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20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_第1页
(精编)2020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_第2页
(精编)2020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_第3页
(精编)2020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_第4页
(精编)2020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单选题1 .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可用下列哪种物质除去()A.水8. 食盐CD)B.C.D. Fe()B.使冰的熔点降水.汽油.泥沙2 .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CuSOCaCOCl 33 .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A.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低从而促使其融化C.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D.起消毒杀菌作用4 .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溶质溶剂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碘城溶可溶易溶易溶A.水B.苯C.汽油D.碘酒5 .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

2、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CuSOC.CaCOD. FeCl 36 .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为纯净物B.重庆水资源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C.只有用蒸储的方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D.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往往比较快且充分7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B.盐22C.D.花生油8 .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 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 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相似的是()A.用洗

3、涤剂洗碗B.用白醋除去水垢C.用纯碱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9 .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 生理盐水B. 碘酒riC.牛奶hD. 可乐10 .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安装天燃气报警器要安在灶台的下方B.用酒精洗去圆珠笔油C.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使灯泡经久耐用a D.厨房中的一些铝制品无需防锈11 .碘单质有毒,它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溶质典溶剂水酒精苯(有毒)溶解性微溶可溶易溶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实验室里除去试管内的碘最好选用(A.水C.苯热使之升华1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科

4、学的是( A.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1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St*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镒酸钾回心D.加)nB.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C.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D.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忤入*仙"崎”14 .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A.蒸储水精油盐水15 .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食品是()A.淀nB.酒nC.汽nD.生理粉.香油D.蔗糖16 .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碳酸钙和水B.高镒酸钾和

5、汽油C.碘和水D.二氧化碳和水17 .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 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A.用洗洁精洗碗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18 .生活中的下列事件,利用了溶解原理的是()A.将硬水变为软水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D.海水晒盐19 .下列关于溶液颜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氯化亚铁溶液是黄色的B.高镒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C.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D.葡萄糖水是无色的20

6、.在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1g分别放入20g水中,现象最相似的是A.蔗糖、NaClB.植物油、蔗糖C. CaCQCuSOD. KMnQ NaCl21 .探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四组实验,胶头滴管盛装的是液体,烧瓶中盛装的是气体、 固体或液体,当胶头滴管滴几滴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实验组合是:()组合滴管中烧瓶中ACa(0H)2NH3 (气)BHCIZn (固)CNaOH82 (气)DH2SO4 附H20 (液)B. BC. CD. D22 .溶解适量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B.医C.汽D. 生理盐水.A.蒸储水用酒精油二、解答题23 .从微观角度说明为什么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

7、并举例说明这一道理在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4 .乙醇俗名叫酒精,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透明液体,为了探究“乙醇能否溶于水”的问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步骤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加入 2mL乙醇,不要振荡,发现乙醇与水分层;振荡试管,观察现象:问题讨论(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什么?(2)在操作步骤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3)要证明乙醇能溶于水,还应进行操作步骤.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25 .厨房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和蔗糖,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区分.三、实验探究题26 .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

8、回答下列问题。序号I甲ET实验SmL*1rla、c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b、d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1)甲实验的目的是。(2)乙实验,若电解18g水,则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质量为 g(3)丙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四、综合题27 .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a NaCl、CaCO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 成分,她的理由是:(1)若不溶于水,则是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 .28 .根据图片中

9、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己。(1) a图中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2) b图中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的功能.29 .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碘酒洒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的最好方法,小明与几位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用水洗;用无水酒精洗; 用汽油洗;用四氯化碳洗;用肥皂水洗;用淀粉液洗.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 列问题.(1)你认为留在白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2)衣服上能留下痕迹的原因是 .(3)如果用白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实验

10、条 件?(4)为了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小明和几位同学用白布条下按图所示方法进行了实验,结 果是、几乎完全褪色;略带颜色;、略为变浅;几乎不 三 三 三 二 三 三 白布条中且百一同鼠一浸有碘水无水酒精汽油四氯化碳肥里水派粉液变.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出一点即可)答案解析部分、单选题1 .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可用下列哪种物质除去()A.水8. 食盐水C.汽油D.泥沙【答案】C【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解:A、油渍都溶于水,用水不能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错 误.B、油渍都能与食盐水反应,用食盐水不能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错 误.C汽油能溶解油渍,利用

