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公司标准之二次配线工艺_第1页
电气公司标准之二次配线工艺_第2页
电气公司标准之二次配线工艺_第3页
电气公司标准之二次配线工艺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洛阳*电气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J3.1.2-2003次配线工艺52003-03-30 发布2003-04-01 实施洛阳*电气有限公司发布*J3.1.2-20031 范围本规程使用于低压开关柜、控制箱、仪表盘等产品的二 次配线。2 准备2. 1 工具a:剥线钳b:尖嘴钳c :斜口钳d :剪刀e :各种螺丝刀f :电烙铁g :冷压钳2.2 材料a: BV、BVR各类规格导线 b :中性焊液c : 55#松香 焊锡丝d :常用线号和各种规格内齿套管(线号机)e:铜制冷压线鼻 f :塑料线夹、塑料行线槽g :吸盘、扎带和标签2.3 施工前必须看清图纸要求和图纸上设备符号是否与实 物相符。2.4 根

2、据过门线、接地线和固定安装位置确定导线的总方 向。2.5 元件标签一般贴在元件接线面的左上角,由于地方所 限也可贴在其它地方,但应照顾到整齐美观和不致引 起混淆。2.6 标准柜中电压回路的导线截面选用1.5mm2,非标柜中电压回路的导线截面选用1.0mm2;电流回路选用Q广*J3.1.2-20032.5mm2。特殊情况按图纸要求选用。3二次配线的要求3.1放线时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长短来下线,一般应留有100 150mm的余量,活动线束应考虑最大极限位置需用长 度。3.2二次导线采用行线槽布线时,内部走线应梳理整顺,不能扭绞,不允许中间有接头。3.3安全接地线应在全长范围内使用带有黄、绿相间的双色

3、导线。3.4绝缘导线及其线束禁止敷设在电阻器等发热元件上,两者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3.5绝缘导线在穿过钢板或其它金属件时,应在穿过部位套上橡胶圈或塑料保护带。3.6 导线束在过门时用扎带绕扎,扎带间距为100250mm,间距应均匀,带结方向一致,线束应整齐、美观。3.7 二次线束水平固定时,固定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0mm,垂直固定时不应大于 400mm。3.8导线排列应尽量减少弯曲与交叉。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小于3倍的导线束外径,并弯成弧形;导线交叉时,应遵循 少数导线跨越多数导线、细线跨越粗线的原则。应留有足够3.9电器元件的接线柱及端子排上的连接导线,Q/*J3.1.2-2003的余量,弯曲

4、成有规律的曲线,其大小和方向应基本一致。力求美观、整齐。布线及行线应当便于电器元件的维护。4 导线标号4.1导线端部应有耐久、清晰的标号。4.2标号的方向一般由上到下、由左倒右、所有字体必须清晰、完整、摆放整齐。具体参见Q/HERO J3.1.3低压开关(控制)柜装配工艺规范。5多股导线与接线端头的固定5.1应根据导线截面和固定螺钉选取接线端头;压接时采用专用冷压钳。5.2接线时用剥线钳剥去适度长度(一般为5 6mm)并注意导线不能断股或损伤,然后将多股导线剥线一端插入 接线端头插套内,多股导线不允许有分叉或未插入现 象;铜芯线应伸出压接端头包容面但不超出包容面2mm。5.3把插入导线的接线端

5、头放入相应的冷压钳口内,压接口正对中间,然后用力挤压,直到压紧钳口能自动放松为 止。5.4二次导线与母线相接时,应在母线接线处钻孔$4.5左右,用M4螺钉对导线进行紧固。5.5二次导线用锡焊时,焊点要牢固、光亮,不得有虚焊和Q/*J3.1.2-2003残留助焊剂。6单股导线的固定6.1接线采用单股导线时,先用剥线钳将导线一端或两端剥 去适当长度的绝缘层,然后用尖嘴钳按顺时针方向弯曲 成圆圈,圆圈的内径要比接线螺钉的外径大。6.2两根导线接头同时紧固在同一位置时,两根导线接头之间必须加平垫圈,以增加导线的接触面积,确保导电性能良好。6.3单股导线接头紧固时,圆圈的方向要与螺钉的紧固方向 一致为顺时针,不得反向,以确保压接牢固。7行线槽的安装7.1安装行线槽时,行线槽不允许有歪斜、扭曲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