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_第1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_第2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_第3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_第4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1、宇宙(1)宇宙中的天体按照体积、质量、温度、成分等可分为_、_、_、卫星、_、流星体和_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_和_。(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2、太阳系(1)太阳系由_、_及其卫星、矮行星(_)、_、_、流星及行星际物质组成,其中心天体是_。(2)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依次为_、_、_、_(类地行星)、_、_(巨行星)、_、_(远日行星)。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是_、_、_、_和_。(3)小行星带的位置:_轨道和_轨道之间。(4)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_、_和_。3、地球(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_又特殊的行星,其特

2、殊性表现在_。(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是:自身优势:_、自转周期不长 _;_保证了适当的引力_;外部条件:太阳系当中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一个_。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_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主要成分是_和_。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_。(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_,这种方式称为太阳辐射。(3)太阳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在_微米之间,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在_的_部分,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_,因此我们将太阳辐射称为_。(4)太阳为地球提供_和_;太阳辐射维持着_,推进地球上的_、_以及生物的活动和变化,决定了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

3、随纬度分布的一般规律:_。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外部结构(由外向内):_、_和日冕层。 (1)太阳活动的标志: _和_。光球层表面出现的暗黑色斑点,叫做_;在_的某些区域会突然爆发,出现增亮的斑点,叫做耀斑。(2)特点:黑子的_和_,反映了太阳活动的强弱,黑子越大越多,太阳活动越_。耀斑与黑子的关系密切,黑子_、_时,耀斑也频繁爆发。(3)活动周期:约为_年。(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地球气候: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与_活动的周期密切相关。影响电离层:_爆发发射的电磁波会强烈干扰地球高空_,影响_通讯,甚至中断。影响地球磁场:A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的_,产生“_”现象。B带电粒子“轰

4、击”高层大气,出现_现象。附表:太阳大气各部分特点比较:层次厚度温度亮度观察主要太阳活动光球层500千米升高降低肉眼可见黑子色球层几千千米日全食或特制望远镜耀斑日冕层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日全食或日冕仪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1、自转和公转(1)运动特征:(见下表)运动方式自转公转绕转中心方向东西方向自_向_自_向_从北极上空看_时针从南极上空看_时针周期真正周期(转动360)_日(时间:_时_分_秒)_年(时间:_日_时_分_秒)另一周期(生产生活常用)_日转动了360°59(时间:_时)_年(时间:_日_时_分_秒)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均为_/小时,极点无角速度_点(_月

5、初)最快;_点(_月初)最慢线速度从_向_递减关系地球自转赤道面黄赤交角黄道面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存在一个角,叫做_,其目前度数为_,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634。(3)根据教材P18P19相关内容,在下图中填入节气(北半球),日期和相应纬度:(见下图)_( 月 日)_( 月 日)_( 月 日)_( 月 日)_( 月 日)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_的球体;地球不停的_。现实意义:昼夜更替对调节_有重要作用,从而保证了_。(2)地方时:A 概念:因_而不同的时刻。B 三个基本特征:经度相同_相同地方时东_西_,时间上东早西晚。越往

6、东时刻越_(早或晚),表示的时间的数值越_(大或小)。经度每差15,地方时相差_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_分钟。C 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 “±”东加西减)时区和区时:国际上把世界分为_个时区,每个时区跨_经度。时区的划分: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从西经7.5°到东经7.5°划为零时区(中时区)。从零时区向东、向西每15°划分为一个时区,分别划出十二个时区,东、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称作东西十二区。区时的制定:每一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

7、时刻,称为区时。区时的换算: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举例已知时差算时区,已知时区算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西十二区中间的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两侧的东12区和西12区时刻相同,但日期不同。由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由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日期要减少一天。北京时间:中国从_到_横跨了5个时区,但统一采用_区的区时(即_经线的地方时),叫做北京时间。(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移地转偏向力:因_而导致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的力。偏转规律:北半球向_偏;南半球向_偏。(4)地球形状的形成地球自转产生的_使得地球成为一个_、_

