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_第1页
日照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_第2页
日照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_第3页
日照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_第4页
日照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日照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 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日照市城市规划区内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规划管理活动。县 相应地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规划管理活动可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三条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本规定对有关城乡规划管理事项没有明确 规定的,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行政管理权限合理确定。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四条城市用地分类执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对用地性质按照 以中类为主、大类与小类为辅的分类方式进行规划管理。第五条建设

2、用地的规划性质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可结合规划策划研究确定。第六条建设用地的规划范围按照项目建设用地和市政建设用地确定,用地界线以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用地红线为依据。前款所称项目建设用地是指直接用于项目自身建设的用地,市政建设用地是指需 代征的城市道路、绿化保护带、排洪沟等用地。代征范围一般至市政建设用地中心线,但临城市道路的建设用地,道路一侧为河 道、绿地、广场或已经完成征用土地的,应代征全部道路。第七条根据建设用地类别,可以在用地内适建相关类型的建设工程。适建比例由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合理确定。第八条 建设用地未达到表一规定的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表一建设用地

3、面积下限值建设项目类型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仓储类建筑多层高层多层高层用地面积下限值(怦)40005000300040003000建设用地未达到表一规定的下限值,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影响规划实施的,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予以建设:(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道路、河道及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 合并的;(二)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第二节建筑容量控制第九条 中心城区范围内一般地区根据建设项目的区位、用地性质、用地规模、建 筑高度等因素对建筑容量进行控制,并符合国家、省、市相关土地使用政策的要求。第十条居住用地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

4、按照表二规定控制; 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控制;仓储用地参照工业用 地进行控制。旅游度假区、核心商务区、行政中心区等特定功能区块的建筑容量根据 其规划建设要求另行控制。同一建设项目内有不同规划性质用地的,应当根据其规划性质分别计算建筑容量 控制指标;住宅与公共建筑混合开发,无法分割计算用地的,按居住用地指标控制。表二一般地区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用地面积类型7、.指标S<2ha2hacS<20haS>20ha容积率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居住用 地1 3层0.8300.70280.65254 6层1.5261.4251.3257

5、17 层2.2222.0201.82018层以上3.5203.0182.518商服及 办公类 用地S<3haS>3ha容积率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HW 24m2.2452.04024mK HK 60m4.0403.535H> 60m6.0355.030注:1、S-用地面积(ha) ,H-建筑高度(m)。2、表中指标数据为上限值。第十一条在原有建设用地范围内,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达到或超出规定值的,不 得进行扩建。第十二条在满足规划要求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全天候为社会 公众提供广场、绿地、公共停车场、通道等公共开放空间的,可在原定建筑面积的基 础上按表三标准再予以

6、建筑面积补偿,但规划条件明确要求提供的除外。补偿的建筑 面积不得超过原定建筑面积的10%并且补偿后的总容积率不得超过第十条规定的上限 值。表三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建筑面积补偿标准建设项目容积率每提供1平方米有效开放空间,允许补偿的建筑面积(mt)1.5以下1.21.5 3.01.53.0 4.51.84.5以上2.0予以建筑面积补偿的公共开放空间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提供室外广场绿地的,应沿城市道路集中设置,并不得设置栅栏等隔离设 施,且有效使用面积不小于 400平方米;(二)提供建筑底层公共空间的,其开放的空间应面临城市道路,且宽度不小于5 米,净高不低于4.2米,水平投影面积不小于300平

7、方米;(三)提供公共通道的,通道须用于解决城市或者相邻地块的公共交通,并且上 空不得有建筑物,通道宽度不小于 5米,长度不小于50米;(四)提供公共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数量不少于30个。第三节 地下空间规划管理第十三条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应当兼顾人民防空和防灾减灾的需要;(二)地下人防工程建设应当坚持平战结合的方针和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以公共服务职能为主;(三)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须保证规划以及现状城市市政、水利、交通等设施的 建设空间和安全使用要求,满足绿化种植的覆土要求;(四)核心商务区、连片开发的商务功能区块、交通枢纽设施以及其他公共活动 较为集

8、中地块的地下空间,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通建设;(五)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应在浅层空间得到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再向深层空间发 展。第十四条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地下空间之间可分层确定规划条件,规划条件一 般包括用地面积、用地性质、水平投影范围、垂直空间范围、容积率、水平和竖向联 系等内容。地下建设工程应当在地下空间规划及用地规划条件确定的空间层次内进行建设,不得占用其他层次空间。规划条件无明确规定的,开发深度应当控制在地表以下15米范围内。第三章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第一节建筑间距第十五条 建筑间距应符合日照、消防、抗震、安全的要求,并综合考虑采光、通 风、环保、视觉卫生、工程管线敷设和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要

