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1页
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2页
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3页
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4页
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教学设计1、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1. 周围存在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2. 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这些特征。3. 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4. 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5. 激发和发展学生对于物体研究的兴趣和欲望。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难点: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器材准备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 导言:同学们,我们看看我们的铅笔盒,我们的铅笔盒里有很多文具,有铅笔、橡皮、尺子、转笔刀,谁能来描

2、述一下它们,可以从颜色、形状、用途方面来讲述。2. 教师总结:每个物体都有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点,刚才同学们描述的某一个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就是物体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咱们看看这些文具有哪些特征。3. 还能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呢?我们来看看动画片中的科科和美美是怎样来描述物体特征的。4. 看了美美和科科对物体特征的描述,我们大概明白了一些,但是我们不能光是纸上谈兵,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而且还能把它们更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要在实践中观察和探究。二、观察物体(一)观察一个物体1 .教师:今天老师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看看它们都是谁?老师把物体一个一个拿出来给同学们认

3、识。2 .教师:那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物体好吗?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3 .教师在学生观察的时候不断引导学生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等学习闻和摸的安全教育。4 .观察完毕,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教师总结一些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如:颜色有:黄、白等;大小:大、小;轻重:羟、重;粗糙程度:粗糙、光滑。(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1 .过渡:刚才大家发现了一些物体的特征,你们还想发现更多物体的特征吗?2 .我们还能用对比的方法。比如:我们通过对比发现,乒乓球是球形的,而木块方形的。这样我们就能找出乒乓球的形状特征。我们来看看一个小视频,看看其他

4、同学是怎么把两个物体进行比较的。(播放资源:比较木头尺和塑料尺的性质)3 .提问:请同学来说一下,视频中的同学是怎么样比较木头尺和塑料尺的,用到了什么方法?4 .教师总结:还是通过眼睛看两个物体的颜色,通过鼻子闻气味的不同。通过摸一摸比较哪种物体粗糙,哪种物体更光滑,通过掂一掂,比较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5 .四个人一组,通过合作,用到上述老师总结的方法,将物体进行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一个小组可以选择2-3个物体(每个小组要选不同的物体),然后通过和其他物体比较的方法来观察。比如:看一看,物体是什么颜色什么,什么形状。闻一闻这个物体的气味,和橡皮比,这个物体是有气味还是没气味。摸一摸

5、,和玻璃珠比,这物体是粗糙还是光滑。掂一掂,和泡沫块比,这个物体是羟还是重?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例如:征物体木块丘丘/7、球橡皮颜色白色黄色白色气味有无有粗糙程度粗糙粗糙粗糙轻重较重较轻较重形状方形球形方形6.指导学生填写结果记录,强调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比较观察。7 .交流评价(1)请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其到展台上展示并介绍“我的记录”。(2)学生相互评价,观察和记录是否准确。(3)教师小结:记录要真实、准确。8 .教师总结:通过两两对比观察,我们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三、小结1 .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2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3 .同学们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

6、让其他同学或爸爸妈妈猜,这样可以锻炼自己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教学反思:2、谁轻谁重教学目标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 用才店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羟重,不同的方法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3. 羟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以作为称量的标准物。4. 认识到扬量、称量等方法测量物体轻重的准确程度不同。教学重难点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据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器材准备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同样大小的

7、回形针若干等。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引发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在玩跷跷板,相信小朋友也玩过跷跷板,我们都知道谁重,谁就能把跷跷板压下来,谁轻谁就在跷跷板的上端,现在咱们来一起看看这些小动物们谁轻谁重吧。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呢?你有什么好主意?下面咱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吧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根据上述同学们提到的方法,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进行比较。第一种方法:预测物体的轻量。第二种方法:掂一掂。第三种方法:称一称。1. 预测物体的轻量(1)出示5个物体: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5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然后并按照羟重

8、进行排序。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准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并鼓励学生说出预测的理由。物体排序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2)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讨论为什么大家的判断不一致,为什么有些同学判断塑料块比木块重,而有些同学认为木块比塑料块中,引发学生思考。做出小结:预测有可能不准确,我们还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比如,据量和称量。2. 才店一寸店掂量。学生亲自动手?店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排序2中。然后贴到黑板上展示比较。物体排序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2)然后围绕数据全班一起探讨。(通过数据比较,

