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传统孝文化历史嬗变及当代价值(曲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云南曲靖655011) 计志宏 摘要:“孝文化”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从最初的孝亲意识逐渐演化为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乃至化为国家的治国方略。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社会稳定、家庭和谐、文化教化等积极的社会功能。在传统孝文化有所缺失的当今社会,弘扬孝文化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构建当代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强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尊老养老的人本意识等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关键词:中国 传统 孝文化 孝亲意识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Filial Piety in Traditional Cu
2、lture and Its Modern ValueJI Zhi-hong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Qujing, Yunnan, 655011Abstract: as the core of the traditional moral ideology, filial piety, initially directing to familial morality, gradually changed into a more complex concept which involved soci
3、al morals, political ethics and kingcrafts. In history, filial piety played a significant part in social stability, familial harmony and cultivation. However, in modern socirty this traditional virtue goes away from us gradually. Emphasizing on filial piety, not only conduces to the education of hum
4、anism concerning piety and respect of the seniors,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ic moral system. Only when w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filial piety, can this nation be united and the society be harmonious. Key Word: Chinese; tradition; filial piety culture; filial conscious
5、ness以孝道伦理为核心内容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孝文化在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协调人际关系上,曾经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中国社会,由于中西文化的交融及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亲子代际冲突加剧,人的孝观念日趋淡化。伴随着孝道观念的缺失,必然出现家庭关系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的不良局面。对孝文化进行研究,探本溯源,剔除其封建的糟粕,吸取其对当代社会有借鉴的精华,与时俱进地对传统孝文化进行吸收改造,不仅有助于对孝文化更好的理解,而且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一、孝文化的形成和历史嬗变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
6、出现了“孝”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在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其首篇之一释训中对“孝”的解释为“善事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辞源对“孝”字注释的第一义为:“旧时称善事父母为孝。”尚书·尧典:“克谐为孝。”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因此可以说,孝字的注释义应该是子女对父母的善行和美德。中国人的孝观念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康学伟博士在先秦孝道研究一书中指出:“孝观念的形成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亲亲之情,二是个体婚制的建立。而这两个条件的成熟,当在原始社会晚期,即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而且“这时的孝观念只
7、是一种敬亲爱亲的感情,并未超出自然之性,尚不具有阶级性”1 。正如诗经·小雅·蓼莪所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可见,懂得善事父母、报答父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良知本性。这种亲情回报的纯朴情感,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孝意识。西周时期,宗法制度确立,孝与宗法开始建立联系。虽然宗法和孝的主旨目的不同,但也有共通之处,就是它们都通过对祖先的祭祀来表达尊祖孝祖之意。西周建立起完善的宗法制,就把孝纳入宗法的范围,由此,孝的对象由在世的长辈及去世的父祖追溯到更为久远的祖先;孝也由单纯的亲子伦理、家庭伦理扩大到宗族伦理。春秋以后,个体家庭
8、相对独立,养亲逐渐成为孝道的主要内容。孔子指出,孝亲要做到养亲、敬亲、爱亲。孟子对孝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归结出“五不孝”:“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财货,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2p346孟子认为不仅要养亲,还要尊亲,这种尊敬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爱慕。这时孝道已涉及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中华民族的潜意识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孔孟时期已经孕育了政治色彩的孝的萌芽,但还没把孝作为臣对君之德。秦汉儒家则明确地提出“孝以事君”的观点,将孝的对象扩大到君主,把孝作为臣对君主的道德规范
9、。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文化的孝,就既包含着先秦诸子敬老养老、人类美好情操的“孝”,又包含着被统治阶级改造为“忠君尊王”御用品的“孝”。孝经历了这两次演变后,与宗法、政治发生了联系,孝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也随着孝的对象的增加而扩大。孝走出家庭、家族而扩大到社会,孝在亲子道德、家庭道德、宗族道德上又加了一个政治伦理,成为扩大君权的工具。将孝道思想首先伦理化并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的是孝经,孝经对孔、曾、孟等人的孝道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和阐述,并对孝道的内容进行了广泛化,使之政治化。不仅将孝道之义推广至社会,以解决国家政治的君臣关系,还一举把孝道推上以孝治天下的及至地位。纵观孝之历史
10、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由于受生产方式和宗法制度的影响,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孝亲情结,使孝文化具有外推之功效,从而由家庭伦理转变为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从伦理角度看,孝不仅是个人可行的一德目,而且是众人应行的德之本。“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从政治角度看,孝是百行先、万事纲,不孝是罪之首。“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纲纪也”,“刑三百,罪莫大于不孝”(吕氏春秋·孝行览);从地位作用看,“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圣治章)。故“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孝经·孝治章)。孝,不仅是修身齐家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必备条件。因此,传统社会总是宣扬
