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_第1页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_第2页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_第3页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_第4页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学习通过对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心理、行动的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借鉴作品运用语言的技巧。2. 过程与方法 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提高欣赏能力。 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交流、讨论,表达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看法,提高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的艺术形象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摈弃虚假的生活。 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教学重点1. 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2. 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人物出

2、场艺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课时安排4课时自学导案1.熟读课文,查字典,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阜( ) 盛(shèng)敕(chì)造 嬷嬷(mó) 绾(wn)着嫡(dí)亲 忖(cn)度(duó) 便(biàn)宜 盥(guàn)洗 懵(mng)懂 嗔(chn)视 效颦(pín) 杜撰(zhuàn) 韶(sháo)光 敛(lin)声屏(bng)气 笑靥(yè) 纨(wán) 绔(kù)窄裉kèn)袄 盘螭(ch) 錾(zàn)银

3、 罥(juàn)烟眉 丝绦(to)翠幄(wò) 厢庑(w) 宸(chén)翰 金蜼(wi)彝 紧蹙(cù)黼(f)黻(fú) 洋罽(jì)美人觚(g) 2.思考,贾府这个典型环境有何特点?3.梳理本文的情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像三国水浒西游记等就曾被搬上舞台,搬上荧屏。而被演绎的形式最多的恐怕要数红楼梦了,有京剧、越剧,电影、电视剧等等。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走近宝玉,走近黛玉,走近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走进那个时

4、代的生活。二、介绍作者及红楼梦1.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他大概生于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闰四月二十六日,卒于乾隆癸未(1764年)除夕,享年仅四十岁。    他出生于富贵世家,曹雪芹的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他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帝宠信。康熙帝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雍正即位后在统治阶级内部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

5、,曹頫受牵连被抄家,曹家从此衰落。遭此巨变,曹雪芹由贵公子降为“寒士”。生活的艰难,使他靠坐馆、卖字鬻画为生。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著书黄叶村”,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 “瓦灶绳床”,“举家食粥酒常赊”。乾隆廿七年,由于幼子病夭,曹雪芹陷于悲痛,于贫病交加中离世。家庭由盛而衰的重大变故,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做了一番痛苦的回顾。他深感世态的炎凉和社会的黑暗,因此他怀着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了揭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腐败衰落的红楼梦。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

6、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2.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其成就迄今为止没有与之比肩者,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塑造人物之众多,人物形象之鲜明,描写语言之生动,刻画手法之高妙,主题思想之进步深刻均令人叹为观止。红楼梦主要以贾府为典型环境,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写,展开了多视角、多层面的刻画,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画面。三、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关系梳理1.见课件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简表2补充: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

7、、贾巧姐、秦可卿。四、介绍红楼梦前五回大概情节介绍红楼梦前五回大概情节以便让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的情节和“木石前盟”等内容,解决林黛玉为何要进贾府的问题。五、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大致情况,相信大家已经对红楼梦很有兴趣了,那么我们就利用寒假好好阅读这一伟大的名著吧。六、作业1.阅读红楼梦前五回,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前因后果。2.进一步熟读课文,整理本课的生字词,为生字注音。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给生字词注音 阜(fù) 盛(shèng) 敕(chì)嬷(mó) 绾(wn) 嫡(dí) 忖(cn) 度(duó) 便(bi

8、24;n)宜 盥(guàn) 惫(bèi) 懵(mng) 嗔(chn)视 颦(pín) 撰(zhuàn) 敛(lin) 屏(bng)气 韶(sháo) 靥(yè) 纨(wán)绔(kù) 螭(ch)裉(kèn) 錾(zàn) 罥(juàn)绦(to)幄(wò) 庑(w) 宸(chén) 蜼(wèi) (hi) 罽(jì) 黼(f)黻(fú ) 觚(g) 蹙(cù) 劳什(shí)子 抱厦(shà)厅 不肖(