9、让学生认识到才店量的方法不完全准确。)3. 称一称(1)引导学生称量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呢,直接就像跷跷板那样,把两个物体放在天平的两侧就能判断出哪个重哪个轻。提出问题:如果要判断5个物体哪个重哪个轻呢?要用天平怎么称量?可以在天平的左边放入要称量的物体,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直到天平平衡。数出回形针的数量,根据每个物体的回形针的数量,就能知道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羟了。(2)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三、比较数据,得到结论(1)引导学生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讨论三种方法哪个更准确,然后小组排出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2)教师总结: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才店

10、量也不准确,不同的人感觉不一样,掂量的也不准,而且掂量的次数多,容易搞混;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科学、准确的方法。四、小结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1 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特征之一。2 .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3 .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4 .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平铺的方式。器材准备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方形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教学过程一、

11、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物体的轻重。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2 .出示小布袋。不打开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两种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学生用“摸”“看”的方法进行猜测,根据“形状”判断布袋内的物体是乒乓球和橡皮。3 .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呢?(形状)4 .形状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过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物体的特征一一形状二、讲授新课展示图片,说一说下面物体的形状与特点乒乓球各个面的形状都相同都是圆形塑料块各个面的形状都相同都是正方形有不同形状的面观察角度发生变化,所观察物体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吗?(-)、将物体平铺在盒子里如果把物体装

12、进同样的盒子里,怎样装得更多?1 .讨论实验(1) 小组合作讨论装物体的方法(2)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2 .学一学平铺3 做一做像这样平铺在盒子里,哪种物体放得多?边摆放,边填写表格物体名称乒乓球螺母橡皮小木块平铺个数(-)、再次探究1 比一比大小凳不多的两种物体,哪种物体放的数量要多?为什么小木块放入盒子中的数量要比乒乓球的数量多?乒乓球是球形的,很多空间没有利用上2 .做一做还可以怎样平铺呢?边摆放,边填写表格物体名称螺母橡皮平铺个数(平放)平铺个数(平放)3 .通过实验你有哪些收获呢?同样一种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结果是不一样的三、拓展思考说一说如果把这个物体平铺在盒子里,怎样装得更多?把最

13、小的面接触盒子底部时,摆放的数量最多。讨论交流:同一种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结果一样吗?(乒乓球)和(木块)无论怎样摆放其平放在盒子的的数量都是一样的。(螺母)和(橡皮)以不同的方式平铺,其数量垦异很大三、练一练乒乓球和小木块形状是相)形状也是区别物体的一)一、判断题1.同的。(2.个重要特征。(3.相同物体的平铺方式不同,平铺的数量有可能不同不同。()二、选择题1 所有物体的形状都是()。A完全不同的B完全相同的C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2思考橡皮要()摆放,才能放得最多。A立放B平放课堂小结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占据空间的大小同一物体的平铺方式不同,平铺的数量有可能不同。4、给物体分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4、目标1. 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2 .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科学态度目标1 .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2 .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器材准备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

15、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 .老师想去买点水果,你觉得哪张图片里摆放的水果,更方便老师挑选呢?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分类)(播放课件)2 .回想一下,你曾经有给自己的东西分过类吗?说说你是怎么给他们分类的?(出示课题:给物体分类)二、探究1 描述物体特征。这些都是我们之前研究过的材料,今天我们也要来给它们分分类。但在分类前,老师想先请大家来描述一下它们都有哪些特征?(板书学生说的特征)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2 .小组讨论。(1)小组讨论决定:选择其中一项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2)请一个小组向全班

16、示范如何分类。(3)交流如何更好的进行分类(教师适时引导要对物体进行“编号”)3 .小组活动(1)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活动手册上。(明确实验要求)(2)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教师适时指导)三、研讨1 .汇报: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汇报时可以穿插解密活动:只说分类结果,不出示分类标准)2 .讨论: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3 .交流:相关分类标准的细化,如确定关于羟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4 .完善: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填写完善。四、拓展1观察生活中的分类:来看看,我们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的分类。(出示课件)2看图交流: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

17、我们带来便利的?板书设计给物体分类特征分类标准细化标准轻重轻重形状方形球形大大小颜色5、观察一瓶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但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2科学探究目标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珍贵资

