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 名称 阳光 执教者 苏玉斌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基本信息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2个生字; 2认识竖折,会写“山出”2个字。 教材分析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外阅读了解阳光的作用,并对比理解“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发挥想象,感受阳光的作用,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2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生字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2.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难点 1.生字词的认读与规范书写。 2.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河面
2、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从激趣入手,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低年级“识字、朗读、积累”这三大任务实施教学,将识字与阅读有机融合,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在朗读中积累,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3分钟 、猜谜语:“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谁来猜一猜是什么? 、出示课件:早晨太阳慢慢升起来了,看金灿灿的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 、 教师适时板书词语:田野、禾苗、小树、小河。 、 谁有信心来读一下这些字。 、导入新课:那太阳和田野,树木
3、,禾苗,小河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通过学习阳光一课,我们就会有一定的了解。(教师板书:阳光) 、学习“阳”字,认识耳刀旁。 生:太阳 生:田野、禾苗、小树、小河。 生:大声读。 生:读 生:写、学。 通过谜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养成一个勤问问题的好习惯。 二、自主读书,读中感悟。14分钟 、师:还有一些生字娃娃排着队走遍了阳光照射的第一个角落,现在我们看看课文,他们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请同学们自己利用拼音读通课文,在文中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 同桌互相合作利用卡片来学习生字;(表现好的小组奖励一个红太阳)
4、; 游戏摘果子。 谁能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用你喜欢的字组词。 把这些字放在句子中,你还认识吗?红红的太阳像火球。老牛在拉车。文文在和阳阳说话。、师:生字我们都认识了,下面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自然段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进行指导。 学习第一段。生直观感受阳光像金子,指指图上的田野,再想想阳光还会照在什么地方,她照过的地方会怎样?颜色怎么样?(亮或者金灿灿的,所以说阳光像金子)理解“洒遍”一词。师:有了阳光的照射,这个世界变的真美丽。我们用优美的语调来齐读这一个句子,感受一下阳光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美丽。(指名读,齐读)
5、 生读第二段前两个句子后,师出示小黑板: 田里的禾苗,绿了。山上的小树,高了。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小组派代表说说对句子的了解,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师:哪句话好?为什么?那你感觉阳光美好吗?宝贵吗?怎样才能把这两句读好?(指导朗读,突出“更”字) 看图感受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的情景。 评议,指导朗读。(读好“长长的”)为什么“阳光是大家的 学生读三,四段时,说说为什么喜欢。(着重理解“跳进”一词) 指导朗读,读时做做动作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指导观察小女孩的神情,感受阳光的美好。 生:自己寻找 生
6、:同桌互相合作利用卡片来学习生字。 生;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摘得多。 生:组词 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看图想象。 齐读 读句子 (第二句好,说明有了阳光,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这都是阳光的功劳,没有了阳光,就没有这生机蓬勃的世界。 生:美好,宝贵 生:小组派代表读,其他组竞争朗读,评议生读第二段第三句。 生:生读后,看图感受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的情景。读好“长长的”学生读三,四段时。理解“跳进”一词。 观察小女孩的神情,感受阳光的美好。 生:小组讨论。 生:感受阳光的可爱与宝贵。 对于刚刚踏入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点困难的,因此,再寻找的时候教师有必要做一些简短的提示。 通
7、过激励法,游戏,提高学生兴趣。 在讲方法的同时加深印象。 边读课文,边看图片边回答,有助于学生去思理解。学习课文让学生也多问问题,多思考。 这一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通过看图感受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的情景。 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5分钟 教师指导背诵 生:、生自由读。、加动作读、尝试背诵,边读边感悟,头脑中有画面,有形象。不能背的可以看书。 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边读边感悟,头脑中有画面,有形象。 四、指导书写 15分钟 、复习学过的笔画,师范写两个新的笔画。 、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时应注意什么。 重点
8、指导:“也”第一笔,横向上斜。 “长,山”的笔顺。 “出”与“山”的笔顺区别。 生:认真模仿,并书写。 复习学过的笔画,师范写两个新的笔画。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五、课堂小结 2分钟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六、布置作业 1分钟 1.在课文中找找有“日”的生字。 2.你还认识那些带有“日”的字呢?你能将他写下来吗? 3.你喜爱阳光吗?请将你想象到的阳光画下来,并写几句话。 七、板书设计 更绿 更高 阳光 跳进 像金子
9、,比金子更宝贵 捉不住 小河 锦缎 八、教学反思 在设计阳光一课时,我遵循新课程理念,注意了以下几方面:、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用谜语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识字时设计了“摘果子”的游戏,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提高了识字效率。、寓教娱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带动作、带表情去读,以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阳光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怎样让学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呢?我设计的是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想象、比较、作动作等方式,去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理解,体会阳光的真正美好与宝贵。教学中紧紧围绕阳光给大地及人们带来的美丽与欢乐,来表现阳光的宝贵,学生理解起来浅显易懂。又通过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3消防合同范本
- 保函服务合同范本
- 农村厂家转让合同范本
- 云南网签合同范本
- 2000用工合同范本
- 公司委托贷款合同范本
- 供沙子水泥合同范本
- 买网签合同范本
- 出口形式合同范本
- 写木材合同范本
- 燃气过户协议书
- 射频同轴电缆简介
- 《劳动专题教育》课件-劳动的产生
- 中央经济会议2024原文及解释
- QB-T 5823-2023 工坊啤酒机械 发酵罐
- 新高考化学2024备考选择题高频热点专项突破16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 2021年古包头市昆都仑区水务公司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研究-基于台湾经验和启示
- 固体废弃物管理培训
- 硬件工程师职业生涯规划
-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探析案例:以科大讯飞为例13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