11、:“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才章)。“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后汉书)足见,孝之社会、政治地位的确立,是孝文化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扬延续的根本所在。 二、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孝文化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范畴。在数千年的古代社会实践中,传统孝观念不发展变化,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阐发自己的见解,丰富和补充它的内涵。综合各家之言,传统孝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点:(一)养亲敬亲孝道文化首先倡导的是孝敬、奉养自己的父母。“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诗经·小雅·蓼莪)仅就生命的孕育与成长的艰辛而言,难道我们不该感激生养我
12、们的父母吗?孔子说:“父子之道,天性也。”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及子女对父母的报答是人之天性。而且对父母的孝不能仅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更重要的是一种感恩之爱使父母内心愉悦,否则“虽日用三性之养,犹为不孝也。”(孝经·纪孝行章第十)每个人最应该感念的是自己的父母,懂得了对父母的感恩,也就懂得了珍视骨肉亲情,懂得了亲人之爱。所以,感恩是仁爱的源泉,所谓“爱亲者,不敢恶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二)珍爱生命在中国古代社会,孝是保障人口延续的一套规则。生儿育女被视为子女义不容辞的义务和孝行。因为它不仅仅是子女一单方面责任,而且也是“继志述事”所必需的。易经云:“天地之大德口生”,表现出古人对生命
13、的重视,相反,视“绝无祖祀”为悲,“无后”为最大不孝。诚如孟子·离娄上所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儿育女被摆到孝行之首。但是,广而言之,如果笼统地把“无后”都说成不孝,缺乏科学性。众所周知,繁衍后代是人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种源于生命遗传本能而又升华为人类社会的身心统一体的传承延续的观念,既是自然本有的,又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主体的基本价值之所在。散在的个体的延续并集合,就构成了民族文明的载体,而人的身心统一体延续的中断,也就宣告人类文明的终结。“孝”就每一个体而言,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说,子女的身体是父母的续体,因而,爱惜
14、自己也就是对父母行孝。对此孟子、荀子还作了进一步阐发。孟子·离娄上云:“不失其身而能事亲”,认为“守身”才能尽事亲之道。朱子注云:“守其身,使不陷于不义也;一失其身,则亏体辱亲,虽日用三牲之养,亦不足以为孝矣。”就是强调要爱护身体,珍惜生命,勿为非作歹,站辱父母,至陷于不义,而枉父母之生。荀子则反对与人争斗,认为“斗者,忘其身,忘其亲,忘其君也”(荀子·荣辱)。珍爱生命,乃行孝之前提。(三)尊老爱幼只要是德行,便是孝行。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孝经又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博爱也);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广敬也)”。这里强调在敬爱自己父
15、母的前提下要“广敬”、“博爱”他人。所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孟子对孔子孝道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把最初产生和存在于家庭中的孝梯观念推广到整个社会,推己及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就是要求人们不但要敬爱自己的父母兄长,而且要用同样的情感去对待别人的父母兄长。自孔孟之后宣扬孝道观的大儒贤士不乏其人。例如倡导“民胞物与”思想的张载,就把孟子推己及人的孝梯观念作了更深层次的引申。他指出:“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疾瘾残疾载独鳃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是保
16、之,子之翼也”。3 p266这种由敬爱自己的父母,推广到所有长辈老人及世司一切生命物种的道德观念,体现了中国人的文明程度和中华民族的人道主义精神。(四)承志立身中庸有言:“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在父母去世以后,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完成他们未完成的功业。孔子在论语中讲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人引用这句话,用来批评孔子的保守。事实上,这里的“道”侧重的是品行、志向。子承父志,替父亲达成未竟的心愿,这也是在尽孝,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孝。“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论语·子张)陆游在示儿诗中写道:“王师
17、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其中暗含着希望自己的后人,能够继承自己盼望国家统一的理想。从做晚辈的角度讲,继承这种志向,并为之努力也是向父母尽孝,同时也是为国家尽义务的表现。所谓“立身”就是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曾子把“孝”分为三个层次,“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大戴礼记·曾子大孝)所谓“不辱”,就是要“荣亲”,也就是俗话说的“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就,使父母因自己感受到荣耀。孝经中讲“立身行道,扬名砖后世,孝之终也。”“立身”就是成就一番事业,光宗耀祖,成为每个孝子的追求。这种鼓励子弟儿孙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进取精神,是孝道所蕴涵的最高道
18、德要求。(五)移孝为忠中国传统社会中既然“国”是“家”的推衍,那么对于每一个子民而言,皇帝就是大“家”的公“父”,必须无条件地尽孝,事君不忠便是不孝。“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孝经·开宗明义章)。“忠者,孝之本与!”(曾子全书)事君忠是“孝”的发扬,因此“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孝经·广扬名章)。这样,“事君”就成了孝道不可或缺的内容。“事君”以忠的道德标准诚如论语·为政指出:“孝慈,则忠”,忠与孝是一体的。在家做孝子,在国做忠臣,被视为封建社会男子的最高德行。三、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孝经:“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传统孝道延绵两千多年,倍受儒
19、家文化的推崇,成为中国人最高的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虽然它曾遭受过许多思想家的猛烈抨击,但其中合理内核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和民族精神,凝聚着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关系,而且也起到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作用。因此,在当代社会,批判地继承传统孝文化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一)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孝,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的情感基础。礼记·大傅:“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也就是重视国家、热爱国家的意思。爱国思想是亲亲感情的连锁效应,爱国主义
