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I 学校代码:11517 学 号: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毕业论文题 目 熔体过热处理对高熵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 号 院(部)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 时效处理对CuxCrFeNiAl(x=0,0.2,0.5,1.0,2.0)高熵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影响II河南工程学院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河南工程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论文全文或者
2、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熔体过热处理对高熵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河南工程学
3、院毕业论文任务书题目 熔体过热处理对高熵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 姓名 主要内容 本文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Al-Cu合金熔体结构物理模型,研究了熔体过热处理对Al-Cu合金熔体结构的影响;在温度梯度、抽拉速率一定的条件下,研究了熔体过热处理(熔体过热温度Ts、熔体过热时间ts) 对Al-4.7%Cu合金定向凝固组织形态及一次枝晶间距的影响;基本要求完成过热处理对Al-Cu、QA19-4合金溶体结构及其凝固组织的影响的实验。主要内容包括:1.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列入参考文献中),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情况,写出文献综述(不少于30
4、00字);翻译外文文献-篇(译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文献综述与翻译单独装订成册。2.确定实验方案。3.按规定完成实验。4.按要求撰写毕业论文。主要参考文献1. 推荐参考书:1张蓉. 熔体过热处理对Al-Si过共晶合金凝固组织及耐磨性的影响D.西北工业大学,2000. 2司乃潮,孙克庆,吴强. 熔体过热处理对Al-4.7%Cu合金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04:547-553. 3坚增运,王有超,常芳娥,魏超锋. 熔体过热处理对过共晶Al-Si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J.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7,04:348-351. 4彭建,佘欢,王中国,潘复生. 熔体过热处理对A
5、Z31镁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07:1497-1503. 5孙克庆. 熔体过热处理对Al-Cu合金熔体结构和定向凝固组织、性能的影响D.江苏大学,2005. 6黄玉多. 熔体过热处理对AZ91镁合金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辽宁工业大学,2013. 7孙钰,介万奇,刘永勤,郑永健,高志明. 熔体过热处理对ZL205A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J. 铸造技术,2014,10:2332-2335. 8常芳娥,高玉社,坚增运,周晶,郑超,吕士勇. 熔体过热处理对亚共晶Al-Si合金凝固特性和组织的影响J.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9,02:148-151. 10陈红圣. Sn
6、-Bi系合金熔体结构转变及其对凝固和润湿性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08.11 Can Huang a, Yongzhong Zhang , Rui Vilar , Jianyun Shen, Dry sliding wear behavior of laser clad TiVCrAlSi high entropy alloy coatings on Ti-6Al-4V substrate, Materials and Design, (2012) 12 Can Huang a, Yongzhong Zhang , Jianyun Shen , Rui Vilar, Thermal sta