18、源,需要珍惜和保护。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和洗发液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2教学难点: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一瓶水,一瓶洗发液,相同的透明小瓶2个,不同形状的容器2个、木块若干块2.全班演示:一大瓶水,塑料测速板,油、水和洗发液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请同学们说一说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关于水你都知道什么?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板书:观察一瓶水)(学生观察矿泉水)二、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1 .观察方法的研究出示洗发液的瓶子(撕掉上面的标签),请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猜是沐浴露、洗手液,适当表扬生活中善

19、于观察的同学,告诉学生是洗发液)。怎样比较观察水和洗发液?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习中用了哪些观察方法。学生提议可以用眼晴看、鼻子闻、手摸(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在此教师要及时提醒不能用“尝”的方法,强调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学生观察比较矿泉水与洗发液并回答老实的问题)2 .学生观察水和洗发液的不同和相同(1)看一看教师提问:大家一起来观察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分组观察并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它们颜色的不同,以及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乳白色与无色,透明与不透明,对比观察)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2)闻一闻教师提问:水和洗发液还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气味不同

20、呢?学生提议闻一闻。教师示范闻的标准操作方法,并指出这样做对安全的重要意义。(闻的标准操作方法:打开瓶盖,左手持瓶身,右手从瓶口上方将空气扇向鼻子,闻到气味即可盖上瓶盖。)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3)摸一摸教师提示:水和洗发液除了颜色、气味不同,它们用手摸起来一样吗?怎样证明洗发液要比水光滑?再用拇指摸一摸。教师讲解手摸对比方法:用玻璃棒在洗发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同样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进行对比。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3 .总结水与洗发液的异同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并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

21、同,并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过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很多不同。如果把它们和木块比较又会有什么发现呢?三、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1.不同教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让学生与木块对比观察。学生交流观察结果:(1)它们放进容器的方式不同,水与洗发液能流动,木块不能流动。(2)水和洗发液的形状随容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固定形状,木块的形状不随容器的变化发生改变。教师板书学生观察结果。(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三个图片并思考问题)2 .相同教师

2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水、洗发液、木块有没有相同之处。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上面的现象,发现尽管水和洗发液在不同容器里形状不同,但它们仍然有形状,只是形状不固定。教师板书:它们都有形状。(播放课件,看图思考问题)3 .总结水、洗发液与木块的不同和相同教师请同学根据板书总结它们的不同和相同。学生发表观点:我们发现尽管水、洗发液的形状可以变化,木块形状不变,但它们都有形状。(播放课件,回顾探究过程,反思探究结果,总结固体、液体的不同)板书设计:5 .观察一瓶水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无固定形状洗发液:乳口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无固定形状木块:有颜色、有气味、不透明、不能流动有固定形

23、状6、它们去哪里了教学目标1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3 .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4 .认识到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5 .认识到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6 .感受到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器材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 .问题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的特征,你们还记得水有哪些特征吗?学生回

24、答后教师总结。2 .继续引导,我们生活中,水有很多用途。想一想,我们在喝水时,有时会觉得水不够甜,会加一些糖进去。还有妈妈在饭时,是不是要加一些盐进去,做出来的饭才会更加鲜美。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3 .这其实是物体溶解在水中了,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在水中吗?播放资源:醋、酒精、食用汕在水中的溶解。二、实践探究1 .观察、实验、记录(1)为学生准备三种物品:食盐、红糖和小石子,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这三种物体,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24人为一个小组,仔细观察,并交流汇报。(2)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物体放入到水中会怎样呢?教师指导学生要设计实验方案,用科学的方法做实验。指导要点:使学生明白要用小

25、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观察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并与物质进入水之前的状况进行比较。在物质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并仔细观察。搅拌完成后再次观察和对比物体的变化情况,观察水的颜色以及杯底的情况。(3)把观察到的结果及时记录在学生手册上,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用图画来表示。要强调没有变化和有变化一样是重要的实验现象,都要记录下来。教师要巡视并指导。2 .研讨交流(1) 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描述,教师加以总结:食盐和红糖溶解在水中了,而小石子没有溶解。播放资源:食盐的溶解,让学生更清楚看到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