8、的椭球体。3、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高度角在_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叫做正午太阳高度角,它随着_的移动而变化。计算公式:H = 90° 纬度间隔(_与_之间的纬度差)空间分布: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并由此向南北两侧递_(增或减)。变化规律:春分日和秋分日,由_向_递减,_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的夏至日,由_向_递减,_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_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半球的冬至日,由_向_递减,_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_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2)

9、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_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代表昼长,夜弧代表夜长。由于_的存在,除了在_上和_日、_日外,各地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变化规律:_上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_,极圈内有_、_现象;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_夜_,且纬度越高,昼越_,夜越_;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最_夜最_,极昼、极夜范围达到最大,_及其以内都有极昼现象,_及其以内都有极夜现象;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昼夜长短情况与夏半年相反。每年的_日和_日,全球昼夜平分。(在下图中画出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的关

10、系。)春分/秋分夏至冬至(3)季节更替季节的划分依据:从天文现象看,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是_和_的季节变化,该变化取决于_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时间较_,正午太阳高度较_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时间较_,正午太阳高度较_的季节;而春、秋季节就是夏、冬两季的过渡季节。季节变化的纬度差异:高纬度地区常冬无夏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低纬度地区常夏无冬划分方法:我国传统以_、_、_和_为起点来划分四季;北温带许多国家一般把_三月划分为春季,_三月划分为夏季,_三月划分为秋季,_三月划分为冬季。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组成从地球外部到内部可以分成_、_、_、_、_、_共六个圈层,其中前

11、三者为地球_圈层。(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根据_在地下不同深度_变化探测的。(在下图方框内填出各圈层名称)_面_面地壳:位于地表至_之间的部分,是由_组成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介于_以下至_之间的圈层,可以分为_和_。上地幔上部,物质处于熔融状态,被称为软流层,认为是_的发源地。地壳与_合成岩石圈。地核:_以下至_为地核,包括_和_,两者都是由_和_组成,外地核呈_状态,内地核为_。(2)大气圈低层大气是由_、_和_三部分组成的。干洁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主要成分是_和_。_是大气中含量最大的气体,对于_来说是必不可少的。_是大气中含量第二大的气体,也是一切生物_

12、必需的物质。CO2是植物进行_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还具有_作用。_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_和_是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中_充当凝结核的作用。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和_,可以将大气分为三层,即_、_、_。由于_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_。一般每上升100米,气温就平均_。对流层大气上部_下部_,因而空气的_十分显著。集中了大气质量的_和几乎整个大气中的_和_。天气现象_,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_对_的吸收。该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呈明显_趋势。平流层内的空气多作_,对_有利。 层次气温的垂直变化大气的运动

13、与人类的关系高层大气-50201250km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以_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有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对流层_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高层大气的密度非常_,气压_。该层大气中存在_。_能够反射无线电波。(3)水圈_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物质,地球上的_等共同组成了水圈。_和_的不同组合是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水分循环可以_,_。(4)生物圈生物圈分别存在于_、_下层和_,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_的圈层。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1、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

14、_、_和_。作用强度作用形式有无选择性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被削弱的哪种辐射反射云层、大颗粒尘埃全部散射有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弱吸收水汽、CO2、O3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_。低纬度地区的_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_,被大气削弱的_,地球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_;高纬度地方则相反。(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面辐射主要集中在_部分,与太阳辐射相比,地面辐射属于_辐射。_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_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请在下图中的适当位置,填出各辐射的名称。)ABCDEFGHIJK“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3)

15、意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能_(升高或降低)白天地表的气温;大气的保温作用能使地表散热变慢,这两种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是_(放大或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2、大气运动(1)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由于_引起的大气运动。(请在下图中的直线上标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方向,并在方框内标出该处的气压状况)A热B冷C冷空气的_运动即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最终_等压线,这是高空中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_,这是近地面的风向。作用力方向大小对风的影响风速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2)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_的大气运

16、动,通常被称为大气环流。赤道地区接收太阳辐射多,在近地面空气_,形成_气压,在两极附近因接受的太阳辐射少,空气_,形成_气压。若不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这样就会形成_和_间的闭合环流。由于受到_和_的影响,在南北半球形成三圈环流。地球表面共同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在下图中填写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以及各盛行风向):在三圈环流平面图,画出气流运动方向:0°30°60°90°各气压带、风带空气运动特点及对降水的影响:名称纬度位置气流运动方向气流运动时的温度变化是否有利于水汽凝结及降水极地高压带90°垂直下沉否极地东风带60°90