9、求。建筑间距包括正向间距与侧向间距,一般 按最窄处 控制。第十六条 南北向生活居住类建筑 与其南侧各类 建筑平行布置 (两建筑长边之间夹 角小于或等于 60°,如附录三图 1 所示)时的正向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南侧遮挡建筑的建筑高度在 24 米以下(含 24 米)的,正向间距不小于该 建筑相对高度的 1.5 倍,且最小间距不小于 15 米;当均为生活居住类建筑且北侧建筑 的建筑高度在 24 米以上时,最小间距不小于 20 米;生活居住类建筑为中小学校的教 学楼、医院病房楼、疗养院疗养用房和老年人公寓及护理院、养老院、托老所的,正 向间距不小于遮挡建筑相对高度的 1.7 倍;生

10、活居住类建筑为幼儿园和托儿所的,正 向间距不小于遮挡建筑相对高度的 1.8 倍。(二)南侧遮挡建筑的建筑高度在 24 米以上的,正向间距不小于该建筑相对高度 的 0.6 倍,且最小间距不小于 36 米。南北向生活居住类建筑 与其北侧各类非 生活居住类建筑平行布置时的正向间距应 当符合下列规定:1、非生活居住类建筑的建筑高度在 24 米以下(含 24 米)的,最小间距不小于 15 米;2、非生活居住类建筑的建筑高度在 24 米以上、 生活居住类建筑的建筑高度在 24 米以下(含 24 米)的,最小间距不小于 20米;3、建筑高度均在 24 米以上的,正向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 0.4 倍,且最

11、小 间距不小于 30 米。东西向生活居住类建筑与其主要朝向一侧各类建筑平行布置时的正向间距,按照 南北向生活居住类建筑与其南侧各类建筑平行布置时规定间距的 0.8 倍及最小间距规 定控制。东西向生活居住类建筑与其次要朝向一侧各类非生活居住类建筑平行布置时的正 向间距,根据较高建筑的高度,按照南北向生活居住类建筑与其北侧各类非生活居住 类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规定控制。第十七条 生活居住类建筑垂直布置(两建筑长边之间夹角为 60°至 90°,如附录 三图 1 所示)时的建筑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生活居住类建筑与其主要朝向一侧垂直布置的各类建筑山墙的建筑间距 (如 附录三图

12、 2 所示),按照平行布置时的间距规定控制。(二)其他垂直布置形式,按照生活居住类建筑山墙间的侧向间距规定控制。(三)当垂直建筑山墙相对面宽度大于 16 米,按平行布置时的间距规定控制。 第十八条 生活居住类建筑山墙间的侧向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建筑高度均在 24米以下(含 24 米)的生活居住类建筑山墙间的距离不小 于 8 米;建筑高度在 24 米以上的生活居住类建筑与各种层数生活居住类建筑山墙间的 距离不小于 15 米;(二)建筑高度在 24 米以上的非生活居住类建筑与各种层数生活居住类建筑山 墙间的距离不小于 15 米;(三)其他生活居住类建筑山墙间的距离按照非生活居住类建筑的侧向

13、间距规定 控制。第十九条 以其他形式布置的生活居住类建筑的间距,按照生活居住类建筑山墙间 的侧向间距规定控制。第二十条 非生活居住类建筑平行布置时正向间距宜满足下列规定:(一)建筑高度在 24 米以下(含 24 米)的建筑平行布置时,建筑间距不小于 10 米;(二)建筑高度在 24米以上的建筑与建筑高度在 24米以下(含 24 米)的建筑平 行布置时,建筑间距不小于 15 米;(三)建筑高度在 24 米以上的建筑平行布置时,南北向的,建筑间距不小于南侧 建筑高度的 0.4 倍,东西向的,建筑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 0.4 倍,以上建筑间 距不小于 24 米。以其他形式布置的非生活居住类建筑之

14、间的建筑间距,建筑高度在 24 米以下(含 24米)的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小于 8 米,其他层数的建筑之间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 定控制。第二十一条 以上建筑间距的规定中,建筑高度超过 100 米的建筑,其计算建筑间 距按 100 米高度标准控制;低层建筑在满足日照、消防要求的条件下,最小建筑间距 可适当降低;工业、仓储、市政设施建筑之间的间距,按其工艺及消防要求控制。第二节 日照标准控制与日照分析第二十二条 建筑高度 24 米以上的建筑与生活居住类建筑的建筑间距,以及生活 居住类建筑与各类建筑之间呈包围、半包围建筑组合时的建筑间距,还应当通过日照 分析计算综合确定。第二十三条 生活居住类项目日照

