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专题一 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第一部分实验一、化学实验安全1、(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 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 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tCG (或NaHCO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 ,宜先用干抹布拭 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 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 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

2、硼酸溶液淋洗。(5)钠、磷等失火宜用 沙土扑盖。(6) 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2、常见危险品对应标志:(要认识课本中各标志的含义)酒精(乙醇)一可燃物浓硫酸一腐蚀品汽油一可燃物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要认清课本中各种装置图)蒸馏分液过滤分离和提 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二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冋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 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 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 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 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

3、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 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 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 碳萃取溴水里 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 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 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 萃取溴水里的 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 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 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 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 KNO混合物配制溶液二、离子的检验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钾的焰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Cl-检验: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会产生白色沉淀SO2

4、-检验: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会产生白色沉淀NH+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Fe3+检验:加入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加碱出现红褐色沉淀Fe2+检验: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继续加入氯水变成血红色;加碱出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 褐色。Al3+检验:加入NaOH先出现白色沉淀随着 NaOH过量沉淀消失第二部分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广混合物溶液 胶体 浊液纯净物-化合物y单质J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非金属金属11 / 13二、化学反应的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

5、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 应3、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 概念:氧(氧化剂)-还(还原剂)-表示方法:得(得电子)- 失(失电子)-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降(化合价降低 升(化合价升.口.冋)-还(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 ) )-氧(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双线桥失去2e-1 0 0-12 KBr + Cl2 = Br 2+2KCI得到2e-三、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12、3、微粒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符号: 0.012kg 1

6、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公式:n=NAn 单位:NA表示。摩尔约为 6.02x10 23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 n=丄M6、 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22.4LVm7、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土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8、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 Cb单位:mol/L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B=nBWOO "'帆c =M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公式

7、: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步骤:计算m=cx v x M.称量.溶解 .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定容摇匀装瓶贴签四、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1 分散质大小(nm)<1nm 1nm100 nm >100 nm2、 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光亮的通路)用于区分溶液与胶体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广酸:HCI、H2SQ、HNQ HPQ、H2SO等电解质 碱:NaQH KQH Ba(QH)2、Ca(QH)2、Cu(QH)2、Mg(OH、AI(OH) 3、Fe(QH)3 等“ 盐:NaCQ、NaHCQ CaCGX BaSQ、NaS

8、Q、NaCI、AgCI一活泼金属氧化物:NaQ CaQ AI2Q、ZnQ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 CQ CQ、NQ NQ、P2Q、SQ、SQ多数有机物:蔗糖、酒精、甲烷 非酸性的非金属氢化物: NH五、原子结构 质子Z中子N = A-Z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234、同位素: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不同原子互称iH 1H 1H六、离子反应1、发生的条件:(1)生成难溶物(沉淀)(2)生成挥发性的物质(气体)(3)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等)2、书写步骤:写.改(易溶易电离物质改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物质,

9、气体、单质、氧化物保留化学式)删.查(电荷守衡,原子个数守恒)强酸:强碱:易溶易电离的物质HCI、H2SC4、HNQNaQH KQH Ba(QH)2+ + + -含 Na、K、NH、NQ 的盐除BaSQ外的硫酸盐易溶盐丿除AgCI外的氯化物1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铵、 磷酸钠、磷酸钾、磷酸铵、广弱酸:HS'WsQ、CHCQQH弱碱:NH HQ Mg(QH)2、Cu(QH)2、所有碳酸氢盐 所有磷酸氢盐AI(QH) 3难溶难电离物难溶物:CaCO BaCG、BaSQ、AgCI、Cu(QH)2、Mg(QH)a、Fe(QH)3单质:Q、H2、Fe、Mg AI气体:CQ、SQ、H2S氧化物:Ca

