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建设指导意见(下发稿)_第1页
附件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建设指导意见(下发稿)_第2页
附件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建设指导意见(下发稿)_第3页
附件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建设指导意见(下发稿)_第4页
附件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建设指导意见(下发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建设指导意见中国联通网络公司网络建设部2013年09月内部资料注意保存目 录一.总体原则1二.部署区域选择11.室外宏基站部署区域选择11.1 LTE FDD11.2 TD LTE22.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区域选择2三.室外覆盖规划原则21.规划指标要求22.站址选择33.天馈线建设原则33.1 总体原则33.2 具备新装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43.3 不具备新装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53.4 天线指标要求53.5 天线安装要求6四.室内覆盖规划原则71.总体原则72.单/双通道方案建设原则82.1 单/双通道方案选取原则82.2 单/双通道方案建设原则82.3 双通道方案天线选取原

2、则93.规划指标要求104.信源选取原则105.器件选取原则11五.站型配置121.基站类型122.载频配置123.功放配置124.接口配置125.传输配置13六.功能配置14附件1: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15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建设指导意见 一. 总体原则(1) LTE网络定位为提供高速数据接入服务,以满足用户高速数据业务需求和提高使用体验为目的进行部署;3G网络定位为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主力承载网络,应继续完善覆盖和容量;利用3G、4G网络的融合竞争优势,共同为用户提供良好、无缝的业务体验。(2) LTE网络部署应综合考虑竞争和网络长期发展需求,兼顾网络投资效益,优先选择网络竞争力、

3、投资效益双提升的区域。(3) TD LTE网络应针对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和市场需求明确的区域进行按需发展,同时应做好LTE FDD网络引入的准备工作,TD LTE和LTE FDD网络应共用核心网并充分共用传输、配套等资源,向融合4G网络演进。(4) 初期LTE只承载数据业务,语音和短信业务优先回落到3G网络。(5) LTE无线网络的结构、布局和配置应根据指标要求进行统筹规划,原则上LTE网络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如现网条件不符合LTE规划原则,应优先考虑优化改造后再利用;如不能优化改造,可考虑新建。(6) LTE网络建设应坚持多运营商资源共建共享和节能减排原则。二. 部署区域选择1. 室外宏

4、基站部署区域选择1.1 LTE FDDLTE室外部署区域应以3G网络数据业务量、区域重要性为判断依据,以城区的面覆盖和部分重要区域的点覆盖为主。(1) 面覆盖区域的选择LTE网络部署应考虑一定程度的连片覆盖。站点选择可对3G网络的市区多载波基站进行重要性排序(综合考虑3G业务量和品牌影响力等因素),选择前50%站点及后50%中属于密集城区的站点作为LTE部署的重点,同时以这些基站为基础考虑一定的连续性,组成成片的LTE连续面覆盖区域(对于单个城市存在多个热点区域,且区域间的距离较远,相关热点区域可独立连片,不需进行区域间连片),区域中出于连续性考虑的LTE站点比例原则上应不超过总数的25%。(

5、2) 点覆盖区域的选择点覆盖主要考虑未包含在面覆盖区域中,容易产生口碑效应的孤立的品牌形象区域,如:5A级景区,重要的大学城、开发区、旗舰营业厅、重要交通枢纽、大型场馆、重要党政机关等。1.2 TD LTE初期TD LTE部署,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场景和区域:² 城市数据业务超热点(现网市区WCDMA多载波站点的Top15%流量的站点) ² 联通办公区域、自有营业厅/演示厅 ² 省/市政府、部委办公区域 ² CBD区域² 一、二类高校(5000人以上)校园2. 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区域选择室内分布系统暂不考虑TD LTE。 LTE FDD室内覆盖区域

