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妈妈的孩子在怕什么(改稿)_第1页
粘妈妈的孩子在怕什么(改稿)_第2页
粘妈妈的孩子在怕什么(改稿)_第3页
粘妈妈的孩子在怕什么(改稿)_第4页
粘妈妈的孩子在怕什么(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父母如何建构孩子早期的安全感也许很多的家庭会有这样的情况,孩子会特别黏人,胆小或无端哭闹,不喜好和小朋友交流,脾气急躁,不断生病,或者,缺乏自信,做事情没有耐心,专注力不够。孩子如上的种种表现,更多的是在依恋关系、安全感方面的问题。我们能意识到问题,却不知道问题的来源。而育儿本就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炼,或许我们可以开始寻求改变,学习一些不同的行为方式,了解孩子内心的害怕、不安和恐惧究竟缘何而来?首先,我们来说一说安全感。什么是安全感?说通俗一点,安全感就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起着关键作用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确定感和可控感。安全感建立的好的孩子,是一个在任何环境里都感到自在的孩子。他们在面对任何问题

2、的时候,都能够明白地告诉自己:我确定我能做好,同时确定事情在我的控制范围内。缺乏安全感的人,通常会觉得自己是被拒绝的,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感觉是不可控的,容易焦虑,人际交往也会受到影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孩子的早期发展(0-6岁)分为了三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和学龄初期。其中第一个阶段“婴儿期”的孩子,他的心理成长主题就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千万不要以为婴儿期的孩子只是什么都不懂得的小东西,只要喂饱了就行。事实上,这时孩子开始认识人、体验周围这个世界了。当孩子哭闹时,就是表达需求的时候,父母及主要抚养人能否出现并及时给予回应,是孩子能够建立基本信任感的基础。所以,要解决婴儿期基本

3、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主要看父母能否与孩子之间建立好的安全依恋关系。父母这种对孩子在爱与情感上及时满足的行为,就将内化为孩子的安全感,会帮孩子更好地走向未来的世界。其次,我们来了解孩子的分离焦虑。这里有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他家的宝宝因为跟妈妈分开而得了荨麻疹。这种由于内心焦虑而得荨麻疹的现象,其实是很普遍的。从中医上讲忧伤肺,而肺主皮毛,很多时候孩子心里面焦虑说不出来,怎么办?所以他会有一些躯体化的反应,实际上大人也是这样。医学上,有一种疾病的名字叫心因性疾病,就是因为我们焦虑的太多,忧伤的太多,随时间累积,即使我们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但是实际上已经开始有了一些躯体化反应。生活中,会有很多孩

4、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妈妈因为没有跟他们做好分离的仪式,导致了孩子跟妈妈短时间分离以后表现出了很多的紧张,大哭、大叫,甚至是撕心裂肺的这种哭喊。为什么跟孩子分离的时候,孩子有这么大的情绪反应?从心理学上来讲,孩子的这种反应是因为他的思维方式是不具有客体永恒性的。这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所谓客体永恒性,即指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比如一样事物不在眼前,孩子仍能够相信,这样物体没有消失,仍然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存在。两岁以内的孩子不具有客体永恒性,他们认为在眼前的玩具,它就存在,如果把这个玩具拿开,这个玩具就不存在了,即使把这个玩具藏在

5、他身边的毯子底下,当他看不见的时候,他就认为它消失了。孩子的逻辑是非常决绝的:你在眼前,你就在,你不在眼前,你就不在。所以,对孩子来说,每一次分别,几乎都像是场悲壮的“生别离”。所以妈妈们会发现,有些孩子是妈妈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有些孩子夜里睡不安稳,需要妈妈在身边才能睡踏实。如果没有建立好安全感,孩子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就是不够自信,认为自己没有价值,认为妈妈不够爱自己,走进幼儿园的时候不能跟小朋友建立安全的、亲密的人际交往关系,甚至当他长大走入社会的时候都没有办法正常社会化。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在早期建构安全感的时候遭遇到了危机。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分离焦虑,的确需要好好地面对。若孩子有