10、Q FezQ、CuQ SQ、P2Q、H2Q专题二 氯、钠一.氯气1. 物理性质:2. 化学性质:氯气是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1 )能跟金属(如 Na、Fe、等):2Na + CI 2Na CI(2)和水的反应:2Fe+3CI2FeCL3CI2 + H 2Q=HCI+HCIQ次氯酸的性质:(弱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氯水易见光分解方程式2HCIQ=2HCI+Qf ,保存的新制氯水含 Cl2、HCIQ HCI; CI-、CIQ-、QH、Ho(3)与碱的反应:2NaQH+Q=NaCI+NaCIQ+HQ(用于尾气处理及制漂白液)2Ca(

11、QH)2+2CI 2=CaCl2+Ca(CIQ) 2+2H2Q (制漂白粉)3. 溴、碘的提取 (1) 2KI + C1 2 =2KCI + I 2 (2) 2KI + Br 2 = 2KBr+I 2 (3) 2KBr + CI 2 =2KCI+Br 2二、钠1 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2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现象及解释: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熔:(说明钠的熔点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游:(说明有气体产生)响:(说明有气体产生)红: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说明生成的溶液呈碱性)。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4 ,离子方

12、程式为 2Na+2H>O=2N<+ +2OH-+H2 f。与氧气反应:4Na+O=2NaO 2Na+O'NsfeCb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NaCONaHCO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溶解性易溶易溶溶解度比碳酸钠小热稳定性稳定不稳定:2NaHC崔 Na 2CO +H2O+COf与盐酸反应Na2CO+2HCI=2NaCI+HO+COf比NazCQ居U烈NaHCOHCI=NaCI+HO+COf与NaOH反应NaHC&NaQH= NaCO+fO相互转化咲1%加热、加应丿业°除杂:Na2CO固体(NaHCO充分加热 NazCO溶液(NaHCO N

13、aOH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的方法:加热出现气体是碳酸氢钠专题三铝、铁、硅一、铝及其化合物铝是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主要是以化合态存在。1. 铝的性质化学性质: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坚固的氧化膜,所以铝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4AI+3O2=2Al2Q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2AI+6HCI=2AICI 3+3H4 2AI+3H 2SO4=AI 2 (SQ) 3+3H2 f 常温下铝与浓硫酸浓硝酸钝化 与强碱反应2AI + 2 NaOH + 2H 2O=2NaAIO3H2 f (唯个金属与强碱溶液的反应) 铝热反应2AI+ Fe 2Q二2 F

14、e + AI 2O 焊接铁轨,制难熔金属2. AI2Q (两性氧化物)与硫酸反应 AI 2Q+3H2SQ=AI 2 ( SQ) 3+3H2O与氢氧化钠反应 AI 2Q+2NaOH=2NaAI0H2O离子方程式 Al2Q+2OH=2AIO2-+H2O3. AI (OH 3 (两性氢氧化物)与酸反应 AI (OH 3+3HCI=3AICI 3+3H2O与氢氧化钠反应 AI ( OH 3+NaOH=NaAIO2H2O离子反应:Al (OH 3+OH=AIQ2-+2H2OAI ( OH 3实验室制取:常用铝盐与足量氨水反应:AICI 3+ 3NH3.H2O = AI(OH) 3 +3NMCI4. 明矶

15、: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I(SO4)2 12HO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显酸性,是因为 A|3+3HO=AI(OH)3+3H+,因此明矶常用作净水剂,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铝具有吸附性,吸收了水中悬浮物而下沉。二、铁及其化合物1 铁的化学性质 与氧气反应3Fe+2QFe3Q与非金属反应 2Fe+3CI 2门二2FeCI 3Fe+S二FeS与水反应 3Fe+4H2O(g) gFe3C4+4H4 与酸反应 Fe+HSQ= FeSO4+ H2T与盐反应 Fe+CuSQ=FeSQ+Cu2. 氧化铁:与酸反应Fe2Q+6HCI=2FeCl3+3HQ3. Fe3H Fe2+之间的相互转化Fe2+