11、的是溶解原理,可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正确.D油渍不与泥沙反应,用泥沙不能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洗涤油渍的原理进行分析,洗涤的原理主要有三种:利用溶解原理,利用乳化作用,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2 .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CuSOC.CaCOD. FeCl 3【答案】A【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解: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液体;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溶液;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故选A【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

12、、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3 .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A.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B.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C.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D.起消毒杀菌作用【答案】B【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 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选B.【分析】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 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掺入时熔点降低.4 .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溶质溶剂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

13、毒)汽油碘城溶可溶易溶易溶A.水B.苯C.汽油D.碘酒【答案】C【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解:A碘不溶于水,不能用水清洗来清除碘,故A错误;日碘能溶解于苯但苯有毒故不能用;故B错;C碘易溶于汽油,可用汽油除去玷污;故对;D碘可溶于酒精但碘酒中本来就溶解了较多的碘,因此不能用碘酒清除碘;故错.故选C【分析】根据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各溶剂的性质来判断.5 .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CuSOC.CaCOD. FeCl 3【答案】A【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完成此题,大家首先要了解几点常识: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碳酸钙不

14、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所以选 A【分析】本题要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和几种特殊溶液的颜色6 .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为纯净物B.重庆水资源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C.只有用蒸储的方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D.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往往比较快且充分【答案】D【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所以A不正确;B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大部分是咸水,不能直接被人类利用,淡水资源较为匮乏,所以B不正确误;C、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所以

15、C不正确.口在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接触更充分,反应速率会更快,所以D正确.所以答案为:D【分析】本题考查对水的有关认识.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我们应该节约用水.7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酒精D.花生油【答案】D【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A、食盐溶于水中,食盐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氯 化钠溶液,所以 A不正确;B、蔗糖溶于水中,蔗糖分子会均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蔗糖溶 液,所以C不正确;C酒精能与水互溶,酒精分子会均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酒精溶液,所以C不正确;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

16、液,不属于溶液,所以D正确.所以选D.【分析】了解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8 .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 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 下列过 程与上面所述原理相似的是()A.用洗涤剂洗碗B.用白醋除去水垢C.用纯碱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甲胺易溶于乙醇,属于相似相溶原理。A、用洗涤剂洗碗,属于乳化作用;日用白醋除去水垢,白醋与水垢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属于化学

17、反应原理;C用纯碱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属于相似相溶原理。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根据题意可知该原理为溶解原理, 是化学反应分析。9.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 生理盐而洗涤剂清洗油污是乳化原理,白醋洗水垢B.D.乐【答案】C【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A、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日碘酒是均一、 C牛奶不均一、 Dk可乐是均一、 故答案为:C.【分析】溶液是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正确;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属于溶液,错误;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种均一

18、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一一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 相同。稳定性一一外界条件不变 (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 也不会析出固体。10 .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安装天燃气报警器要安在灶台的下方B.用酒精洗去圆珠笔油C.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使灯泡经久耐用 D.厨房中的一些铝制品无需防锈 【答案】A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A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泄漏后向上扩散,天燃气报警器要安在灶台的上方, 所以错误.日 酒精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圆珠笔油易溶于酒精,

19、所以正确.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能作保护气,故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使灯泡经久耐 用,所以正确.D铝在常温下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摸,能阻止内部进一步被 氧化,耐腐蚀,所以正确.故选A.11 .碘单质有毒,它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溶质典溶剂水酒精苯(有毒)溶解性微溶可溶易溶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实验室里除去试管内的碘最好选用()A. 水B.酒精C.苯D.加热使之升华【答案】B【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A、碘微溶于水,不能用水清洗来清除碘,故选项错误;日碘可溶于酒精,能用于清洗碘;C碘易溶于苯,但是苯有毒,不能用于除去试管内的碘,故选

20、项错误;D碘单质有毒,不能用加热使之升华的方法除去,故选项错误;故实验室里除去试管内的碘最好选用酒精.故选:B.【分析】根据题意,结合碘在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结合碘单质有毒、苯(有毒),进行分析判断.12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A.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 具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答案】A【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A、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作用,用钢丝球在洗去铝锅内脏物的同时,也会刷去表面的氧化铝薄膜,A符合题意;日油污可以溶解于汽油,可以汽油溶解衣服上的油污达到