15、应当满足下列要求:(一)每套住宅应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卧室或起居室)满足大寒日日照时间不 小于 2 小时;(二)大、中、小学校学生宿舍和居住用地内的宿舍的南向寝室应满足大寒日日 照时间不小于 2 小时;(三)老年人公寓及护理院、养老院、托老所的南向主要居室(卧室和起居室) 应满足冬至日日照时间不小于 2 小时;(四)医院、疗养院南向病房和疗养室应满足冬至日日照时间不小于2 小时;(五)中、小学教学楼普通教室应满足冬至日日照时间不小于 2 小时;(六)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活动室和寝室)应满足冬至日日照时间 不小于 3 小时;(七)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地应有不少于 1/2 的活动面积满足冬

16、至日日照时间不 小于 3 小时;居住区内公共绿地应有不少于 1/3 的绿地面积满足大寒日日照时间不小 于 2 小时。第二十四条 被遮挡的现状生活居住类建筑原有日照时间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 的,叠加拟建项目的日照影响后,仍应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 要求的,叠加申报项目的日照影响后,原有日照时间不应减少。第二十五条 下列建筑不作为被遮挡建筑进行日照分析:(一)违法建筑以及临时建筑;(二)被违法变更为生活居住性质的建筑;(三)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或搬迁计划的村居民房;(四)非居住用地内的宿舍、公寓;(五)拟建建筑位于东西走向红线宽度 40 米以上的道路或控制宽度 60 米以上的 河道

17、南侧时,道路或河道北侧第二排及其以北建筑;(六)拟建建筑位于南北走向红线宽度 40 米以上的道路或控制宽度 60 米以上的 河道两侧时,道路及河道另一侧的建筑。第三节 建筑退让第二十六条 沿建设用地边界、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河道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 护区周边的建筑,其退让距离应符合日照、消防、防灾、环保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规 定,满足建筑间距的控制要求。第二十七条 建筑后退用地边界的距离应当符合以下规定:(一)建筑退用地边界的距离按表四控制。表四 建筑退用地边界距离控制指标建筑类别界外为生活居住类建筑界外为非生活居住类建筑退南侧地界退北侧地界退东西侧 地界退南侧地界退北侧地界退东西侧 地界生 活

18、 居 住 类 建 筑南 北 向HW 24m13L-13且841384H> 24m13L-13 且2311130.4H-13 且1811东 西 向H< 24m13L-13且81313413H> 24m13L-13 且> 23L/2且> 181311L/2且> 18非 生 活 居 住 类 建 筑南 北 向H< 24m8L-13 且> 84844H> 24m13L-13 且> 2311130.4H-13 且118东 西 向H< 24m4L-13 且> 86446H> 24m11L-13 且> 230.2H 且1288

19、0.2H 且12说明:1、H-建筑高度(m), L-对应自身建筑高度并满足日照计算要求的建筑间距(m)2、退界距离控制数据为下限值,单位为米。(二)地下建筑退后用地边界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0.7倍,且最小不应小于5米;市政公用类建筑的退让距离 可适当缩小。(三)对建筑退界的控制不应影响周边相邻地块的合法权益。当相邻地块建筑按 规定退让后,因自身在消防、安全及其他方面的要求造成不能满足建筑间距规定的, 应在自身用地边界内退足。(四)用地边界走向小于等于 45°的,按照退让南、北边界的间距要求控制,大 于45°的,按照退让东、西边界

20、的间距要求控制。(五)不能满足退界距离要求的,在满足建筑间距、日照、消防、安全等要求的 前提下,征得相邻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所有者书面同意后,建筑退界距离可适当减 小。第二十八条建筑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应当满足下列规定:(一)建筑退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参照表五控制。表五建筑后退道路红线最小距离道路红线宽度L (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米)建筑高度V 24米建筑高度24米L < 2081220<LW 30101530<LW 401520L>402025说明: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应按转角处弯道切点连线的垂直距离 进行退让控制,退让距离应适当加大。(二)地下

21、建筑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参照地下建筑退用地界线的规定控制,当城市市政管廊、重要景观道路的环境绿化等有特殊要求时,地下建筑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应符合相应要求。(三)围墙退道路红线不小于 1米,且其基础不得超过道路红线范围,不得影响城市市政管线敷设;大门及门卫设施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小于6米;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在大门、围墙与道路之间应设置充足的交通集散场地。(四)位于东西走向道路南侧的建筑物,退道路红线距离应满足其标准建筑日照 阴影线范围不超过北侧道路红线。(五)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大型公共建筑,其主要出入口面向城市道路的, 应适当加大退让距离,并妥善设置交通集散广场和停车场地。(六)传统街道、商业步