16、Fe3+F Fe 2+加氧化剂加还原剂2FeCl2+Cl2=2FeCl32FeCI 3+Fe=3FeCl2 Cu+2FeCl3=CuCl2+2FeCI 24. 氢氧化铁:制备:FeCI 3+3NaQH=Fe(QH)4 +3NaCl与酸反应:Fe (OH 3+3HCl=3 Fe Cl 3+3H2Q受热分解:2Fe (QH 3 -Fe2Q+3H2Q5. 氢氧化亚铁:制备 :FeCl 2 + 2 NaQH=Fe(QHN +2 NaCl与酸反应:Fe (QH 2 + 2 HCl=2 Fe Cl 2 +3H2Q在空气中氧化:4 Fe (QH 2 + Q2+2 "Q = 4 Fe(QH)3三、硅

17、及其化合物1. SiQ2化学性质:不活泼,耐高温耐腐蚀 不与水酸(除HF)反应SiQ2+4HF=SiF4 f +2H2Q玻璃瓶不能装 HF酸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Q2+CaQ=CaSiQ 与碱反应SiQ 2+2NaQH=N2SiQ3+H2Q实验室装碱的试剂瓶用橡皮塞 晶体硅是良好的 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可以制造 光导纤维,陶瓷、玻璃、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专题四硫、氮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1、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2、化学性质(1) 与水反应 SQ2+H2Q=HSQ可逆反应 H 2SQ的不稳定性2fSQ +Q2=2HSQ(2) 还原性 2SQ 2+Cb -

18、2SQ 3(3) 漂白性:SQ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不能使指示剂褪色原理: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该物质不稳定 (暂时性漂白);氯水永久性漂白原理:HCIQ具有强氧化性3、 酸雨:PH 5.6正常性雨水 PH值大约为6,水中溶解有 CQ硫酸性酸雨的形成原因:SQ2来源:(主要)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次要)含硫金属矿物的冶炼、硫酸厂产生的废气防治: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常见的环境保护问题:酸雨:SQ;温室效应:CQ ;光化学烟雾:NQ ;臭氧层空洞:氯氟烃;白色垃圾:塑料垃圾;室内污染:甲醛;赤潮:含磷洗衣粉;CQ与NQ与血红蛋白结合 有毒;电池:重金属离

19、子污染二、硫酸的制备与性质1、制硫酸原理:SQ转化为硫酸SQ 3+HQ=HSQ2、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作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 NH脱水性:蔗糖的炭化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处理:先用抹布抹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与铜反应:2HaSQ (浓)+CuCuSQ+SQf +2H2Q与碳反应:C+2HSQ (浓)SQ2 f + CQ2 f +2H2Q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三、氮氧化合物的产生及转化1、N2 电子式:结构式:N=NN 2含有三键所以比较稳定2、氨气的性质(唯一显碱性的气体)(1) 与水反应氨溶于水时,大部分氨分子和水形成一水合氨 ,NH3 H2Q不稳定,受热分解为

20、氨气和水+ - ”NH+H2Q= NH H2Q= NH +QH NH H2QNH3 f +H2Q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 氨可以与酸(硫酸,硝酸,盐酸)反应生成盐NH+HCI=NH4CI (白烟) NH 3+HNO=NH4 NOs (白烟)NH+H+=NH+3、 铵盐铵盐易溶解于水(1) 受热易分解 NMCI NH f +HCIT NH 4HCONHs f +HO+COf(2 )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及NH+的检验)2NHCI+Ca(OH)2-CaCl2+2NHf +2H2O4、 硝酸的制备与性质 工业制取:(1 )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4NH3

21、 + 5O 2 弋m 4 NO+6 H 2。(2) NO与氧气反应生成 NO 2NO+= 2NQ(3) 用水吸收 NQ生成硝酸 3NC2 + H 2。= 2HNO3+NO性质:Cu + 4HNOs(浓)=Cu ( NO) 2+2NOf +2HO 3Cu + 8HNOs(稀)=Cu ( NO) 2+2NOT +4H2O_C+ 4HNO(浓)= CO2T +2NOf +2HO专题五原子结构与周期表一、核外电子排布1 元素:含有相同质子数同一类原子总称。核素:含有一定数目质子与中子的原子同位素:含有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质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最外层

