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战术思想_第1页
印军战术思想_第2页
印军战术思想_第3页
印军战术思想_第4页
印军战术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印军战术思想印军的战术思想是其作战思想的基础, 是印军战斗经验的长期积累 和总结。也是印军战斗行动的基本依据和指导。 印军历来对战术十分重 视,在继承英印军队战术思想的基础上,据现实作战需要,通过对 "传 统正规战术 "的不断修改、调整,现已建立了一套既能反映一般战术的 普遍规律,又有印军自身特点的战术思想。陆军的战术思想是印军战术思想的主体部分。长期以来,其进攻和 防御战术思想通过对传统战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 不断得到了充实和完 善。一、 进攻战斗印军新版作战纲要明确指出,攻势作战是一系列进攻战斗的总 和,是部队在战场上保持或夺取主动权的主要手段。 进攻的目的一是消 灭敌

2、有生力量,二是夺取战术要地。进攻的方式分为 " 对仓促防御之敌 的快速进攻 "和" 对预有准备防御之敌的周密计划进攻 "两种。印军把进 攻战斗分为 "准备、突破、混战、纵深进攻和追击 "等 5 个阶段,其中, "突破"和"混战"阶段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印军进攻战斗的主要观点和方 法有:(一) 采取各种伪装和欺骗措施,以达成进攻战斗的突然性为使进攻行动出敌不意,迫敌于不利态势下仓促投入战斗,印军要 求在进攻发起前要注意隐蔽和伪装, 各项战斗准备须在夜暗或隐蔽条件 下并同时采用佯动、 构筑假工事、 假

3、目标、进行欺骗性射击和施放烟幕 等手段诱使敌上当。同时,主攻部队利用有利地形、地物和不良天候, 在对方难以预料的方向发起进攻。 为减少己方伤亡, 印军还要求尽量缩 短在集结地域和进攻出发地停留的时间。 进攻部队在集结地域停留的时 间一般不超过 6 小时,在进攻出发阵地最多只停留 30分钟。(二)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实施窄正面、少日标、有重点的进攻印军认为, 有效的进攻取决于压倒对方的优势力量, 没有压倒对方 的优势兵力和火力, 很难突破敌防御。 印军要求投入进攻的兵力通常应 为对方的 23 倍。集中兵力、火力的主要措施 :一是进攻正面尽可能窄, 进攻目标尽可能少而关键。 印军在平原地的进攻正面,

4、 师为 2一 3公里, 旅为11 5公里,营为0 40, 6公里。为避免分散兵力和火力,进 攻部队第一梯队担负的任务,通常不超过两个战术目标 ;炮兵和航空兵 在同一时间内也只重点突击 12 个目标。二是实施有重点的进攻。 为分 散敌人的兵力、火力,印军要求从敌正面、翼侧和后方实施多路突击。 但主要突击方向则 能有一个, 通常选择在敌防御比较薄弱的间隙地带 和结合部。三是通过兵力和火力机动,在关键时间和地点迅速集中。 要 求控制作战地区内便于实施机动的道路, 尽量使用装甲运输车、 步兵战 斗车和自行火炮, 并注意充分发挥直升机的作用, 向所需方向和地点迅 速空运兵力,吊运火炮,进行兵力与火力机动

5、。(二) 强调建立"巩固基地 ",适时调整部署为夺取和巩固战术要地, 印军要求在进攻发起前, 必须建立稳固的基地,以防进攻部署遭敌破坏。前进基地通常选择在敌炮兵射击之外、 地形隐蔽且便于车辆进出的地域, 并构筑必要的防护工事。 在进攻的各 个阶段,为抗击敌反冲击和使尔后的进攻有依托, 进攻部队应根据战斗 进程,在攻占目标后, 迅速将其建成新的巩固基地, 作为实施下次进攻 行动的待机地域, 并进行部署调整、 整顿和战斗补充。 在部队发起新的 攻击后,所留下的巩固基地通常由巩固基地分队或预备队的部分兵力扼 守。(四)强调进攻中要提供不间断的火力支援印军认为, 进攻战斗申没有火力

6、支援和保障, 就无法遂行攻势行动。 为取得进攻的胜利,必须以综合火力对进攻战斗的全过程实施不间断的 支援。一旦支援火力中断或压制不住对方,进攻就有可能失败。因此, 进攻申必须建立以炮兵、航空兵、装甲兵为主的远近、正侧、立体的强 大火力, 以压制敌炮兵火力, 消灭敌有生力量, 为夺取进攻战斗的胜利 创造有利条件。印军将进攻申的火力区分为开进时的 " 反炮战火力 "、进攻前的 "火 力准备"冲击时的 "掩护火力 "三种。要求做到空中火力与地面火力相结 合,打击敌前沿火力与打击敌纵深火力相结合。开进时的反炮战火力, 主要以战术航空兵和远程火