26、真的“消失”了吗?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盐和红糖并没有消失,只是看不见了。盐放入水中后变咸了,糖放在水中后变甜了,这些现象说明盐和糖还在水中。那么溶解在水中的盐和糖怎样从水中出来呢?播放资源:食盐的结晶0三、课程小结、拓展延伸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食盐和糖的溶解,请你思考每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吗?播放资源: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2 .想看看食盐是怎么从水中出来的吗,大家可以照着活动卡片回去做个有趣的小实验,下节课来给大家展示你的实验成果(发放活动卡片:食盐的结晶)7、认识一袋空气教学目标:1 .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2 .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又有一些相同

27、的特征。3 .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4 .发展学生对探索物质世界的兴趣。5 .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到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的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难点: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器材准备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一、导人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着空气,但是你观察过空气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观察和研究空气。二、讲授新课(一)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1 .教师拿出一个塑料杯,提出问题:这个塑料杯中有什么?是

28、空的吗?引导学生杯子里是装满空气的,空气看不到、摸不着。过渡:既然空气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那我们怎么研究空气呢?你有什么好办法?2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继续引导:空气在空气中,我们怎么研究?3 .我们怎么把空气“逮住”呢?引导学生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4 .我们“逮”住了空气,你将用之前学过的哪些方法观察空气的特征?(二)指导学生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1 .提问:(1)提出问题:我们之前学习过用什么办法来观察空气?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用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用鼻子“闻”等。(2)引导:除此之外,我们要想知道一个物体更多的特征,还有什么办法?引导学生用

29、和其他物体比较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3)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的水有哪些特征?水和哪些物体做了比较?(4)现在,你能把空气与水和木块,再进行比较研究吗?看一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 .观察空气的特征并记录。(1)小组比较观察,并得出空气的特征。(2)小组汇报:空气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知道的?(3)在本单元中,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了物体,可以用哪些词汇来描述这些特征。三、小结、拓展1.今天我们认识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认识其他培养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

30、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教学具准备:为学生准备:动物卡片或动物标本、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仓鼠(活体)、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回顾巳经认识的动物1 .同学们,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2 .(课件出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这里还有些动物,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二、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1 .学生共同观察,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1)(出示一只小仓鼠活体)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知道它原来生活在哪里吗?(2)今天这只仓鼠.宝宝来给我们当模特,老师想请同学们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31、?(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会跑、会吃东西、有头、有嘴巴、有尾巴、有脚等)(4)同学们真厉害,把仓鼠宝宝的特点都找出来了。(教师出示课件,总结仓鼠的特点)2 .学生分组观察,并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1)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种动物标本。你能像观察仓鼠宝宝那样,观察这些标本吗?找找你们小组的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交流集中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方面。让我们来开一个“动物介绍大会”吧!哪个小组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动物?请小组成员带上你们的动物标本,到前面来介绍一下它吧。(小组介绍,其他同学可以指出其描述不全面的地方并做补充)3 .画一画我们

32、观察的动物。每个小组观察的动物各具特色,我们用笔把它画下来吧。怎么画呢?(1)教师示范,边观察标本边画,先画身体中间的部分,这是主要部分,然后再画上脚、头、翅膀等,最后可以画一画头上的眼睛、嘴。(教师可提示学生观察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动物的步骤,学生可以参照学习,同时教师提出画的要求:真实,看到什么画什么,尽量画得像)(2)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开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抓住主要特点画动物。看看学生有无把凭空想象的成分画上去的情况。 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仔细观察每个部分的特点。 图画上适当加文字(或拼音)标注。(3)交流反馈。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活动手册。请同学们先猜一猜,画上

33、是哪种动物?(指向画得像不像)你觉得画得好,好在哪里?(指向有没有突出动物的特征)你觉得画得不好,不好在哪里?你能指出问题在哪里吗?(指向真实记录) 让学生简单修正一下自己的画。三、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1 .(出示课件)这张图片里有些是动物,有些不是动物,你能分辨出来吗?2 .汇报交流。3 .玩具熊为什么不是动物呢?谁能来给大家解释一下?4 .教师汇总学生的发言:原来玩具熊是没有生命的,它不会动,不需要吃食物,不会长大,所以它不是动物。那么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呢?5 .刚才我们说的,也就是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你能再来说一说吗?(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形成班纵记录单,参考课件内容)四、总结和拓展1 .

