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的餐饮服务与管理_第1页
旅游景区的餐饮服务与管理_第2页
旅游景区的餐饮服务与管理_第3页
旅游景区的餐饮服务与管理_第4页
旅游景区的餐饮服务与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旅游景区的餐饮服务与管理摘要: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增长、就业人员的安置等多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旅游离不开饮食,它们互为花叶,相得益彰。但旅游景区的餐饮业在给当地人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给当地餐饮管理部门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管理好旅游景区餐饮业的问题。本文从旅游景区餐饮业目前状况入手,对其进行分析并归纳出解决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关键词:旅游景区;餐饮业引言进入21世纪,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不断扩大,人们不再满足于游山玩水的浅层观光,而希翼着更多地投入异地的生活体验,到异地的深层中去寻找乐趣。文化是当今社会人们的一大追求,也是旅游产品的

2、灵魂。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中华饮食文化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浓厚的文化积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这一文化不断发展、不断沉淀,饮食与文化早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密不可分,饮食体现了中国文化,文化反映着中国的饮食。因此,饮食文化就成了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素来为中外游客所关注,餐饮的消费在旅游六大要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餐饮业自然就成为了旅游业的一个吸引核心要素。旅游景区餐饮业的发展不仅反映着当地人特有的饮食习惯,也反映着该景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经济发展状况。因此,搞旅游景区餐饮业的管理显得至关重要。正文一.旅游景区餐饮业目前状况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3、,各旅游景区的餐饮业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旅游景区的餐饮业反映着该地区的饮食文化特色,当地的酒楼饭店出售的不仅仅是一种餐饮,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风貌,一种风俗民情。但由于餐饮管理部门管理不善,致使当地餐饮业的经营不景气,长期处于停滞阶段,有的甚至走向衰退阶段,这是普遍困扰我国许多旅游城市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餐饮业的卫生状况和管理水平欠佳首先,我们看一个案例,赤峰市卫生防疫站于2001年6月对20处旅游景区58家餐饮店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基础卫生设施:近一半的餐饮店前厅设施豪华,操作加工间硬件建设不完善,设施简陋,工艺流程不合理,加工场所面积小,各功能操作

4、不分隔,无冷荤间;39.17%无库房;有消毒设施的仅占53.12%,部分餐饮店不利用消毒设施,亦无相应的保洁柜,冲洗刷三联池用来存放餐具及其他物品;46.16%防蝇设施不完善,仅有3010%的餐饮店基本符合卫生要求。2.餐饮卫生状况:近半数餐饮店未落实餐具消毒设施,餐具不消毒;盛装熟食品的容器、用具、刀、案板、冷藏箱内生熟不分的占34.15%;有30.10%的餐饮店操作间内积水、垃圾、污物不及时清除,致使店内苍蝇多,容器不洁、砧板长有大片霉斑,餐具、杂物、食品在保洁柜内混放及食品与原料混放的现象普遍存在。3.证件及管理状况:58家餐饮店中持有本年度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占87.19%;检查从业人员3

5、14人,持有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的占83.18%,其中有3.10%健康证无持证人照片;当场考核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卫生知识38人,有6人不合格;从业人员上岗操作有41人未着装,70.10%的人未戴工作帽;有65.10%餐饮店配备了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制定了组织管理制度,但管理不完善,制度不落实,职责不明确,造成日常管理混乱,制度形同虚设。四、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必须重视的问题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单一的观光游览已远远滞后于产品本身的需要,人们渴望在欣赏自然人文景观的同时在文化上进行交流或者沟通,文化旅游成为了目前开发的一个热点。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旅游的发展正好给饮食文化提供了一个舞台,而这个舞

6、台本身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尽管目前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不很理想,但长远来看,其市场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蓬勃发展的大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目前,中国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程度还不是很高,很多地方仅仅将“食”作为旅游构成的一个方面,甚至于仅仅把它作为满足旅游者不受饥饿的最低层次的要求,而没有深层次挖掘饮食文化资源,没有完全将饮食文化旅游作为特色旅游产品来开发。笔者认为开发中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一) 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问题文化是当今社会人们的一大追求,是旅游产品开发的灵魂。目前,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基本上以品尝佳肴为主,开发者往往忽视对中国几千年来深厚的饮食文化传统的发扬。旅游者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菜肴表

7、面的色、香、味、形,因此他们在用完这些菜之后,留在印象中的只是一时的美味,并没有对一道菜有个根本了解。很多地方缺少对饮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没有把饮食佳肴与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有机结合,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游客的精神享受,难以吸引众多的回头客。事实上,随着文明的进步,文化的积淀,人们越来越注重进餐时的精神享受。因此,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重文化内涵,要特别注意把握产品的文化特色,在“文化”上做文章。中国的一些名菜小吃往往伴有神奇的典故传说,耐人寻味。这些传说使得食品和名菜更为诱人。如孔府菜式中的“烧秦皇鱼骨”,“带子上朝”,“油泼豆廷”,“诗礼银杏”等,一道菜一个典故。游客在品尝孔菜时,

8、既可尝到孔菜的独特风味,又可领略儒家风采,在饱口福的同时增长了见识。如果能对这些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在游客品尝美食佳肴时,讲解菜肴的典故和传说,这样就可以提高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增加经济收入。(二)旅游产品的地方特色问题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游客对旅游餐饮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迎合旅游者复杂多变的口味需求,各地纷纷引进外地菜肴,仿制其它地区的口味,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增加经济收入。因此,在一些旅游景点可以说想吃什么口味的菜一般都能吃到。这固然是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好形式,但却有更多的弊端,盲目地追求多、杂、全,必然会导致口味的不地道,即破坏了中国真正的饮食吸引力,可以说旅游资源在无形中被转

9、移、被破坏。由于各个地区都照搬其他地区的,反而忽视了本地地方特色美食菜肴的挖掘和开发,从而埋没了本地区的饮食文化资源。同时由于外地菜肴口味的大量涌入,逐渐更替了本地区原先人们习惯的口味。在不知不觉中,生产者本身的产品被外来产品所代替,以至于特色不再,烹饪手艺渐渐失传,使本地方的特色饮食产品沉睡过去,不知不觉中流失了宝贵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此外,由于家家仿照,就难以把握原汁原味,从而使各大菜系纷纷串味,失去了原来的风味特色,失去了中国饮食文化独特的魅力,这也是对中国饮食文化资源的一种直接的破坏。因此,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一定要立足于当地,保持本土化,突出地方特色。(三)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资源的开

10、发问题近年来,旅游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各地为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旅游者新的消费需求,推出了各种特色旅游项目,尤其在民俗旅游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旅游热潮。但目前对饮食文化的开发缺乏广度和深度,开发中偏重于汉族的传统饮食,对民族饮食文化重视不够,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风味美食“藏在深闺人未识”,没有进行开发利用,没有引入旅游餐饮市场。随着民族地区的开发,异族异地文化的引进,这些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饮食风俗有可能逐渐被冲淡、同化甚至消亡。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许多古老珍贵的饮食习俗,如怒族、普米族的“石板粑粑”,这是远古石烹的历史遗存,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又如景颇族的“石头汤”,独龙族的“河麻芋头”,傣族的“石头煮青苔”等等。这些古老的民族饮食如果能加以开发利用,必定能丰富中国饮食文化旅游的内容,增加旅游地的吸引力,为旅游业带来诱人的色彩,同时还能保护当地的民族饮食文化。(四)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注重保护旅游生态环境,是21世纪旅游产品开发最重要的原则。对于食品而言,从表面上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