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搜索的“高考语文作文注意事项”_第1页
写作指导:搜索的“高考语文作文注意事项”_第2页
写作指导:搜索的“高考语文作文注意事项”_第3页
写作指导:搜索的“高考语文作文注意事项”_第4页
写作指导:搜索的“高考语文作文注意事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搜索的“高考语文作文注意事项”搜索的“高考语文作文注意事项”高考作文质量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这种因素有 知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下面谈的十忌都是知识上的,务 必请每位考生注意。一、忌审题片面,要把握主旨。近年高考作文,大多为提供材料写议论文。考生只能在材料提供的范围选题论述。但因许多考生草草看题,浅“思”辄止;只重一点,忽视全面,使得所论述的问题与所 给的材料的主旨(命题的意图和要求),超过材料的范围或没有涉及到有关材料,就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例如198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题目中的两段对话,实际上是让你介绍 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而尚未解决的问题。你应该从学生(你自己)写作和老师教学两个

2、方面来谈如何提高中学生写 作水平。可是,不少考生却不是这样,仅仅谈学生作文的艰 苦,这就犯了片面性的毛病。又如,1996年高考作文我更喜欢漫画()可不少人写成我喜欢漫画()忽略了 “更” 字,没有对两幅漫画作比较分析,写得再好,也只能得第三 档分。二、忌论题贪大,要准确简明新颖。考试作文,文章的主旨由自己确定, 千万不要贪宽求大。“范围大了,你一定讲得不深入,不透彻”(王力谈谈写论文)。考生一定要根据文章的主旨,选择合适的角度展开 论述。例如1997年高考作文题,有的自拟论题为有付出 才会有收获;有的考生自拟论题为雷锋精神永放光芒。相比之下,前者恰当可行;后者则大而无当一一即使你知识 渊博,具

3、有驾驭庞大题材的能力,也无法在考试时间内“言 之有理,持之以故”去完成自己的论证,至少写不深刻。又 如,1995年高考作文:有感于鸟的评说,自拟标题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人、金无足赤、正人必先正己、牢骚太多防肠断,按这些观点鲜明、蕴含哲理的标题行文,考生就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三、忌下笔拉扯太远,要小巧俊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足以说明文章开端的重要。从文章的本身来说,开篇是文章的“切入口”, 是文章的脸面,宜紧扣题意,提出论点,一锤定音;从阅读 角度来说,开头是阅读老师首先接触的部分,第一印象非常 重要,影响最大。而许多考生一味贪大求全,人为地长出赘 疣(开头前有“笼盖”)

4、,此乃考试作文的一大通病。与此 有关的连锁反应是“前面有余,而后面不足”;头重脚轻或 有头无尾。常见议论文开头的方法有;直接提出论点、间接提出论点、迂迥提出论点。女口 1998年高考作文习惯(议论文) 的开头:“一个人,总会形成许多习惯;一个社会,也有其 习惯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各 种各样的习惯呢?我想,我们应该敢于创新,不受习惯的约 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作为。”这个开头,在一句分 析之后,即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中心论点:“我们应该敢 于创新,不必受习惯的约束。”美如“凤头“!四、忌结尾草率,要发人深思。结尾的好坏可以影响一篇文章的好坏,一个精彩的结 尾,可以使

5、文章灿然增辉;一个低劣的结尾,可以让全文黯 然失色。好的结尾,或归纳总结,深化论点;或呼应开头, 严谨慎密;或言简意丰,给人以启迪;或发出号召,催人奋进;或 引用格言,重申论点;或正反对照,优劣自现;或笔势雄健, 发人深省。结尾在句式上以短句为主,整散结合,宜多用祈 使句、反问句、陈述句和感叹句。例如1997年高考语文优秀作文人字是支撑的结构一文的结尾:“付出不一定有 回报;然而,没有付出,绝没有回报。伸出援助的手挽起来, 是一个天;撑起来,就是高大的人! ”再如该做!该做?的结尾:“该做!该做!”这样的结尾照应文题,短 小精悍,像“豹尾”。五、忌立意雷同,要独僻蹊径。中学生写文章时,常按求同

6、思维(习惯思维)去进行文 章的立意,因而囿于陈规俗套,步于人后,很难出新。要想 文章出新,在立意上与众不同,方法之一就是运用逆向思维, 对司空见惯的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想一想”,因 思考方向不同,往往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出奇制胜。例如 1991年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任选一题) 大多数考生因为学了一点辨证法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二种, 写法用例自然有雷同之处,给阅卷教师以味同嚼蜡的感觉, 想得高分是很难的。而假若此时选择第一种,由于所选论题 与众不同,已经有了新意;接下分析、说理,由于“熟”而 头头是道;最后逆向思维简要分析少数人近墨不黑。文章就 会新意迭出,岂不高一个分值?六、

