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培训资料一2精选范本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环境空气质量评价1、评价标准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修改单(环发20011号)规定的浓度限值二级标准,降尘采用本省暂行标准。(见表2-8)表2-8污染物评价标准评价项目日(月)均值年平均值二氧化硫(mg/m)0.150.06二氧化氮(mg/m)0.120.08可吸入颗粒物(mg/m)0.150.10总悬浮颗粒物(mg/m)0.300.20自然降尘(吨/平方公里-月)18 (本省暂行标准)2、评价方法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法 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是各项空气污染物的单项指数的 加和,可用于评价城市空气质量整体水平、年际及季节变化情况。空气污
2、染综合 指数数值越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反之,空气综合污染 指数数值越小,表示空气污染程度较轻,空气质量较好。其数学表达式为:nP=Z: Pii 土其中:Pi = -Ci-其中:Coi式中:P空气污染综合指数;P i项空气污染物分指数;Ci i项空气污染物的季或年均浓度值;Coi i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n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根据全省各地空气污染的状况和特征, 结合空气常规监测项目情况,计入空氧化氮、总悬浮颗粒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物或可吸入颗粒物,12个城市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计入综合污染指数 ,其他市、县、区以总悬浮
3、颗粒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空气质量达标评价 由单项污染物水平和级别以及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进行评价,其中年均单项污染物级别由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值标准确定;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的确定为最差一个单项污染物级别即为空气质量级别。达到国家空气 质量二级标准(一级和二级)为达标,超过二级标准(三级和劣三级)为超标。其中一级为空气接近良好背景水平的优级, 二级为空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存在 但影响程度尚可接受的合格水平,三级为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危害性程度, 劣三级 为空气污染相当严重。污染负荷系数法计算各项污染物的分指数在综合指数中的构成比例, 评价地区中的主要污染 物,其数学表达式为:PiFi = -
4、p-咒 100 %式中:Fi i项空气污染物的负荷系数。日均空气质量级别日均空气质量级别根据大气三项综合确定的空气污染指数(API)确定。API的确定依据是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技术规定。 、降水评价1、降水监测项目测定项目有:EC pH SQ2-、N(O、F-、Cl -、NH4; cT、Mg+、Na+、K+、降雨(雪)量等。各测点可根据需要选测 HC&、B、HCQQ CH3CQQ PQ4-、nQ、SQ2-2、降水监测频次及采样对降雨(雪)量、EC (电导率)、pH三个项目,每个测点基本做到逢雨(雪) 必测;对其它项目每个测点在每月有雨 (雪)的情况下至少选一个降雨样品进行 全部或部分项目的测定。若
5、一天中有几次降雨(雪)过程,可合并为一个样品测定;若遇连阴雨(雪), 则将上午9: 00至次日上午9: 00的降雨(雪)量视为一个样品。3、降水评价方法PHV5.60的降水称(试行)的通知降水酸度(pH值)以pH=5.60作为划分酸雨界限,一般将为酸雨。用降水pH年均值和酸雨出现的频率评价酸雨状况。 三、沙尘暴评价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印发沙尘天气分级技术规定(总站生字200431号)规定进行评价。详见表 3-7。表3-7沙尘天气分级颗粒物浓度限值单位:mg/Nm3沙尘天气分级TSP浓度限值(小时值)PM。浓度限值 (小时值)持续时间一级沙尘天气(浮尘)1.0 TSP2.00.60 w PM
6、0 2小时二级沙尘天气(扬沙)2.0 TSP 5.01.00 w PM02.00三级沙尘天气(沙尘暴)5.0 w TSP 9.02.00 w PM0 1小时四级沙尘天气(强沙尘暴) 9.0 4.00注:1、本规定的沙尘天气分级评价项目包括TSP和PM0,以其中级别较高者为准;2 、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达不到规定时间者,其分级下降一级;3 、未达到分级标准的其它沙尘现象统称为“受沙尘天气影响”。四、地表水评价1、监测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24项基本项目。2、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五类标准进行水质类别评价,各评价因子标准限值见表4-1 0参
7、数I类11n类11川类11W类11V类pH (无量纲)69溶解氧饱和率90% (或7.5 )6532高锰酸盐指数w2461015化学需氧量w1515203040生化需氧量w334610氨氮w0.150.51.01.52.0挥发酚w0.0020.0020.0050.010.1氰化物w0.0050.050.20.20.2汞w0.000050.000050.00010.0010.001铬(六价)w0.010.050.050.050.1石油类w0.050.050.050.51.0表4-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3、评价方法水质类别法采用单因子类别评价方法,将所评价的河流某断面的
8、实测平均浓度值与表4-1中的五类标准限值进行比较,以该断面(或河流)污染最重因子的类别作为该断面(河段)的水质综合类别。地表水域功能标准根据陕西省地表水域功能标准进行水质超标状况评价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污染分担率来计算和评价各水域(或河流)间的污染程度大小和污染年际变化(污染指数计算,采用第m类标准值)。nPj =2 Pji 二a.综合指数数学表达式:Pj=C式中:Pjj断面(河流)水污染综合指数ij j断面(河流)i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ij j断面(河流)i项污染物的年平均值io i项污染物评价标准值参与评价污染物项数b.污染分担率表达式式中:Kj项因子的污染分担率河流、水系水
9、质定性评价依据是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有关问题的技术规定 (暂行)河流水质评价应注意评价指标的确定,水质超标率和超标倍数计算采用的水质标准类别。五、湖库及饮用水源地评价1、监测项目常规监测项目:地表水水源水质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中基本项目和水源地补充项目共 28项指标;地下水水源水质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23项指标进行监测。2、评价标准地表水水源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 m类标准;地下水水源水质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m类标准。3、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类别法判定水质类别。分为达标、不达标两类
10、,水源地若有一项指标不达标,则该水源地为100%超标。湖库、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依据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六、声环境质量评价1、监测项目与频次监测项目主要有:(1)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3)城市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2、评价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详见下表。功能区0类1类2类3类4a类4b类昼间 50 55 60 65 70 70夜间 40 45 50 55 55 6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单位:dB (A)日前穿越城区的既有铁路干线两侧区域不通过列车时的环境背景噪声限值执行昼间70 dB(A)和夜间 55 dB注:根据GB3096- 2008, 4a类为道路及内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2011年1月1(A)的限值。所以本次报告将不加区别地将4a类区和4b类区通称为4类功能区。3、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技术规定(总站物字200352号)中的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五课(演唱) 踩雨
- 2025年印刷品、记录媒介复制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大数据技术助力提升教学质量研究
- 教育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 从教育心理学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 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法的紧密结合
- 心理资本开发教育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培训中的实践
- 2025届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汇文实验学校物理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在线教育与远程教学下的教师能力提升
- 合同变更的处理流程题目
- 三级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
- 河南省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急救护理培训结业测试题库
- 2025年河北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高速交警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怀旧庙会活动方案
- 幼儿新年音乐活动方案
- 卫生院艾滋病培训课件
- 精密空调原理培训
- GB/T 33804-2025肥料级腐植酸钾
- 2025安全生产月主题宣讲课件十:主要负责人安全公开课
- 加气站气瓶充装质量保证体系手册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