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_第1页
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_第2页
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_第3页
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_第4页
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区县:津南区学校:天津市双港中学学科:生 物姓名:刘文玉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我们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李洪福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开展了近两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做了大量的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看到了预期的成效。为课题的继续开展打下坚实得基。笔者在课题中负责课题的实施,即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工作。下面就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在课题实施中取得的实验效果。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为课题实施做好前期准备。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

2、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此,在课题立项之前,笔者积极参加了天津市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培训班。在培训班中聆听了多位教育家的关于新课程的报告,学习了大量新课程的理论,吸取了许多新知识,以及其他省市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先进经验。更新了自己的观念,并在教学中尝试着进行探究式教学。如:在一次尝试探究式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寻找,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去探究。当时学生大多数都使用白雪修正液,并用手去涂抹。建议学生从这一点去探究,学生能提

3、出问题,“白雪液有毒吗?”“白雪液对人体有害吗?”学生们想办法去求证、去实验,自己得出结论。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探究,并有了热情。在讲种子成分时,把以前的验证式实验,有意识的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讲花的结构时,同样通过学生解剖观察自带的各种花 ,来探究花的结构,并明确花结构中的重要部分,获得知识。而且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比较感兴趣,参与的程度比传统式教学方法要高,学习热情也高。因此,笔者参加课题小组,并负责实践研究工作。首先,选定七年级的两个水平相当的教学班进行实验。实验前进行测评,学生组成水平、学习成绩(包括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基本相同,这样实验数据才有可比性。实验班采

4、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去完成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去完成教学,并在期中、期末或单元结束时进行测评、比对。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性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1、练习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学会探究科学探究既是生物科学学习的内容,又是生物科学学习的方法。在生物教学中,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比

5、传授他们知识更为重要。例如,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训练的绝好素材。在研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个科学探究的活动方案。如“光对潮虫(又叫鼠妇)生活的影响”,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来探究非生物因素光是怎样影响生物(潮虫)生活的。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时,应紧紧围绕自己提出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光会影响潮虫的生活吗?潮虫适于生活在阴暗还是明亮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做两种不同环境的对照实验,就能探究到科学的结论潮虫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在此基础上,还可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如土壤的潮湿程度)对潮虫的影响。又如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时

6、同样采取小组探究。明确探究的问题,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制定探究方案,并且学会设计的方案时一定要有实验组和对照组,还要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以及实验数据科学性,学生成功探究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此外,学生还提出光线是否影响种子的萌发,作为课外实践继续探究。学生在亲自经历这样一个个探究活动以后,自然而然地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2、认真指导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课题的研究。课外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生物学知识,所以在活动中会碰到不少问题,其中最大问题是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师作为探究式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要指导学生

7、遵循实验课题的选择原理、设置对照实验方案原则、实验过程控制原则和实验材料甄选原则等进行课题研究。课外实验题的确定,可选择结合生物学教材内容。例如,教材内容“探究根的生长方向的实验”,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课题,教材上没有现成的实验可参照,而要凭借教师的指导,将学生现有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探究性进行,以下是几位学生的设计:学生一:将4粒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按4种不同方向:将胚根垂直向下,垂直向上,水平向左,水平向右,用细线将种子分别固定在半块潮湿毛巾,两两相对,呈“”字形;然后将另半块毛巾覆盖在种子上面,再用衣架从中间挂起毛巾保持湿润3d5d。学生二:将4粒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按4个不同方向(同学生一

8、),用细线将种子分别固定在方形杯四周的内壁上,然后用湿润纱布覆盖在种子上面,并保持湿润3d5d。学生三:将4粒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按4个不同方向(同学生一),用细线将种子分别固定在环形铜丝上两两相对,然后将铜丝竖挂,用潮湿脱脂棉覆盖在种子上面,并保持湿润3d4d。现象:三位学生的实验现象均为4粒种子的胚根都向下生长。结论:由于重力影响,根向下生长。3、几种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方法1)、利用课本学会自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本是学习不可缺少的载体,课本怎样使用,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成容纳知识的机器是极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的。对课本中概念性以及简单的知识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

9、自己去理解知识间的内涵。学生能理解的,教师就可以不讲少讲,讲也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发挥其自主性,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从而完成对思维的锻炼,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2)、设计探究实验生物是门自然学科,其中涉及很多实验内容。过去的实验多是验证性实验,在掌握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按部就班地操作,学生仅仅是个操作者,实验为什么如此设计,如此实施,学生们不予考虑。探究性的本质在于让学生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设计方案,达到即定的目标。实验不仅是得到预期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注重过程。3)、增强开放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不能从课本中找到完美的答案。这时