34、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 .这节课学习了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动物,现在老师用橡皮泥制作了刚才观察的仓鼠宝宝的模型,你能用橡皮泥把你观察的或者喜欢的动物制作出来吗?3 .请学生参照学生活动手册制作一个动物模型。板书设计:我们知道的动物动物的特点(班纵记录单)1 .能自己运动2 .有嘴3 .会长大4 .有身体5 .有生命日期:6 .吃食物7 .需要空气8 .会繁殖9 .会排泄10.教学反思:2、校园里的动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能利用简单的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

35、。能用示意图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实地观察动物,增强探索动物的兴趣。愿意与同伴分享有关校园动物的观察发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在观察过程中,能保护身边的动物,不伤害动植物,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简单工具观察动物的特征,认识到动物是多种多样的。教学难点: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放大镜每组1个,棉签每人一根2.教师准备:课件,寻访场地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简单回顾一上1-6校园里的植物的学习经历。2 .引出课题一下22校园里的动物,提问: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3 .猜测课件图片上的动物会不会是

36、校园里的动物,学生用对或错的手势来判断,有争议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说明理由,教师不去作评价。二、活动准备1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再出答案。(1)到哪些地方找动物?(天空、大树、草丛、花朵、墙壁、泥±)(2)需要带上哪些物品?(棉签、放大镜、活动手册、笔)(3)怎样统计记录动物?(图文记录,活动手册第9页)2 .重点讲解活动手册第9页的使用方法(1)找到动物画下来,尽可能画像一点。(画法可参考科学第31页)(2)统计动物的数量。3 .师生进一步讨论注意事项,比如要注意安全,保护好植物和动物,正确使用工具,及时进行记录等。三、实践观察1-带领学生到指定区域先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

37、1)安静地站在草地或花坛边(2)示范:先看空中有什么动物,记录下来;再看草丛和树上有什么动物,记录下来;最后蹲下来观察草地或花坛,记录下来。2小组分散活动。轻轻地走进草丛,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悄悄地靠近小动物,观察动物的身体特点、活动情况,记录下来。3.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分享学生的发现。四、交流分享1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做什么。展示学生的记录单,让学生介绍观察到的动物。2 .教师把动物图片贴到相应的位置上,总结完成校园里的动物(班纵记录表)。3 .提问:关于动物,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设计校园里的动物眼睛看、耳朵听、用棉签拨、用放大镜观察蚂蚁草地上

38、、树上蜗牛草丛里、枯叶堆西瓜虫枯叶堆3、观察一种动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这些身体结构能满足g周牛生存需要。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知道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缓慢爬行,并留下爬行的痕迹。科学探究目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竭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能使用触角、腹足等词汇描述观察到蝎牛的结构。能用简单的图示画出蝎牛的基本外形。科学态度目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愿意倾听、分享他人关于竭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39、。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蜗牛也是动物家族的一员,是有生命的,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仔细观察蜗牛,了解蝎牛的身体特点、反应和爬行。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蝎牛的爬行与身体特点相关性。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白纸、塑料片、细线、竹教师:ppt课件、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左右布量,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寻访蝎牛并带回家开始尝试饲养。并布置要求:在哪些地方容易找到竭牛,国周牛长什么样,蜗牛吃什么,怎样饲养竭牛?一、聚焦1 谜语导入。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2.说一说我们知道的蜗牛。在哪些

40、地方容易找到蜗牛?蜗牛长什么样?蜗牛吃什么,有什么特点?3今天我们就要来观察蜗牛,出示课题一一观察一种动物(板书)二、探索:观察蜗牛的身体1我们请出今天观察的明星一一小蝎牛,大家静静地仔细观察,可以轻声地交流。把观察到的瞒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活动手册的方框中。2.2-3分钟以后,分发放大镜,并提示,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加仔细地观察。3.2-3分钟以后,老师对画完蜗牛的小组再奖励一个材料,可以用棉签轻轻触碰小蜗牛,注意一定要轻,不要随意伤害小动物哦!三、研讨11 蜗牛的身体有什么特点?2 .用棉线轻轻触碰小蜗牛,小蜗牛有什么反应?四、探索:观察蜗牛的爬行1蜗牛技能大比赛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四