22、行街两侧的建筑,退让距离可适当缩小。(七)已批准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的地段上的建筑退让距离按批准的详细规划、 城市设计要求实施。第二十九条建筑退道路绿线的距离不宜小于10米,退防护绿地的距离不宜小于8米, 退城市公园绿地的距离宜参照界外为生活居住类建筑建设用地时的退界距离控制,以保证 公园绿地的日照条件。第三十条沿铁路两侧各类建筑(铁路专用设施除外)退铁路绿化带的距离,按照 退防护绿地的要求执行,并满足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要求。沿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两侧各类建筑按照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要求执行。沿公路两侧各类建筑退公路的距离,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路段按照退道 路红线的要求执行,公路两侧有绿化

23、带的,按照退防护绿地的要求执行;其余路段按 照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要求执行。第三十一条沿河道两侧各类建筑退河道蓝线的距离不宜小于 8米;河道两侧有绿 化带的,按照退防护绿地的要求执行。第三十二条沿架空电力线两侧各类建筑,应按照电力线路保护区的设置要求退让。第四节 建筑高度与城市景观第三十三条 建筑物的高度应当根据项目区位、用地条件、功能要求、周边建筑及 景观要求合理确定。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机场、气象台、电台及其它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认可的无线 电通讯设施周围的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特色意图区或重点控制区范围内的建筑高度控制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城市 设计的要求。碧海路、沿

24、海路两侧建筑高度不宜超过 12 米,山海天旅游度假区范围内 山海天路以东区域建筑高度不宜超过 24 米,北部旅游度假区范围内建筑以低层为主。第三十四条 中心城区城市天际线体现山、海、城交相辉映的韵律,营造不同特色 建筑群落的空间序列;滨海天际线体现海岸线、绿线、山体线、建筑天际线的和谐统 一。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应当符合城市天际线的相关控制要求。对城市天际轮廓 线有重大影响的建筑物,其高度和体量应当经过专题论证。高层建筑成组群布局的,应当结合地形条件和周边环境,形成富于变化的城市天 际线。第三十五条 城市雕塑的设置应符合专项规划,雕塑选址应不影响城市交通。雕塑 和建筑小品应内容健康、造型优美

25、,其设计应考虑设置环境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 尺度、色彩、质感等因素。第三十六条 建筑设计应体现时代性、地方性,群体建筑和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寻 求变化。沿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应当充分考虑沿街立面和空间造型设计,创造富于 变化的街道景观,应当注重建筑界面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不宜设置开敞阳台;沿海岸、 河道和山体周边的建筑,应当保持生态景观廊道的通透性;沿各类城市公园、广场周 边的建筑及滨海、滨河建筑,应当与周边景观风貌协调统一。第三十七条 建筑色彩的选择应当体现“淡雅明快、重色点缀”的城市色彩定位。单体建筑色彩应与建筑功能、形式、风格相协调,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同一组建筑的 主体色调应当统一,一

26、般以不超过两种主体色彩为宜。小体量建筑可以考虑更多色彩选择,以适合建筑使用的需要。 建筑附属场地的铺地色调必须考虑与街道景观、场所环境和建筑环境的风格协调 搭配。第三十八条 沿城市主、次干道两侧的建筑、商业街区的临街建筑、广场、车站、码头、景区等公共场所周边的建筑、城市标志性建筑应结合建筑立面和空间造型设计,同步进行夜景亮化设计。亮化设计应主题突出,强化建筑形象的塑造,处理好与周围 环境的关系。第三十九条 建筑外墙装饰设计应当符合节能、环保、美观的要求。 设置在建筑外墙的空调室外机搁板、管道、太阳能热水器等,其位置和形式应当 结合立面统一设计,并设置装饰构件。建筑物附属大型广告、招牌的位置、尺

27、度等应当与建筑立面统一设计,整体效果 应当与建筑风格及周边环境相协调。行政办公建筑、住宅建筑、教育文化设施、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不得设 置商业广告。第四十条 主体建筑高度大于等于 24 米小于 100 米的建筑,面宽不宜大于 55 米, 主体建筑高度小于 24 米的居住建筑连续展开长度不宜大于 70 米。第四十一条 已建建筑装修改造涉及外部造型、色彩的改变,必须以楼幢为单位整 体设计,并应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建筑物的修缮改造,不得超出原有建筑平 面轮廓线和高度线。第四十二条 临城市道路或广场建设的公共建筑,临道路或广场一侧应合理布置绿 化、城市小品,不宜修建围墙。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确