21、除去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能隔绝空气而灭火,C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是硝酸钾溶解在水中,形成了溶液,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灭火原理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铝在空气中能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进行分析判断;日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硝酸钾易溶于水,且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13 .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StA.加

22、热一7E质里的Wj镒酸钾*扇褊,1B.用等质里、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C.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D.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Wit F F【答案】C【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镒酸钾随着时间的增加,反应后的产物有二氧化镒和镒酸钾,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会为零,A不符合题意;B、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与有无催化剂没有关系,故 B错误;C、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生成二 氧化碳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质量增加而增加,当大理石反应完全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C符合题意

23、;D、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同种物质。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加人的硝酸钾晶体不能再溶解,D不符合题。故答案为:Co【分析】A,反应前是高镒酸钾的质量,反应后有质量损失,但还剩,镒酸钾和二氧化镒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产量C、稀盐酸和碳酸钙制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后气体质量就不在增加D、饱和的溶液中继续加入同种溶质,不会在溶解的14 .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A.蒸储水 精 油 盐水B.酒nC.汽,D.生理【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解:A、蒸储水是纯水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B、点易溶于酒精,且酒精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说该答案

24、正确;C汽油虽然能溶解碘但是用作消毒不合适,不符合题意;D生理盐水不能很好的溶解碘,不适合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故选B.【分析】根据碘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还要考虑所用溶剂是否具有消毒作用来回答本题.15 .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食品是()A.粉.蔗糖【答案】D【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A不符合题【解析】【解答】A、淀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错误;心、)B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日 辣酱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错误;C香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错误;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

25、溶液,正确。 故答案为:Do【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叫做溶液。溶液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16.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碳酸钙和水油水B.高镒酸钾和汽C. 碘和D.二氧化碳和水【答案】D【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A、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错误;A不符合题意;日高镒酸钾不溶于汽油,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错误;B不符合题意;C碘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错误;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

26、确。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17 .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 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A.用洗洁精洗碗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答案】A【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分析】根据“甲胺易溶于乙醇”可判定是利用“溶解”而除去A、洗涤剂不能使油污溶解但能起到乳化作用从而去污;日汗迹能溶

27、于水;C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油污易溶于汽油;D碘能溶于酒精;【解答】A洗涤剂不能使油污溶解但能起到乳化作用从而去污与上述原理不相似;日汗渍能溶于水,与上述原理相似;C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油污易溶于汽油,与上述原理相似;D碘能溶于酒精,与上述原理相似;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去除原理的探讨,通过类比的方式可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 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18 .生活中的下列事件,利用了溶解原理的是()A.将硬水变为软水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汽油洗去衣

28、服上的油污D.海水晒盐【答案】C【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A、将硬水变为软水是加热煮沸,A不符合题意;日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B不符合题意;C用汽油清洗油渍,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C符合题意;D海水晒盐,是蒸发结晶,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将硬水变为软水是加热煮沸;日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C用汽油清洗油渍利用的是溶解原理;D海水晒盐是利用水分的蒸发.19 .下列关于溶液颜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氯化亚铁溶液是黄色的B.高镒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C.硫酸铜溶液是蓝色 的D.葡萄糖水是无色的【答案】A【考点】溶

29、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解:A、氯化亚铁溶于水得到的是浅绿色溶液,故 A错;日 高镒酸钾溶于水得到的是紫红色溶液,故B对;C硫酸铜本身是白色固体,但是溶于水后显示蓝色,故C对;D葡萄糖的水溶液是无色的,故D对.故选A.【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及溶于水后所显现的颜色来判断.20 .在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 1g分别放入20g水中,现象最相似的是A.蔗糖、NaClB.植物油、蔗糖C. CaCQCuSOD. KMnQ NaCl【答案】A【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A、蔗糖和氯化钠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现象相 似;所以A正确.R植物油不溶于水,分散在水中会形成

30、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蔗糖 易溶于水,现象不同;所以 B不正确.G碳酸钙不溶于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 现象不同;所以C不正确.D高镒酸钾溶于水后形成紫红色溶液,而氯化钠溶液是无色. 所 以D不正确.所以选 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集几种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和溶液的颜色,比较简单。21 .探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四组实验,胶头滴管盛装的是液体,烧瓶中盛装的是气体、 固体或液体,当胶头滴管滴几滴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实验组合是:()A. A组合滴管口1烧瓶中ACa(OH)2NH3 (气)BHCIZn (固)CNaOHC02 (气)DHZ5Q4悯N20 (液)B. BC. CD. D【答案

