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_第1页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_第2页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_第3页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_第4页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核心是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让人民群众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资源,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我们分别到仁化、曲江等县(市、区),对目前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写出本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目前, R 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121 所,其中:完全中学2 所, 独立初级中学10 所, 九年一贯制学校7 所,完全小学25 所,教学点77 所。在校小学生23340 人,教学班 706 个,平均每班33 人(县城班额偏大,每班大都超过

2、 50 人) ;在校初中生16892 人,教学班329 个,平均每班 51 人。二、目前城乡教育存在问题一是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最直观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教学资源的配置不合理。R 县的县城学校、镇级学校与乡村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差异表现非常明显。县城学校享受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各类设备十分完备,镇级中小学校教学资源也较为完备,村级小学条件相差较远。近十年来,该县基本上没有专项资金投入乡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村级小学教学设施设备陈旧,教学器具缺乏,没有配备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些位置上较偏远、经济上欠发达的乡镇,学校的校舍残破不堪,有些甚至成了“危房”,在一些远离城镇的村办

3、学校,校舍条件就更是简陋。 由于许多村级小学面临被撤并,办学条件无法提升,教育教学总体质量非常不乐观。二是师资配置不合理。R 县各镇特别是村级小学师资力量非常薄弱,镇、村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较低,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普遍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单一、教育教学方式落后等情况,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教育教学都难以保证。由于历史原因,乡村小学已多年未补充年轻教师,现在很多乡村小学教师年龄严重老化。很多村小教师的平均年龄都在50 岁以上甚至更高,比如翁源县江尾镇新生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达55 岁。镇村两级学校紧缺英语、计算机、体、音、美等学科教师。村级小学基本上是教师包班教学,

4、学校没有专职音、体、美、计算机课教师,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有的村小教师甚至只上好语文、数学课,其它学科安排了课程也没人上。由于城乡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差距明显,近年来R 县“教师入城”风潮引起社会的相当关注,许多教师都挤着调入县城或镇级中小学校,乡村学校的师资只有流失没有补充,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的稳定。三是经费配置不合理。城乡教育经费配置差异巨大。由于教育政策中的“城市中心”取向和近年来创建教育强县的政策引导,R 县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城镇地区。有限的教育经费主要集中于城镇,原本更需要扶持的乡村教育得到的资金支持远远少于城镇,很大程度制约了基层教育的发展。四是生源配置不合理。城乡教育资

5、源的不合理配置导致学校条件及教学水平上存在差异,优质资源集中在城镇少数的学校。教育优质资源的稀缺性导致择校风盛行,家长都争相让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上好学校,争相往城镇里钻, 导致乡村学校生源减少严重。同时好学校对生源进行 “择优”录取,导致优质生源向少数学校不断集中,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则步入恶性循环。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我们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程度。当前存在的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师资配置不合理、经 费配置不合理等不均衡的现象,必然制约整体国民素质的提 高,影响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差 距因此就会越拉越大,影响社会

6、和谐发展。三、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对乡村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乡村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各级领导干部的思维惯势,总以为基层学校的投 入难由成绩,基层学校“庙小人少”没必要花太多的人力物 力,在分配教育资源时“重城市轻基层”,导致城乡差异明显。二是基层学校难以留住优秀教师。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城乡师资配置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低,教师待遇差,很多人不愿去农村任教。到农村任教的教 师很多因为条件差,待遇低而离开。另一方面,农村生活环 境差,没有完善的体育场所,娱乐场所、教师居住社区,在 硬件环境上跟城镇差别很大,同时农村的多媒体的建设、互 联网工程也不完善,农村教师的生活面较窄, 精

7、神文化匮乏, 不能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造成愿意到基层任教的老师少之 又少。三是经费配置重城市轻基层。在教育经费配置上,长期 以来存在着重城市轻基层的偏向。由于基层学校受经济发展 水平限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而且教育经费的投入也是往 往集中在县城学校或是个别的好学校,导致乡村基层教育投 入严重不足,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四是优质生源被城市学校优先选拔。乡村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落后,教育结构失衡,校园环境不好,人才流 失严重,教育质量低下,办学水平不高,学生家长逐渐丧失 信心。同时“普九”后学生家长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大提 高,“上好学”的需求日益凸显。城市学校对优质生源进行 选拔,优质生源流

8、向县城现象严重。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决定城市学校的容量有限,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城市好学校就读。 R 县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位紧张,县城小学班额人数每班都达到50 多人, 有的甚至安排到60 多人一个班。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无法就读,使县城学校面临更大压力。四、对策(一)确立均衡发展的教育观,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就是在不断加大、保证教育投入的前提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群体素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不同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受教育群体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一是充分认识乡村教育重要性,树立城乡均衡的发展观。要在思想意识里树立发