28、需修建围墙的,应当结合整体景观统一设计透空型围墙,且 不应高于 1.6 米。第五节 停车设施配建第四十三条 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建设工程应当配建相应的停车设施,并与主体 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停车设施规划设计应当合理安排与建设用地出入口、建筑 主要人流出入口和周边道路的关系,满足交通组织和交通安全的要求。第四十四条 建筑项目配建机动车停车位指标按照当量小汽车停车位计算。 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可采用地面停车场、地上停车库和地下停车库等多种形式。鼓励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库和多层地上停车库,地面停车位不宜超过核定总停车位的 20%,居住区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 10%。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应合理布局,集

29、中设置。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公共建 筑配建的地面停车场宜设置在建筑背面、侧面,不应占用临道路一侧的疏散空间。居 住区内地面停车位宜结合出入口和主要道路集中设置,不应在住宅之间任意设置。第四十五条 中心城区内各类建设工程配建停车位控制指标应当符合表六的规定。 表六 建设工程配建机动车停车位设置标准建筑类型计算单位标准车位数旅馆:车位/100怦建筑面积1.0餐饮娱乐车位/100怦建筑面积1.6办公建筑车位/100怦建筑面积1.0商业零售车位/100怦建筑面积1.2市场批发交易市场车位/100怦建筑面积0.6农贸市场0.3体育 场馆一类(体育场15000座, 体育馆4000座)车位/百座4.0二类2.

30、0影剧院车位/百座4.0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车位/100怦建筑面积0.6医院车位/100怦建筑面积1.0游览 场所自然风景公园车位/1000怦用地面积0.2其它公园车位/1000怦用地面积1.0火车站、长途汽车客运站、码头车位/咼峰日千旅客2.0学校中小学校车位/100名师生0.5-1.5大、中专院校车位/100名师生1.0-2.0住宅车位/100怦建筑面积0.6-1.2说明:1、车站、码头等交通类建筑的配建停车场指标仅供参考,具体设计时根据停车需 求分析的结果来确定。2、社会保障性住房的配建标准可减少0.1至0.2车位。第四十六条 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连接时宜设置在次干

31、 路和支路上,出入口不得直接与城市道路连接,应设专用通道与城市道路相连,距离 城市道路红线应不少于7.5米。第六节绿地和居住区配套设施第四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设项目,必须在用地范围内设置相应的绿地, 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第四十八条建设项目绿地率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新建居住项目绿地率不小于 30%位于新市区、大学科技园、山海天旅游度 假区范围内的新建居住项目,绿地率不小于 35%(二)医院、疗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绿地率不小于 45%学校、机关团体等单位 绿地率不小于40%体育场馆、文化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上 的项目,绿地率不小于30%建筑面积在

32、20000平方米以下的项目,绿地率不小于25% 商业服务、商务办公、旅馆、市场等项目,绿地率不小于 25%(三)其他建设项目,除明确规定外,新建的绿地率不低于 30%改建的绿地率不低于25%产生有害气体或者有特殊防护要求的应当根据相关标准设立防护林带。第四十九条居住区应当根据规划布局设置公共绿地,并符合下列规定:(一)公共绿地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 居住区不少于2.0平方米/人, 小区不少于1.5平方米/人,组团不少于1.0平方米/人。(二)居住区公园用地规模不得小于 1.0公顷,小游园用地规模不得小于 0.6公 顷,组团绿地用地规模不得小于 0.06公顷,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用地规

33、模不得小于 0.04公顷。(三)公共绿地设置至少应有一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临,绿化面积(包括水面) 不宜小于70%中心绿地的设置内容和空间环境应当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的规定。第五十条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配建水平应 当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按照居住区、小区、组团分级配置。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可结合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酌情增减。第五十一条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按照表七控制。表七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项目配置内容-般规模(m2/处)控制指标(m2/千人)配置规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8班24班30班36班27班36班45班54班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

34、用地面积配置要求9000120001500018000122001620020300243001800022800270003060023000306003830045900270810510-6001530医疗卫生社区 卫生 服务 中心健康教育、预防、保 健、康复、计划生育 技术服务和医疗等2000 30003000500060100根据专项规划设置;千人 30座(位),每班50座, 生均建筑面积10 m2,生均用地面积按班额不同 控制在17 20 m2。服务 半径不大于1000 m。千人90座(位),每班45 50座,生均建筑面 积9m2,生均用地面积 17m2。服务半径不大于1000 m