9、xiào)二、从本回看,林黛玉为何要进贾府?1.从情节发展即黛玉的生活上看自从黛玉的母亲(贾敏)去世以后,黛玉在家“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兄弟姊妹扶持”,其父林如海在扬州做官,身体不好,又不愿续娶,无人照管黛玉,她的外祖母(贾母)又多次命人去接,于是投奔外租家。2.从小说的结构来看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黛玉进贾府,可以介绍贾府这个典型环境。三、黛玉的眼睛就好比一架摄像机,我们跟着黛玉初步了解了贾府,请问贾府这个典型环境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1.贾府的硬件,即建筑:(1)“轩峻壮丽”:“雕梁画栋”,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狮子,正门之上有一大匾,上书“敕造宁国府”

10、五个大字。(2)布局精巧:正门、角门、垂花门、仪门;穿山游廊、抄手游廊;正房、上房、厢房、耳房等。(3)陈设华贵: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墨龙大画,楠木交椅,乌木联牌,汝窑美人觚。2.贾府的软件(1)繁琐的礼仪:“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座次讲究;吃饭讲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饭后漱口、洗手

11、、吃茶。(2)服饰豪华:“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十七八岁的小厮”“ 衣帽周全”,“丫头”“ 穿红着绿”,凤姐、宝玉的穿着,虽只是日常随意的衣着,已令人眼花缭乱,瞠目结舌。王夫人处小丫鬟的穿着“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贾赦处的姬妾“盛装丽服”等。总之,贾府是有钱有势的封建大家庭,长幼尊卑十分有序,人口众多,生活奢侈,“与别家不同”。(从本回看,黛玉进贾府既是小说两大主人公的隆重登场,更是对典型环境的塑造。)四、环境描写有何作用?1.渲染气氛。2.推动情节发展。3.烘托人物心理。4.衬托人物情趣。5.展现世态风情。6.直接表现主题。五、作者是怎样安排本回的情节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2、明确:(一)情节安排:1.初进荣府。 2.拜见贾母及众人。 3.拜见两位舅父。4.陪贾母吃饭。 5.宝黛会面。 6.安排起居。(二)这样安排的好处:1.合乎礼仪。贾母是这个庞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是老祖宗,先拜见。2.凤姐是荣府的管家,深得贾母宠爱,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需集中笔墨单独描写,为以后情节的发展做铺垫。3.去拜见舅父,却又不相见,是怕喧宾夺主,这样既合乎礼仪,又不至于太繁琐。4.把宝玉放到最后出场,是为了突出这个主要人物,且让他两次出场,一是章法上需要吊读者胃口,即蓄势,造成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效果。二是为了多角度展开描写:第一次出场是黛玉眼中的宝玉(为了描写宝玉);第二次出场是写

13、宝玉眼中的黛玉,(为了描写黛玉)。六、小结:本节课我们从文章出发探讨了黛玉进贾府的原因,顺便分析了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同时我们也探讨了作者在安排情节时独到的匠心。请同学们课后细心体会作者安排上的高妙。七、作业进一步熟读课文,采用评点的形式,将自己的阅读感受用铅笔在课本空白处写下来,要求语言精练、要言不烦,重点对宝玉和黛玉的形象做一分析和概括。 第三课时一、导入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的最高峰,为我们塑造了700多个人物形象,其中六七十个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而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宝玉和黛玉、宝钗等人了。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课文中出现的这两大主角,黛玉和宝玉。 上节课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在课本上

14、做了点评,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观点交流一下,尤其是大家对人物形象的点评概括,在交流后可适当修改,要求思路清晰,语言准确,有理有据。二、学生交流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可顺便板书。(一)黛玉1.心理:(1)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慎)(2)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敏感、聪敏)2.语言:(1)邢夫人留她吃饭时的回话(懂礼节、娴于辞令)(2)贾母、宝玉问她是否读书,读何书时的不同回答。(眼明、心细、既不张扬,也不自轻)3.动作:(1)拜见贾母;对舅母、李纨等一一拜见过;对“三春”,“忙起身迎上来见礼”;对熙凤“以嫂呼之” (有礼貌、有