31、】C【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A氢氧化钙和氨气不反应,压强不变,气球无明显变化;A不符合题意;日 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烧瓶中的压强变大,气球变小;B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气体变大;C符合题意;D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故烧瓶中的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气球变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要使气球变大,那么烧瓶中的压强要变小。要使烧瓶中的压强变小, 方法有:使烧瓶中的温度降低,瓶中空气遇冷体积收缩或烧瓶中的气体被吸收,体积减少。22 .溶解适量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A.蒸储水B.医用酒精C.汽油D. 生理盐水.【答

32、案】B【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A碘不溶于水,蒸储水不能配制碘溶液;所以说该答案不正确;B、碘易溶于酒精,且酒精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该答案可以;C汽油能溶解碘,但是汽油易燃,对人体有害,用作消毒不合适,所以说该答案不正确;D生理盐水不能溶解碘,不适合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所以说该答案不正确;所以选 B.【分析】知道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碘易溶于酒精不溶于水。二、解答题23 .从微观角度说明为什么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并举例说明这一道理在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答案】解:溶质溶解实质上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扩散到水中,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由于分子或离子均

33、匀分散到溶液中,因此化学反应时,两种物质分子接触比较充分,因此反 应比较快.如泡沫灭火剂中用酸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往往是以离子的状态均匀存在于溶剂中,在溶液中反应时离 子相互接触的很充分,反应速度就变快.24 .乙醇俗名叫酒精,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透明液体,为了探究“乙醇能否溶于 水”的问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步骤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加入 2mL乙醇,不要 振荡,发现乙醇与水分层;振荡试管,观察现象:问题讨论(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什么?(2)在操作步骤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

34、的分层现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3)要证明乙醇能溶于水,还应进行操作步骤.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答案】(1)为了便于观察乙醇与水是否有分层(2)应该用胶头滴管将乙醇轻轻滴入水中,防止有震荡而直接混合(3)震荡试管后静置一会儿,发现上面无色液体变红,分层现象消失.【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1)直接将酒精溶解在水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因为两者都是无色透明的液 体,滴入红墨水震荡后,液体呈红色,而乙醇是无色的液体.所以答案为:是为了便于观察 乙醇与水是否有分层;(2)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加入乙醇时一定不要震荡.所以答案为:应该用胶头滴管将乙醇轻轻滴入水中,防止有震荡

35、而直接混合;(3)乙醇在红色水的上面,要想证明乙醇溶于水,需要震荡.所以答案为:震荡试管后静置一会儿, 发现上面无色液体变红,分层现象消失.【分析】此题要了解课本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原理,了解操作的目的和意思。25.厨房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和蔗糖,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区分.【答案】方法一:各取少量固体品尝,甜的为蔗糖,咸的为食盐;方法二:各取少量固体分别溶于水,测其导电性,导电的为食盐,不导电的为蔗糖.【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方法一:各取少量固体品尝,甜的为蔗糖,咸的为食盐;方法二:各取少 量固体分别溶于水,测其导电性,导电的为食盐,不导电的为蔗糖.【分析】可从食盐与糖形成

36、的溶液后的性质解决,糖水甜,盐水咸,溶液的导电性也不同.三、实验探究题26.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b、d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1)甲实验的目的是。(2)乙实验,若电解18g水,则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质量为 g 。(3)丙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答案】(1)比较高镒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2) 16(3) a、c不变色,d比b先变红【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1)甲实验是对比实验,目的是比较高镒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2)QT32x乙实验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设电解 18g水生成氧气白质量是 x。 2H2O通曳2 H

37、4 +3618g3610g 15=,解得x=16g (3).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变红,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纸变红,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丙实验中,a、c不变色,d比b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分析】根据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根据水的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氧气质量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四、综合题27.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a NaCl、CaCO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 成分,她的理由是:(1)若不溶于水,则是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 .【答案】(1) CaCO(2) CuSO(3) NaOH(4) NaCl【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1)四种物质中只有碳酸钙不溶于水;(2)四种物质中只有硫酸铜溶于水溶液呈蓝色,其它溶液均为无色;(3)四种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4)四种物质中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