35、。文 化 体 育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科普教 育;网吧、球类、棋 类活动、科技活动、 各类艺术训练班及 青少年活动中心、老 年人学习活动用房 及场地等。4000 600050007000120150青少年、老年设施不得设 在地下。体育 活动 中心包括室外健身场地、 慢跑道、篮球场、排 球场、羽毛球场、小 型足球场、健身房、 门球场等及配套设 施。3600 49001030013600*100300宜配置60100m直跑道和200m环形跑道。行 政 管 理 与 社 区 服 务社区 服务 中心助残、康复保健、家政 服务、老年人服务;计 划生育宣传咨询;中 介、咨询服务等。(含 老年人服务中心)15

36、00 20008001000*4020可与街道办事处合并配 置,但应有独立出入口。 其中,老年人服务建筑面积300 m2。街道 办事处包括街道办事处及市 政、环卫、绿化等管理 用房。1500 2500150020005040居住区人口规模较小时, 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居 住区共同配置1处。可与 其他建筑合设,但应有独 立出入口。公安 派出 所户籍、治安管理870 160087016003030每个街道办事处或居住区 应配置1处;宜有独立用 地,在旧城区可与其他公 共建筑合设,但应有独立 出入口。社 会 福 利 与 保 障养老院生活起居、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医疗 保健用房及室外活 动场地等。400

37、0 600050008000120160按居住区人口 3 5床/ 千人核算,建筑面积不应 小于30 m2/床,用地面积 为40 m2/床。商 业 服 务大型超市大型超市、大型生鲜 肉菜超市2000 2500200025005050应设在便于运输车辆进 出的独立地段;应配置专 用停车位。服务半径不大于 1000邮政支局提供信函、邮件、报 刊零售和代办电信 等服务的邮政综合 服务设施500 600500600*1212一般应结合居住区中心或 出入口设置;当其与商业 设施合并设置时,应有独 立出入口。市 政 公 用市政 环卫 所地段市政、环卫管理800 120015502350*2447根据专项规划

38、设置;应独 立占地,可停靠环卫车 辆,不应设在地下。公交 首末 站停车场、管理用房及 配套设备一10003000一一用地面积及配套用房建 筑面积可根据专项规划 和具体情况设置。0说明:1、控制指标中带*的为指导性指标。2、配置要求中为必须配置的项目,O为可选择配置的项目。第五十二条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按照表八控制。表八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分类项目配置内容一般规模2(m /处)控制指标(m2/千人)配置规定配 置 要 求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教 育小学186500145804209001080根据专项规划设置;千人 60座(位),每班45座, 生均建筑面积 8.0 m2,生

39、 均用地面积按班额不同 控制在15 18 m2。小学 服务半径不大于 500 m。24870018360301080021600361300024300幼儿园618002700270351405千人27座(位),每班30座,生均建筑面积210m ,生均用地面积按班 额不同控制在13 15 m2。幼儿园应按其服务范 围均衡分布,服务半径宜 为300 m。幼儿园应独立 占地。092700380012360047001545005900医 疗 卫 生社区 卫生 服务 站健康教育、预防、保 健、康复、计划生育 和医疗等150 300一20一宜与其他社区设施合并 设置;已配建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的居住小区

40、可 不再单独配置社区卫生 服务站。文 化 体 育文化 活动 站书报阅览、书画、文 娱、健身、音乐欣赏、 茶座等,重点考虑青 少年和老年人的活 动需求。400 600一*40一不得设在地下,可与社区 居委会及其他社区用房 合设,应有独立出入口。社区 体育 场居民健身场地,包括 篮、排球及小型球类场 地,儿童及老年人活动 场地和其他简单运动 设施等。650 90015002000*65150旧区改建中社区体育设 施不低于规定面积的 70%。行 政 管 理 与 社 区 服 务社区 服务 站便民服务、社会救 助、老年人服务等(含老年人服务站)200 30020宜与社区居委会等合并设 置。其中老年人服务

41、建筑 面积100 m2。社区居会负责社区管理、协调 等100一一一与社区服务站和文化活动站等合并设置时,建筑面 积每百户不少于30 m2总规模控制在300-700 m2。警务室值班、巡逻等20一一一与社区居委会合并设置时 应有独立房间。物业管理用房建筑与设备维修、保 安、绿化、环卫管理。> 100一一一按项目总建筑面积的 3 %。 配置;应有独立用房,最 低不少于100m2;办公用 房应设在地上。社 会 福 利 与 保 障托老所休息室、活动室、保 健室、餐饮服务用房 等> 300一一一不小于10床位,每床建 筑面积不小于20 m2。易 靠近集中绿地安排。0商 业 服 务农贸 超市以

