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_第1页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 规划教育部课题超越性课程理论与实践探讨(办特色学校,开特色课)子课题申报指南课题名称:超越性课程理论与实践探讨(办特色学校,开特色课程) 课题类别: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IB070343课题负责人:赵义泉 吉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 课题的界定、研究价值、选题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1本课题的界定:(1)超越性课程理论与实践探讨这一课题中的“课程”是指依据一定的 教学大纲、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和一定的教材开设和实施的各种专业、 学科的课 程,即国家教育部、省市地方规定的必设的课程和学校自设的校本课程。广义来 说,它既包括现行国家、地区、校本设定的45分钟为一节的所谓传

2、统的正课, 也包括所说的国际、 地区、校本课后设定的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有专题系 统的其他课程及社会实践活动。 课程实质上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所依托的重要办 学手段、途径。(2)“超越性”这里即指“超前性” 、“创造性”、“主体性”,也就是人由此 及彼主动获取未来需要的知识能力的独有特性。( 3)“超越性课程” 是指学校在适应国家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需要的形势下, 从时代发 展、 国家进步的需要出发, 以创新精神、 因地制宜开设的培养未来多种层次人才所需要的课 程。即学校通过设置的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受教育者获得超越性经验或体验, 具有主体创 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现

3、实和未来世界的问题的重要途径。 超越性课程的核心是, 要培养出能改造现存世界的人, 也即是具有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能 超越现实世界、 现实社会的人。 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者要考虑到培养学生探求未来世界知识 能力的需要, 学生学要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受给定知识的限制, 主动探求未知世界。 教师要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挖掘课程中给定的知识,培养学生探求未来世界的意识 能力。超越性课程:是创设一种氛围的活动。其实质是一种活动课程,是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一种活动方式,通过这种活动方式,让学生产生一种主观见解,形成一 种思想。 这种课程,是一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课程, 是以

4、学生接受给定知识为基础, 在给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 对给定知识提出自己的解释, 并最终形成自己的观念。 超越性课 程是将已有的文化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改造、发展、 批判意识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建构成为一个合规律、 合目的的创新性课程, 它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创造 性人格的人,即能改造现存世界的人,也即是具有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4)“理论与实践” 这里是指开设和实施 “超越性课程” 的理论与实践。“理 论”指开设超越性课程的理论,即强调“主体性” 、“创造性”的超越性的理念、 规律;“实践”指开发和实施超越性课程的实践,即把强调“主体性” 、“创造性” 的超越性的理论2

5、落到实处的方略、 做法。理论与实践,对搞基础教育的人来说应 侧重“实践”的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把经验提升为理论;对理论工作者、高校 来说则应侧重“理论”研究探讨,注意把获取的理论拿到实践中经受再检验。但 两者均不可有所偏废。(5)超越性课程理论与实践探讨这一课题研究的范围是: 在施教国家或 地方规定的课程中, 注意研究总结: 挖掘和体现各种课程内涵的 “超越性”即“超 前性”、“创新性”“主体性”的精华,并使它落到培养国家未来高素质人才的教 育教学的实处, 找到其中的规律和办法; 在自编教材自设的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 中,也要注意研究和体现各种校本课程的“超越性”即“超前性” 、“创新性”和 “

6、主体性” 之所在,并总结使之落到教育教学的实处的理念规律和方略办法。 各 类学校正是在研究开设和施教多种 “超越性课程” 的教育教学中把学校办出了特 色, 如: 有的学校注意研究挖掘现有课程教材的“超越性”即“超前性” 、“创新 性”、“主体性”内涵,把学校办成了以创新为特色的学校;有的学校自编教材自 设课程, 注意因地制宜开设并研究校本特色教育,把学校办成了多种特点 (生命 教育、绿色教育、爱国教育、做人教育、探究教育、各种专长教育等等)的特色 学校。基于此,看来超越性课程理论与实践探讨课题比较深奥费解,但经过界 定理解起来也并非困难。 简言之研究的就是: 新形势下如何创办特色学校和开设 特