7、bility and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laser clad TiVCrAlSi high entropy alloycoatings on Ti6Al4V alloy,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11)2.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等其它参考文献自备。完 成 期 限: 2015.12-2016.5 指导教师签名: 专业负责人签名: 2016 年 05 月 01日目录1 引言82 相关理论概述92.1定向凝固概述92.1.1定向凝固的理论基础92.1.2定向凝固时的枝晶生长102.1.3定向凝固技术及其研究现状112.2熔
8、体过热处理概述133 试验材料及方法143. 1试验材料143. 2定向凝固设备153. 3试样的制备16熔体过热处理对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184. 1定向凝固工艺参数的确定194.1.1定向凝固温度T0的选定194.1.2定向凝固抽拉速率V0的选定194. 2熔体过热处理对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204.2.1熔体过热温度丁:对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204.2.2熔体过热时间ts对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24结论27熔体过热处理对高熵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1 引言定向凝固技术是伴随着高温合金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该技术最初用来消除结晶过程中生成的横向晶界,从而提高材料的单向力学性能。由于定向凝固技术能得到-些具
9、有特殊组织取向和优异性能的材料,因而自它诞生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以及自身复合材料的生产。同时,由于定向凝固技术的出现,也为凝固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实验基础(由于理论处理过程的简单化),因为在定向凝固过程中温度梯度和凝固速率这两个重要的凝固参数能够独立变化,从而可以分别研究它们对凝固过程的影响。此外,定向凝固组织非常规则,便于准确测量其形态和尺度特征。近些年来,随着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定向凝固的试验研究也不断深入。液态金属的结构和品质对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和质量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金属或合金的液态结构不仅与金属的种类和合金的成分有关,而且也与熔体的温度
10、以及熔体的热历史有关。因此,国内外都十分重视对液态金属结构和性质的研究。随着凝固技术和团簇物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熔体结构对最终凝固组织的影响,对凝固过程的研究逐步延伸到凝固开始前的液态金属结构对凝固组织的影响。2 相关理论概述2.1定向凝固概述2.1.1定向凝固的理论基础固液界面稳定性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成分过冷理论能成功地判定无偏析特征的平面凝固的条件,避免胞晶或枝晶的生成。随着快速凝固的发展,又提出了绝对稳定理论,同样能成功地判定快速凝固时平面凝固的条件。hcalmers、Tilerl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在合金中液固界面前沿由于溶质富集将会产生“成分过冷”导致平界面失稳而形成胞晶和枝晶
11、,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成分过冷”判据:式中,GL为液固界面前沿液相温度梯度,V是界面生长速度,mL、C0、k0和DL分别为液相线斜率、合金平均成分、平衡溶质分配系数和液相中溶质扩散系数。据此可以得到平界面稳定生长的临界速度式中, 是合金平衡结晶温度间隔。成分过冷理论提供了判断液固界面稳定性的第-个简明而适用的判据,对平界面稳定性,甚至胞晶和枝晶形态稳定性都能够很好地做出定性地解释。但是这-判据本身还有-些矛盾,如:成分过冷理论把平衡热力学应用到非平衡动力学过程中,必然带有很大的近似性;在固液界面上引入局部的曲率变化要增加系统的自由能,这-点在成分过冷理论中被忽略了;成分过冷理论没有说明界面形态的
