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企业所有权内涵及其归属的真面目_第1页
探析企业所有权内涵及其归属的真面目_第2页
探析企业所有权内涵及其归属的真面目_第3页
探析企业所有权内涵及其归属的真面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析企业所有权内涵及其归属的真面目摘要:不存在不完全合同理论指出的那种虚无的即实际无所有的所有权,也不可,所以它归属出资者。由此还,现代的结构演化也必须立能存在基于这种“所有权”解释的治理结构。 真正的所有权其实是指人们传统认 识到的出资者所有权,它的内涵是指对物质资本和产品的所有权。这个所有权是 出资者用它自己投入的资本承担经营风险而形成的 可得出,真正的最一般的结构就是资本雇佣劳动结构 足于这一基础来解释。关键词:所有权出资者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一、引言,包括法律部门的理解也不所有权在人们传统的理解中都是指出资者所有权 例外。然而,自格罗斯曼(Grossman)、哈特(Hart)、莫尔(M

2、oore)等人在上世纪八 十年代开创了不完全合同理论,把所有权定义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一一剩 余控制权指契约中没有特别规定的活动的决策权,剩余索取权指收入在扣除所有 固定合同支付后的余额的要求权。另外,还站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融合威廉 姆森的资产专用性理论,把治理结构的生成和演化解释为就是这种“所有权”在 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组合“安排”。而本文认为 ,人们传统理解的所有权才真正包 含了来自直觉的、朴素的真知性,问题只是在于对这种所有权具体内涵的理解。二、真实所有权的内涵及其归属首先,本文不赞成张维迎教授把财产所有权等价于产权,把所有权理解为与财产所有权有质的区别的观点。其实,产权是一种权

3、利束。它可指财产所有权(包 含全部权能),也可单独指由财产所有权分离出来的不具有归属权的各种一般性 财产权利或权能,这正是科斯等产权学者曾作过的严格区别。而所有权则正是财 产所有权的特定形式,它与单个人拥有的财产所有权的区别只是在于,后者的所有对象在现实中简单、明了,而前者的所有对象,由于是“一组契约的连结”,并 长期受新古典理论漠视本身的影响,一时还说不清,这正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所有权的所有对象,在现代理论看来,它首先指剩余索取权。原因是作为传统 公认的古典唯一所有者的出资者,它与劳动者获得固定收入的区别就在于它获得 了剩余索取权。但我们认为这只是依据最单纯的现象观察而得出的有偏误理解。

4、真正正确、本质的理解应当是,它获得了对物质资本以及由此相应生产出来的产 品的所有权。要理解出资者的投入资本为何会转化为所有权,首先要弄清楚出资者为何能获得全部产品的所有权。在古典中,出资者之所以能获得剩余索取权,就是基于它 承担了经营风险。因为承担风险意味着劳动者只能获得固定合同收入,出资者当然便获得了剩余索取权。但后一说法似乎并没考虑到出资者还必须对其他要素的 应得合同收入进行支付,这个问题可这样看。一个体户从事生产和经营,它是在自 担经营风险,并自己提供全部劳动,产品所有权无疑就属于它。但如果因它也可能 有原材料成本和银行利息的支付,就否定它拥有对自己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所有权 这反倒会被看成

5、是笑话。如此的问题可类推到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和我们现在正 在讨论的问题,其结论都一样。这些问题告诉我们的实质是,在合作生产中,承担 经营风险者天然就拥有对它所经营的产品的所有权。因为一旦承担了风险,就意味着非承担风险的合作者的成本支付与产品或产品收入已无关(即假定产品收入为零甚至为负,成本也得照付),所以成本支付问题(也含工资支付甚至浮动工资 支付)并不否定承担风险者实际拥有产品所有权。这从个体经营看会更容易理解。 这里真正需要弄明白的是 ,经营主体的“实际所有”并不就是它的“实际所 得”。现代理论把所有权理解为剩余索取权,就是在用“实际所得”来定义“实 际所有”,这显然是错误的。认为出资者获

6、得了产品所有权的说法不仅是正确的 ,而且体现了本质。它对 于有许多我们至今还不能很好解释的现象能给予一种真正科学的解释。这里仅举两例。第一,在古典中剩余索取权为什么应由出资者独占。 因为从逻辑顺序上说, 应当是先说明出资者通过承担风险获得了产品所有权,才可能说明它如何获得剩余索取权,否则独占无从谈起。阿尔钦、德姆塞茨的“监督论”对此则显然并不 是合理的而只是一种主观的解释。第二,阿尔钦、德姆塞茨团队生产理论中的“监 督者”为什么会拥有“中心签约者”甚至是“出售”的权利,如果由“监督论”来解显然不对,因为“需要监督才有效率,就需要赋予监督者这些权利”,但这具 有更大好处的权利为什么只能赋予出资者