17、6;高纬低纬否副极地低气压带60°上升气流是盛行西风带30°60°低纬高纬是副热地高气压带30°垂直下沉否信风带0°30°高纬低纬否赤道低气压带0°上升气流是气压带和风带随着_位置的季节变化而呈规律性的季节性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和风带_移,冬季_移。(3)南、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南半球特别是30°S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是_的。而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却被分割成几个范围很大的_区。这是_影响的结果。(4)海陆热力差异的表现为:夏季陆地比海洋受热_,气温比海洋_,形成_;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却_,气温比海洋_,

18、形成_。_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环流:冬季,东亚盛行来自_高压前缘的_风,天气特点是_;夏季,东亚盛行来自_的_风,天气特点是_。南亚印度半岛和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冬季处于_高压的南侧,盛行_风;夏季盛行西南风,是_越过赤道后向_偏转形成的。故季风形成的原因包括_和_。成因图解:(在下图中填出相应的气压中心,并画出对应的季风风向及名称)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60°N30°N赤道赤道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东 南 信 风 带夏季:亚欧大陆北太平洋亚欧大陆北太平洋高压(5)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_是影响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A 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形成高温多雨的_气候

19、。B 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_控制,形成_的热带沙漠气候。C 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_的控制,干旱少雨;冬季受_控制,温和多雨,形成_气候。D 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_,_,_,气温适中,形成_气候。3、重要的天气系统(1)气团和锋A 气团 根据气团的温度特征,可分为_和_。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团是_,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团是_。暖气团使到达地区_;冷气团使到达地区_。根据气团的湿度特征分为_和_。B 锋 锋的类型主要有_、_和_。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示意图概念天气特征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20、移动速度降水区位置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方向天气实例北方春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等。(2)气旋和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以北半球为例)气压状况气压梯度力方向水平气流北半球南半球垂直气流天气状况我国的典型天气夏秋季节出现在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强烈的热带气旋夏季:长江流域7、8月份的伏旱副热带高压;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蒙古高压第二节 水的运动1、水循环(1)在自然界中,水通过_、_、_、_、_、_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_的运动,这种运动过程被称为水循环。(2)按照其发生领域的不同,水循环主要包括_、_、_。其中,_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请在下图中标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3)水

21、循环的成因:水循环的内因是_;水循环的外因是_。(4)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在各个圈层之间进行_和_的输送和转换;水循环调节着_和_地区分布不均;使水资源不断地到_并能持续利用。2、海水的运动世界洋流(1)海水的运动三种表现形式:_、_、_。(2)_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3)按照水温,将洋流分为_和_两种类型。若洋流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高,则被称为_;相反则被称为_。一般由_流向_的洋流为暖流;由_流向_的洋流为寒流。(在下图中画出世界洋流模式,用 表示暖流,用 表示寒流)大 陆 东 岸大 陆 西 岸(4)分析教材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热带副热带海区,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22、的_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_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_时针方向流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_型大洋环流,呈_时针方向流动。南极大陆外围,陆地很小,海面广阔,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_。北印度洋海区,冬季盛行_风,海水向_流,洋流呈_时针方向流动;夏季盛行_风,海水向_流,洋流呈_时针流动。(在下图中画出主要的洋流运动方向及其名称。用 表示暖流,用 表示寒流)(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暖流给流经地区带来_、_的天气,寒流给流经地区带来_、_的天气。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世界著名的渔场_渔场、_渔场、_渔场都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在上升流海区形成_渔场。对航海事业的影响:海轮_速度比_快

23、得多;对污染物的影响:有利于近海污染物的_,但同时也使污染的范围_。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地质作用由_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_和_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1)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比较(见下表):地质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内力作用来自_、_、_、_等内力作用使地表_、差异_。外力作用来自_的_、_、_、_、_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_、差异_。(2)岩浆活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_冷凝形成_;另一种是_冷凝形成_。(3)地壳运动又称_。按照运动方向地壳运动一般分为_和_两大类。岩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称为_。一系列的褶曲称为_,它是形成地貌形态的基础。世界上绝大部分山脉都是_山脉

