艺术实践的。倘若不顾对象故意摆弄玄虚,在画面上搞形式游戏,这是基础训练中不可取的。 5、素描头像与头部形体结构: 要想画好一幅素描头像,首先要认识这个形象。怎样才能了解和掌握它呢? 这就要求我们从形象的结构特征出

11、发,对人物形体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理解,才会在今后学习中取得可喜进步。 素描造型的基本手段:素描造型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在这里我们考虑再三,仅谈两种表现手法:即线条和明暗。 6、线条: 线条是一种明确的富有表现力的造型手段,能直接地、概括地勾划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和形体结构,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随着对象的不同,要求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从艺术大师不同画风比较中,就可以认识到这种表现领域的广泛性。 线条还有一种表现节奏的作用,轻重起伏波纹式线条,或刚柔相间、长短穿插、曲直弯转、抑扬顿挫的线条,给人以音乐的节奏感。门采尔轧铁工人的画中就给我们这种心理效果。 线条在素描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把握形体,还能

12、对所要表现的物象做出有力的判断。素描训练无论采取哪种手段,开始都要用线确定所有的关系。用不同种线条来寻找形体,用多条重要的辅助线划分比例定位置;用长直线画大的形体关系;用切线画出小的结构转折关系;用重线、实在线表现近处和暗部;用淡线、虚线表现亮部和迟远的部分。在素描训练中通过对线的探索,逐渐认识线在绘画中的作用,并能通过线条创造美的造型。 7、明暗: 明暗是表现物象立体感、空间感的有力阶段,对其真实地表现对象具有重要的作用。明暗素描适宜于立体地表现光线照射下物象的形体结构、物体各种不同的质感和色度、物象的空间距离感等等,使画面形象更加具体,有较强的直觉效果。在早期的绘画中,就有人不同程度地采用

13、了这种手段。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这种手段的成熟,形成了明暗造型的科学法则。这时期的三杰:达?芬奇、米开郎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的研究实践把前人的经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暗现象的产生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反映,建立在物理光学的基础上。没有光就不能产生明暗。倘若光线射在某一立体物体上,就不难看到不同的明暗现象。由此可见,明暗现象的产生,是物体受光线照射的结果。 同一个物体虽然由于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而出现不同的明暗变化,但是光线不会改变对象的结构,因为对象的结构是固定的,而光线是可变的。所以,物体明度调子的变化,结构是主体,光线是客体。物体受光后出现受光部和背光部,即明、暗两

14、大系统。由于物体结构的各种起伏变化,明暗层次的变化是很多的。我们把这种变化所具有的一定规律,归纳起来称作明暗五调子,即:亮部、中间色、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其中亮部和中间色属于物体的受光部,明暗交界线和反光、投影属于背光部。它们构成物体的明暗两大关系。 五调子的规律是塑造立体感的主要法则,也是表现质感、量感、空间感的重要手段。素描造型正确地表现出这种关系,就可达到十分真实的效果。明暗交界线是由亮部向暗部转折的部分。这个最暗的部分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条重的线,它有宽窄、浓淡虚实等变化,其特点是由光源的强弱和物象的形体特征所决定。我们非常重视明暗交界线的变化,是因为它在造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5、。明暗交界线是区别物象面的不同朝向和起伏特征的重要标志。暗部与反光是一个整体。反光部很自然地统一在暗部。过亮或过暗都会影响物象体积和空间的塑造,画得过亮,同亮部的中间色重复,显得孤立,影响整体协调的统一。 中间色是物体固有色中心区域,也是比较细致、复杂的,它是明暗分界线的壳部的过渡面,是个不易观察清楚而又要认真研究和刻画的重要部分,同时,它应和暗部自然地衔接起来。投影在塑造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素描学习中,应注意掌握投影的形体变化和虚实关系。 8、五官的造型特征: 为正确生动地画好这些部分,不仅要熟悉它们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更重要的是理解五官由于面部表现变化而形成的相互关系

16、。不注意五官周围肌肉的变化和相互关系,表现就不自然。 眼: 眼睛是由瞳孔、角膜、眼角组成球形嵌在眼睛窝里,上、下眼睑包裹在眼球外,上下眼脸的边缘长有睫毛,呈放射状。上眼睑,睫毛较粗长向上翘,下眼睑睫毛细而短向下弯。 两只眼球的运动是联合一致的,视点在同一个方向上,由于头部的扭动,眼睛出现了不同的透视变化。 眼睛的形状不同,有圆、扁、宽、双眼皮、单眼皮等区别。 年龄段不同,眼睛的形状也不同。有的人内眼角低,外眼角高;有的人内外眼角较平,观察表现应认真注意区分。 眉毛: 眉头起自眶上缘内角,向外延展,越眶而过成为眉梢,分上、下两列,下列呈放射状,内稠外稀,上列覆于下列之上,起势向下,内侧直而刚,并