12、改变机制;快速凝固新领域的出现,发现上述理论已不能适用。Mullnis和sekerkaI鉴于成分过冷理论存在不足,提出-个考虑了溶质浓度场和温度场、固液界面能以及界面动力学的绝对稳定理论。在运算时,假定固液界面处于平衡,表面能为各向同性、无对流,在平的固液界面上有干扰。推导出界面温度为式中, 为界面液相温度, 为界面固相温度, 是平面凝固界面的熔点, 是Gibbs-Thomson数,尤为曲率(曲面凹向液面时为正)。为曲率(曲面凹向液面时为正)。绝对稳定理论推导出界面失稳公式为式中, 是溶质质量分数梯度。根据绝对稳定理论,可概括总结出下列几点快速凝固时,界面张力总是起到稳定固液界面的作用;快速凝
13、固时,溶质原子总是起到破坏固液界面稳定的作用;平衡溶质分配系数越小,对绝对稳定区的平衡凝固条件要比成分过冷区的越苛刻;快速凝固时,宏观的扩散边界层变得很小,大约只有几个原子层,固液界面前进的速率超过溶质原子在液相中的扩散速率,使在固液界面的局部不平衡不起作用,就会发生完全的溶质截留。绝对稳定理论虽然已能应付快速凝固时的平衡凝固条件,但尚在不断完善中。如这个理论只适合稀溶液,即低溶质质量分数的情况,并且忽略了凝固速率对溶质分配系数的影响。2.1.2定向凝固时的枝晶生长枝晶结构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十分重视在凝固过程中伴随着显微偏析出现的枝晶结构,因为在大量工程材料中普遍有这些凝固特
14、征,而且这些凝固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材料的机械性能。在过去的四十余年中,许多冶金学家、物理学家及数学家研究了凝固界面形态问题,有些研究成果被用来预测固液界面处稳定生长的条件及表征微观结构,特别是-次枝晶间距入;、二次枝晶间距从、枝晶尖端半径R及固液两相区长度d等,这些都是凝固参数的函数。定向凝固试验中,在晶粒边界平界面变得不稳定,然后整个界面周期性地变化。当界面速率增加,就会出现胞状晶结构,而随后将演化成枝晶结构。在稳定的凝固条件下,枝晶前沿的微观结构特征参数如-次枝晶间距、枝晶尖端半径及固液两相区长度达到-个稳定的值,而二次枝晶将粗大。但是,最先生长的几个二次枝晶,最初的二次枝晶间距从是具有
15、代表性的。这样我们用四个稳定的微观结构参数、二次枝晶间距、枝晶尖端半径R及固液两相区长度d等,这些都是凝固参数的函数。定向凝固试验中,在晶粒边界平界面变得不稳定,然后整个界面周期性地变化。当界面速率增加,就会出现胞状晶结构,而随后将演化成枝晶结构。在稳定的凝固条件下,枝晶前沿的微观结构特征参数如-次枝晶间距、枝晶尖端半径及固液两相区长度达到-个稳定的值,而二次枝晶将粗大。但是,最先生长的几个二次枝晶,最初的二次枝晶间距从是具有代表性的。这样我们用四个稳定的微观结构参数入,从R及d来表征枝晶结构。2.1.3定向凝固技术及其研究现状根据成分过冷理论,要使合金定向凝固得到平面凝固组织,主要取决于合金
16、的性质和工艺参数的选择。前者包括溶质质量、液相线斜率和溶质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后者包括温度梯度和凝固速率。如果被研究的合金成分己定,则靠工艺参数的选择来控制凝固组织,其中固液界面液相-侧的温度梯度又是最关键的,所以人们都致力于提高温度梯度。可以说,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历史是不断提高设备温度梯度的历史。大的温度梯度-方面可以得到理想的合金组织和性能,另-方面又可以允许加快凝固速率,提高设备利用率。 热剂法卿法 所谓的发热剂法就是将熔化好的金属液浇入-侧壁绝热,底部冷却,顶部覆盖发热剂的铸型中,在金属液和已凝固金属中建立起-个自下而上的温度梯度,使铸件自下而上进行凝固,实现单向凝固。这种方法由于所能
17、获得的温度梯度不大,并且很难控制,致使凝固组织粗大,铸件性能差,因此,该法不适于大型、优质铸件的生产。但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可用于制造小批量零件。 率降低法(PD法)这种方法的工艺过程如下:铸型加热感应圈分两段,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不移动,其底部采用水冷激冷板。当型壳被预热到-定过热温度时,向型壳内浇入过热合金液,切断下部电源,上部继续加热,金属自下而上逐渐凝固。通过选择合适的加热器件可以获得较大的冷却速度。但由于其散热条件无明显的改善,因此其组织仍不是很理想,所获得的柱状晶区较短。与发热剂法相比,功率降低法虽然在控制单向热流及所获得组织方面有所改善,但其设备比较复杂,而且耗能较大,故应用不是很广
18、泛。 速凝固法(HRS法) 快速凝固法与功率降低法的主要区别是:铸型加热器始终加热,在凝固时,铸件与加热器之间产生相对移动。另外,在热区底部使用辐射挡板和水冷套。在挡板附近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小凝固前沿两相区,局部冷却速度增大,有利于细化组织,提高力学性能。这种方法由于避免了炉膛的影响且利用空气冷却,因而所获得的柱状晶间距变小,组织较均匀,提高了铸件的性能,在生产中有-定的应用。 态金属冷却法(LMC法)1974年出现了-种新的定向凝固方法-液态金属冷却法。液态金属冷却法是目前工业应用较理想的-种定向凝固技术。这种方法的工艺过程与快速凝固法基本相同。由于液态金属与已凝固界面之
