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允根《再别康桥》教案_第1页
谢允根《再别康桥》教案_第2页
谢允根《再别康桥》教案_第3页
谢允根《再别康桥》教案_第4页
谢允根《再别康桥》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再别康桥教案高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编辑整理:谢允根一、导语“两卷新诗,廿年老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一声河满,九点齐烟, 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这是一副挽联,所挽对象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徐志摩。 “两卷新诗”,指的是徐志摩的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而“九点齐烟”是济南郊 区九座小山的总称, 此借指徐志摩遇难地。 朱自清先生说,现代的中国诗人应该首推郭沫若 和徐志摩。有一位文学家也说过: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能忘记的诗集有三部,第一部是胡再适之的尝试记,第二部是郭沫若的女神,第三部是徐志摩志摩的诗,就是现在 许多青年朋友也喜欢志摩的诗, 那么,志摩的诗魅力何在呢?下面我们走进

2、他的一首名诗 别康桥,一切皆知。二、简介作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 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 学生的赞赏与爱戴, 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徐志摩的诗文都是风格迥异于他人的,储安平曾在悼志摩先生一文中说:“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它的外表;一座最牢的房子外面没来一些现代美的彩色和轮

3、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艺术。”这 正道出了徐志摩为人为文的风格,语 言的华彩,夸饰的造句直接构成了他 诗文的外在美,再与之澎湃的内在激 情相匹配,俨然是一个洒脱不羁,放 浪形骸的浪漫才子的“亮相”。胡适 说得好,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 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 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他的作品就 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 要学习的这篇诗歌,就是一篇可堪千古绝唱的经典之作。三、解题“康桥”即“ Cambuidge”(今译“剑桥”),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康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

4、十分深切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的确,康 桥造就了灵性的徐志摩, 康桥给了他无尽的美好的回忆,康桥是萦绕他一生的情结。康桥也在他笔下焕发了无穷的魅力。说的夸张点,如果不是有了再别康桥,在我们的心中,康 桥不会这么美;如果不是有了康桥, 便也没有我们的天才诗人徐志摩。他使康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令人神往的地方。究其原因,一方面康桥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宁静,充盈梦幻色彩的氛 围,另一方面是康桥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1920年,24岁的徐志摩来到康桥,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在康桥,他有过与秀

5、外慧中、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美丽爱情,因此而萌发了汩汩诗情;在康桥,他陶醉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正是康河的粼粼水波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在康桥,他接受了“爱、自由和美”的个性主义熏陶,正是“爱、自由和 美”的康桥理想给了他人生的追求。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最后诗集猛虎集。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 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 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四、研讨课文1 .听磁带,生朗读,整体感受2 分析首尾:从题目入手,看首尾呼应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

6、出阳关无故人” 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现在我们看看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的离别之情!从诗中那些地方可直接看出别情?是一种什么样的别情? 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轻轻地、悄悄地 为什么要这样?开头:三个“轻轻”,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 悄无声息地荡去;同时体会到,康桥是美丽,而这美最集中的表现在一个 “静”字。三个“轻 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观照,即使“作别” 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 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得以展现,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结尾: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7、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对康桥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再会吧,康桥!), 深怕惊醒了它。 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 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 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 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 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果我们把这些诗 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悄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

8、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 是“西天的云彩”,告另恻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 “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或牵 手顿足(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的俗套。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 “悄” “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国“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 加了清新飘逸的成分。中国一般人,喜欢某地,爱刻上“ XXX到此一游。”或摘一把花,采几束草带回去 留做纪念。可是诗人爱康桥,却“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 得善。3 分析2-6节:诗人重回康桥,漫步于秀丽的康河之畔,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诗 人把他最喜爱的风景写到了诗中。哪些美景深深吸

9、引了他?建筑美全诗7节,每节两句,四行一节,单行、双行错开一个排列,整齐划一, 形式上给人美感。音乐美同时都押韵,音节和谐,朗朗上口,错落有致,节奏感强。绘画美BiHIS第二节金柳:常言“花红柳绿”,在 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 “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既与夕阳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色的,给柳树披金似乎没见到过) 金又是最富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 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 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还把柳树比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