7、色课程及利用已有课程在施教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超越性” 、“超前性”即未 来人才需要的“主体性”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可以说 现在确立的课题题目, 与申报准备阶段时提出的 “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 究”、“创建特色校的行动研究” 的命题无本质区别。 准备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学校 或个人可结合本课题精神,从自己所处的实际出发确立自己所要研究的子课题 (切忌研究的课题范围过大) ,并注意作出明确的界定,以保课题研究任务的顺 利实施。2.研究价值理论价值通过对超越性课程的研究, 提炼、概括出超越性课程理论,对丰富课程理论 的内容,发展课程论学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人们对课程理论的

8、追求和探索从未 停止过,超越性课程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尚未开发的一块处 女地,这项研究对构建、丰富和发展我国课程理论具有重要价值。 在我国以课程 改革、考试改革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日益深入的形势下,亟待有科学理论指导, 这 项研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价值超越性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念与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完全一致, 超越性课程就 是以提高人的超越性、创造性、 主体性为价值取向的, 超越性课程理的开发和实 施对新课改形势下学生如何学习、 教师如何施教、校本课程如何开发、学校如何 因地制宜办出特色都有着强烈的实践意义。 总之,会大大推进我国的新课程改革 进程, 推进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下的

9、教育的创新。3.选题意义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第八次新课程改革, 强烈召唤着人的超越性的培养与弘 扬。因而开设超越性课程变得尤为重要。 开发和实施超越性课程成为摆在我们面 前的重要课题。这项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超越性课程研究具有理论意义。 我们许多优秀老师自觉不自觉地在实施超越 性课程,只是他们没有把这种活动提升到超越性课程理论层面。这与超越性课程 理论研究不够有关,对于什么是超越性课程、 超越性课程的内容以及超越性课程 的实施在理论上还很模糊。这项研究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34、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超越性课程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专门研究超越性 课程的人很少,但是在一些

10、教育家的思想中我们能发现他们对人的这种超越性高 度重视。关于超越性课程, 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已经做出过多方面的探索。 其中如人 的主体性的培养。教育如何培养具有主体意识、 主体人格的人, 使他们得以不断 改变和超越包括社会存在在内的人以外的一切存在。 我国理论界十分重视主体性 问题的研究, 力图建立中国本土化的社会主义本土化理论, 为促进我国的社会真 正进步发挥每个中国人的主体力量。此外,如创造性的培养,人的智力、能力的 发展等等方面也已做出大量研究, 其实质都是对教育的超越性所进行的探索 (鲁 洁,2001)。在国外,兴起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改造主义教育理论把改造社会作为教育 的根本目的

11、。 他们认为教育应具有改造社会的大目标。 “教育应当成为制定一个 明确的社会行动方案的主要手段。 ”认为教育能为未来社会提出改造的计划, 并 为之努力,以达到“社会的自我实现”。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代关于超越性 课程的研究,1971年费尼科斯出版了超越性课程 (Transcendence & Curriculum)一书。她认为“人类的意识是植根于超越的”。 超越意识对于教学 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此提出“指向超越的课程”, 并且论述了同超越意 识相应的几种心态,如希望、创造性、觉悟等等(钟启泉,1989)。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1、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

12、究目标是解决超越性课程实施过程 (即在现有课程的施学、 施教和新课程的开发)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建立超越性课程体系。2、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超越性课程理论与实践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超越性课程的特征、 目标、内容、组织、实施与评价。3、研究假设超越性课程目标 超越性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创造性解决现实问题 (学习、 生活和社会等问 题)的人,在未来工作中能够改造现存世界,具有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能超越 现实世界、现实社会。 (鲁洁语2001)超越性课程内容 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 学习者的个人超越性知识和经验、 学习者在同伴交往 和其他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超越性经验是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超越性课程组织

