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学设计(2)_第1页
《穷人》教学设计(2)_第2页
《穷人》教学设计(2)_第3页
《穷人》教学设计(2)_第4页
《穷人》教学设计(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穷人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穷人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主题单元“高尚”中的一篇 课文,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 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文章的特色 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美好心灵。文章多处出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心理活动, 是训练学生朗读能力、感 悟能力的佳作。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 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 敬、向往、

2、同情等感受。”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反映的是旧俄时代百姓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文章的细节 描写以及多种方式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 尤其感人之深,本设计对此 给予了特别关注,试图通过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场景, 抓住感人的细节 反复读书,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激发起对穷人及其美德的敬意。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细节描写很有特色。基于六年级语文 教学应以独立感悟和掌握方法为要, 这篇课文只能安排两个课时。那 么理解课文如何做到面上到边,点上到位?我们认为不能过分纠缠细 节,否则无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本设计注意以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品质为主线,进行“板块式”教学,既确保了对人物品 质

3、的深刻体悟,又串起了全文的内容。【教学目标】一、认知和能力目标1. 认读、掌握生字:搁(板)、帐(子)、(抱)怨、揍(一顿)、 掀(起)、寡(妇)、魁(梧)、(倒)霉、熬(过去)2. 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等。3. 理解课文内容,熟悉抓住人物、场景、理清线索的读书方法。二、方法和过程目标1.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投入情感,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独 特的感悟。2. 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沙俄统治的黑暗以及穷人的贫苦生活。2.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性之美,感受和学习穷人勤

4、劳、善良的品质。【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依据主要场景制作课件、图片及配制音乐。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大致了解情节。【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入题:同学们,当你穿上崭新闪亮的新衣服时,当你在 宴席中享受丰盛的大餐时,当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受着无比的幸福 时,你可曾想到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穷人?今天让我们跟随俄国大作 家列夫托尔斯泰,走进穷人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 心灵。(板书:穷人)2.引导预测:看到“穷人”这个课题,你想弄明白哪些问题?觉得文章重点应该叙述什么内容?(学生各抒己见,想弄明白的问题是:穷人是谁?为什么会穷?

5、穷在哪里?他们怎样熬过穷日子?认为文章重点是叙述“穷”的具体表现)3. 以疑激读:那么,托尔斯泰有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写“穷人” 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探个究竟。【设计意图】1.开篇谈话,以激活学生生活储备中的幸福体验为引子,一方 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认知 背景,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2.面题发问,以引导学生通过审题预测课文内容,一方面使学 生产生明确的阅读期待,提高阅读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 理解从题目开始的良好读书习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提出初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2)扫除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

6、典和联系上下文推想的方法理解,记下不理解的词语。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读三遍课文:第一遍,轻声慢读,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第二遍,快速默读,找出课文中依次出现的几个穷人是谁;第三遍,仔细默读,将作者叙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成画面,看 看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个场景。同桌的两个如果都读完了,可以稍稍议论一下。2. 反馈初读情况:出示重点生字,择重正音析形。指名若干学生,分段朗读全文。(朗读完毕,学生评议,教者评点,再择难句适度指导)抓住“穷人” “场景”,讨论课文要点。课文中依次出现的穷人是:桑娜,西蒙,渔夫(板书:桑娜,西蒙,渔夫)启发:其中作者要着力表现的穷人是谁?(桑娜)(板书:“桑娜”二字下加着重

7、号)以桑娜的活动为主线,作者描述了以下几个场景:场景一: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场景二:桑娜看望西蒙发现她死了抱回了她的儿子。场景三:渔夫听说了西蒙的不幸,主动提出要抱回她的孩子。启发:其中作者要着力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桑娜与丈夫收养寡妇西蒙的儿子)依据三个场景,板书“中心词”:补破帆,等丈夫。看西蒙,抱遗孤。吐真情,得支持【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件事:1. 安排学生反复读书,连读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要求。这样 做,一方面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读明白,甚至读出整体印象,为后 面的深入研究奠定认知和情感基础,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养成带着问 题读书的习惯,提咼读书效果。2. 引导学生

8、通过抓人物、抓场景,来整体有序地把握主要内容 和写作思路,既切合课文特点,也渗透类似课文的学法指导,对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和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三、细读课文,体会“穷”境1.谈话提示: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究竟穷到什么程度呢?让我 们走进他描写的第一个场景,看看桑娜一家生活怎样。2.个人自读:找出体现穷的语句,体会体会。3. 小组讨论:交流体现穷的语句,说说理由。4. 班级交流:(可以打破课文固有顺序,言之成理即可)发表读书感悟,穿插朗读指导:我从“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看出穷。要是不穷,可以 换新帆,不用去补了。我从“这间渔家的小屋”整个的面貌看出穷。瞧,如果不是穷, 就这么一

9、间小屋,怎么可以又做客厅,又做厨房,又做卧室,又做储 藏室呢?如果不是穷,怎么能够一家七口全挤在一间小屋里呢?我从“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看出穷, 这时候就是“古老的钟声敲了十下,十一下,”甚至更晚的时候,渔 夫是清早出海的,到深夜还没有回来,起早贪黑地干,那都是因为穷 的缘故。我从桑娜的丈夫“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看出穷,海上风 大浪急,小船在风浪中出没,那是拿命去玩,如果不是穷,谁愿意这 样去冒险呢?我从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看出穷,已经有丈夫每天 起早贪黑地捕鱼,妻子一天到晚做那么多的活计,不是穷的话,他们 不必干得那么苦。我从整个这一部分看出穷:一个七口之家,