22、最多只能容纳 _8个电子(氦原子是 丄个); 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 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 3个电子;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 2n2个电子。 另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3. 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4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核外电子排布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的必然结果(1) 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除1、2号元素外,最外层电子层上的电子重复出现1递增8的变化(2)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 _,反之也如此。金属性:Na>

23、 Mg> AI,氢氧化物碱性强弱为 NaOH > MgQHQ AI(OH) 3。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越强,反之也如此。非金属性:Si <P< S< CI,H 3PQ是 弱 酸,H2SO是 强 酸,HCIO4是最强酸;HPQ <H2S<HCIO4元素的非金属 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氢化物的稳定性为 SiH4<PH<HzS<HCI5. 元素周期表-短周期1、2、3周期J长周期4、5、6(1) 结构(2) 周期序数不完全周期7 ©族I A四A副族I B四B第忸族8、9、100 族惰性气

24、体=电子层数主族序数_=原子最外层电子数(3) 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主要化合价从 +1二 (F、O无正价),金属性逐渐减弱,非 金属性逐渐增强。每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6. 化学键:使原子相互结合或使离子相互结合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力(1) 离子键:使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含有离子键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相成的化合物离子键: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2)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化合物: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合物非极性键:相同.的非金属兀素之间极性键

25、不冋的非金属兀素之间7.电子式(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H2 H、HCl 2心,N 2HClK : ci:hoMco心WNH】lCHirNaCl 忒辱-Mg*+c;ci:rNa + :O: Hl"MgCbfe NaOH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1) HCl : (2) NaCI: 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电化学I 化学反应速率1 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 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其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V单位moL/ ( L s)Lt注意:各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计量系数比2. 影响化学反应速

26、率的因素(1)内因:反应物的性质(主要)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时 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加压强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其他:反应接触面积的大小、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光照、超声波、电 磁波、溶剂等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二、化学反应限度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 ,既可以想正反应方向进行 ,同时又可以想逆反应方向进行。可逆反应有 一定限度,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咼温咼压催化剂例如:N2+3H ,2NH3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的

27、状态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1 .放热反应:化学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吸热反应:化学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氧化钙与水常见的吸热反应:通常需要高温或者加热的反应(C+CO)、氢氧化钙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四、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理:氧化还原反应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作为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 (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正极)力州亠十粧71"

28、;CT1W方应负极电极反应 锌-铜原电池2+负极:Zn-2e=Zn正极: 2H +2e=H 2 T总反应:Zn +2H +=Zn 2 +H 2 T专题七有机化合物一、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二、甲烷(正四面体)1、分子式:CH4 结构式:H-> -UniH ; c rn* 电子式1甲烷的存在:沼气、坑气、天然气2、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不反应(1 )、氧化性占燃CH+2Q 点> CG+2HbO;A H<0CH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 )、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原

29、子团)所取代的反应CH+CI2 光照CHCI+HCI CHsCl+Cl 2 光照CH2CI2+ HClCHCI2+CI2 光照CHCls+ HCl CHCI 3+CI2 光照CCI4+ HCI(3)主要用途:化工原料、化工产品、天然气、沼气应用三、乙烯1、乙烯分子式:C2H4结构简式:CH=CH 结构式IIH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2、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3、化学性质(1)氧化性 可燃性CHa =CH3+3O2 2CO2 + 2HO现象:火焰较明亮,有黑烟 原因:含碳量高 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上与其他的原子或

30、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CH,=CH,+BBr -+ CHCH,Br Br12二浜乙烷 现象:溴水褪色或者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H2=CH+H2O催化剂CHCHOH(3)加聚反应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量小的化合物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这种由加成发生的聚合反应叫加 聚反应乙烯聚乙烯4、用途:(1)、石油化工基础原料(2)、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剂评价一个国家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四、苯(1)结构(2 )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熔点5.5 C沸点80.1 C ,易挥发,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3 )化学性质 氧化性a.燃烧点燃2