10、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 “在我的心头荡漾”,无非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 康桥喜爱之情。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国人眼中,柳与离别有着 国古诗中有折柳送人习惯, 而送人常在长短亭, 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 叫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伤心不过灞桥柳。第三节青荇: 柳,还是一种很 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中 杨柳岸边。如:诗经小 霏霏。”西安有个地方 故夕阳中的河畔的金柳,就别具意义了,别离愁情就更浓了。但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 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用了什么手法?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

11、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 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拟人,“招摇”的意思本来是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招摇撞骗” “招摇过市” 中的“招摇”都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 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这里是贬义褒用,朱自清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 和着。”明媚的春光下,喜不自胜,是一种感情的极致,所以才“卖弄”。而在康河波水的 柔情款款之中,怎能不让青荇招摇呢?因为招摇得殷切,所以诗人心甘情愿地做柔波中的一条水草。在诗人的眼里,“泥”是“软泥”,

12、“波”是“柔波”,草是“油油的”。本来很 一般的景物为什么会在诗人的眼里变得如此美好?因为这些景物上寄予着作者对于康桥的 无限留恋。柳草本无情,有情的是诗人,当它们变为诗人笔下的形象时,也就饱含了诗人的 情感。第四节清泉: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榆荫下的那一潭清泉叫拜伦潭,杰出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拜伦就在这里绽放理想。年 轻的徐志摩也就在这里成为拜伦思想的追 随者和崇拜者。他那对“爱、自由和美” 的追求不正像天上的虹霓一般美丽,沉淀 在潭水中,幻化成彩虹似的梦。这清泉是 诗人的青春,是诗人的梦想与追求,他如 何能不如痴如醉地爱着它呢?小结:上述三节诗,几乎每一节都 是一个

13、可以画得出来的画面。这些画面涂 上了“金”“艳”等亮丽的色彩,描写了 七色的“彩虹”。由此可见,这些画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境鲜明、色彩绚丽。作者还使用了“荡漾”“招摇” “揉碎”和“沉淀”等大量动词去描写意象。因此,画面还具有怎样的特点?画面生动,富于动感。梦想告别的。生齐读 一起品味这两段在 同之处。这两段的感 不同,一段是喜悦, 伤。哪个词语表现了 悲伤之情?“放歌” “放歌”就是要放声 高兴之时,唱歌就能 悦,徐志摩在康桥美 不自禁“在星辉斑斓 因为他“撑一支长篙, 处漫溯;满载一船星 如题龙阳县青草 五六节:徐志摩就是这样一个浪漫的追梦人,今天要告别心爱的康桥了,他是怎 样和自己的-

14、 心4五、六段, 感情上的不 情相同吗? 一段是悲 他的喜悦与 与“沉默”。 歌唱,人在 体现出喜 景中却要情 里放歌”。 向青草更青 辉”。唐温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但徐 眼前的美景和内心的喜悦幻化成梦一般的湖也有“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志摩觅得了一船星辉,也装载了五彩斑斓的希望, 境界,达到了喜悦的极点。梦想在闪光,诗人心情舒畅,要禁不住内心的喜悦而放歌。但是,诗人放歌了吗?诗人沉默了。是啊,梦正醒来,人要离去,哪里还有心情放 歌呢?于是陪伴诗人的只有沉默的一切。生轻声朗读第六段,感受一下是什么使得诗人的感情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是离 别之情,从“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可

15、以看出来,连热闹的夏虫也沉默了,连昔日热闹的康桥 也沉默了。悄悄无声,笙箫有声,这是一对矛盾,但在作者这里却达成了统一。诗人内心一定 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压倒了一切, 所以痛苦的笙箫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荡。这是多么沉重的痛苦啊。“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 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诗“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 胜有声”,用在此处明显不妥,可改做“别有深情挚爱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悄悄有孤 寂的意思,离别的笙声更加剧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五、总结:徐志摩因为再别康桥获得了诗坛上的巨大声誉。然而可惜的是,满腹才华的徐 志摩最终只是像

16、一颗流星般划过了诗情的天空。1931年,徐志摩乘飞机在山东济南遇难,年仅35岁。一个灿烂的年轻生命悄然离世,宛若流星划过天际,化作了西天的云彩。噩耗 传来,文坛震惊。胡适痛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蔡元培先生送挽联道:“谈 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经都是诗,诗的韵味浸透了,随遇自有乐土。”的确,他就这么 悄悄的来了,又这么悄悄的走了。虽然他没有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但他将传世的再别康 桥留给了诗坛,也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我们。今天,当我们欣赏再别康桥时,也在感 受着“爱、自由和美”的熏陶。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优美的诗歌语言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六、发散:徐志摩为什么对康桥如此依恋?(有没有