7、忌用例不当,要扩大幅射面。事例是议论文的重要论据之一,典型而有力的论据具有 无法替代的论证效果。但有些议论文虽然列举了不少事例, 可信度仍不强。原因之一就是选用的例子拘泥于一隅,不具 有较大的代表性。一般说来,用作论据的事例应注意古今结 合、中外兼收,文理渗透一一所有适合于说理范畴的,都可 以作为撷取之例。这样的论据才具有代表性。例如,1989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失败是成功之母 由世界上第一辆火车跑不过马车谈起的展开段:“其实只 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便会发现,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经历 了失败和挫折后才取得伟大的成绩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落 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著名化学家欧立希经过六百零

8、五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六0六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一生发现了一千多件新 产品。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他都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在 一次新发明的试验过程中,他失败了八千多次,但他仍然乐 观地说:“失败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八千次失败,起码使我 知道了有八千个办法行不通。”由此可见,不经失败,便没 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或许今天的失 败,正预示着明天的成功呢! ”试想,如果作者仅用清一色 的“进口”例子,是令人难以信服的。七、忌“油水分离”,要深入论证。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作文对所举论据不知如何去分析,在 举出论据后就圈句号另列其它论据。当堆砌了大量论据之 后,便“由此可见”,从论据

9、直接跳到论点,结果使议论文 变为“论点+论据”。这类文章,观点是观点,例子是例子, 油水分离,不能融为一体,怎么能有说服力呢?油水分离,常见的错误有:例而不议、弓I而不证。正确 的做法是在列举事例之后或引用经典之后,依据论据的性 质,向论点的方向进行分析:或揭示事实的要点,或揭示事 例本身的因果联系,或挖根追源,或假设推论,或比较分析 譬如毛泽东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作者在列举自由主义的一种表现之后,便对自由主义 的危害、来源、实质一一作了剖析,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令人信服。八、忌以叙代议,要叙得简明。有些考生在运用事例论证时,事例往往是生活的实录或原材料的照抄照搬,甚至在叙述时尽情发挥,结

10、果一篇800来字的文章,叙述却占了大半篇幅,这就是“以叙代议”。它使一篇议论文面目 全非,文体难辨!事实上,议论文引用的事例,不像记叙文 那样的要求形象生动、情节曲折。议论文的叙述力求抓住人 物、事件的本质特征或精神实质,进行高度概括与浓缩,做 到简明、干练。例如,1980年高考作文题是供料作文。试题 上给的是一篇短文画蛋,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是:读画蛋有感。某优秀作文的 开头是:“人说名师出高徒,这话实是不假。依我看原 因有二:其一,是师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学不怠。离开 了这两条,既称不上名师,也出不了高徒。名画家佛 罗基奥手下出了一代宗师达芬奇,便是很好的一例

11、。”此 文一落笔,就把画蛋的要点概括成一句成语“名师出高 徒”,何等精当。九、忌说理杂乱无章,要条理分明。对于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说清楚,就扯那个问题, 那个问题没有说清楚,又扯其它问题;有时把几个问题放在 一起,扯来扯去,没有一个头绪,没有一个中心,没有逻辑, 叫人不知所云,令人莫名其妙。这一通病尤其表现在关系型 的作文题中。例如1986年高考作文要求以树木森林气候为 正标题、畐际题自定作文,有不少考生就犯了这一毛病。写 作此题宜下笔一两句话就要点清题目中三者的关系:树木与 森林之间属于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森林与气候之间属于辨证 统一的关系。然后把这三者的关系引申到“个体群体风 气”上,重

12、点逐层论述三者的关系;一是个人风气和群体风 气的关系;二是群体和社会风气的关系;三是社会风气对个 体和群体的影响。最后号召大家都来做一棵调节社会风气的 树木。这样的文章,分层说理,条理清晰,怎么能不赢得阅 卷老师的高分?十、忌远离生活,要贴近时代。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鲁迅也说过:“对于有害事物,立即给予反响或抗争。”我 们写议论文一定把握时代的脉搏,选择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 特点的材料,使文章富有新意。这就要求我们每天看报纸、 读时文、听广播、看电视、注意这个“时代”下的“事”。 然而,事实上,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闭目塞听, 宛如“套中人”。因此,他们写议论文、论点平稳、论据陈 旧。例如写先进:老是雷峰;谈奋进:外有爱因斯坦,内有 陈景润;议反腐,正有方志敏,反有刘青山。而那鲜活的徐虎、孔繁森、李素丽、王宝森、陈良宇等却被轻易放过了这样舍“新”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