6、分离焦虑现象,较简单的办法是,建立分离仪式。比如对上班族的妈妈而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早上出门要亲亲,说再见;晚上回家要抱抱,夸“宝宝乖”之类。最好不要不告而别,不得不离开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并在许诺的时间内回到孩子身边。 要从根儿上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就要帮孩子建构安全感,五个最基本的办法参考。 第一,保证抚养人的稳定。 也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头三年,千万不要家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特别是抚养人的频繁转换的情况,在这种状况下孩子通常就搞不清楚,到底谁可以对他负责任。所以经常我们会说第一个主要的负责人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负责人一定要稳定,要么是妈妈,要么是爸爸,要么是固定的一位长辈。稳

7、定的状态给了孩子稳定的安全感。 第二,给孩子有效的陪伴。很多妈妈都说我现在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陪孩子,就算有时间也只能跟孩子待很短的时间,可以,如果你只能跟孩子待一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那么你一定要在属于你和孩子的时间里充分、有效地陪伴孩子。什么是有效?不把你的烦心事带回家,不把你的工作带回家,在这个时间里面就跟孩子安安心心快快乐乐陪伴他去成长,跟他一起做游戏,跟他一起说话,彼时彼刻、全心全意卷入,这叫有效陪伴,所以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时间不够或者时间太少。 第三,给孩子可控感。我们常常会问是不是孩子一哭我就应该去抱,孩子饿了我就应该去喂,孩子摔倒了我就马上去扶,可是国外的专家总说你不要

8、着急,晾一晾他们没什么的,你晾一晾他们,反而让他们觉得他不能用哭声要挟你,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认为,系统去看问题很关键。从孩子安全感建构的角度说,因为孩子没有语言,他只能用哭来告诉你他想表达什么。父母要对小孩子哭声敏感。仔细的聆听,用心去感受,当孩子哭的时候,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在。要及时给孩子反馈,接纳孩子的需求和孩子的情绪,给予安抚,但可不必立刻给出解决办法。比如孩子在小床里哭了,你可以轻轻摇摇,轻声哄孩子,但可以少缓一小会儿去抱他,这样一方面稳定孩子的情绪,一方面可慢慢教会孩子学会适当的等待。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和需求越敏感,孩子越觉得外界“靠谱”,安全感的建构也将更健全,分离焦虑自然会

9、减轻。 第三,给孩子建立一个自己的安全岛。除了要做到前面讲的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敏感的,及时的反馈外,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安全岛。什么是安全岛?即安全基地,可以是一个地方,一个人,一个仪式,一件玩具,乃至一种爱好。孩子有情绪、不舒服、难受、悲伤、愤怒,任何一种情绪在这个地方宣泄的时候,他都会觉得安全、放松、自在甚至快乐。这个方法对成人也适用。我有个朋友,三十多岁了,他每次有情绪,非常烦恼,或者有特别难以解决的问题出现时,他会去冲凉,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一旦他这么做了以后,心里头就会特别舒服,也不再有消极情绪,头脑就清晰了,用他自己话说,很神奇,很多重大问题都是在那个时候有了解决办法。这就是他的安全岛,他

10、的安全基地。很多时候我们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伴随他一起的有父母,有老师,有同伴,有自己的爱好等,他可以在任何对象那里得到他的安全的回馈,所以一定要给孩子建立这样一个安全隔离的环境,此法终身受益。 第五,就是抚摸。婴幼儿最先发展的是什么?我们说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而在所有的感官发展过程中,触觉是被动发展的。因为视觉也好,听觉也好,随处可以有,触觉例外。如果你经常抚摸孩子,拥抱孩子,那么孩子的触觉发展可能更灵敏。 现在很多成年人会有一种现象,即触觉饥渴。他们小时候一定曾非常希望爸爸妈妈拥抱他,多摸摸他,亲吻他,而父母恰恰很少能够做到,触感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实际上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些养料,所以妈妈能充分给孩子拥抱、亲吻、抚摸,是孩子通过感知觉建立安全感的重要过程。 孩子和抚养人之间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孩子建立良好人格的基础,有了这个厚实的基础,即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都会像是石块落入一层厚厚的海绵垫一样,有承接、有包裹,内心绝不会如落地般乱石飞溅般分裂及受创,心理伤害会得以最大缓冲。以上几点意见希望能帮助到父母对安全依恋有所了解,并能掌握给孩子建立安全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