6、选择应综合考虑数据业务需求和场景重要性等因素,重点考虑在A类楼宇中的机场、高铁站、通关口岸、地铁、地级市以上政府机关、一类校园、旗舰或大型营业厅(直营店)、五星级宾馆(4A级及以上景区可放宽到4星级)、大型会展中心、三甲医院、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电子商城、大型体育馆、以及3万平米以上的高档写字楼等场景中建设LTE FDD室内分布系统。三. 室外覆盖规划原则1. 规划指标要求(1)LTE FDD无线网络规划指标表3.1 LTE FDD无线网络规划指标要求区域类型公共参考信号覆盖场强覆盖率小区边缘速率小区平均吞吐率RSRPRS-SINRdBmdBMbpsMbps密集城区-100-590%DL/UL:

7、4/1DL/UL:35/25一般城区-100-590%DL/UL:4/1DL/UL:35/25旅游景区-105-590%DL/UL:4/1DL/UL:30/20机场高速、高铁(车内)-110-590%DL/UL:2/0.512DL/UL:25/15注:1)表格中数据均为20MHz系统带宽,50%网络负荷情况下的标准。2)除高铁场景、机场高速外,RSRP和RS-SINR指室外测量值。3)各分公司可根据用户感知、场景的重要程度以及后续网络调整、优化难度,适当提高覆盖指标。(2)TD LTE无线网络室外规划指标表3.2 TD LTE无线网络规划指标要求区域类型公共参考信号覆盖场强覆盖率小区边缘速率小

8、区平均吞吐率RSRPRS-SINRdBmdBMbpsMbps密集城区-105-590%DL/UL:1/0.128DL/UL:18/10一般城区-105-590%DL/UL:1/0.128DL/UL:18/10旅游景区-110-590%DL/UL:1/0.128DL/UL:18/10注:1)该表中要求只针对TD LTE连续覆盖区域2)表格中数据均为20MHz系统带宽,50%网络负荷情况下的标准。3)RSRP和RS-SINR指室外测量值。2. 站址选择(1) LTE站址应优先考虑利用现有站址资源,如果现网站址无法共站建设LTE,应考虑在此位置利用临近基站拉远的RRU,或引入小基站进行覆盖,以免出现

9、覆盖空洞或弱覆盖区域。(2) LTE站址选择应以LTE拟覆盖区域内的3G现网站址1:1作为备选,并根据查勘的站址现状和网络仿真结果综合判断共站建设可行性,对于在现网运营和优化中发现的位置不合理或天线过高的基站可不进行共站建设,重新选择合理站址。a) LTE基站分布应基本符合蜂窝结构,对于偏离合理位置的现网站址,应先结合无线环境评估共站可行性,原则上基站位置偏离不超过1/3覆盖半径;b) 应尽量避免与现网高站进行共站址建设,原则上市区LTE天线高度不应超过50米。3. 天馈线建设原则3.1 总体原则 (1)LTE天线部署应统筹考虑当前和未来演进部署的综合需求; (2)为了便于LTE网络的独立优化

10、,原则上LTE系统的天线应尽量采用独立新建的方式,LTE独立天线原则上不少于80%; (3)对于仅考虑LTE FDD系统部署的站点:ü 天线部署应同时考虑1.8GHz和2.1GHz频段的需求;ü 一般情况下,每个频段的LTE FDD天线只需考虑2天线部署(可采用2端口天线,或者多端口天线的2个端口);ü 对于上行覆盖受限、需要上行覆盖增强的场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相关频段采用4天线的部署方式(可采用4端口天线,或者多端口天线的4个端口); (4)对于需要同时考虑TD LTE系统部署的站点:ü 位于重要品牌形象区的TD LTE站点,在天面空间允许的

11、情况下,应尽量为TD LTE系统部署独立的8端口波束赋形天线;ü 其他TD LTE站点或者天面空间不允许的情况,TD LTE系统可采用2天线的部署方式(与其他系统共用多端口天线,占用2个端口);(5)TD系统采用的独立天线以及共用的多端口天线,应保证TD系统所连接的天线阵列支持25002690MHz频段。3.2 具备新装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1) 具备每扇区两副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i. 其中一副天线位置安装支持LTE FDD频段的4端口独立电调天线,1.8GHz 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2.1GHz LTE FDD使用另两个天线端口;ii. 另外一副天线位置预留给TD LTE系

