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 含答案 )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B.金刚石、石墨、碳 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C CO 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 用于人工降雨、灭火D CO 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答案】 A【解析】【详解】A 、 CO 和 CO2 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 误。B 、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 确。C、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2、、做气体燃料;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D 、 CO 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正确; 故选: A 。2 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合理的是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B.物质燃烧一定要点燃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答案】 C 【解析】A、 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 如灯泡通电后发光、 发热 , 错误 ; B、 物质燃烧不一定要点燃, 如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然, 错误 ; C、 将煤块粉碎, 增大了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燃烧更充

3、分, 正确 ; D、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无法改变 , 错误 。 故选C。3 据有人估计目前我国每年回餐桌的 “地沟油 ”超过 200 万吨,消费者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地沟油”的主要危害物之一是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l7H12。6),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对热、酸、碱有一定的耐性下列关于黄曲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烹调能使黄曲霉素转化为无毒物质B.黄曲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12克C.黄曲霉素是由C、H、。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黄曲霉素中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7: 12: 6【解析】【详解】A、根据生活常识黄曲霉素性质很稳定,加热不会被破坏,所以毒性很强,故A

4、错误;B、根据黄曲霉毒素的化学式 Ci7H12。6,其相对分子质量=12X17+1X12+16=12,由于是相对值,所以为无量纲量,单位为 1,故B错误;G根据黄曲霉毒素的化学式 C17H12。6,可知它由 G H、。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故 C正 确;D黄曲霉毒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12X17) : ( 1X12) : ( 16X6) = 204: 12: 96=17: 1: 8; 17: 12: 6是黄曲霉毒素中碳、氢、氧元素原子的个数比,故D错误。故选:C。4.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火灾夺走了30位救火英雄的生命。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

5、原因不合理的是()A.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B.火灾初期,可选用覆土法,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C.飞机播撤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答案】C【解析】【分析】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详解】A、发生火灾时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树枝等可燃物,可以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 达到灭火的目的,故 A正确;B、覆土法,可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故 B正确;G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 C不正确;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

6、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Co【点睛】灭火的原理有:清除可燃物、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5.下列知识的归纳中,有错误的一组是()影响划、境的物质化学之最A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CO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SC2、NO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C2B最清洁的燃料-氢气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C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关系D现象的解释:金刚石和石墨一碳原子排列方式不 同钠原子和钠离子一质子数相同C。CC2一每个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不同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温度升高,原子变大糖是甜的,醋是酸的:分子不同,性质不同汽油洗油污:利用乳化作用A. AB.

7、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详解】A、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是 CO,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SQ、NO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 体是CC2,故A正确;B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故形态不同,硫原子和硫离子质子数相同,都属于硫元素,C。C6每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故 C正确;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汽油洗油污是溶解,故D错误。故选Do【点睛】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

8、,但不是酸性气体,汽油洗油污是溶解,而洗洁精洗去油污是乳化作用。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C.碱溶液能使酚酬:变红,则能使酚酬: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详解】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QH5OH,故A不正确;B

9、、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B正确。C、碱溶液能使酚酬:变红,则能使酚酬: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 故C不正确;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水汽化吸热,故 D不正确。故选 B。【点睛】灭火方法: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7.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现象 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现象 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 80 cC.现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CD.现象 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答案】C【解析】【分

10、析】【详解】A、现象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 白磷没与氧气接触,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 气,正确;B、现象白磷燃烧,而水温是 80c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 80C,正确;C、由上分析可知现象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 80C,错误;D、现象中,白磷、红磷都与氧气接触,而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正确;选 C。【点睛】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1、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8.化学就在生活中,以下对生活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补铁酱油:酱油中含有铁单质8 .轮胎爆炸: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C.食物腐败: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D.用碳

11、素笔写档案:碳与 O2能发生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补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 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 A选项说法错误;日 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B选项说法错误;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故C选项说法正确;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o【点睛】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 .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B.将煤

12、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答案】C【解析】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常表现出热量的变化,正确;日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煤的充分燃烧,正确;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利用水气化吸热使纸箱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的原理,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 点,错误;D、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正确。故选Co点睛: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10 .甲烷和水反应可制备水

13、煤气(混合气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O 一氮原子氧原子一碳原子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反应中氢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答案】C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一定感归 CO+3H2。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错误;H反应前的氢元素存于在水和甲烷中,是以化合态存在,反应后的氢元素存在于氢气中,是以游 离态存在,正确。故选 Co 点睛:本题主要考

14、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11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答案】B【解析】【详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故加入菜叶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 下,A选项错误;B、蜂窝煤的多孔可以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煤燃烧的更充分,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环 境的污染,B选项正确;G高层建筑起火,千万不能乘电梯,因为建筑起火很可能造成断电,而且电梯间的通道

15、往 往是浓烟和火焰的集中的地方,C选项错误;D、酒精能和水任意比例混合,用水只会增大火的燃烧面积,反而更危险,正确做法是用 湿抹布或者细沙盖灭,D选项错误。选B。12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消除和隔离可燃物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充足氧气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是错误的叙述;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B.扑灭森林火灾日开辟隔离带 -消除和隔离可燃物是正确的叙述;G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充足氧气是正确的叙述;D.

16、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是正确白叙述;故选 Ao考点:灭火的原理13.在番茄上相隔一定距离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即为番茄电池.将铜片、锌片与电压表相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10A.锌电极是番茄电池的正极B.番茄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番茄电池形成通路后,电子将从铜电极流出D.将电压表直接接在该番茄电池上,会损坏电压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连的为铜片,因此铜电极为正极,故A错误;番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番茄电池形成通路后,电流从正极留向负极,因此电子从负极留向正极,即电子将从锌电极流出,故 C错误;根据图示可知,电

17、 压表示数较小,小于电压表量程,因此将电压表直接接在该番茄电池上,不会损坏电压 表,故D错误;故选Bo【考点定位】电压;电流;电能14.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A.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发为航空燃油C.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D.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常产生气体污染物和烟尘等产生雾霾,但化石燃料属于重要的能 源,不可能禁止,A错误。考点:化学与环境15.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

18、能燃烧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答案】 C【解析】【分析】 【详解】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错误的说法,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 错误;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是错误的叙述,燃烧的达到着火点,故错误;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是正确的叙述,增大了接触面积,故正确;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是错误的叙述,天然气不是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故选 C16 “绿色化学 ”的特点之一是 “零排放”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

19、“零排 放” ,该产物化学式是( )A CH4OB CH2O2C C2H6OD C2H4O2【答案】 B【解析】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 C、 O 元素的原 子个数比应与CO2中C O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1:2;根据所生成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判断四个选项中符合此特点的化学式即该物质的化学式。【详解】A、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 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B、根据化学式 CH2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式C2H5O

20、H,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 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D、根据化学式 C2H4。2,可知该物质中 C 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 2=1: 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17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答案】 A 【解析】A、 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这是正确的逃生做法,故A 正确;B、 煤火取暖时不应紧闭门窗,以防煤气中毒,故 B错误;C、燃气泄漏时不应点火检查,以防爆炸,故 C错误;D、森林游玩时不应乱扔烟头,以防火灾,故D 错误。18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C.煤矿矿井、大米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 B【解析】【分析】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详解】A.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原因是隔绝氧气;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C.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