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线路复测_第1页
110kv线路复测_第2页
110kv线路复测_第3页
110kv线路复测_第4页
110kv线路复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1 工程名称: 110kV 矿-青送电线路工程。 2.1.2 工程特点: 2.1.2.1 本标段线路工程是青河-铜矿 110kV 输变电工程,全线约 44.88 公里;线路杆 塔形式主要采用 Z21-2、JW30、NM5 三种砼电杆和自立式铁塔。全线杆塔计 191 基,其 中砼电杆 182 基、自立式铁塔 9 基、全线转角 5 次,带角度转角 11 次,平均档距 234 米,线路地处青河与铜矿两地,沿线基本为戈壁平原、山地丘陵地段、沿线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 2.1.2.2 工序施工特点:本标段线路于 2009 年 2 月间利用昌吉电力设计院出具的白图 已进行了初步复测,3 月间设计部

2、门又进行了全线路的第二次设计勘测,并于 09 年 4 月发了正式的蓝图,2009 年 4 月开工后,我单位计划对全线路进行复测,因考虑一次 与二次的复测结果变化不大但仍有变化,因此复测记录以本次为准,09 年初复测记录 作废,同时在复测中进行分坑作业,故本次作业包含了开工前的线路路径复测和部分 杆塔的测量分坑内容。后续施工中的分坑也将严格按照此作业指导书的测量分坑内容 严格执行。本作业指导书名称为线路复测及测量分坑作业指导书 9 191 2.1.3 工程规模:本线路工程设计规模为 182 基砼电杆, 基自立式铁塔, 基的基础、 杆塔、接地、防护工程及 44.88 公里的架线工程。编制依据: 3

3、 编制依据: 3.1110kV 矿-青送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3.2110kV 矿-青送电线路工程杆塔明细表 3.3110kV 矿-青送电线路工程平断面定位图 3.4110kV 矿-青送电线路工程施工图总说明书 3.5110kV 矿-青送电线路工程杆塔基础施工说明 3.635kV220kV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 3.7110kV500kV 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2002 3.8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3.9 其它有关现行的规程、规范及标准等。4 施工资源 主要施工机械及工器具: 4.1 主要施工机械及工器具: A、运输车各施工队 1 辆; B、经纬仪各施工队 1 台;C、

4、水平仪各施工队 1 台;D、50m 钢卷尺各施工队 1 个; E、塔尺各施工队 1 把:F、花杆各施工队 3 组。 4.2 劳动力组织 A、专业测工 1 名;B、普助工 3 名。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工种人员及其数量。 4.3 施工前准备 4.3.1 开工前,材料,机械及工器具都应备齐; 4.3.2 施工前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组织图纸会审,且设计方与施工单位 进行过交接桩; 4.3.3 作业指导书及开工报告已经批准; 4.3.4 熟悉图纸,使有关技术人员能了解设计意图,对坐标尺寸、施工工艺流程等能心 中有底。 4.3.5 测量用的仪器及器具要有检验合格证。 4.3.6 测量工要有测量专业

5、合格证并精通测量工作,具有丰富的测量工作经验。 4.3.7 准备好其他工器具及材料(如桩、锤等) 。质量目标、环境5 质量目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要求 5.1 质量目标 线路复测工序为分项工程,但不作为评级考核,只作为记录移交存档。质量目标 只能定为:达到设计尺寸,如有疑义与设计方达成共识,确保总目标实现。 5.2 职业安全目标 5.2.1 复测过程中防止发生车辆运输交通事故。 5.2.2 复测过程中防止发生虫咬、中暑、或冻伤事故。 5.3 环境管理目标 5.3.1 减少植被破坏,禁止沿线任意碾压和踩踏野生植被。 5.3.2 杜绝乱砍乱伐树木, 5.3.3 复测过程中车辆尾气达标排放。6