42、销售农副产品和 小商品为主1000 1500100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 m; 各类设施可集中配置。W所提供邮政综合服务100 150*10可与商业设施合并设置, 应有独立出入口。市 政 公 用换热站换热设备以及配套 管理用房150 200一一一每处服务面积为 515万 m2;在地下配置时,不宜 设置于建筑物垂直下方; 可多站合并建设。10 kv变电所变配电设备及配套 管理用房30 50与开闭 所合建时,200-300一一一负荷半径不大于 200 m; 根据专业部门要求设置, 一般应与建筑物合建或 设于地下。当建设量较大 时,应考虑独立设置变电 室,用电容量小时可采用 箱变。燃气 中低 压调

43、压站燃气调压设备一36一一每处服务半径500m,地上 独立配置;中低压调压站 距普通建筑物间距大于 6m,距重要建筑物间距大 于12m ;中低压调压箱距 普通建筑物间距大于4m, 距重要建筑物间距大于8m。垃圾 收集 站收集垃圾,根据收集 设备不同,分为压缩 式和非压缩式。> 60一一一推行分类收集方式;按每0.5 1.0Km2设置一处,大于5000人的小区宜单独设 置;与居住建筑的间距不 小于10m,与其他建筑的 间距不小于5m。公共厕所厕所、洗手间及必要的管理用房30 60独立式公厕占地:60 100一一一般35处/km2 ,或 10001500户设置1处;独立式公厕外墙与相临 建筑

44、物的间距不应小于5.0 m,周围应设置不小 于3米的绿化隔离带;附 属式公厕宜设置在建筑 物底层,有单独出入口及 管理室。中水 处理 站中水处理及收集输 送设施。一一一一建筑规模5万m2以上的 项目应设置;建筑面积规 模 20 m2/万 m2。再生资源回收物品分类回收50 100一一一宜与垃圾收集站或基层 环卫所组合配置。O站说明:1、控制指标中带*的为指导性指标。2、配置要求中为必须配置的项目,O为可选择配置的项目。第五十三条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按照表九控制表九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分类项目配置内容一般规模2 (m /处)控制指标2(m /千人)配置规定配 置 要 求建筑面积用地面

45、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文 化 体 育体育 健身 场地居民健身场地一240400一一宜与绿地相结合,但不得 占用绿化面积。社 区 服 务物业管理用房建筑与设备维修、保 安、绿化、环卫管理。> 100一一一按项目总建筑面积的 3 %。 配置;应有独立用房,最 低不少于100m2;办公用 房应设在地上。商 业 服 务便 民 店经营各类生鲜蔬菜、肉 类、粮油、调味品、食 品饮料、日用生活用品 等100 300一一一服务半径不大于300 m。邮政 信报 箱单元信报箱、信报箱 群、信报箱间一一一一每套住宅设置一个格口,12层及以上住宅宜设置 信报箱间。市 政 公 用自行 车存 放处一一一一一住宅每户1个

46、自行车车位,停车面积1.5 m2/车;不宜设在地面。换热站换热设备及配套管 理用房150 200一一一每处服务面积为 515万 m2;在地下配置时,不得 设置于建筑物垂直下方; 可多站合并建设。10千伏变电室或箱变30-50一一一负荷半径不大于200 m ; 根据专业部门要求设置,O变电所一般应与建筑物合建或 设于地下。燃气 调压 箱调压设备一一一一调压箱距普通建筑物间 距大于4m,距重要建筑 物间距大于8m。垃圾收集占八、生活垃圾固定收集 场地或垃圾容器间。一6-10一一推行分类收集方式;米取 收集站模式的小区按照 70米服务半径设置垃圾 收集点;规划住宅 1000 户以内的生活区可设置 1

47、 座非压缩式垃圾收集站。公共厕所厕所、洗手间及必要 的管理用房30-60独立式公厕占地:60 100一一根据组团人口规模和周 边公厕设施情况配置。O说明:1、控制指标中带*的为指导性指标。2、配置要求中为必须配置的项目,O为可选择配置的项目第七节竣工规划核实第五十四条 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放线点成果表。包括:放线点坐标成果表、用地界址坐标表。(二)建设工程规划放线图。包括:标示拟建建筑物、构筑物、绿地、道路、用 地界线、各类规划控制线的平面位置、数据和四至距离;拟建建筑物、构筑物市政管 线的距离;用地范围内所有现状建筑物、构筑物、古树名木、文物古迹等的位置;控