17、且常因背光而显得深暗,外侧呈弧形,因受光显得轻柔弯曲。人的眉毛形状、走向、浓淡、长短、宽窄都不尽相同,是显示年龄、性别、性格、表情的有力标志。 鼻: 鼻隆起于面部,呈三角状,有鼻根和鼻底两部分组成。鼻上部的隆起是鼻骨,它小而结实,其形状决定了鼻子的长、宽等。鼻骨下边连接鼻软骨,包括鼻中隔软骨、鼻侧软骨和鼻翼软骨,鼻翼可随呼吸或表情张缩。鼻子的形状很多,因人而异,有高的、肥厚的、也有尖细的或扁平的等等,都是形象特征的概括。鼻孔的形状随鼻形而变化,特别与鼻翼有很大的关系。 嘴: 嘴,就形状来说,是由覆于上、下颅骨和牙齿之上的双唇所决定的。颌骨和牙齿形成的弧度直接影响双唇的曲直。嘴形的不同,就是由颅

18、骨和牙齿的弧线所定型的。嘴唇由口轮匝肌组成,上下牙齿生在半圆形的上下颅骨齿槽内,外部是呈圆形体积。上唇中间皮肤表面有条凹,称人中。嘴唇的表面有唇纹,各人的唇纹形状不同。上、下唇的活动十分灵活,彼此呼应,不仅对发音有很重要的作用,对表情也有直接的影响。 耳: 耳朵由外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哥垂组成,是软骨组织,具有一定的弹性,形似水饺。耳朵稍斜长在头部的两侧。在学习时除了弄清它的结构外,还应注意它的体积。 头部形体结构: 人的头部结构较复杂,我们应以研究造型为目的,为更好地理解头部的体积,将人的头部予以几何化的归纳。头部骨路是头部造型的本质所在。它是处在圆球体和立方体之间,从整体上可以概括

19、成一个圆球或立方体或楔形之间的复合体。用立方体概括头部,便于掌握头部的空间结构。头骨有几个突出的点,我们叫它骨点。这些骨点通过面部肌肉显示出来。从额头的额结节到眉弓、颞线、颧骨结节和下颌结节骨点的连接,便构成了头部不同面的转折。由此可以看出眉、眼、鼻、嘴是处在一个面上,耳朵是长在两个侧面上。 9、头部比例: 人的五官位置和形态特征各有差异,这是前人概括的头部的基本比例,有长三停,横五眼。正面看人物头部,从发际到眉毛,从眉毛到鼻头,从鼻头到下颌等距离的三段为三停。两只耳朵中间的距离为五只眼睛的长度。成人眼睛在头部的二分之一处,儿童和老人略在三分之一以下。眉外角弓到下眼眶,再到鼻翼上缘,三点之间的

20、距离相等,两耳在眉与鼻尖之间的平行线内。这些普通化的头部比例只能作为写生开始时的参考,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正确区别不同的形态结构,才能体现所描绘对象的个性特征。杨维梅尔 (Jan Vermeer 16321675) 巴洛克时期的荷兰画家,由于当时奢华风的风靡,维梅尔的朴素之风不被认可,以致大多数的画都是在死后卖出的,但他善于利用光影的色彩细微变化作画,可谓与现在的光学照相机相比,代表作有倒牛奶的女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 倒牛奶的女人不相称的婚姻不相称的婚姻 1862 普基寥夫普基寥夫 (18321890)俄国)俄国 173cm136.5cm 现藏于特列恰现藏于特列恰柯夫美术馆柯夫美术

21、馆 在这幅作品中,画家体现的是妇女命运的主题。特写式的构图,展示一个结婚场面: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正与一白发老者举行婚礼,神父为他们祝福,新娘低头无奈地默认了悲惨的命运,而成为新郎的老者则一幅傲慢的神情。画家抓住了这一病态的社会现象,用自己的艺术揭露了卑劣的社会交易和对女性的摧残。 1503年年-1506年年 莱奥娜多达芬奇莱奥娜多达芬奇 意大利意大利 77cm53cm 板板 油彩油彩 巴黎卢浮宫藏巴黎卢浮宫藏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

22、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吹笛少年吹笛少年 马奈马奈 油画油画 1866年年 16098厘米厘米 海伦娜海伦娜.弗尔曼肖像弗尔曼肖像 鲁鲁本斯本斯 1620-1625年年 7954厘米厘米 现存伦敦现存伦敦国立美术馆国立美术馆 1212、拾穗、拾穗 弗朗索瓦弗朗索瓦. .米勒米勒 法国法国 油画,油画,83.583.5111111厘米,厘米,18571857年,年, 巴黎卢浮宫藏巴黎卢浮宫藏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

23、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 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在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 拾穗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的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兰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