9、展乡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所在,是千家万户农民的希望所在。只有加快发展乡村教育,才能切实保障农民及其子女受教育的权益,实现广大农民求知求富的愿望,才能有效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协调问题,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要充分认识乡村教育的重要性,改变过去的那种“城市中心”偏向,牢固树立城乡均衡发展的教育观,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变教育资源城乡分配不合理的格局,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全面理解均衡发展的教育观,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要在资源配置上改变过去的重城市轻乡村的做法,向农村倾斜,保障乡村教育的发展。要克服均衡发展就是搞平均主义的倾向,逐渐消除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不合理差距,落实教育平等,在城

10、乡之间建立协调的比例关系以达到教育平等的目的。(二)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走规模办学之路。优化学校布局,要统筹兼顾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类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使全县教育布局结构更趋合理。一要重视学前教育,赢在起点。学前教育是一个人一生重要的奠基阶段。学前教育是儿童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和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及日后的发展。因此,要重视办好学前教育,从缩小城乡教育的“起点差距”着手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尽量不要在出现农忙时节适龄儿童在田间地头独自玩耍的情景。首先学前教育要加大投入,尤其是对乡村公办幼儿园的投入。县财政要加大对乡镇公办幼儿

11、园的倾斜力度,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改建成幼儿园。其次是要发挥社会合力办好学前教育。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做大做强民办幼儿园,对各镇(场)中心幼儿园进行政策扶持和资金扶助,推动中心幼儿园上等级、上水平。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再者要提高幼儿教师水平,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合理确定生师比,基本达到每班配备二教一保,实现全县幼师学历达标,并持证上岗。二要做好撤点并校,优化布局。撤点并校是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结构。工作中要坚持

12、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稳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的原则,并综合考虑我县人口分布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经济条件、文化传统和学校分布现状等因素。撤点并校工作首先要着眼于科学规划,围绕“一个镇办好一所中学和一所中心小学”的目标,村小、教学点向中心小学集合,村小高年级向中学或中心小学集合的做法,整合和配置教育教学资源。积极鼓励支持各镇撤并规模小、质量低的教学点。想方设法撤并 30 人以下的教学点,以规模促效益,以规模促质量,从而达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其次撤点并校工作不搞“一刀切”。 对目前校园、校舍条件较好,又具有一定生源的学校,予以保留;对离镇区较远,交

13、通不方便的山区小学要保留,并结合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规范化学校建设、教育创强工程等对校舍及设施进行改造,在建立和完善镇中心小学或片完小,形成规模办学的同时统筹兼顾偏远山区孩子上学问题。三要发展职业教育,创造未来。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实现农民创富的重要途径。县政府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走资源共享、集约发展的路子。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免费入学的政策,继续扩大农村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免费就读职校的范围。同时,职业教育和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相结合,推行企业“定向式”、 “定单式”培养,不仅重视培养学生技能的,还加强对学的就业指导,努力做到“助学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14、三)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要实现教育公平,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解决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一是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加大对教师待遇的资金投入,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及福利待遇,吸引优质师资。按照每年不低于50 人的规模,引进补充教师队伍,改变目前农村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状况,不断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健全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机制,加强在职继续教育。县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继续教育经费用于教师学历提升及素质提高。

15、二是形成稳定的教师农村任教机制,改变农村师资结构。引导新的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以改变目前农村学校老师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的状况; 制定申报高级职称时必须有农村学校任教3 年经历的政策,这样,每年将有一定数量的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县人事部门要考虑作为山区县要适当增加教师编制比例,切实改变山区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创新教师交流制度,缩小城乡师资力量差距。首先,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建立县、镇教师流动或支教机制, 每年以 10 的教师数进行流动,以加强校际沟通交流,让一些边缘薄弱学校的教师、中层领导与先进学校实行对口轮换。其次,充分利用与城市学校对口帮扶的机

16、会,促进学校教师的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四)加大基层教育经费投入,确保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基层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确保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投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形成合力的资金投入体制,确保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依法和按政策增加教育投入。要按照有关规定,不断增加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在实现教育投入“三个增长”的同时,应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支出结构,优先安排农村教育发展经费。在目前地方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省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资金按省核定数全部用于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足额拨付;确保上级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学校使用,不挤占、挪用或抵顶原有教育经费拨款。改变过去在学校建设上先保城市教育后发展农村教育的做法,更多的关注农村教育的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