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与新课程一起成长_第1页
题目与新课程一起成长_第2页
题目与新课程一起成长_第3页
题目与新课程一起成长_第4页
题目与新课程一起成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目: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内容摘要: 艺术教育归根结底是美的教育,在教育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使学生的内心深处能萌发追求美的欲望和美的理想。培养学生在接触到具体艺术品时,又有发现美、辨别美、理解美、享受美的能力,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心灵美、语言美、行为没、仪表美、理想美的高尚的人。应看到熏染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使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来达到的。关键词:审美、感受、理解、潜移默化。参考文献: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特点是审美性,它是通过音乐进行的一种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听贯穿与音乐教育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

2、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音乐课程的实施中应怎样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呢?一 、加强音乐审美教育,达到审美与人的目的。(一)对欣赏教学的认识 音乐欣赏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最佳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丰富审美情感,提高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中去欣赏音乐、了解音乐、更好地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二)欣赏教学的误区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教师对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及本质认识不够,实施课程改革以来,音乐欣赏教学随意性大的毛病不仅依然存在,有时还带着新课程理念的“帽子”走入盲目性的误区。案例一:一位音乐教时在上课

3、伊始就向学生宣布,今天的音乐课是欣赏课。接着便开始放音乐,一首接一首,一曲连一曲,师生间没有互动,更没有学生间的参与。另一位教师在学生学会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以后,因为还没有到下课时间,就随意地让学生反复听乐曲草原牧民。课堂上,学生的态度逐渐从热情转向冷漠,对欣赏音乐不情愿,不积极的神情溢于言表。案例二:在一节音乐课上,教师一开始就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学生对此做出了热烈地反应。然后,教师请了一位学生讲述这个故事,之后教师有用生动、流畅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遍故事。这时,时间过了一半,教师才把话题转到音乐龟兔赛跑上来,又用了一些时间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背景。至此,所剩时间不多,

4、当教师播放音乐时,已经接近下课,学生失望的神情写在脸上。案例三:又是在欣赏龟兔赛跑的课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大关于单簧管的音色,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色代表乌龟和兔子的形象,就是不是的卡段音乐,介绍一番“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代表了。”学生脸上一片茫然的神情!案例四:在题为春之声的欣赏教学中,这位教师的教学片断如下;(1)自由讨论春天在哪里;(2)朗诵诗歌春晓,并用自己的语言赞美心中的春天;(3)欣赏美术作品春、春色、放风筝;(4)介绍风筝的制作;(5)齐唱春之歌。课堂上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以上这些现象,集中体现了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轻视欣赏教学的重要性,缺乏主题,放任自流。 有的教师会把整个

5、课堂当作欣赏来上,但又没有认真选择内容,只是一些音响资料的累加,没有目的的要求,还有的教师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计教学效果,放任学生自己听音乐,还美其名曰:这是把自主还给学生。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教师对欣赏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够,随意性大的问题。这样的音乐欣赏使学生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长时间的被动状态,会是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从而产生心理疲劳和兴趣抵制,久而久之,便不喜欢音乐课了。其实音乐欣赏教学并非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应与其他音乐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不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2、背离欣赏教学的审美规律,远离主线,弱化欣赏。 在欣赏

6、中用讲故事的方法或过多的语言来解释音乐,相信教师本意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殊不知这种语言代替音乐的行为是欣赏教学远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审美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这两个特征决定了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教学中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也绝不是用确定很强的文字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欣赏教学中,我们需要的使用适当的引导或提示,而不是以长篇大论的语言叙述来代替音乐。3、脱离欣赏教学的音乐性,肢解音乐,缺乏整体。 在欣赏教学中,随意的卡段音乐,把整体的音乐变得“支离破碎”用“肢解的碎片”来代替完整的做法是不会收到理

7、想的效果的,它不仅破坏了音乐的美感,打破了音乐的完整性,而且还阻断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和对音乐的体验。4、违背欣赏教学的本质性、盲目综合、舍本逐木。提倡学科综合是新课程理念之一,但是综合要适度,才不会远离音乐的本质。试想如果一节音乐课上,充满了地理的、历史的、文学的、舞蹈的东西,唯独没有了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这还能称之为音乐课吗?根据观察发现,欣赏教学中的盲目综合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综合表现活动的展示和延伸占据音乐学习的时间过多,有喧宾夺主之嫌;(2)学生在综合活动中并未关注音乐和使用音乐,只是在营造一种活跃的气氛,活动的目的不明确;(3)学生在活动中的描述和表现并没有围绕着音乐的要素进行,他