12、统,天线选择原则参考1.1总体原则(4)部分。(2) 具备每扇区一副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i. 如果有TD-LTE系统需求,预留该天线安装位置给TD LTE系统,天线选择参考总体原则(4)部分;同时将G1800系统天线更换为支持LTE FDD频段的4端口独立电调天线,G1800系统使用两个天线端口,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如果没有G1800系统,则将WCDMA系统天线更换为支持LTE FDD频段的6端口独立电调天线,1.8GHz 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2.1GHz 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WCDMA系统使用两个天线端口)。ii. 如果没有TD LTE系统需求,该天线位置

13、安装支持LTE FDD频段的4端口独立电调天线,1.8GHz 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2.1GHz 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3.3 不具备新装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1) 现网WCDMA站址有G1800系统:i. 如果有TD LTE系统需求,将G1800系统天线更换为支持TD LTE和LTE FDD频段的6端口独立电调天线,G1800使用两个天线端口,TD LTE使用两个天线端口,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ii. 如果没有TD LTE系统需求,将G1800系统天线更换为支持LTE FDD频段的4端口独立电调天线,G1800使用两个天线端口,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2

14、) 现网WCDMA站址无G1800系统:i. 如果有TD LTE系统需求,将WCDMA系统天线更换为支持LTE FDD频段的6端口独立电调天线,其中:1.8GHz 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TD LTE与2.1GHz LTE FDD共用两个天线端口,WCDMA系统使用两个天线端口。ii. 如果没有TD LTE系统需求,将WCDMA系统天线更换为支持TD LTE和LTE FDD频段的6端口独立电调天线,其中:1.8GHz 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2.1GHz 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WCDMA系统使用两个天线端口。3.4 天线指标要求3.4.1 支持LTE FDD频段的4端

15、口、6端口独立电调天线指标要求表3.3 LTE FDD系统4端口、6端口独立电调天线指标要求天线指标频段(MHz)增益水平半功率角0-30度上旁瓣抑制(dB)前后比(dB)互调(dBm)隔离度(dB)15dBi天线1710-217015dBi65度1726-1103018dBi天线1710-217018dBi65度1726-110303.4.2 支持TD LTE和LTE FDD频段的6端口独立电调天线指标要求(1) 2个端口至少支持1710-2690频段,另外4个端口至少支持1710-2170频段。(2) 支持TD LTE的 6端口独立电调天线重要指标建议如下:表3.4 TD LTE6端口独立

16、电调天线指标要求天线指标增益水平半功率角0-30度上旁瓣抑制(dB)前后比(dB)互调(dBm)隔离度(dB)15dBi天线15dBi65度1726-1103018dBi天线18dBi65度1726-110303.4.3 8端口波束赋形天线指标要求(1) TD-LTE 8端口波束赋形天线的重要指标建议如下:表3.5 TD LTE 8端口波束赋形天线指标要求频段(MHz)水平半功率角0-30度上旁瓣抑制(dB)前后比(dB)隔离度(dB)校准幅度偏差2500-269065度1626300.7校准相位偏差单元增益广播增益0°指向波束增益 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6

17、0°指向波束增益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 516.5dBi16dBi22dBi-1219.5-43.5 天线安装要求(1) 天线建设应严格控制挂高,一般情况,市区天线挂高应高出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35米,尽量避免出现高站(大于50米)。一定区域内天线挂高应基本保持一致。(2) 天线设置,应尽量保证两个扇区夹角不小于90度。 (3) 建议不同系统天线尽量采用垂直隔离的方式分层放置;如只能同层放置,应注意尽量与现有系统天线同向,严格禁止大角度对射。建议LTE天线与现有系统天线的安装隔离距离采用如下标准:表3.6 1.8GHz LTE FDD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天线间

18、隔离需求系统隔离度隔离距离GSM900、DCS1800、WCDMA2100、CDMA800、TD SCDMA(A频段、E频段)、TD LTE(E频段、D频段)30dB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4m,垂直距离0.2mTD-SCDMA(F频段)、TD-LTE(F频段)50dB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4m,垂直距离0.6m注注:对于早期建设的F频段TD-SCDMA基站(可能不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发布的1800和1900兆赫兹频段国际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射频技术指标和台站设置的要求),建站时应尽量拉大与其距离。同向安装时,垂直隔离距离最好能够达到3.8m。表3.7 2.1GHz L