6、施工工序流程及工程测量内容 复测要求: 6.1 复测要求: 6.1.1 仪器选用:根据送电线路工程施工特点及精度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选用 全站仪,复测测量 C1 电杆时使用变电所监理的全站仪。 6.1.2 熟悉图纸及现场情况,了解送电线路走向,以及沿送电线路平面及高程控制点的 情况,计算必要的数据,绘制草图,确定测量放线方案及精度。 6.1.3 送电线路工程可采用正倒镜分中法延长直线,方向偏离直线不应超过 180°± 1,送电线路的起点、终点、方向点、转角点应根据情况具体埋设永久或半永久桩。 6.1.4 校核直线杆塔桩的直线、转角杆塔桩的度数、水平档距、杆塔位置的高差

7、、危险 点标高、风偏距离等。 6.1.5 对重要交叉跨越物(公路、山丘、电力线路)的标高,也需符合。 6.1.6 如复测结果与设计资料不符超出允许范围,应汇报工地项目部。 6.1.7 如发现丢失的桩位,应即补上,补定后的桩应与原桩号一致。在补桩时,对其档 距、高差、转角度数、危险点、交叉跨越点都要进行复查。 6.1.8 在复测中发现杆位由于地形条件限制,位置不适宜施工时,直线杆塔位允许前后 少许移动,其移动值不大于相邻两档距的 1%。 6.2 基础分坑操作方法 6.2.1 直线杆基础测量分坑 6.2.1.1 直线电杆 Z21-2、JW30、NM5 是单双杆带 X 形拉线,X 形的拉线两根拉线在

8、两 个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固定的,其坑位是在线路中心线上,不论地形如何,也总是在线 路中心线上移动,分坑测定时,经纬仪安置在杆塔中心桩上,对中平整后,望远镜瞄准 线路中心线,然后按照以拉线平面对地面夹角=57.4°及图纸要求的拉线盘与杆塔中 心桩距离 14m 定拉线盘中心桩,按照拉线盘的规格 1.2m 和 1.0m 再用钢卷尺定出坑口 四角轮廊线桩,同时量出马道长度,定好拉线棒出土不大于 0.65m. 直线杆 Z21-2、JW30、NM5 基础复测时以直线桩为基准,校核直线杆塔桩是否在两 个相邻的转角桩的连线,其偏移值不应大于 5cm,校核方法应采用重转法即正倒镜分中 法进行测量。 基础

9、分坑测量是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将基础在地面上的方位和坑口轮廊线测定出 来,以作为挖坑的依据。直线双杆底盘基础分坑时,经纬仪安置在杆塔中心桩上,对 中整平后,水平度盘对准零,前视或后视对准相邻杆塔桩,然后望远镜平转 90°,在 线路两侧各钉一个铺助桩,以供基础找正用。在 90°方向线上量出水平距离按照施工 图尺寸可以计算(Sa)/2=4.05m 和(Sa)/2=2.45m,分别得两个点 A 和 B(如图3所示) 。其中 a 为 1.4m0.2m 坑口边长应考虑施工工作面坑两边同时增加10cm。 S 为 6.5m 坑中心距。 B 两点定下来后按照勾股定律可以计算 BC=1.789

10、m, A、 将取钢卷尺 (BC CA)的长度,将该长度的两端分别置于 A、B 两点上,在距 A 点 0.8m 的距离处拉紧、 拉平,得出点 C,折向另一侧得出点 D。同理在距 B 点 0.8m 尺处拉紧、拉平,得出点 F 和 E。C、D、F、E 各点连线即为坑口位置。另一个坑口也同样的方法定出来。6.2.2 耐张转角杆塔基础测量分坑 JG1 直线塔正方形基础的分坑如图所示:分坑时经纬仪安置在塔中心桩 O 点上,对 中整平后,望远镜前视或后视相邻杆塔中心桩,水平度盘对 0°,然后望远镜平旋 45° 角,在此方向定出铺助桩 A、C,望远镜继续转至 135°再定出铺助桩