19、间换热系数很大,因此这种方法提高了铸件冷却速度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梯度,而且在较大的生长速度范围内可使界面前沿温度梯度保持稳定,结晶在相对稳定的温度梯度下进行,得到比较长的单向柱晶。以上四种方法都是传统的定向凝固方法,其主要缺点是冷却速度太慢,即使是液态金属冷却法,其冷却速度仍不够高,这样产生的-个弊端就是使得凝固组织有充分的时间长大、粗化,以致产生严重的枝晶偏析,限制了材料性能的提高。造成冷却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凝固界面与液相中最高温度面距离太远,固液界面并不处于最佳位置,因此所获得的温度梯度不大,这样为了保证界面前沿液相中没有稳定的结晶核心的形成,所能允许的最大凝固速度就有限。 域熔化液态金属
20、冷却法(ZMLMC法)李建国等通过改变加热方式,在LMC法的基础上发展了-种新型定向凝固技术-区域熔化液态金属冷却法,即ZMLMC法。该方法将区域熔化与液态金属冷却相结合,利用感应加热集中对凝固界面前沿液相进行加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固液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他们研制的ZMLMC定向凝固装置,最高温度梯度可达1300K/cm,最大冷却速度可达SOK/s。采用该装置在Ni-Cu, Al-Cu合金系的工作,发现了高速枝胞转变现象,据此提出了高速枝胞转变的时空模型。2.2熔体过热处理概述熔体过热处理指的是将熔融金属液或合金液过热到液相线以上某-温度,保温-段时间后采取某种方法使其凝固的技术。熔体过热处理
21、能在很大程度上细化合金组织提高力学性能,这己被人们所认识并被广泛应用,为挖掘材料的性能潜力开辟了-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金属液体由于不透明、温度高使得人们很难对其进行直接观察,研究起来比较困难。尽管如此,对熔体过热处理的研究还是取得了很大进展,其理论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充实。熔体过热处理的理论依据有以下几方面:随着团簇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凝固与熔化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入,己有的熔体结构和熔体预结晶状态对凝固组织形成和演化的研究表明,金属或合金的熔体结构是微观不均匀的,含有成分和结构不同的游动原子集团与它们之间的各种原子呈紊乱分布的无序带。原子团簇的具体特征不仅与金属的种类和合金成分有关,而且也与熔体的
22、温度有关。C2)在液态金属及合金中,当温度比较低时,存在同素异构转变,而在相当高的过热区域中,当熔体结构完全成为无序时,同素异构转变便消失。这为由改变液体温度条件而改变液体结构,从而改变固体组织获得高性能材料提供了可能。(3)非平衡热力学证明,-个热力学定态是温度、压力等的函数。体系从-个定态到另-个定态需要-定的弛豫时间。如果过程进行时间大于系统驰豫时间,则认为过程是整体平衡的;如果过程进行时间小于系统驰豫时间而大于局域过程的驰豫时间的平方,则认为过程是局域平衡;如果过程进行时间小于局域过程驰豫时间的平方,则过程是完全非平衡的。熔体过热实质上应用了这-理论,将液态合金过热到某-高温保温,达到
23、稳定状态后控制冷却速度(过程进行时间),使高温熔体的优良结构得以保留至低温,为改善固态组织创造条件。在固(原始炉料)液(熔体)固(固体金属)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遗传联系。炉料的原始状态对液态和固态合金的结构有极大的遗传影响。金属产品的组织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始熔体的结构所决定。而液相线以上高的过热度会对熔体结构和性质产生重要影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炉料的遗传性。消除了原始炉料结构遗传痕迹的熔体,通常具有最稳定和最好的使用性能。3 试验材料及方法3. 1试验材料为了研究熔体过热处理对合金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本文选用A1-4.7 Cu合金进行定向凝固试验,图为Al-Cu二元相图的AI角。选择A
24、l-Cu合金作为研究对象还在于:(1) Al-Cu合金是-种使用非常普遍的试验合金,人们对其物性参数进行了细致的测定,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参数体系,本身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2)前人对A1-Cu合金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熔体过热处理对其定向凝固组织影响的研究还较少,还有待深入研究;(3)所选合金在定向凝固完成以后,试样易处理,金相的获得及微观结构的分析方便。图3-1 Al-Cu二元相图的A1角3. 2定向凝固设备本试验在快速凝固法定向凝固技术设计制造的定向凝固炉中制备定向凝固试样。这种设备具有生长条件好、工艺参数容易调节和控制、定向性好等优点。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中频感应加热进行熔化材