19、TE FDD与其他系统隔离度要求系统隔离度隔离距离GSM900、DCS1800、CDMA800、WCDMA2100、TD SCDMA(A、E频段)、TD LTE(E、D频段)30dB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4m,垂直距离0.2mTD-SCDMA/TD-LTE(F频段)55dB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8m,垂直距离0.8m 表3.8 2.6GHz TD LTE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天线间隔离需求系统隔离度隔离距离GSM900、DCS1800、WCDMA2100、TD SCDMA(A、E、F频段)、TD LTE(E、F频段)、FDD LTE(1.8GHz)30dB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

20、0.4m,垂直距离0.2mCDMA80050dB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4m,垂直距离0.6m注:CDMA800的三次谐波会干扰到2610-2640MHz频段的TD-LTE,考虑到三次谐波可能来自与天馈线系统的老化等不可控因素,建议尽量拉大与CDMA850系统的隔离距离。四. 室内覆盖规划原则1. 总体原则(1) LTE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应综合考虑业务需求、网络性能、改造难度、投资成本等因素,在重要性高和数据业务需求大的数据热点区域引入LTE室内分布系统。(2) 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综合考虑GSM(DCS)、WCDMA和LTE系统共用的需求,保证多系统共存时系统间隔离度满足要求,避免系

21、统间相互干扰。(3) 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以满足数据业务容量需求为目标,对单小区无法满足的情况可以进行多小区覆盖,室内分区原则上采用垂直分区的方式保证小区间的干扰隔离,尽量避免同层存在多个小区的情况。(4) 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坚持室内外协同覆盖的原则,需要做好LTE室内外切换区域设计,保证良好的移动性,同时严控室内信号外泄,降低小区间干扰。(5) 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保证扩容的便利性,尽量做到在不改变分布系统架构的情况下,可通过小区分裂方式进行快速扩容,满足业务增长需求。(6) 对于多运营商共建的POI系统,需要选择满足各系统间干扰隔离度的器件,保证各系统正常运行。2. 单/双通

22、道方案建设原则2.1 单/双通道方案选取原则(1) 对于一期工程新建的室分场景,原则上采用双通道建设方案。(2) 对于已建2G/3G室分系统的场景,需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以下原则选择建设方案。a) 现网已有分布系统的场景,一般采用LTE单通道建设方案;b) 对于重要性高、品牌影响力大的重点场景,如大型交通枢纽(机场、火车站和码头等)、大型会展中心、业务演示营业厅、城市标志性建筑等,应采用双通道建设方案;2.2 单/双通道方案建设原则(1) 对于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只需要LTE FDD和WCDMA系统的场景:a) 原则考虑同时建设LTE 1.8GHz和2.1GHz系统,做到一次建设同时满足两个频段LT

23、E的需求;b) LTE 1.8GHz和2.1GHz频段同时部署时, LTE 2.1GHz与WCDMA进行电桥同频合路,然后再与LTE 1.8GHz功分后的两路信号分别进行异频合路的建设方案,详细方案参照附件1的2.1.3节;c) 采用WCDMA/LTE系统共用一路和LTE系统单独一路的建设方式,需要保证LTE系统两通道的链路平衡,两条链路差应小于3dB。d) 若LTE与WCDMA可以采用多标准基站(共用射频模块),则采用多标准基站的方式避免同频合路,多标准基站建设方案参照附件1的3.2.3和3.3.2节;(2) 对于已建2G/3G室内分布系统,且进行LTE单通道建设的场景:a) 原则上LTE利

24、旧原2G/3G室内分布系统并且考虑LTE 1.8GHz和2.1GHz的同时引入,做到一次改造满足两个频段LTE的需要;b) 若原分布系统为DCS1800/WCDMA系统,则LTE 1.8GHz和2.1GHz频段同时部署时,建议LTE 1.8GHz与DCS1800、LTE 2.1GHz与WCDMA分别进行电桥同频合路,然后再分别进行异频合路的建设方案,并需根据实际情况对主干进行必要改造以保证原系统覆盖,详细方案参照附件1的2.2.3节;c) 若原分布系统为GSM900/WCDMA系统,则LTE 1.8GHz和2.1GHz频段同时部署时,建议LTE 2.1GHz和WCDMA通过电桥实现合路和功分,