7、炮集中突击敌炮兵、 战役战术导弹和对部队 开进威胁最大的目标。 其目的是杀伤敌集结部队, 摧毁敌野战工事和炮 兵阵地。 打乱敌防御部署, 从而有效地保障进攻部队的顺利开进。 进攻 前的火力准备要尽可能出敌不意,火力准备的时间一般为 3060 分钟。 冲击时的掩护火力由炮兵和航空兵提供,目的是压制敌方反坦克兵器, 摧毁敌炮兵阵地和装甲兵集结目标。 炮兵火力主要突击敌浅近纵深的支 撑点、火力点,并施放烟幕掩护部队前进,阻敌预备队机动。战术航空 兵主要突击敌纵深地域的预备队、 炮兵阵地、 指挥控制系统和后勤补给 线。印军要求掩护火力应贯穿整个战斗的全过程。(五)重视运用地面迂回、 渗透袭击和空中垂直

8、包围等机动作战方法 印军对以往战法进行总结后认为, 正面进攻往往不能奏效, 迂回包 围则可能出敌不备,易于取胜。因此,进攻中要广泛实施机动,尽量避 开敌防御正面,从敌翼侧或后方实施迂回包围,快速夺取战术目标。 地 面迂回包围行动通常利用夜间或能见度不良的天候。 G 隐蔽路线接敌。 首先在敌后方或翼侧建立拦阻阵地, 对敌实施包围, 尔后于正面部队进 攻前发起攻击。配合正面部队歼敌。师可派出 1 个旅、旅可派出 l 个营 实施地面迂回包围行动。 印军规定。师派出的迂回包围部队应在主攻方 向炮兵火力支援范围内活动, 正面攻击部队必须于 48 小时内与之会合。 渗透袭击行动靠正面部队或空降兵实施。 师

9、可派出 1个连至 l 个营的兵 力。配属部分炮兵和工兵组织实施。主要任务 :一是在敌纵深设置拦阻 阵地,断敌退路。阻敌预备队增援或调整部署, 配合主要方向上的进攻 ; 二是袭击敌指挥所、通信枢纽、炮兵阵地和后勤设施,打乱敌指挥、 控 制、火力支援系统和正常补给 ;三是在敌翼侧或纵深占领战术要地,以 利随后的进攻和扩大战果。 渗透分队通常利用夜暗和不良天候。 在主力 部队发起进攻前或与之同时, 从敌防御间隙渗人或机降于敌后。 渗透分 队派出距离,一般不超过军、师火炮射程活动时间视自身保障能力而 定。空中垂直包围行动视空情和气象条件而定。 其方法是在战术航空兵 和地面炮火的支援掩护下,以机降或伞降

10、部队对敌阵地形成分割包围。(六)强调保持进攻锐势印军要求自进攻开始直至攻占目标, 都应不断保持进攻锐势, 以便 一鼓作气夺取进攻战斗的胜利。保持进攻锐势的主要方法 :二是进攻部 队成梯次配置 ;二是及时使用预备队 ;三是适时调整甚至改变进攻轴线。 印军进部队通常包括 "突击梯队 "、 "预备队 "和"巩固基地分队 "三个部分, 突击梯队又分为几个冲击波次。 这些部队通常成纵深梯次配置, 以便对 敌实施连续猛烈的进攻。进攻战斗中, 印军要求营以上部队必须掌握足够的预备队。 预备队 通常占进攻兵力的 1/2或 1/3。为保持进攻锐势,要求

11、预备队配置位置 尽量靠近突击梯队, 以便随时投入战斗, 挫败敌人的反冲击, 进一步扩 大战果。进攻中,当预定进攻轴线不适合当时情况或道敌顽强抵抗时, 可酌情及时调整, 从新的或发展顺利的方向进攻预定目标, 以保持进攻 锐势和进攻速度。二、防御战斗印军认为,防御战斗是作战的又一基本样式,其目的是消耗敌人的 有生力量,阻敌进入己方战役战术要地,为转入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因 此,从战争全局看,防御只是进攻的前奏只有通过迟滞、抵抗、削弱 等大量消耗敌人的防御作战, 适时转入进攻。才能夺取战斗的最后胜利。印军在新版作战纲要中,把防御战斗从形式上分为 "阵地防御 " 和"机动

12、防御。两种,并明确指出 "阵地防御是一切防御的基础 "。同时 又根据防御准备程度,将防御战斗区分为 "仓促防御 "和"预有准备防御 " 两种。印军关于防御战斗的观点主要有 :(一)根据不同防御样式,采取不同防御部暑印军认为, "阵地防御的目的在于扼守重要地区或目标 "。师(旅)组织 阵地防御时, 除担负前沿警戒的屏护队或掩护队外, 其部署一般区分为 第一梯队、预备队和炮兵三部分。第一梯队通常由 2 个作战单位编成, 用于占领一线阵地,依托预设工事,抗击敌进攻,杀伤敌有生力量。 预 备队多由 1 个作战单位编成, 配