11、 B、D。 以塔中心桩 0 点为零点,在 OA 方向线上量出水平距离 E1、E2 得 1、2 两个点。在钢 卷尺上取 2a、两端分别对准 1、2 两点,在钢卷尺中点 a 处拉紧拉平,即得直角点 3, 再折向另一侧得点 4。点 1、4、2、3 的连线构成点为零,在 OB、OC、OD 方向线上量出 E1、E2 距离,定出坑口远角点和近角点,按上述方法划出另外三个坑位。6.2.3 直线塔矩形基础的基础分坑 直线塔矩形基础分坑时,首先从塔中心桩 o 点沿顺线路方向定出 A、B 两点或 A1、 B1 两点,OA、OB 或 OA1、OB2 的距离按下式计算: OA=OB=(xy)/2 OA1=OB1=(x

12、y)/2 从铺助桩 A、B 两点或 A1、B1 两点到坑口中心点、远角点、近角点的距 离分别为 E0、E1、E2 其值按下式计算: E=x/2sin45°=2/2×x E1=(xa)/2sin45°=2/2×(xa) E2=(xa)/2sin45°=2/2×(xa) 分坑时,经纬仪先安置在塔中心桩上,对中整平后,前视或后视相邻杆塔中心桩,在 此方向用钢卷尺量出 OA、OB、或 OA1、0B1 的距离,钉好 A、B 或 A1、B1 等铺助桩。然 后将仪器移到 A 桩或 A1 桩上,对中正平后,水平度盘对准 0°,望远镜瞄准线路

13、方向、 松开游标度盘、水平转 45°,钉好坑口对角方向桩(N) 。按正方形基础分坑的方法, 以卷尺勾划坑的方法,划出坑口位置。同理亦可定出其他三个坑的位置。直线塔矩形基础分坑 x y a 横线路方向塔腿根开(mm) 顺线路方向塔腿根开(mm) 坑口边长(mm)6.2.4 直线塔长短腿基础分坑 直线塔长短腿基础分坑按照如下图进行分坑。由于铁塔长短腿的根开不同,长腿 根开大,短腿根开小,相当于按正方形基础各分两个坑。根据图示关系,从杆塔中心 桩到长短腿基础坑的中心点、远角点、近角点 的不同,其距离按下式计算: 分坑时,经纬仪安置在杆塔中心桩上,对中整平后,按正方形基础的分坑方法进 行分坑

14、。由于低腿侧和高腿侧的根开不同,从杆塔中心桩到长短腿侧的坑口中心点、 远角点、近角点的距离亦不同,不要搞错。E0=x/2sin45°=2/2×x E1=(xa)/2sin45°=2/2×(xa) E2=(xa)/2sin45°=2/2×(xa) E0 =x /2sin45°=2/2×xE1=(x b)/2sin45°=2/2×(x b) E2=(xb)/2sin45°=2/2×(xb) 式中 x x a、b短腿基础根开 长腿基础根开 分别为短腿和长腿基础坑的边长6.2.5 带

15、角度的转角塔测量及分坑 本标段转角杆塔桩的角度,是转角桩后面直线的延长线与前面直线之间的夹角, 将仪器安置在转角桩 J2 上,对中整平后,望远镜以正镜瞄准 J3 桩,水平度盘的读数 为 a1,松开水平度盘,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瞄准 J1 桩,得度数 b1,上半测回的角度 值为 r1= b1a1。 将度盘变换约 90°,望远镜竖转,以倒镜瞄准 J3 桩,得度数 b2,仍按顺时针方向转 动望远镜,再瞄准 J1 桩,得度数 a2,下半侧回的角度值为 r2= b2a2。取前后两次测回角度的平均值为第一次测回法测得的水平角度,即 r=(r1+r2)/2。送电线路上转 角杆塔桩的角度,是指转

16、角桩后面直线的延长线与前面直线之间的夹角(B) 。测量时 水平角小于 180°时,则 B = 180°r。如果大于 180°时,则 B = r180°。所得 的 B 角与原设计值相比不应大于 130"。 转角塔基础分坑时,必须要注意无位移转角塔和有位移转角塔的分坑方式。 6.2.6 无位移转角塔分坑方法 以下的图是右转角无位移转角塔的分坑图。它的转角为,坑位测定方法是在 角的二等分线上通过塔位桩测出互相垂直的线,以这两条互相垂直的线作为分坑的基 准。分坑时将经纬仪中心安置在转角上,使游标指示线对准水平度盘 0°,望远镜对准 线路转角方