24、。如果岩层受到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石就会断裂,称为_。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叫_,它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山东的_、江西的_、陕西的_等;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下降的岩块叫_,它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如我国陕西的_、山西的_、著名的_。(4)地震的类型有_、_、_、和_。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_表示。地震释放能量_,震级_。地表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用_表示。一次地震只有_震级,但有_烈度。(5)外力作用包括_、_、_和_。风化作用通常包括_、_和_。侵蚀作用根据成因可分为_、_、_、和_。在气候干旱的地区,_作用较强,而在气候湿润区,_的破坏性大。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貌是

25、_作用的结果;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是_作用的结果。搬运作用根据其外营力可分为_、_、_、和_。沉积作用,黄土高原表面深厚的黄土、沙丘等地貌是_作用的结果;冲积扇、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是_作用的结果。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三大类岩石及岩浆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便是岩石圈的_。(请在左图方框内填出正确的名称,将没有标出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并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图中代表的作用。) _ _ _ _岩浆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一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包括_和_。 (2)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在_地理环境基础上改

26、造形成的。(3)自然地理环境又称_,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_,其组成要素主要有_、_、_、_、_,这些要素_、_,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2、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1)气候是一个地区_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_天气的综合表现。它与天气的区别在于_。(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_、_、_因素和_。(3)_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其分布规律表现为_,这是造成各地气候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4)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_和_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例如,在副热带大陆西岸形成的是冬雨夏干的_气候,而在与其纬度相近的大陆东岸却形成了夏季_、冬季_的亚热带季风气候。(5)

27、海陆差异影响大气的热量和降水状况,并导致季风环流和地方性局部环流的形成,并由此,划分出_和_两种气候类型。项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最高气温月7月(北半球);1月(南半球)8月(北半球);2月(南半球)最低气温月1月(北半球);7月(南半球)2月(北半球);8月(南半球)降水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季节分配分配_,集中在夏季分配_(6)寒流对气温产生_作用,降水偏少,但易形成雾,如_;暖流对气温产生_作用,降水较多。(7)陆地上的地形,由于_和_不同,导致地形不同部位、不同地区热量和水分的差异,从而出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例如,阳坡的温度要比阴坡_;海拔高的地区比海拔低的地区气温_

28、;山地的坡向对降水有明显的的影响,在迎风坡,_的湿润气流带来_,而在背风坡,_气流带来_的天气。(8)地表物质组成不同,对太阳辐射的_也不同,从而影响到地表对_的吸收,进而导致地区间_出现差异。(9)人类主要通过_、_、_三种主要途径来影响气候。(10)气候作为大气状况的表现,是多种因素_的结果。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和分布特点应从以下方面分析:纬度位置:位于_大陆西岸,北纬40°60°之间,应是温带气候;大气环流:终年受温和湿润的_影响;海陆分布:西临_,处于西风带迎风海岸且海岸线曲折,受海洋影响明显;洋流:沿岸有_,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纬度较高;

29、地形:_为主,对气流阻挡作用弱,暖湿的西风可以深入大陆,使温带海洋性气候东西方向延伸很宽。3、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自然环境是经过长期演化形成的,这种演化具有_性,是一个由_到_、从_到_的过程。而气候在其长期演化形成过程中,使地球的_、_、_等圈层不断改造,最终形成了人来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_、_、_、_、_,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理环境的_;各要素作为_的一部分发展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

30、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其特征的相对_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_性,这种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就是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具体表现就是_的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热带沙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2)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比较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自然带分布延伸方向沿纬线(东西方向)更替方向经度变化的方向(南北方向)形成

31、基础热量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分布典型地区(3)垂直地带性是山地从山麓到山顶的_随高度增加而变化引起自然带的垂直变化,它具有从该地向_地区的自然带变化的类似规律。(4)非地带性现象是由于自然带受_、_、_、_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1、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地形:世界上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绝大多数位于海拔200米以下的濒_、濒_或_地区;我国特大城市也大部分在_上,可见_是建城的理想地区。主要原因,一方面,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_;另一方面,平坦的土地利于_,满足城市居民对_的需求;山区城市大多位于_地