31、CB+15C212CQ+6H2OB.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用途:基础化工原料、用于生产苯胺、苯酚、尼龙等五、乙醇1、结构结构简式:CHCHOH 官能团-OH2、化学性质(1)氧化性点燃 可燃性:CHCHOH+3O2CQ+3H2O 催化氧化催化剂2CHCH0H+G2 CH3CHO+22OA(2)与钠反应:2CHCHOH+2N * 2CH3CHONa +H f3、用途:燃料、溶剂、原料 ,75% (体积分数)的酒精是消毒剂六、乙酸1、结构分子式:GH4Q,结构简式:CHCOOH2、化学性质(1)酸性;CHCOOH=CHCOGHf 酸性:CH3COOH>CO2CH

32、COOH+NCO 2CHCOONa+O+COf(2 )酯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CHCHOH+CbCOOHCHCOOC2CH+HO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浓硫酸:催化剂 和吸水剂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 (2) 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总结:-CH 2 CH2-n-聚乙烯CH2=CH2乙烯CH3CH2OHCH3CHO乙醇乙醛9 / 13CH3COOH乙酸CH2BrCH2BrCH3COOCH2CH3乙酸乙酯七、酯油脂油:植物油 (液态)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油脂.I 脂:动物脂肪(固态)

33、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OI-C-O-CHtOIQ申-CH1 1IICnH« -C - O-CH + 3NatHCH - OH2 ii:1: .甘油用途:(1)食用(2)制肥皂、甘油、人造奶油、脂肪酸等 八、糖类1、分类厂单糖:葡萄糖CH2O6糖类二糖:蔗糖:G2H2O1I多糖:淀粉、纤维素(GHwQ) n2、性质葡萄糖(1 )氧化反应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光亮的银镜)与新制Cu(OH 2反应(红色沉淀)证明葡萄糖的存在检验病人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否偏高(2 )人体组织中的氧化反应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C H2Q+6

34、Q=6C36HaOCH2O6 酒化2QHOH+2C0淀粉(1)水解(CeHOfJn + 11H2O淀粉催化剂>葡萄糖17 / 13(2)颜色反应:与碘单质作用显蓝色 九、蛋白质1、组成兀素:C、H O N等,有的有S、P2、性质(1 )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2) 盐析: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3)变性: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凝聚成固态物质而析出(4)颜色反应:加浓硝酸蛋白质变黄(5 )气味:蛋白质灼烧发出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6 )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蛋白质 -皿皿 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COOHR C一NH2选修1 化学与生活

35、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一糖类1、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由C 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和 块茎中,如大米、玉米、面粉、马铃薯等中。2、葡萄糖分子式GH2C63、葡萄糖的检验方法:)和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产生:2)和新制Cu(0H)2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4、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葡萄糖提供能量的方程式:CeH 12O6 - 602酶、6CO2 6H 2O; H <0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 a、直接氧化供能;b、转化成糖元被肝脏和肌肉储存 ,当血 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的质量分数比正常值低时,糖元就释

36、放出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c、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里。5、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它们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C12H22O11(蔗糖厂 H2O 酶 >C6H12O6(葡萄糖)CHl2O6(果糖) C12H22O11(麦芽糖)-H2O酶2C6H12O6(葡萄糖)6、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分子式(GH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淀粉在在酸的催化下逐步水解 ,其方程式(C6H10O5) n淀粉+n H2O n C6H12O6葡萄糖。淀粉的特性:I2能使淀粉溶液变成蓝色。这是实验室检验淀粉或I 2存在的重要原理。7、 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

37、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它是一种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 子化合物。纤维素在酶或浓硫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C6H10O5) n纤维素+nH2O酶或浓硫酸“nC6H12O6葡萄糖。纤维素不能作为人体吸收,但在人体内不可或缺,女口: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失误和废物的排泄。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一油脂1、 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类物质,是混合物。2、 油脂的成分:常温下呈液态的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它们统称为油脂。3、 根据结构特点,油脂兼有酯类和不饱和烃类物质的性质。油脂在酸性环境和碱性环境都能水解,在酸性环境中的水解是可逆的,在碱性环境中的水