17、向(如箭头所 示)之前端杆塔中心或直线桩,按顺时针方向测出(180°)/2 角,沿视线方向钉 C 铺桩,倒转望远镜钉 D 铺助桩,在转 90°角(180° )/290°,沿视线方向钉出 A、B 铺助桩,而后按直线塔基础坑的测定方法进行 分坑。6.2.7 有位移转角塔 6.2.7.1 经设计议定该线路的转角塔的位移一律向内角侧位移,内角侧进行位移的目 的,是为了减少转角塔前后端直线绝缘子串偏角和保证跳间间隙。 以下如图(1)所示,转角桩 O 至转角塔位中心桩 O1 间产生一段位移距离 S2 S2=(D/2C)tan(/2) 式中 D C 线路转角 横担宽(

18、mm) 耐张绝缘子串悬挂拉板(mm)图(1) 6.2.7.2 位移转角塔分坑方法 等长宽横担转角塔,其位移距离为 S。将经纬仪安置在转角桩 O 上,测出(180° )/2 角,在该视线方向侧定 C 铺助桩,倒转望远镜钉 D 铺助桩,然后从转角桩沿 CD 方向量出位移距离 S,钉塔位中心桩 O1,把经纬仪安置在 O1 桩上,瞄准 CD 方向, 转 90°角,在该视线方向钉 A、B 铺助桩。根据 A、B、C、D 四个铺助桩按直线塔分坑 方法分坑,大基坑在转角外侧,小基坑在转角内侧。 6.2.8 换位塔基础分坑方法 按照以下的图,则水平移位距离 d1、d2 分别d1=DL1/(L

19、1 L2 L3) d2=DL3/(L1 L2 L3) 在分坑时按照以下的施工顺序进行操作及分坑: (1)将经纬仪安置在线路杆塔中心桩 O 上,经对中整平后,水平盘对准 0°,前视或 后视对准相邻杆塔桩上; (2)望远目镜平转 90°,在横线路相邻两侧各钉一个 A、B 铺助桩如图所示,以基础 找正用; (3)在线路杆塔中心桩 O 上,沿 A 或 B 的方向用钢卷尺丈量 d1 或 d 数值,钉出换位杆 塔中心桩 O1;(4)将经纬仪移置在换位中心桩 O1 上,按直线塔分坑方法,钉出换位塔基础的坑口。塔基础分坑: 6.2.9 2300LV 塔基础分坑 (1) 在顺线路方向距基础坑

20、边约 0.5m 前后各订立辅助桩一个,垂直线路方向距中心 桩 A 处各订立辅助桩一个。 为拉线上挂线点至塔中心的水平距离。 A 如图下所示: (2)将仪器支在垂直与线路方向的辅助桩上,测定拉线坑位,并订立拉线坑中心桩及 顺拉线方向的两个辅助桩。 (3)将仪器支在各拉线基础坑中心,并在桩位上订立垂直于拉线方向的两个辅助桩。 110kV 矿-青送电线路工程 线路复测及测量分坑作业指导书a L1 L 3 5 1 L12 4垂直线路方向1-中心桩;2-预制拉线盘基础;3-现浇拉线盘基础;4-拉线棒基础;5-辅助桩 (4)拉线坑前后左右的辅助桩均应钉在距坑边约 0.5m 处,预制拉线盘基础应订立拉 线棒在地面的出口桩。辅助桩注意保护不要丢失。 (5) 为保证拉线对地角度符合设计要求, 拉线基础中心至拉线上挂点水平距离 L L1,L2) ( 必须根据地形高差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距离 L 为 L=hctg 式中 L-按平地计算时给定的距离; L-调整后的距离; -设计规定的拉线对地面夹角; h-拉线基础与铁塔中心的高差。 (6)根据给定的基础坑底尺寸,用刚卷尺拉出各基础坑的位置。 测量成果的保护: 6.3 测量成果的保护: 1)所有的外业记录、计算数据、成果表图、测量记录应妥善保存,不能遗弃或丢失。 2)须长期使用的控制桩,应在桩周围用钢管做一围栏,围栏上刷醒目油漆。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