20、是孝意识的演延结果。中国人的爱国之心不仅包含着对故乡土地、江山社稷的情感,而且也包含着对祖先的崇拜。孝文化在中国不仅仅作为伦理学的核心纵贯了几千年,而且犹若血液一般浸透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有丰富内涵、不同层次和各种形态的,不同的社会形态及其各个时代、各个阶段、各个政治范围和地理区域中的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所形成的凝聚力,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凝聚力。而孝文化是在整个中华民族广裹的土地上和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般形态的凝聚力,它不受时空制约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抗日战争中,海外华侨捐款捐物,甚至甘洒一腔热血,回国奔赴战场杀敌报效祖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同胞
21、、侨居世界各地的华裔,不远万里,奔归祖国寻根祭祖、投资建设,此情此感,是何种精神力量在驱动?一句话,就是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孝子之情!从古至今,中华儿女都把报效祖国视为追孝祖先,是人世间最大之孝。所以,弘扬传统孝文化的合理思想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4p8-11(二)促进稳定社会,强化经济发展后劲家庭是构社会机体的细胞,若人人在家都能孝敬自己的父母,家庭就会和睦、幸福,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一方面使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和调整,并人们从事社会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也使家庭成员以和谐幸福人际关系为蓝本,类比性地推展到整个社会,从而构成和谐社会目标得以实的逻辑起
22、点与内在动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此外,传统文化在人与的关系上主张“以和为贵”,提倡人与人之间和睦、团结和协作,极力追求人之间的和谐。孔子所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善于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他说:“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第十三)在这里,孔子区别了“与“同”两个概念,“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同”是一味地附和乃至结党营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还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还提出了仁、义、礼、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等一系列旨在实现“人和”,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原则。这种道德准则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
23、摩擦与社会内使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性功能。随着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日益进展,当代社会各阶层日趋分化,经济利益多元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提倡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互谅互让、和衷共济、友互助的传统文化精神,运用“仁”的文化精神解决问题,营造宽容、和谐的会氛围,具有现实意义。(三)培养个人道德情感,构建新型社会道德体系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与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相对应,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家庭美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枢纽,是社会道德建设的起点,是个体道德化的摇篮,在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家庭伦
24、理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同时,社会和谐又为家庭和谐奠定基本的环境条件。5 在中国孝文化的发展历史上,作为家庭道德建设基础的孝不仅具有维持家庭稳定的功能和作用,它对社会道德体系的构建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孝是一种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是培养道德情感的着眼点和社会道德的生长点,也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起点,人世间诸多美德,都是以“孝行”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如果说,一个人,连父母对自己的恩惠都不愿意报答,甚至虐待父母,我们又怎样期望他会报答社会、国家、他人对他的恩惠呢?这样的人,又怎样可能是一个
25、有道德的人呢?” 6道德建设若由孝敬父母、抚爱子女开始,提倡孝文化教育,由尊敬父母进而推广到全社会尊老爱幼,由爱父母推及到爱天下人的父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进而爱祖国、爱人民,扩充到职业生活、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建设,把对亲人的爱心化为对他人的爱、对职业的爱、对国家社会的爱乃至对万物的爱,致使强烈的家庭道德责任感,到社会上就转化为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因此,从孝文化教育着手,促进社会道德建设的良性运行,推动我国文明建设更好地向前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四)提高人文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人全面发展,以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主。孝道的发展,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道德意识,有助于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泛滥,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也是形成和睦社会风尚的措施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人际关系均是以血缘宗法的基本精神得以展开的,从而使成为古代社会一切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精神价值基础。在现代社会中它可以激发人们对生活、工作的热情,从而是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取向朝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现代农业园土地流转承包合同3篇
- 艺术活动特色课程设计
- 汽车租赁管理课程设计
- 湘绣美术课程设计
- 艺术课创意游戏课程设计
- 草药烘焙课程设计
- 纸箱印刷工艺课程设计
- 职业主题运动课程设计
- 育子课程设计
- 糕点烘焙培训课程设计
- 2024(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单元测试(学生版+解析版)
- 医疗护理员基础理论知识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24年高考英语词汇表-带音标
- 垫底辣妹教育学思考(3篇模板)
- 框架结构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 基因检测销售基础知识培训手册
- 创新人才认证(解决方案)考试题库(附答案)
- 新质生产力-讲解课件
-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清单
- 20以内最大最小能填几专项练习126+129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