25、GSM900和LTE 1.8GHz先合路再通过功分器实现分路,分路出来的两路信号分别进行异频合路覆盖不同的区域,详细方案参照附件1的2.2.6节。d) 若原分布为GSM900/DCS1800/WCDMA系统,则LTE 1.8GHz和2.1GHz频段同时部署时,建议LTE1.8GHz和DCS1800、LTE 2.1GHz与WCDMA分别同频电桥合路,GSM900采用功分器分路,然后将三路信号进行异频合路建设,详细方案参照附件1的2.2.9节。e) 若LTE与DCS1800或WCDMA可以采用多标准基站(共用射频模块),则采用多标准基站的方式避免同频合路,多标准基站建设方案参照附件1的3.1.1、

26、3.2.1或3.3.1节。(3) 对于已建2G/3G室内分布系统,需要进行LTE双通道建设的场景,a) 原则上采用为LTE独立建设双通道分布系统的建设方案,保证LTE双通道的一致性,根据需要部署1.8GHz或2.1GHz LTE系统,详细建设方案参照附件1的2.3.1、2.3.2和2.3.3节;b) 对于改造难度低并且双通道一致性能够保障的场景可以适当考虑新建一路利旧一路的建设方案。利旧一路的改造方案参照(2)的建设方案,详细方案参照附件1的2.3.42.3.12节。c) 新建两路和新建一路利旧一路方案的一致性要求:两条通道不平衡度小于3dB。2.3 双通道方案天线选取原则(1) 原则上优选单

27、极化天线,两个单极化天线间距应保证不低于4(约为0.6米),在有条件的场景尽量采用10以上间距(约为1.5米)。(2) 在单极化隔离距离难以实施或者物业抵触增加天线的场景下,可使用双极化天线进行覆盖。3. 规划指标要求(1) 无线信号覆盖指标LTE覆盖指标规划要与WCDMA进行协同规划,针对不同场景覆盖要求如下:表4.1 LT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指标区域类型覆盖标准公共参考信号覆盖场强覆盖率小区边缘速率小区平均吞吐率RSRPRS-SINRdBmdBMbpsMbps单通道高标准-100590%DL/UL:4/2DL/UL:35/30 一般标准-105390%DL/UL:4/2低标准-110190%

28、DL/UL:4/2双通道高标准-100690%DL/UL:6/2DL/UL:50/35一般标准-105490%DL/UL:6/2低标准-110290%DL/UL:6/2注:1)上述指标指建设了LTE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内指标要求。2)高标准适用于会议室、酒店、客房等中高数据密集的区域;一般标准适用于办公室等中低数据需求的区域;低标准适用于电梯、地下停车场等与原系统合路兼顾覆盖的区域。(2) 室内分布系统信号的外泄要求室内覆盖信号应尽可能少地泄漏到室外,要求室外10米处应满足RSRP-115dBm或室内小区外泄的RSRP比室外主小区RSRP低10dB(当建筑物距离道路不足10米时,以道路靠建筑物一侧

29、作为参考点)。(3) 天线口最大功率LTE系统要求每通道天线口最大功率不超过15dBm,对应到参考信号最大功率不超过-16dBm。(4) 链路平衡度对于LTE双通道建设方式,应保证LTE两条链路的功率平衡,链路不平衡度(功率差)不超过3dB,以保证LTE的MIMO性能。4. 信源选取原则室内分布系统在选择信号源时,应主要根据物业点区域的业务需求、资源情况、无线环境情况和所选室内分布系统类型确定。(1) LTE室内分布系统采用分布式基站(BBURRU)作为信源。(2) LTE室内分布系统基站原则上采用O1配置,对于有多小区覆盖需求的场景,可根据覆盖和容量需求采用S11或S111配置的基站。(3)