25、料,然后将熔融的金属倒入特定形状的结晶器内,通过石墨电阻炉(带组合屏)加热、保温、控温。然后使结晶器缓慢下降,通过-个温度较大的区域,让结晶从底部开始,逐渐向上推移,进行晶体生长。其原理示意图如图3-2所示。图3-2 Bridgrman法定向凝固炉原理图1-炉盖;2-进料石墨漏斗;3-三段式测温机构;4-保温炉; 7-炉体;8-水冷套;9-拉杆;10-拉杆平台;11-丝杆; 12-支架;13-石墨结晶器:14-熔融液体;15-熔炼增祸设备主要由炉体、炉盖、提升机构、转轴进电、线圈、保温炉、托锭机构、真空系统、气动系统、视窗机构、控温系统等组成。定向凝固的两个主要控制参数(温度梯度和凝固速度)在
26、此设备上可以在设备规定范围内自行设置。三段式保温炉采用电阻加热,高纯度石墨为发热体元件,有效温区长400mm,热区温差不超过5,工作温度最高可达160。并且这种保温炉是利用可控硅调压电源通过石墨发热体进行加热,由智能温度控制表进行温度控制,保证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温度梯度的稳定性。晶体的生长速度可以由托锭升降机构来控制,此机构采用力矩电机带动两根滚轴丝杆,上升下降结晶器,下降的速度为0.1l 0mm/min,连续可调,传动平稳,带有的微机接口还可远程控制晶体的生长速率。3. 3试样的制备定向凝固试样制备的具体过程如下:(1)试验前先将纯度为99.99%的电解铝和99.999%的电解铜按要求的成分熔
27、配并浇注成原始试棒,采用JXA-840A扫描电镜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定其成分为A1-4.7%Cu,把原始试棒放入定向凝固炉的熔化增锅中;(2)将石英结晶器固定在结晶器的抽拉杆上,上升至真空系统的保温炉中,并把结晶器上升至最高点;(3)将进料石墨漏斗放在保温炉的顶端,并把漏斗口对准结晶器上部;(4)打开冷却水,电源总开关以及设备总开关;(5)利用机械泵对炉室抽真空,并同时对扩散泵进行预热,当真空抽至4Pa以下时,打开扩散泵,抽真空至0.1 pa; (6)用可控硅调压电源通过对三段石墨发热体进行加热,由PAC 16P单相调压调功一体化智能典礼调整器与SR53智能温度控制表进行温度控制,使每段的温度
28、达到预设的温度值; (7)当三段发热体的温度达到预设置的值并稳定后,关闭真空系统,打开充气阀,冲入约0.06Pa的氢气;(8)打开IGBT电源,对熔化增锅内的炉料进行预热,到500左右时加大功率使其熔化,从炉盖上开的天窗口观察炉料的熔化状态,等到炉料发红并且上部开始翻滚时,保温5min左右开始带功率浇注; (9)当熔融的合金液经过进料漏斗从熔化柑锅浇注到结晶器内后,在熔体过热温度Ts下保温ts,然后迅速降温至定向凝固温度Th,并保温th; (10)当结晶器的下降速度设定到预定数值,打开电源开关进行晶体的抽拉,直到达到试验所需的长度为止。为在温度梯度、抽拉速率等工艺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观察熔体过热处
29、理对定向凝固组织影响,须经大量的实验探索,确定定向凝固温度T0及抽拉速率V0,再选定熔体的过热温度Ts和保温时间ts。在每次试验过程中,均是将其加热至Ts并保温ts,后迅速冷却至T0温度,在相同的抽拉速率V0下进行定向凝固,以保证液固界面前沿温度梯度、抽拉速率等工艺因素相同。熔体过热处理对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合金熔体是由多种成分和多种尺度结构的单元组成的呈熔融状态的合金,其中结构单元的多种尺度包含从单个原子到不同尺度的原子团簇或原子集团。熔体中的这些原子集团一方面在无序热运动中迁移碰撞,而不断地分裂解体;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原子或集团随热运动的涨落起伏,并在近程相互作用下,而不断地组成新的原子集团
30、。这两种运动过程并存,使熔体结构显现出长程无序和在集团区域内又短程有序的基本特征。熔体中所形成的原子集团的尺度与熔体温度密切相关。熔体温度越高,粒子热运动越剧烈,原子集团的平均尺寸就越小。反之,熔体温度降低,并越接近凝固区,形成大的原子集团的几率也相应增加。因此合金熔体结构不仅与合金的成分有关,也与熔体的温度有关。把过热的合金熔体从高温熔融状态降至温度较低的熔融状态时,一般要经历温度变化、成分分布变化和结构单元分布变化等过程。在这些变化过程中,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使表征其物理过程的特征量相差约几个数量级,这也表明了在这些不同过程中它们特征量的变化速率可有显著的差异。如典型的Al-Cu液态合金的