32、区,原因是由于河谷地区_、_;热带地区的_上比较凉爽,是城市的主要分布地区,如巴西的首都_分布在_上,埃塞俄比亚的首都_分布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上。(2)气候气候条件影响城市的区位,主要是_和_两方面的作用,世界上主要的大城市都建在_纬度地带,特别是_地区。风向和风速对大气污染企业用地的影响,其布局原则主导风向的_;冬夏季风对吹风向的_;最小风频的_。(3)水河流对城市的意义,一是可作为重要的_;二是能满足居民_用水和_用水的需要,故在具有优良港湾的_地区以及大河的_处、_河流的汇合处、水陆交通的转运点、_以及_地区,都会成为一些重要城市的发祥地。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形态上往往呈_状或被河流分割成

33、_状。目前,_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4)矿产不少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较大,如英国的_的,美国的_,德国的_、_。我国著名的矿业城市如下表所示:矿产类型煤炭铁矿石油镍铜井盐矿业城市大同、鹤岗、抚顺、平顶山、淮南、鞍山、包头、攀枝花、马鞍山、白云鄂博大庆、东营、克拉玛依、玉门金昌(甘肃)白银(甘肃)东川(云南)自贡(四川)矿业城市的规模取决于_和_,开采后期要考虑城市的_。2、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以及_等三个方面。(2)交通运输线路的一般走向取决于_和_及其相应的_。不同地形单元,道路的弯曲程度和相应总长度,_远比_和

34、丘陵区大得多。(3)我国东西部铁路网差别明显,东部_,西部_,这主要受_的影响。自然条件好,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交通线网的密度则较_。(4)河流和海洋适于发展_运输,陆地上适于发展_运输和_运输。我国历史上的“南_北_”就说明了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海港的建设要充分考虑_、_和_等条件的影响。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地球上气候的变化主要表现为_。根据不同的时间尺度,地球上的气候通常分为_的气候、_的气候和_气候三个阶段。近代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_。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在古代,人们的_、_、_、_等各方面都受气候的制约,因此

35、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与_有关。(2)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气候变迁所引起的_的迁移。根据考古发现推测,中国黄河流域的气候可比今日的_。3、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1)对农业的影响。全球气候对_和_的影响因作物种类和_而异,北半球变暖,使_北移,有利于作物生长。全球变暖对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在热带半干旱地区,若降水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_,使_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同时气候变暖,引起植物_的迅速爆发,使农业受害的范围_。一般来说全球变暖会使_地区受损,_地区受益,但是_地区耕地面积有限,增加的产量不足以补偿_地区的减产,因而世界粮食生产总体上会下降。

36、(2)全球变暖对工业有一定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_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_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全球变暖还可使那些产生大量_气体的工业活动承受越来越多的_压力和税收负担,而使_技术、_的培育技术等获得广阔的市场。(3)夏天持续高温,会使人的死亡数量_,同时全球变暖会增加疾病的_,还是疾病的_增大。(4)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会导致_地区被淹没;_会升高,导致_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港口设备和_被损坏,影响航运;沿海_将受影响等。(5)全球变暖引起的_将在几十年里发生,而大多数_不可能如此快地适应或迁移,因此_系统将愈来愈不能与变化了的环境相适应;海洋海水温度变化以及某些洋流的潜在变化,可能引起_发生区和_的变化,某些渔场可能会消失,另一些渔场可能扩大。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世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_。(6)现在的全球变暖与_有关,主要是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能够产生_的气体。由于气候影响_现在和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为了当代和今后人类社会的_,人类迫切需要加强对_的保护,而且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第三节 寒潮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寒潮是_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_,并伴有_、_、_等天气。(2)成因:在冬半年里,_地区接受的太阳热量很少,北极和高纬度地带又为大量冰雪覆盖,地面_强,因此高纬地带的_很低,干冷空气在那里堆积,形成了密度较大的_。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