41、种材料,白纸、塑料片、细线和竹棒,看一看蜗牛有没有能在这些物体上爬行的技能。小组内先每人选择一样材料进行观察,然后可以组内相互交换观察。2分发材料,学生观察。五、研讨21 .蜗牛在白纸、塑料片、细线和竹棒上都能爬行吗?2 .在爬行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3 .蜗牛爬行本领这么大,与什么有关呢?4 .除以上这些以外,大家观察时还有什么其他发现呢?六、课外延伸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崩牛,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和蜗牛相似的小动物呢?2请同学们认一认图片上的小动物:抵强、蛤删、螺如杲遇到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观察吗?3提问:我们课后应该怎么处理这些小蝎牛呢?我们从哪里找来的蜗牛就要放回到哪里去。【板书设

42、计】观察一种动物(竭牛)4、给动物建个“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 蝎牛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2 .蝎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靠齿舌吃食物。科学探究目标1 .尝试用集体的智慧不断修正方案给蜗牛建一个“家”。2 .观察蝎牛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它是如何进食的。科学态度目标1 .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2 .体会计划的重要性和集体智慧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环境对小动物生活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观察蜩牛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它是如何进食的。教学难点:尝试不断修正方案给陋牛建一个“家”。教学具准备:为学生准备:几只饥饿的蝎牛、菜叶、透明盒子、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蜩牛、微视频、课件等。

43、教学过程:一、聚焦1 .出示鸟窝、蜂篥、狗窝等图片。2 .蝎牛的家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收集学生饲养漏牛的照片、文字等信息。3 .投影展示同学们饲养蝎牛的图片、文字情况。说一说:在给蝎牛建“家”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蜗牛对环境的要求,如建好的“家”应该放在怎样的环境中,蜗牛的排泄物是否需要处理,如何防止g周牛爬出去等。4 .问题研讨。(1)你们的蝎牛饲养在哪里?你们给蜗牛喂了哪些食物?你们还为蜗牛做了什么?学生回答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回答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哪些地方需要改进?(3)想一想,要让蜗牛好好地生活下去,蝎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5 .教师将学生们的回答汇

44、总成班级记录单。(1)能让蝎牛四处爬行的空间。(2)有它们爱吃的食物。(3)要保持潮湿。(4)能让蝎牛生活又不让它爬出去。6 .让学生把蝎牛的“家”画下来。二、探索1 .观察崩牛在“家”是怎么生活的,放入菜叶等食物,观察蜗牛是怎样进食的。2 .提醒学生需要安静细致地观察,如果蜗牛距离菜叶有一段距离,还要提醒学生把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3 .给学生一段时间,他们会有新的、有趣的发现,例如竭牛吃食物时嘴巴和触角的动作,菜叶上留下了爬过的痕迹、吃过的痕迹等等。4 .小组活动,把蝎牛进食的情况用图示记录下来。三、研讨1 蝎牛生活需要什么?2 .我们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板书设计:4.给动物建个“家”蜗牛

45、的“家”日期:能让蜗牛四处爬有吃的东西要保持潮湿 防止它爬出来5、观察鱼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 .了解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鲍、鳍、鳞片等身体结构,具有呼吸、运动等生命体基本特征。2 .知道鱼用鳍运动,用鲤呼吸。科学探究目标1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小动物的探究过程。2 .能用图画、文字(或拼音)、语言等方式记录、描述鱼的主要特科学态度目标发展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观察结束后把小动物放归大自然,学会保护小动物。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鱼的身体特征,会用画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难点:观察鱼的运动和呼吸。

46、教学准备学生:鱼、鱼缸、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备用鱼养在鱼缸里、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引入1、谜语引入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没腿没胳膊,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腿,摇头又摆尾。(猜一种动物)。请两位同学上来把谜底画出来。师:你们画的是什么?生:鱼(我画的是鱼。像老师一样把话说完整)2、鱼的生活环境师:大家太聪明了,一下就猜到了谜底。那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看到鱼呢?生反馈。(3到4人说一说)(评价: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有火眼金睛)师小结:(边指课件边说)是呀,清澈的小溪里,各式各样的池塘里,流淌的江河里和广阔的大海里都能见到鱼。看,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个共同特点一一都有水。鱼的生活离不开水,它为什么能生