13、所谓超越性课程的组织, 就是在培养人的超越性的价值观的指导下, 将所选 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妥善地组织成课程的结构, 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课程结 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地实现超越性课程目标。超越性课程实施超越性课程知识不是一件产品和一个事件,“而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课程知识是人的超越性的建构, 它是教师和学生联合创造的超越性经验, 它的课 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经验的过程。 (SeeSnyder ,Bolin,F.&Zumwalt,K.1992)4、 创新之处 本研究以超越性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创 新。超越性课程在国内外已日益受人重

14、视, 但在我国关于超越性课程的理论和实 践尚无系统的概括、总结,更缺乏理论层面的研究。该研究从课程实践入手,用 行动研究的方法提升扎根理论,这是课程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 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研究学校, 在研究过程中, 学校领导和老师是研究者,他们根据对超越性课程的理解,自主选择、重组和实施课程内容。专家学者 是此项研究的协助者和促进者。专家、学者与学校教师、管理者建立相互信任、 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伙伴关系。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负责统筹规划、各校领 导老师参与,共同实施超越性特色课程建设研究。2、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15、。研究者由专家组的成员和这些学校的领导和教 师4共同组成。对学校超越性课程建设的实践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和研究, 希望 在实践探索中对于超越性课程建设的一些规律进行概括, 以形成超越性课程建设 的理论。3、技术路线课程分析。 对实验学校中目前开设的课程逐一进行分析, 经过分析找出一 般课程中那些指向提升学生超越性的课程,然后对这些超越性课程进行重新组 织,由此确定超越性课程建设的切入点。课程实施。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确定开设超越性课程的科目、时间、对 象,由专家、学校领导、教师组成领导小组,对这些课程组织实施。课程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我们总结超越性课程的实施情况,对 教师和学生在超越性

16、课程实施的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全面反思。 系统总结经验, 为 下一步超越性课程实施奠定基础。调整方案。在总结前面研究的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制定研究方案,实施方 案,评价方案。4、实施步骤 总课题组与实验学校共同研究制定课题方案; 开展不同形式的课题研究培训:包括基本理念与研究方法的培训(各子课 题共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每一所学校分别进行) ;专题培训(学校可以有 选择地参加);实验学校进行实际课程实施。 实施过程中总课题组与学校之间互动、 交流、 合作,制定和完善实施方案;阶段性评价与监控。 在实施过程中,各实验校要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对 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修改与完善实施方案; 拟定整体

17、方案。 方案要有灵活性和能动性、 开放性, 以适应变化的情况。进一步深入实施;对整个实施的方案、策略、步骤等进行分析、反思和批 判,为下一步实施(循环)作准备。四、研究内容(一)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可以包括如下选题:1、超越性课程的性质与定位研究2、超越性课程特征研究3、新课程形势下的超越性课程研究4、超越性课程目标研究5、超越性课程模式研究6、超越性课程内容研究7、超越性课程实施研究8、超越性课程评价研究9、超越性课程中教师行为研究(二)自行设计立题各子课题申报者, 可在以上范围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进行选题论证, 也可自 行设计与之有关的可行性的子课题。说明选立子课题时,要注意可行性,即可操作性

18、。可在给的备选课题 下再自立更具体的研究题目。如: 选定要研究 语文超越性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 究后,可再缩小定题为语文超越性课程的实践研究 、语文超越性课程的理 论研究、语文“主体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语文超越性课程学法研究 等等。5超越性课程理论与实践探讨子课题选题指南及说明一、课题设计本课题指南所列出的条目, 是针对学校教学的八个方面, 为申请者提供申报 范围和方向,申报者可按照 课题指南 中所规定的领域和要求进行具体的课题 设计,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基础自选课题申报, 具体题目可结合情况 自行设计。二、申报条件子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子课题, 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子

19、课题 的申请。课题组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两个以上子课题的申请。三、申报要求子课题申报者要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四、申报程序 子课题申报实行二级申报,通过学校分别用信件和电子邮件向总课题组申 报。五、评审程序子课题评审通过资格审查、 学科组匿名评审和会议评审、 领导小组评审产生。 课题评审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宁缺毋滥。六、课题完成子课题研究工作要求在五年内完成。 研究成果必须符合学术规范, 有所创新。 最终成果可为研究报告、论文、论著、音像、软件等形式。七、课题管理子课题实行信誉管理制度,子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研究期间要遵守各项承诺, 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课题研究的最终成