13、置在防御纵深, 用于反冲击或增强第一 梯队的防御。炮兵由建制和直接支援的炮兵旅 (团)编成,配置在第一梯 队后便于射击的阵地内, 以火力支援一线部队作战。 因此,印军阵地防 御的部署为后三角部署,明显呈现出前重后轻的特点。印军机动防御的目的不在于固守某一地区或目标, 而在于消灭敌有 生力量。师 (旅)组织机动防御时,在兵力区分上不同于御。第一梯队的 兵力较少,通常由 1 个加强旅 (营)编成,负责占领一线阵地,在战斗过 程中以部分兵力且战且退,诱使敌前进 ;其两翼部队占领异坚守阵地, 在防御工面有意留下一个可以侧击敌人的 "缺口 "。预备队由主力部队编成,配置在防御纵深预定

14、歼敌地域的两翼或一翼,当敌进入预定" 理想歼敌地域 "时,即以强大的反冲击将其歼灭。因此,印军机动防御的部 署具有前轻后重的特点, 一线部队仅为歼敌创造条件, 战斗重心则放在 预定 "理想歼敌地域 "。机动防御由于要求防御一方适时而迅速地机动兵 力,因此,其任务通常由机械化程度高的部队承担。(二)形成以支撑点为基础、地堡群为骨干的环形防御阵地印军认为,为抗击敌密集火力的突击,减少人员武器的损失,制止 敌迂回包围, 必须采取支撑点式阵地配系, 构筑坚固的地堡群式防御工 事。如此方能固守要点,提高防御的稳定性。印军防御阵地的编成, 没 有第一、第二、第三阵地

15、之分。班扼守的阵地为 "防御哨 ",是最基本的 防御单位 ;连(排)扼守的阵地为 "支撑点 ",由若干防御哨组成 ;营的阵地为 "防御地域 ",由若干支撑点组成 ;师或旅防守的阵地为 "防御地段 ",由防 御地域组成。连 (排)支撑点大多构筑在隐蔽、便于观察并能充分发扬火 力的地方,各支撑点间隔为 300 米左右。每个支撑点由数个地堡群组成。 地堡群有母堡、子堡之分,间隔为 510 米,并以堑壕相连。印军强调 各防御支撑点要能承受任何方向的进攻, 以避免被敌渗透或包围, 同时 应组成环形防御, 便于多角度、 多方向

16、发扬火力。 印军战术防御各级正 面和纵深通常为 :班防御正面 3050米,排防御正面 75一 150米,连防 御正面 400800米,营防御正面 1200一 1500米、纵深 8001500米, 旅防御五面 4一 6公里、纵深 10公里,步兵师防御正面 1220公里、 纵深 8一 15公里。山地防御视地形而定,其正面一般小于平原,而纵深则大大超过平原组织的防御。(三)严密组织各种火力的协同印军十分重视组织防御中的空、地火力协同,要求做到远、中、近 火力相结合, 空中和地面火力相结合, 火力与障碍物相结合。 航空兵支 援地面战斗时, 主要突击炮兵射程以外的目标, 如对方机场、 纵深集结 的部队、

17、后勤补给基地等,同时也对炮兵射程以内的重要目标实施突击, 如敌炮兵阵地、敌集群目标、指挥通信枢纽等。 主要防御方向上的旅可 得到航空兵 10架次的支援,师可得到 l 个飞行联队的支援与配合。印军要求步兵建制火器要靠前配置。轻机枪配置在班阵地内,与相 邻火器协同,在排阵地前组成火网,杀伤敌冲击步兵 ;重机枪、轻迫击 炮、火箭筒配置在连主阵地上,控制连的主要防御方向 ;81 毫米以上口 径迫击炮在营主阵地后占领发射阵地, 支援营属各连战斗, 并消灭反斜 面上的敌炮兵 ;加农炮和榴弹炮在二线营之后占领发射阵地, 担任旅 (师) 的火力支援任务。(四)重视障碍配系的设置印军认为,在前沿和战术要地设置大

18、量障碍物,可大大增强防御的 稳定性。师、旅组织防御时,因准备时间长,故设置的障碍层次多, 具 有正面宽、密度大的特点。通常在前沿前设置铁丝网、地雷场、鹿碧、 陷井等障碍物,要求人工障碍与天然障碍相结合, 障碍物与火力相结合。 铁丝网一般设在地堡前方 30 米处,防步兵地雷场和防坦克地雷场一般设在前沿 200300 米之间的地带内,在易接近的道路上设置爆炸性障碍 物。仓促占领阵地的防御。因准备时间短,器材保障困难,故障碍物的 设置要突出主要防御方向,以快速障碍队进行预先抢设,确保重点。为有效阻滞和杀伤敌人,印军明确规定,人工障碍物应以火力加以 掩护。夜间和能见度不良时, 应向障碍区附近派出巡逻队, 阻敌对障碍 物进行侦察和破坏 ;抗击敌进攻时,快速障设置队应尽可能与反坦克分 队一起行动,以便相互配合,充分发挥火力和障碍物的作用。(五)强调防御中的主动攻击意识印军认为防御的特性就是被动, 有采取攻势防御作战,才能变被 动为主动。 为此,印军强调,防御战斗中应利用地形,以火力和机动创 造作战机会,夺取主动权,实现敌我双方的攻防转换。为达此目的, 一 是在制定防御计划时, 要选择适合防御战斗的理想地域, 迫使敌人按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