10、挤在一间破旧的屋 子里,家里的全部财产也就是这间破屋,一只小船,一张破帆,一些 简单得不能在简单的生活用品;为了生活,丈夫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出 海捕鱼,妻子任劳任怨包揽这所有家务、照料五个孩子,就是这样拼 死拼活地干,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 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5. 引导深究:是啊!正因为穷,作为一家子的唯一顶梁柱,渔夫每天得在风浪中出生入死;正因为穷,作为家庭主妇,每天都得牵 肠挂肚地等待丈夫。让我们再次细细地读第一部分,看看桑娜怎样焦 急万分地等待丈夫,哪些情况让她焦急万分?“他发表读书感悟,穿插朗读指导: 桑娜焦急万分的表现: 现在在哪儿?

11、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 ”、心惊肉跳、自桑娜焦急万分的原因: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又黑又冷、始终 不见等(先说出词语,再理解意思,再想象情境,再体会心情、读出感情)6. 齐读全段。【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扣一个“穷”字,凸现一个“急”字,引导 学生进行两个轮回的读和悟,第一轮回主要以先自读后交流的方式, 反馈读书效果,旨在发现学生思想的火花;第二轮回主要以先自读后 朗读的方式,反馈读书效果,旨在促成学生的情感投入。这样,力图 做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关注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体验的独特性。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出一道数学题考考大家,谁来解答 呢?请一位学生回

12、答,板书:5+2=?师:其实可能很多同学心里都在想,这么简单的问题,早知道我 就举手回答了。其实人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机会,但机会总是留给 那些自信、勇敢、而又有准备的人,希望同学们以后好好把握住每一 次机会。这道数学题在数学里答案里唯一的, 但在语文里它的答案却 是多种多样的。2. 说说本课讲一件什么事?3. 导入: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 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 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那咼尚而美好的心 灵。(设计意图:课前的预热? 5+2 ?这个简单的问题背后蕴藏的是不简单的教学思想,既告诉孩子们要把握好机

13、会,因为六年级学生通常 不大喜欢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又能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这7的真正 含义,还很自然地导入了课文的学习,可谓一举三得。) 二、走进心理,体会品质(一)、第一次先读后教 多角度理解?忐忑不安?1. 导学提纲: (1)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动笔划划,从哪里可以看出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2) 小组里合作再读读这几个自然段。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 全班交流。预设关键句,适时指导朗读:(1)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2)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3) 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4、。(4)门嘎吱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设计意图:抓住“忐忑不安”这个词语开展了有效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朗读、合作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等,把学生的自学与教 师的指导相结合,不但理解了忐忑不安的意识,更加理解了主人公的 心情,进一步体会到她行为背后精神的崇高, 为后面更深入地解读人 物心理做好准备。)(二八第二次先读后教一一深入了解,解读桑娜心里想法(程序:说出语句谈谈感悟尝试朗读评议练读)1. 师: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心里是如此的忐忑不安,那她心中 为什么会如此的忐忑不安,让我们带着这四个句子,来走进他们的心 理世界。导学提纲:(1)、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淋

15、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2)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是什么作用呢?选择其中的一个省略号,想象一下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3)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3.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指导。预设学生交流:1.从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可看出够渔夫受的了,我读懂了桑娜在担 心丈夫2.省略号的作用是说话断断续续。3. 我感受到了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设计意图:1000多字的文本,要体现?高效?,必须克服面面俱到,样样求全的弊端。我们应该采取的是 ?长文短教?的策略,抓住了 标点符号有特点的、能解决桑娜的心情为什么忐忑不安这一问题的段 落进行品

16、读,就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桑娜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善 良的品质,以及课文的思想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达到了以学定教、 省时高效的目的。这样的长文短教,简而不单,让人耳目一新。)(三八第三次先读后教一一深入了解,解读丈夫心理想法1.师过渡语:桑娜是多么善良,多么富有同情心啊!为了帮助两 个无辜的孩子,她宁可自己受苦受累,而渔夫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出示导学提纲:(1)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1227自然段。(2)出海捕鱼的渔夫深夜平安回来,桑娜本应很高兴,可在谈话中,他们却两次沉默了,在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呢?(3)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在忧虑什么呢?(4) “熬”字可以换成什么字?你从这个字中体

17、会到什么?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设计意图:长文短教,从文中提取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进行品读,从桑娜与渔夫的对话和渔夫提出把孩子抱来决心熬 过去的话语,利用多种形式朗读,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的品质, 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效率高,学有所得,真正达到高效。)三、首尾呼应,点题提升1.师:文章的结尾是泪水中透着微笑,微笑中含着泪水,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开始时的算术题:5+2只等于7吗?预设学生交流:等于更艰苦的生活;等于美好的心灵;等于桑娜 和西蒙的深厚友谊;等于桑娜的朴实、善良;等于在困难中乐于助人 的精神;等于同情心2.师:这就是5+2答案,是我们用语文的方式得出的。穷人他们 其实不穷,他们的心灵是富有的, 是美丽的。出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