17、同学能够试着说一下?) 参考:1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里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1920年,由于狄更生先生的劝说与推荐,诗人以特别生的资格在剑桥大学读书,度 过了一年多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康桥是他经常去读书、散步,划船的地方,就是在这一 段时间内,诗人“慢慢地发见了康桥”,对他充满了感情,“我不曾知道过更大的愉快。” 正因为如此,诗人第三次欧游时,一个人悄悄地来到了康桥。然而“会难别易”,短短的停留后,诗人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告别康桥。几个月后诗人追忆这一次离别时,字里行间依然充满了浓浓的眷恋之情。在诗人笔下,康桥是有灵魂、有感情的,或者说充满灵性的。 诗的开始用了三个“轻 轻的”,仿佛

18、母亲怕惊醒熟睡的婴孩一样,诗人对康桥的那份怜惜,那份依恋跃然纸上。因 为眷恋,所以当诗人即将离去时,寻常的景物在诗人充满感情的目光中也变得不寻常起来。 康桥水光潋滟,美丽中浸看一层凄迷;油油的水草是康河伸出的只只小手,像在欢迎,又像 在挽留;榆树下的清潭,沉淀着往昔的康桥生活,那些美好的日子像陈年老窖,发出阵阵醇 香诗人几乎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撑一只长篙,划向康河深处放歌。然而梦毕竟是梦,诗 人不得不面对现实,把对康桥的眷恋之情压在心底,悄悄地离开,不惊醒这里的一花一草, 整个康桥世界都在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全诗快乐与惆怅交织,柔美与伤感并存,优美的景物描写中寄寓了很深的情意,表现出了诗人对康桥

19、深深的眷恋。2 .如果仅仅是对剑桥大学的美好回忆,那为什么不说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剑桥图书馆?康桥的风光是十分优美的,诗人称康桥为“全世界最美丽的一条水”。在诗人对康桥的 眷恋里,饱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这种热爱与向往不是一般人的游山玩水,而是诗人性情与大自然深深的契合。诗人说过:“我是一个生命的信仰者,我信生活决不是我们大多数人仅仅从自身经验推得的那样暗惨。我们的病根是忘本。人是自然的产儿,就比枝头 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但我们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似一天。离开了泥 土的花草,离开了水的鱼,能快活吗?能生存吗?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 从大自然, 我们应分取得我们继续的

20、资养。”皆,k -_.A可见,这里 的康桥世界,已成 为大自然的象征。 康桥世界的自然风 光滋润着诗人的心 灵,一次次地给诗 人带来欣喜和快 乐;同时也一次次 地抚平诗人心头的 创伤,荡涤去了诗 人的“苦痛,烦闷, 拘索,枯燥”。(我 去秦岭中一游)所 以诗人对康桥的描 写并不是完全写实 的,而是撷取了最具典型意义的几样景物,(不是标志性建筑)遗其貌而取其神,精心构筑了几幅色彩斑斓, 对比柔和的画面;夕照河柳,碎影披金;柔波漾漾,水草摇摇:潭映彩虹,浮藻如梦:星落 清泉,斑斓多姿这里看不到车水马龙,听不到嘈杂的市声, 完全是一片幽美迷离的自然世界,是大自然最美的几个片断。就连诗人也仿佛踮着脚尖

21、走路,来去无声,但对大自然的 一片痴心却早就融入到这优美的景色之中了。诗人把大自然看成人类的母亲,“我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有幸福是永远不离母亲抚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远接近自然的人们。”难怪诗 人在别离之际要感到惆怅了。诗人以至美至纯的诗句, 表现出了自己对未被世俗沾染的自然之境的向往与守护。3.徐志摩何以如此迷恋康桥 ?仅仅是因为在这里读过书吗 ?显然不是。是因为康河的风 光秀美吗?不完全是,须知诗人是南方人,好山好水是见过不少的。翻一翻诗人的散文与书 信,或许会找到答案。诗人曾说过;“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虽则碰巧那也是我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时期。)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独的机会。说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辨 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我能忘记那初春的睥睨吗?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着冷薄霜铺地的林子里闲步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阿,那是新来的画眉在那边凋不尽的青枝上试它的新声!阿,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