47、活在水里呢?(学生回答教师说:真的是这样吗?)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鱼,探索鱼的奥秘吧!板书观察鱼二、新授1、观察与画鱼师:想更近距离地看看鱼吗?(生:想!)师:小鱼说呀,要看看哪一组表现最好,它才出来。哪一小组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就和哪一组做朋友!(指黑板)赢得小鱼最多的小组,课后老师还会奖励他们神秘的礼物哦!嗯,第一组小背挺得真直,我先给第一组加上一条小鱼。哦,都表现好了,告诉大家,神秘礼物就在抽屉里。请大家小心地把它从桌子里端出来,轻轻地放在桌上。今天的课上,谁表现最好,课后我就将小鱼送给它回家继续观察。评价:第一小组最先完成,迅速安静,奖一条小鱼(1)教师示范:观察与画A,接下来,

48、我们要一起观察鱼。那怎样做才能观察好鱼呢?(生答。师强调观察要认真,要静静地看,用心地想。)那就按照同学们说的开始我们今天的观察之旅。E,第一眼观察,请看鱼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展示纺锤形,两头尖中间大)板书:画鱼的轮廓。C,第二眼观察,鱼的身上有些什么?请大家像老师这样先观察再动手画老师有要求哦,认真听:(PPT展示“挑战”要求)久仔细观察,不能触摸。b.小组说一说,你看到鱼身上有什么?C.画一画:把你观察到的,鱼身上有什么,画在活动手册的第12页上面。注意:当屏幕上的鱼从左边游到右边,活动就结束了,抓紧时间开始吧!(2) 小组活动学生观察、说一说、画一画,教师巡查指导。(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

49、察,观察颜色、形状、数目)师指导:你是从鱼的哪个部位开始观察的?你观察到鱼的这个部位有什么?接着你观察了鱼的哪个部位?又有什么发现?赶紧把你观察到的画下来!活动时间到!请停笔!口令:123.表扬第一小组,迅速停笔坐直,眼睛里面有彭老师!加一条小鱼。(3) 小组汇报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的发现?(展示学生画画作品,请学生自己说一说,他观察到鱼身上有什么。)请2个同学进行分享。(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句式,一定要科学完整。不着急,我们把话说完整,我观察到了我看到了我发现了教师帮助:我看到你画了xx,你观察到鱼身上有XX)预设:乩我观察到鱼有头,头上有眼睛、嘴巴、鼻子、鲤等。鱼的眼睛没有眼睑,头上有两个鼻孔

50、,嘴巴一直在一张一合,鲤长在鲤盖里,M盖会一开一合。b.鱼的身体上有很多鳍。(追问:鱼有几个鳍?分别长在什么地方?)c.鱼的身上有鳞片,鳞片呈半圆形,有光泽。评价:你观察得真仔细!你就是一个小小科学家!说得特别好,声音洪亮,表达清楚!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也为他的小组加上一条小鱼。刚才X组听得特别认真,倾听之星也奖一条小鱼。师小结并指出:我们一起来把同学们观察到的结果梳理一遍。(PPT展示由头到尾的观察顺序和结果,强调有序观察。)你看,像老师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既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4)初步了解鱼是水生脊椎动物师:我们巳经观察了鱼的外形特点,现在想请同学们大胆猜测鱼的身体里面有什么?生:肉

51、、刺(表达完整:我猜测鱼的身体里面有鱼刺,或鱼肉)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猜测依据是什么?)生:因为我吃鱼的时候吃完鱼肉剩下鱼刺师:(展示鲫鱼骨头)同学们有善于观察的眼睛!鱼刺就是鱼的骨头,鱼和我们人一样,是有骨头的。鲫鱼这长长的骨头,我们把它叫做“脊柱”。我们也有“脊柱”,大家摸一摸自己背上的脊柱,(摸上去是什么感觉?)也是长长的硬硬的。鱼骨和人骨一样有支持躯体、保护内脏器官的重要作用。2、观察鱼的运动鱼和人不一样,鱼没有腿,却能在水中运动,它是靠什么来运动的呢?(鱼鳍)是不是鱼鳍呢?请同学们再次观察鱼鳍,听清楚老师的观察要求:一边观察鱼鳍一边模仿鱼鳍的动作。小组内说一说你又有什么发现?(鱼在运动的时候,鱼鳍也在动,尾鳍摆动,胸鳍划动)谁能来模仿鱼在水中的运动呢?两个学生上来表演,佩戴头饰。可根据学生表演出的不同的鳍的运动,询问他模仿的是鱼哪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