31、溶质扩散系数值(DL=2.7x 10-9m2/s)要比其相应的液态合金的导温系数值(a=7.4x 10-Sm2/s )小了约4个数量级。反映出合金熔体成分达到平衡状态要比温度平衡过程慢得多。而熔体结构单元分布要达到平衡态,不仅涉及成分分布要趋于平衡,还涉及原子运动的涨落起伏和团簇的形成过程,并且这些较大尺度结构单元的运动还与熔体的内摩擦力如粘滞性等性质有关,因此其迟豫时间也就更长。在熔体的过热处理中,除了有成分和结构单元的分布等可逆变化外,还有不可逆过程发生,如过热引起的难熔粒子的熔化及组分的均匀化对形核的影响等,都以不可逆因素影响到熔体结构状态。因此由熔体结构非平衡迟豫和不可逆变化的共同作用
32、,使过热熔体结构呈现滞后状态。而这种滞后状态又会对熔体的凝固过程产全内在的影响。液态金属的结构和品质,对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和质量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现在很多相关研究,都是关于熔体过热处理对终态组织的影响方面,涉及到定向凝固的尚不多。BTOP工艺虽然说明了高温熔体处理对定向凝固高温合金组织的影响和作用,但是BTOP工艺没有排除温度梯度变化的影响。本文在排除温度梯度、抽拉速率等因素变化的情况下,系统考察熔体热历史对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以为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做出贡献。4. 1定向凝固工艺参数的确定熔体合金在熔点以上不同的温度下,其内部结构会发生可逆的或不可逆的转变,从而影响到最终定向凝固组织,因此
33、,为了确定单一的对应关系,我们选用了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来实现其过热处理过程,如图4-1所示。图4-1 熔体过热处理工艺流程4.1.1定向凝固温度T0的选定熔体过热处理试验所要求的前期熔体热处理,需要尽可能宽的热处理温度范围。其次,试验中的真空凝固在大大减小合金氧化的同时,当温度较高时,合金的高温、低气压环境也降低了液态合金组份的稳定性。特别是对低熔点合金系,就必须限制定向凝固温度To,防止液态合金的挥发。从另一方面来说,定向凝固中所使用的正温度梯度只有达到一定高度后,才能得到稳定、可靠的定向凝固质量,即是在选定合金系与定向凝固设备后,定向凝固温度T。不应低于稳定的定向凝固所要求的最小值。还应考
34、虑到熔体过热处理对定向凝固组织性能的影响程度,因为过高的正温度梯度,有可能完全抑制了这种影响的表现,造成不应有的失败。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如何控制定向凝固温度To,使其能够综合满足上述条件,成为本试验中的关键所在。A1-4.7 Cu合金的液相线温度TL=648 0C,同时还可以看出,合金在660到750范围内,差热曲线基本保持平直无变化,至此之后,合金熔体有大范围、较强烈的吸热出现,因此选定To=750°C4.1.2定向凝固抽拉速率V0的选定定向凝固中液固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和凝固速率是影响界面形态从而影响最终组织及力学性能的两个主要参数,在温度梯度确定不变的情况下,凝固组织形态取决于
35、定向凝固速率。研究表明,在低速凝固状态下,定向凝固固液界面的推移速率与设备的机械抽拉速率可看作相等。随着V的增加,界面形态由平向胞和枝转化。固定T。和Vo是本试验的基础,试验初由于熔体过热处理对定向凝固组织形态影响的不可知,如何选择V。成为本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 图4-2是A1-4.7 Cu合金在To=7500C,TS=8500C,ts=60min th=60min条件下,随着抽拉速率V的提高,组织形态由柱状晶向枝晶组织转变。由图4-2可知,当V=90m/s时,组织呈稳定的、有序的树枝晶,本次试验研究熔体过热处理对定向凝固组织也就是一次枝晶间距的影响,故定向凝固抽拉速率V。选择90,m/s 。
36、图4-2 AI-4.7%Cu合金抽拉速率v对定向凝固组织形态的影响(a) V=3.0m/s; (b) V=45.0m /s:(c) V=90 m/s4. 2熔体过热处理对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4.2.1熔体过热温度丁:对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a) 图4-3为在To=750, Va=90 m/s, ts=60min, th=60min条件下,A1-4.7%Cu合金在Ts=7501050范围内定向凝固试验结果,左图均为定向凝固试样横截面金相图,右图均为定向凝固试样纵截面金相图。结果表明,随着熔体过热温度Ts的提高,A1-4.7 % Cu合金的凝固组织从粗枝晶向细枝晶转变,合金一次枝晶间距又,降低,即组织
37、越来越细密,并在850950减小幅度加剧。图3-2所示的DTA曲线在780 900附近出现较明显的吸热反应,显示熔体结构发生变化,而熔体加热到850和950,要经过这些吸热阶段,即熔体结构要发生变化,而液态金属的结构直接影响合金的最终组织,从而使一次枝晶间距在850和950减小幅度增加。而且随着熔体过热温度Ts的提高,一次枝晶生长方向由偏转逐渐变直。经过950和.1050过热处理的1比在750无过热直接定向凝固的减小了30%以上。Al-Cu合金是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合金,显然,熔体处理温度对定向凝固一次枝晶间距有显著影响,可以细化定向凝固组织:,这主要是因为熔体过热处理改变了熔体的结构状态。综上所