15、教养)(2)坐座位。第一次去拜见贾政时,料定这是贾政之位,不乱坐;第二次陪贾母吃饭时十分推让。(小心谨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4.肖像:(娇媚、体弱多病、美丽多情、聪颖)(二)宝玉1.侧面描写(1)黛玉母亲的评价:顽劣异常、憨顽,极恶读书,娇生惯养,喜在内闱厮混。(2)王夫人的评价: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疯疯傻傻。(3)黛玉猜度: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侧面描写实为欲扬先抑)2.正面描写(1)外貌、肖像:(富家公子,俊秀飘逸、多情)(2)两首西江月词的评价:寓褒于贬。(作者以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写作此词,实是对宝玉的赞扬)(皮囊,借代肉体、外表。草莽,借喻应试知识

16、,“经济学问”)(多愁善感、不拘礼法、任性、有叛逆性格,不按封建礼法行事,不读(喜欢)文章(“四书五经”、八股文)(3)对黛玉的询问(可与熙凤对黛玉的询问作对比):(关心、体贴别人)(4)摔玉:(任性、叛逆礼教、深爱黛玉,有点追求平等的意识(这种平等意识只是萌芽,是朦胧的)三、小结本节课我们探讨了宝黛二人的性格特征,我们通过探究发现,虽然宝黛才刚刚出场,但是人物的性格已经十分鲜明。这都源于作者精到的细节描写和表现人物手法的多样化。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学习模仿。四、作业请你按照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分析人物的方法,对王熙凤的相关描写做一些点评,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第四课时一、清代有人对红楼梦

17、作了很高的评价,如“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活的人物形象。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小说中的王熙凤。看看作者是怎么把这个人物写活的?二、请同学们把课文快速浏览一遍,看看那些段落集中描写了王熙凤。明确:五、六两段。三、请同学们将这两段齐读一遍,并且请思考作者是用那些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明确:语言、外貌、动作。1.王熙凤出场(指名朗读)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曹雪芹起笔就不同凡响)(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声夺人,可看出她外向、张狂、泼辣的性格,也反映了她在贾府中的地位、权势。)(2)其他人“个个皆敛声屏气,

18、恭肃严整”(反衬出她放诞、张狂、有恃无恐)(3)贾母的反应“笑”,说她是“泼皮破落户儿” “凤辣子”(侧面写出她的泼辣)从她的出场可以看出她在贾府中很有地位,在贾母面前很得宠。2.外貌描写(齐读)(1)穿着:饰物:美玉、珍珠、璎珞、黄金、白银(贪婪)色彩:玫瑰、金黄、大红、石青、豆绿(俗气)(她的这些穿着打扮虽也符合她的地位,但朴素的、自然的才美,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然而她披金戴银、珠光宝气,我们除了能看出她的高贵华丽以外,还能看出她的贪婪,从她衣服色彩的搭配上还可看出她的俗气。)(2)肖像: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可见她外表虽美,内里却有一种凶狠。(如对贾瑞,“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

19、我的手段!”)既有“春”的一面,更有“威”的一面。3.语言描写:初见黛玉的一段话(指名读,注意重音:“这样”“嫡亲”“怨不得”)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句话真可谓一箭多雕,一石多鸟。(1)极尽夸奖之能事,把黛玉夸得跟仙女似的,黛玉听了高兴。(2)“竟不像,竟是”:迎春、探春、惜春,贾母的这三个孙女儿听了也舒服,顺便赞美了三春。(3)又等于夸赞了贾母漂亮,有“气派”。(4)赞美自己的女儿,邢夫人、王夫人听了也很受用。(5)又道出了

20、贾母对黛玉的关心“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可见她左右逢源、能言善道、八面玲珑。4. 动作描写:转悲为喜的动作描写(指名读)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因笑道便用帕拭泪忙转悲为喜道意忘记了老祖宗。提问:王熙凤这时真的一心在林妹妹身上,忘记老祖宗了吗?明确:显然不是。不管她是对黛玉的夸赞,还是对姑妈(黛玉之母)早逝的哀伤,都是围着老祖宗转的,尤其是“忙转悲为喜”,神情变化如此之快,带有表演性质,都是对老祖宗的奉承。这表现了她的察言观色,技巧善变,见风使舵。5.她对黛玉的关心询问提问:她问了一连串的问题,请问这里除了她对黛玉的关心之外,还表现了她什么?(1)她的问题涉及哪些方面?据此你能看出什么?对黛玉关心的细致、全面、周到。(2)从“只管告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