7、而不能赋予作为“平等市场主体”的 劳动者呢?如果用出资者以承担经营风险为代价获得了产品所有权来解释,那么,此时就意味着出资者实际拥有和控制了 ,它投入的物质资本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化 为所有权,这时形式所拥有的全部财产,也就是出资者所拥有的财产,其获得这些 权利就成了必然。可见,出资者获得的“所有权”,其实不是剩余索取权,而是产品所有权。加上在 此基础上转化为所有权的出资者投入的物质资本所有权 ,就是具有完整内涵的所 有权。它显然只属于出资者。到了公司制,这种古典的资本雇佣劳动结构是否像一些学者所说的那样已发 生了变化呢?应当说没有。因为,此时剩余索取权虽变成了普遍可分享,但现行公 司的实际制度安

8、排是,当公司发生亏损时,雇员一般仍可获得基本固定收入,但股 东却不但得不到资本收入,反而必须用自己投入的资本去填补这个“漏洞”,这 就说明雇员实际并不承担亏损风险,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的实质承担者仍然是股 东。因此,产品所有权一一作为天然应是风险承担者才能获得的权利一一从而也 是所有权,就仍属出资者的股东所有。这个问题从现行公司的实际权力配置看也 有明显的实践根据。在公司中,股权仍然最重要,经营控制权始终表现出从属股权 的属性,它只是股权下放了的“代理权”。而且在放权的过程中,股东始终掌控着 公司至高无上的“最终控制权”。这种权力,实际表明的就是在一般控制权下放 的条件下股东仍然保留的对公司排它性

9、归属的所有权 (所有权不能与最终控制权 分离,分离了就意味着所有权的丧失)。它是经营者和劳动者在不拥有股权时不可 能得到的。这就表明,公司制中的剩余普遍分享,并不意味着雇员也变成了所有者, 而实质是出自于股东在下放控制权的过程中为了减少雇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激 励创新,实现“做大蛋糕,共同分享”而采取的一种措施而已。 这里根本的原 因就在于,雇员不承担负亏风险。据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所谓“所有权”,其内涵就是指对物质资本和产品 的所有权。这是真实的“的”所有权,也是真实所有物质对象和清晰边界的所有 权,而不是不完全合同理论中的那种既虚又玄的“所有权”。它满足一般财产所 有权的定义,它与单个人拥有

10、的财产所有权没有质的区别。这个所有权属于出资 者,原因是出资者承担了经营的风险。三、不完全合同所有权概念的症结问题分析现在我们还有必要对不完全合同所有权概念的症结问题作一番分析。因为只有认清这一概念的症结所在,才能更透彻地弄清楚,“所有权”以及基此理解的最基本结构应当如何解释才合理。下面分析剩余控制权为什么不能理解为所有权。首先 ,所谓的“所有权”无 非就是“财产所有权”的简称,它具有“所有”的物质对象。把一种不具有物质 对象性的决策权理解为所有权,实质是一种虚空的所有权,它连与最基本的“所 有权”定义也不符。当然,完整意义的所有权必包含有“控制”之义。问题又在 于控制权根源于归属权。当控制权

11、与归属权发生局部分离时,分离的控制权不能 单独理解为所有权。这是经济学的常识。其次,在不完全合同理论中,剩余控制权 被定义为契约中未规定的决策权,“明晰控制权”则被定义为契约中已规定的决 策权。由此看,剩余控制权似乎独立于明晰控制权而存在。 但实际上,根据不完全 合同理论的逻辑,这两种权力实际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看的同一权力。 从总体看, 它是明晰的,是契约中规定了的控制权。但从具体看,它又是不明晰的,因为契约 不能详尽规定这些控制权的实施细节,所以契约才叫不完全契约。因此,就应当认 为,这两种权力的区别实际上只是对因同一对象、同一权力在视角上的差别而引 起。所以,剩余控制权并不独立于明晰控制权

12、。但不完全合同理论学者却偏偏认 为它们之间是独立的,并提出了 “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对应”的理论。 然而这就给它们的解释带来了困扰,它们无法具体指证哪些是明晰控制权、哪些 是剩余控制权,更无法说明它们理解的“两权对应”。最后,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创 始者哈特不得不声称:“(我们)并不区分合同规定的控制权与剩余控制权 ,而且 在事实上剩余控制权等同于完全控制权。”可见,把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理解为所有权明显是误解。这种所有权的提 出虽然符合“不完全合同”的逻辑(把“两个剩余权”与“不完全合同”对应起 来在逻辑上很“优美”),但却不符合经济生活的真实逻辑。治理结构在这个基础 上当然就不可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综上分析可以认为,不完全合同理论提出的解释治理结构的所有权概念是不 科学的。真正的所有权其实就是指人们传统认识到的出资者所有权,它的内涵是指对物质资本和产品的所有权。这个所有权,是出资者用自己投入的资本在承担 经营风险而形成的,所以它归属出资者。由此还可得出,真正的最一般结构就是资 本雇佣劳动结构。至于现代的结构演化,则必须立足于这一基础来解释。【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