30、 RRU可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单通道RRU或双通道RRU:a) 对于双通道室内分布系统,应采用双通道RRU,并将RRU的两个通道覆盖相同区域,实现LTE系统的MIMO功能;b) 对于单通道室内分布系统,可采用单通道RRU或双通道RRU进行覆盖;选择双通道RRU时,可根据设备能力,将RRU的两个通道分别覆盖不同区域(需设备支持该功能)或封闭一个端口做单通道应用。(4) 对于使用多个RRU覆盖的场景需进行覆盖分区规划,规划时应使各个RRU小区间的隔离度尽可能高,优选垂直分区方式,降低小区间干扰,以利于后期扩容,降低改造工作量。5. 器件选取原则(1) 天线选择a) 天线工作频率范围要求为800MHz2

31、500MHz,对于双极化天线,要求至少一个极化方向支持800MHz2500MHz,另一个极化方向支持频段包含1710MHz-2500MHz;b) 在具备施工条件的物业点,可采用定向天线由临窗区域向内打的方式施工,以有效抵抗室外宏站穿透到室内的强信号,使得室内用户稳定驻留在室内小区,获得良好的覆盖和容量服务,同时也减少室内小区信号泄漏到室外的场强。(2) 馈线a) 主干原则上采用7/8英寸馈线;b) 平层中长度超过30米馈线原则上采用7/8英寸馈线;长度小于30米馈线可选择1/2英寸馈线。(3) 功分器和耦合器应根据工作频率范围、驻波比、损耗需求选取合适的功分器、耦合器,要求工作频率范围为800

32、MHz2500MHz。(4) 合路器多频段合路器视具体方案,分为前段合路和天线末端合路两种,设计中多频段合路器应满足引入GSM、WCDMA和LTE系统的频段和隔离度要求,对于原有系统的改造,还需要满足原有系统频段和系统间隔离度要求。GSM900、WCDMA和LTE系统的合路器隔离度要求大于80dB。(5) 3dB电桥3dB电桥用于LTE与DCS1800系统的同频合路,要求在1710MHz1880MHz频段范围内的隔离度为30dB。五. 站型配置1. 基站类型(1) LTE室外和室内均采用分布式基站。根据覆盖场景不同,可选择S111、S11、O1双通道和O1单通道等站型配置,但原则上基站应具备L

33、TE双载波工作能力。(2) 分布式基站不能进入的地区可适当考虑使用小基站进行覆盖补充。(3) LTE-FDD无法采用独立天馈或多端口天线的情况,可考虑使用GSM和LTE的SDR基站(二者共用1800MHz的射频模块)或者WCDMA和LTE的SDR基站(二者共用2100MHz射频模块)以共用现网2/3G系统天线。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应支持“LTE S222(2×20MHz)”、“LTE S222(20+10MHz)+ GSM S222”或“LTE S111(2×20MHz)+ GSM S444”、“LTE S222(20+10MHz)+ WCDMA S222”、“LTE S11

34、1+ WCDMA S444”的配置。2. 载频配置一期建设以单载波配置为主。3. 功放配置(1) 室外部署时,LTE-FDD原则上建议密集城区以2×20W配置为主,TD-LTE根据通道数不同可以选择2×20W或8×5W。(2) 基站站间距较大或采用室外站进行室内深度覆盖要求较高的特殊场景下,LTE-FDD可以考虑使用2×40W配置,TD-LTE可以考虑2×40W或8×10W配置以满足覆盖边缘的相关指标要求,但需要注意控制并避免高功率基站对周边小区的干扰。(3) 当LTE-FDD与现网系统采用外置同频合路器方式进行天馈合路建设时,为了克服较大的插入损耗,可以考虑使用2×40W配置。4. 接口配置(1) S1/X2接口采用GE/FE传输接口,基站设备至少需要配置一个光口和一个电口。(2) BBU设备应至少支持6个CPRI(BBU与RRU的接口)接口。5. 传输配置S1/X2接口的传输带宽需要满足如下表所示要求。其中:Ø 数据热点:LTE站点范围内的Top10% 流量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