8、们的语言不是音乐的,更多的是文学的,课堂活动没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等。 (三)优化欣赏教学的策略1 、“听”的参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参与欣赏教学的关键。实践证明,采用提问和对比的方法去“听”,是比较可行的。提问法,就是在听之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乐曲的情绪如何?速度如何?力度是怎样变化的?听后有什么感觉?虽然问题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思维想象也能因此积极主动。通过提问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审美功能的直觉力和直觉力,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效果很好。对学生来说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正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倾听中,有节拍,节

9、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情绪等方面的对比,可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作品进行对比,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2、“看”的参与“看”,就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可以通过视觉的结合来感受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为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通过观察看动物、绘画、剪贴画及情景表演,进行直观欣赏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课堂美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例如,在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是利用多媒体出示森林的画面,能有效地将视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帮助学生感知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是学生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发展的情境景中,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更

10、好的感觉到作品的美。3、“唱”的参与有些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是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发现多次出现的主题曲调,然后配合音乐哼唱主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更好的专注与音乐本身,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感觉、理解音乐。例如,在亚洲弦歌印度歌曲摇篮曲的欣赏中,主题音调反复出现了八次,可以让学生唱一唱,使学生在欣赏时能进一步的入情、入境的体验作品,并且是学生更好的展开联想和想象。4、“动”的参与 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中,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用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映。

11、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的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在老师引导学生感受印度歌曲摇篮曲后,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使其在听和动的参与对音乐有所感悟和理解。5、“说”的参与“说”是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说的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感是非常重要的。欣赏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说的参与,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是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间的差距,同时也是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欣赏教学中,最根本的是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意境,丰富学生的听

12、觉感觉,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二、音乐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一)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全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实践证明,教师对导课环节重视不重视,是否精心的进行设计,其教学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教学导课艺术的高低,反映着教师审美创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精彩的导课,往往能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1、图画导入法。通过图画导入新课,能够增强直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为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创

13、造了条件。2、故事导入法。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饶有兴趣的故事情节和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能引导学生进入生动有趣的意境中,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思维。3、设疑导入法。使学生的求知欲尤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利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课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情境导入法。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深入体活教材的内涵。5、音乐导入法。优秀的艺术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情感。在讲授新课前提让孩子就处于体验音乐的兴奋状态,为积极学唱歌去做好情感铺垫。6、根据歌词内容导入。每一首歌曲的歌词都很简练、明了、有特点、引入歌词内容时常

14、用的一种方法。音乐可还是有很多导课方法举不胜举。我们只要勤于动脑,肯于钻研,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紧扣教学中心,选择恰当的方法,精心设计导语,就能收到“伊始趣亦生”的教学效果。(二)、教师准确生动的课堂语言 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的重要手段。课堂语言艺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鉴于音乐课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特点,音乐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也有其特色。1、音乐教师语言的文学色彩(1)、课堂语言的文学色彩音乐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生动的。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我们知道,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精辟凝练,把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摆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教

15、学语言还应富有感染力,例如:小乌鸦爱妈妈,整节课以“爱”为主线,新歌教学中,教师把每一环节的导语穿成串,就像在给学生讲一个“爱”的故事,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时自己能真正地融入音乐中,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2)、课堂语言的语速、语调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塑造的人物性格,烘托的艺术氛围,很大程度要依靠语速、语调来表现。音乐作品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曲式、配器等要素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的语速、语调也要与塑手法相一致,做到缓急一致,是语言氛围与音乐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2、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艺术(1)肢体动作语言音乐课上,教师的肢体动作是必不可少的。合唱时的指挥就是显而易见的肢体语言。除此之外,在教唱或欣赏一部作品的情感,以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作品。例如:在学习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时,教师几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就能使学生很快的走进欢快的歌唱氛围。倘若音乐课上教师只说不动,那么,这样音乐就显得死气沉沉,这样失去了音乐课本身的特点。(2)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学会的一项本领。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对学生走神,唱歌走调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证课堂气氛的延续性。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