38、解由于生成的高级脂肪酸可以继续和碱反应,故不可逆,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叫皂化反应4、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四大主要功能:供给人体热量、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物质的原料、必需脂肪酸 在体内有多种生理功能。第三节 生命的基础一蛋白质1、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 H O N,是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构成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化合物 具有两性。2、 蛋白质的性质:两性(酸性和碱性)、变性(加热、紫外线、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盐析(加入无机盐)、颜色反应(和浓硝酸)、燃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其中颜色反应和燃烧气味可用作蛋白质的检验。3、酶是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1、

39、 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习惯上按照不同的溶解性 把它们分为脂溶性维生素 (主要包括维生素 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 C维生素B族)2、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晶体,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溶液显酸性,其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中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维生素C的化学特性是 容易失去电子 ,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 ,在水中或受热时很溶液被氧化 , 在碱性溶液中更容易被氧化 。因此 ,生吃 新鲜蔬菜比熟吃时维生素 C 损失小3、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有智力元素 之称。碘在人体内的含量

40、仅约为 30mg,半集中在 甲状腺 内, 其余则分布在其他组织。可多吃 海带、海鱼、紫菜 来补充;也可吃加 碘食盐 (含有 KIO3) , 但在食用时要注 意:存放时密封、防潮、防晒 , 菜出锅时再放以防分解4、铁在人体中的含量约为 4-5g,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最多的一种。人体内的含铁化合物主要分为两类,即功能性铁和储存性铁,它们一起参与 Q的运输,缺铁可通过铁强化酱油来补充 ,之所以选用酱油作为铁强 化食物的载体 , 这主要是因为酱油可以促进铁吸收 , 而且具有广泛的群众食用基础 , 另外 , 人们对酱油的日摄入 量稳定在相对合理的数值范围内 。 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第二章 促进身心

41、健康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1、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 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二 ,其主要作用是良好溶剂、反应介质和反应物、调 节体温。2、食物的酸碱性 与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性不相同 , 他是指 食物的成酸性或成碱性 , 是按食物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的。例如,由C、N S、P等元素组成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最后氧化成对应的的酸:C变成碳酸,N变成尿酸,S变成硫酸,P变成磷酸,这些最终产物是酸,使体液呈弱酸性。所以 大米、肉类是酸性食物。又如某些蔬菜、水果多含K、Na、Ca Mg等盐类,在人体内代谢后生成碱,使体液呈弱碱性。而人体血液的pH总保持碱性环境(7.35-7

42、.45),需要选择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来加以控制。3、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为 着色剂、防腐剂、调味剂、营养添加剂。着色剂主要包括:胡萝卜素、胭 脂红、苋菜红、 柠檬黄 。早期采用的防腐剂主要是食盐、 食醋、糖等 , 现在常用的 防腐剂有苯甲酸钠、 硝酸盐、 亚硝酸盐、二氧化硫 。 调味剂主要有:食盐、食醋、味精。营养强化剂加碘食盐、铁强化酱油4、食盐、醋、糖既可作调味剂又可作防腐剂。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1、阿司匹林是人们熟知的治感冒药 , 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 。但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会有不良反应如水杨酸反应、胃肠道反应,出现水杨酸反应这种情况是中毒的表现,应立即停药并静脉滴注 NaHCO溶液2、 青霉素是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药, 有阻止多种细菌生长的优异功能 , 在使用之前要进行皮肤敏感性试验 (简称“皮试”) , 以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3、抗酸药作用是中和胃酸 , 缓解胃部不适 , 其主要成分时能中和盐酸的化学物质 , 如 氢氧化铝、 碳酸氢钠 、 碳酸镁、氢氧化镁、碳酸钙等。4、天然药物麻黄碱具有止咳平喘 的作用 , 但服用麻黄碱有时会出现中枢兴奋所导致的不安、 失眠等 , 晚间 服用最好同服镇静催眠药以防止失眠 , 运动员不能服用麻黄碱。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第一节 合金1、 合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