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学年高二政治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精品同步练习(一)单项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C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基础是客观的人的意志不能影响和决定社会的发展A、 B、 C、 D、 2、列子·天瑞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 C )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
2、0; B、否认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 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D ) A、具体的物质形态
3、0;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4、(2002全国文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A )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 B、
4、0; C、 D、 5、“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 B ) 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和永恒的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 D、静止是不存在的 6、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
5、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A、 B、 C、 D、 7、“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2004年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 D ) A、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
6、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 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 C、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 D、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8、(2004年江苏,17)“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7、0;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9、一种社会制度从它产生到灭亡,社会性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它没有任何变化,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都在不断地变化。材料中的事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D ) A、事物都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 B、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 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0、伴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工作草图的宣告完成,将来
8、人类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来改造生命。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 D ) 为世界物质性理论又一次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依据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有力打击随着科学的发展,意识的反作用越来越强,总有一天可以摆脱物质的束缚证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是以人们承认和服从自然为前提的 A、 B、 C、
9、0; D、 1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B )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 12、(02年全国)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C)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
10、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13、“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14、“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 B ) 承认物质,否认运动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11、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A、 B、 C、 D、 15、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共飞行115小时32分钟,绕地球77圈,行程约325万公里。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这体现了( A ) A、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12、0; B、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16、“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此处的“物质”是指( C )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17、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是这样写的:“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水。”这首
13、诗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 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想用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 18、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哲理是( B )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 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服务D、在人与
14、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19、“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其哲学寓意是( B ) 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20
15、、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 B ) 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 2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含的哲理是 ( B )A、自然界是不变的,而人是在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根本性质不变 D、事物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化 22、从哲学上看,“守株待兔”寓言中的农夫
16、的错误在于 ( B ) 想问题、办事情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偶然的联系当成了必然的联系没有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A、 B、 C、 D、 2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荀子这些话说明 ( D )A、尊重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
17、60;C、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4、“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这表明 ( D )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18、60; D、事物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 25、“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 C )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26、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19、,变害为利。”这个观点 ( B ) 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消灭或创造规律 B、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7、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 D ) A、甲的观点正确、乙的观点错误
20、0; B、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C、两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D、两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28、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 A )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
21、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三)辨析题 31、“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答:(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因此,认为万物都在运动的观点是正确的。(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离不开自己的物质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认为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22、的观点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是唯心主义的观点。(3)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都是错误。 四、论述题 32、材料一: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荀子) 材料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哲理? (2)结合教材有关知识,谈谈你对问题(1)的结论的认识? 答:(1)材料一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材料二说明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
23、2)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然而,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主观题其他言之有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32、2007年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传回了第一张月面图。“嫦娥一号”的发射及成功运行与“嫦娥人”的冲天干劲、革命精神是分不开的。因此,有人认为,只要具有革命的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事情办成。 请你运用所学唯物论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答(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2)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想把事情办成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