38、述,由于熔体过热,导致不可逆类固型原子团簇熔化和原子集团平均尺度的变小,从而引起非均匀形核中心数量减少和形核过冷度aT_增大。而且小过热度处理的合金熔体仍可在相对较小的形核过冷度T_下形核生长,而较大过热度处理的合金熔体则需要在大的形核过冷度T_下形核生长。在凝固过程中,如果不考虑相界面的出现,单位体积系统自由能的改变为在两相平衡温度时,所以在过冷度T =Te-T不大的情况下,可以推出:由于固液相在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 固液界面能LS使系统自由能上升,因,系统总自由能的改变为图4-3 熔体过热温度Ts对A1-4.7%Cu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a) Ts=750,1=230.9m: (b) Ts=8
39、50,1=185.2m ;(c) TS=950,1=158.9m; (d) Ts=1050,1=147.4m若LS为各向同性,则固相为球形。设固相半径为r,式可写成由dF(r)d/r=0可以求出F(r)的极大值F*及相应的临界晶核半径: r*分别为在平衡条件下,根据玻尔兹曼统计,母相中临界核心的密度为但临界核心的平均密度n*并不就是系统中可以长大的核心密度,这是因为临界核心与母相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它长大与消失的可能性相同。为了使它进入稳定状态并开始长大,至少需要一个原子由母相转入临界核心。因而,开始长大的核心产生的速率I应为临界核心密度n*与一个频率因子的乘积,即对于球形晶核在液态中原子或分
40、子的跳跃频率是式中 是跳跃距离,每个原子碰撞固液界面的频率,一般是它在熔体中跳跃频率的1/6,因为跳跃原子能达到界面者仅仅是6个可能方向中的一个。若a,则可以获得实质上与T'umbun和Fisher给出的经典均质形核率一致的表达式成核率I对过冷度T_的变化极为敏感,将随着过冷度的加大而激增。相比之下,式中对数前的因子显得不太重要。大量的实验事实也表明,这种成核率随过冷度快速变化的现象是所有成核过程的特征。当然,成核率随过冷度的增加是有限的,随着温度的下降,成核率I将受到原子扩散过程,即式中DI了DLM项的限制。由式还可以看出,临界晶核半径r随过冷度T-的增大而变小。即在过冷度小时尺度小于当时临界半径的团簇,随着过冷度的增大其半径却超过了临界晶核的半径而变成稳定的核心。显然,在较大的过冷度T-下,无论是形核率I快速增大,还是临界晶核半径r变小,其结果都是使晶粒度细化。综上所述,熔体过热温度对定向凝固组织有显著影响,是因为随着熔体过热温度Ts的提高,熔体的形核过冷度T一增加,T-的增加,使形核率I增大及临界晶核半径r变小,结果使组织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1课时 因数与倍数 北师大版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实践 趣味拼摆| 青岛版(五四学制)
- 学习2025年雷锋精神六十二周年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3份)-54
- 2025年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广东金融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
- 2025年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一套
- 2025福建省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度幼儿园教职工被辞退劳动权益保护合同
- 2025年度幼儿园实习教师培养与就业服务协议
- 安全环保法律法规
- 2025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人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电气控制技术项目化教程 第2版 课件 项目1、2 低压电器的选用与维修、电动机直接控制电路
- 2025年上半年山东人才发展集团限公司社会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护理查房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入驻及合作协议3篇
- 【MOOC期末】《大学体育射箭》(东南大学)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三叉神经痛的护理问题
- 2025北京平谷初三(上)期末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