20、果将实行匿名鉴定制度, 鉴定结果予以公示。超越性课程理论与实践探讨子课题选题指南 基教系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应有的理念与教学创新方面:1. 树立务实的素质教育新观念,推进可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2. 破除课堂教学内容“一言堂”的旧观念,树立“群言堂”的新理念3. 清除教学环节上抑压民主创新与浮躁浮夸的思想4. 树立重视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多样化的思想5. 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体系的新理念6. 探究和转变阻碍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旧理念7. 构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理论思想体系8. 树立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的观念 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方面:1

21、. 改变传统的课程观念,实现课程的建设和开放2. 地区或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民主与创新问题3. 教材取舍中的民主与创新问题4. 作业、练习、实验内容的确立中的创新与实效性的问题5.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相研讨、互相尊重与创新的实效性的问题6. 考试命题改革中的民主与创新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问题7. 研究性学习中的民主与创新及教学实效性问题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与结构,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与创新的落实方面:61. “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研究2. 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中,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思路3. 实现民主、开放、务实的课堂教学过程4. 切实能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与探索5.

22、 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实现课堂教学双主体的探索6. 构建务实、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7. 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参与新形式8.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9. 课堂教学环节(如预习、提问、质疑、讲课、辅导、批改作业、复习等)中发扬民主创 新与求实精神的问题 (可就其中一个环节确立子课题) 改进课堂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的策略方面:1.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建构与检测2. 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参与新形式效果的举措3. 实现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建立新型的现代学习方式可行性的调查研究4. 改进学习环节中的被动局面,提

23、高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方略5.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民主和创新精神的发扬鸣锣开道和实效性的检测6. 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民主和创新精神实施的现状调查与研究7. 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方略 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方面:1. 发挥网络优势,探索课堂教学新路,切实提高学生素质的构想2. 如何实现课堂网络教学中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3. 怎样在大小课堂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民主与创新精神的作用的举措4. 网络教学中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5. 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充满务实创新的生命活力6. 发挥网络教学促进学科教学创新作用的研究 新形

24、势下课堂教学管理、评价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方面:1. 构建新时期素质教育下学校课堂教学的管理制度体系2. 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3. 课堂教学质量与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的落实4. 教学检测与评价中师生关系的处理5.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升学考试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6. 学科教学共性与个性的评价问题7. 构建实施素质教育形势下的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策略 国外课堂教学创新与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的现状方面:1. 国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验研究2. 国外课堂教学民主化的研究3. 当今国外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4. 国外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检测方略5. 国

25、外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方面:1.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切实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的举措2. 务实、创新型研究性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方法3. 建立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可行方略4.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的关键二、职教系统:1提高职教课堂教学实效性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职教课程改革与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3职教“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4着眼提高职教学生素质、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5构建务实、创新的职教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6职教课程作业、实验

26、内容、考试命题的改革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与实践(可任选其 一) 7职教课堂教学诸环7节(预习、提问、质疑、讲课、辅导、批改作业、复习)中发扬民主、 创新、务实的研究与实践(可任选其一) 8营造适宜职业学校学生能动发展的学习环境的研究与实践 9职业追求在职学校学生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与实践 10探索职教课堂民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11探索实现职教学生个性化教学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12实现职教课堂教学双主体的研究与实践 13实现职教课堂师生教学相长与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14职教学生自卑、 嫉妒、 青春期叛逆等不良心理矫正与提高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积极性的研 究与实践(可任选其一)15职教学校学生心理矫正与提高学习效果的研究与实践 16调节职教学生学业与个性发展冲突的研究与实践 17培养职教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18发挥学校网络优势,提高职教学科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19职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职教学科教学共性与个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21、提高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