48、制室内、外地坪和场地竖向标高的高程控制点。(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其他技术要求。第五十五条进行建设工程规划验线,应当查验下列技术内容:(一)建筑物、构筑物的外轮廓平面形状和满外尺寸;(二)建筑物、构筑物的外轮廓退让规划控制线的距离,没有规划控制线的,退 让建设用地界线的距离;(三)建筑物、构筑物等外轮廓与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外轮廓的距离;(四)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位置和平面布局;(五)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其他技术要求。第五十六条 进行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应当查验下列技术内容:()查验总平面布局,内容包括用地范围、建筑间距、道路、绿化、停车场、 出入口位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及满外尺寸、退让

49、距离等;(二)查验技术指标,内容包括建设规模、建筑层数、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 率、停车泊位等;(三)公共服务及市政配套设施;(四)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高度、层高、立面效果、内部平面布置、夜景亮化、 太阳能应用等;(五)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其他技术要求。第五十七条建设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技术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测量成果表。载明单幢建筑物、构筑物地下工程和地面以上工程面积、建 筑基底面积;室内地坪标咼、建筑檐口咼度、建筑总咼度、立面示意图并标注标咼; 建设规模、各类建筑物用地面积、绿地面积、停车场面积或者停车泊位数量、建筑密 度、容积率、绿地率;(二)竣工总平面图。标示用地界线、用地界址坐标、

50、建筑物、构筑物、地下工 程、绿地、道路、各类规划控制线的平面位置、建筑层数;(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其他技术要求。第五十八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所载的数据,为建设工程规划验收标准。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所载数据的允许(合理)误差按照下列规定控制:(一)建筑物长宽、高度尺寸等数据不大于 5%。;(二)建筑间距、退界距离不大于 5%。,并满足规定的建筑间距和退界要求;(三)绿地面积误差不大于1%(四)建筑面积误差不大于2%第八节经营性公寓管理第五十九条经营性公寓可在商业用地、商务用地(B2)、旅馆用地(B14)内建设, 其他用地内不得建设。在上述用地内建设的经营性公寓,其建设比例原则上不

51、得超过30%,具体比例应在规划条件中明确。第六十条经营性公寓按公共建筑设计标准控制,主要立面应当具备公共建筑的外 立面形式与建筑特点,阳台不得外挑,并应采用封闭式。经营性公寓建筑间距按非生活居住类建筑控制。第六十一条经营型公寓按办公建筑配建停车位,按照住宅标准配建物业用房。第四章 城市道路及交通设施第六十二条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个等级。 城市道路的用地范围应当与道路红线一致。快速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控制在 60 米以上,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 4060 米, 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 24 40米,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控制在 30 米以下。城市快速路、主干道两侧绿化带宽度为 1

52、530 米。第六十三条 快速路与快速路、主干路相交的,应当采用立体交叉形式。规划明确 立交形式的,按照立交形式结合相交道路红线控制立交用地;未明确立交形式的,互 通立交按 200 米半径控制用地,简易立交按路口展宽处理;设跨线桥的道路展宽段长 度自路口转弯半径端点沿道路走向延伸 250 米,不设跨线桥的道路展宽尺寸按平面交 叉口控制。主干路与主干路、次干路平面交叉的,应当设置进出口展宽段。在进口道外侧, 展宽段长度自路口转弯半径端点向后不小于 80 米;在出口道外侧,展宽段长度自路口 转弯半径端点向前不小于 60 米。在道路红线宽度变化处,还应设不小于 30 米的渐变 段。第六十四条 交叉口道

53、路红线应满足视距三角形要求。交叉口的转弯半径宜按以下 要求控制:主干路为 25 米,次干路为 20 米,支路为 15米;不同等级道路相交时,转 弯半径按较高等级道路控制。第六十五条 城市道路、河道两侧绿化保护带可与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等城市慢行 空间结合设置,建设城市绿道,保障慢行空间的安全、便利。各类城市绿地、公园、景点、公共交通站点等宜与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等城市慢 行空间相联通,配套建设自行车服务设施,逐步形成城市内完善的慢行空间系统。第六十六条 非机动车道路系统应相对独立,形成保证自行车连续交通的网络。道路红线 30 米以上的城市道路,应设置专用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单侧宽度不 小于 3.5 米。单独设置的自行车专用路宽度不小于 5 米。第六十七条 城市公共步行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规划宽度大于 15 米的城市道路,人行道单侧宽度不小于 2.5 米。(二)保障行人的交通安全和交通连续性,避免无故中断和任意缩减人行道;人 行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