10、教师开动脑筋,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看相关的生物录象、记录片、科技广播、电视走进internet网络世界,为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素材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努力开发课程资源。4)、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在自学及资料分析过程中,有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有些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必着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目的是思维互补、开阔思路,也可以让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抒己见,在倾听和交流中,灵感的火花会碰撞而出,概念的理解会更加透彻,结论更科学,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并学会了合作学习,掌握了一种探究学习的方法。促进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养成尊重他

11、人的良好品质.三、对探究性教学实施课例课例: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l 设计主线:猜想动手、课件、探究认同l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师:引导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认同植物需要水。师:生物圈中的绿色开花植物有哪些器官?生:思考回答。师:植物生长需要水,如果缺水植物会怎样?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课前收集植物缺水的相关资料(认同植物生活需要水)。二、整体感知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师: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土壤中的水是如何进入植物体内的?又是通过哪些途径运到整个植物体的?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想,并进行表达和交流。学生能猜出:根吸水茎叶花、果实三、学习新知(一)、根适于吸水的特

12、点1、 根吸水的部位及意义师:<1>复习根尖的结构,依据根尖纵切图引领学生回忆相关知识。<2>引导学生观察大豆幼根。 生:<1>回忆根尖的结构。<2>兴趣小组的同学介绍参与培养大豆幼苗的过程。<3>以小组为单位用放大镜观察大豆幼根,观察根毛并数一数。<4>阅读教材第111页“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成熟区的根毛 师:演示“面积相同的纱布与毛巾布吸水量和吸水速度的对比实验”。 生:观察演示实验并思考:大量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理解:大量根毛增大吸水的表面积提高吸水的效率。2、 根吸水的途径师:演示细胞

13、吸水的实验;演示CAI动画课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理解根吸水的途径。生:认真观察,体会、认同细胞能够吸水也能够失水。生:认真观察并描述水分进入根尖内部的途径,即根吸水的途径。 层层细胞渗透水根毛 根内的导管茎 细胞间隙 师:给予肯定并提出新问题:根吸收水分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了吗?根吸收的水又怎样运输到整个植物体的?生:带着问题进行下面的学习(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1、 茎的结构和各结构的作用师:展示木本茎横切、纵切结构图,引领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图,初步认识木本茎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生:<1>观察、阅读,初步认识木本茎的结构 <2>以

14、小组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出茎各结构的作用;木质部导管、韧皮部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2、 探究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师:指导兴趣小组学生发言、观察、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运输的途径。生:兴趣小组的学生讲述与教师一起制作木质部被染红的冬青枝条的过程,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已被染红的冬青枝条,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思考。分析确认木质部的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自制的芹菜叶运输水的小实验。观察叶柄的横切面,确认叶柄内也有运输水分的结构导管。生:观察自制或教师发放的叶脉已微红的芹菜叶,观察叶柄的横切面、纵切片面,叶片被染红的部位,确认叶内也有运输水分的途径导管。师:展示课件“水分

15、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全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途径。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途径。师:用投影展示不同小组归纳的内容。与学生评选出最佳结果给予鼓励。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叶叶内叶脉的导管 花、果实 茎内木质部的导管根内的导管根:大量的根毛吸水师:引导学生根据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请同学思考,前面提过的问题:根吸收的水是全部被植物利用构建自身了吗?引导学生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再次认识根吸收水的意义。生:思考并表述:大部分水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中,形成降水,回到地表,再次被循环利用,根吸收水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总结:师:本课实验材料使用后如何处理呢?通过本

16、课学习你有那些收获呢? 生:进行总结本课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收获。 师:布置练习题并指导学生完成。 生:完成达标练习题。课后反思:在二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使用过三种版本的生物教材,新课程的教材与旧教材相比,降低了知识难度,扩大了知识面,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突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这一节内容,在旧教材中主要是以验证实验的形式进行教与学。学生只是注重观察及验证课本中前人总结的结论,而缺乏动手动脑探究知识的意识与过程,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面对新课程改革,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了探究活动,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自己学会求知。如: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叶内水分运输的途径,在废旧饮料瓶装染成红色的水,将新鲜的芹菜叶植入其中,放置在有阳光的地方12小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叶柄内部被染红的结构,叶片被染红的结构,并得出结论:叶柄的导管与叶脉的导管相通并能运输水分。又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探究茎内水分运输的途径,并进行归纳总结出: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同时,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归纳的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进行讨论认同。本节课的设计在媒体使用上利于学生学习。如:根毛吸水、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过程,用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增大了课堂容量,效果较好。四、 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